从《苦瓜和尚画语录》看石涛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e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涛作为一个最富个性情感和颇具传奇色彩的角色,气质兀傲,画风也洒脱不俗,笔墨跌宕排奡,不落前人窠臼,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和隐痛,笔墨中有种淡淡的苦涩味。这是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致,所以又号苦瓜和尚,《石涛画语录》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画语录》识见之独到、论述之全面,在古代画坛上没有几人能及,论及艺术与现实的统一、内外统一、心物统一、识受同一,还有借古开今论、不似之似论、远尘脱俗论等,今天画界还封为圭臬。其实董其昌以“南宗”含蓄的笔墨创出“北宗”简明的画风,已经是开了现代绘画的先河。而石涛睥睨陈法,法古而不泥古,向现代绘画更进一步。他的主张和实践使画家重又面向生活,师法自然,开创了清代中国绘画的新局面,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本文将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身世经历所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艺术感悟的艺术渊源出发,探寻其个性特质及艺术理论客观内涵。
  【关键词】石涛;一画论;画法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画语录》形成的时代背景
  在唐代,尊道教为国教,但兼容并蓄,对待其他教派一视同仁;到了宋朝儒学开始复兴,新儒学以一种时代哲学的面目出现,给盛唐以来飞速发展的中国画提供了营养和能量。程朱理学将佛、道入儒,而当时的绘画大家基本都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又将儒入画中,改变了绘画界的思想状况,三教并立发展到此时已经可以说三教合一,但到了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才出现,这时三教间的关系已经有了本质上的演变。而在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奸佞当道,地方暴动频发,沿海又时有海盗劫掠的民不聊生的明朝末年,满清政府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与统治阶层紧张的关系,康熙王朝更是使中国再一次地沐浴在繁荣之中,并且满人对当时作为文化主流的汉民族文化有着超乎想象的崇敬,各民族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思想与艺术相互交融,儒释道又一次开始全面勃兴,石涛便是在这样的思想精神高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他的艺术之路。
  二、关于《画语录》形成的生活来源
  石涛,本名朱若极,是我国清代初期著名书画艺术家,与八大山人、弘仁、晃残合称为清初“四僧”,与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的仿古的以王时敏为首的包括王鉴、王翚、王原祁在内的“四王”相对。石涛虽是明太祖之裔,但明朝覆灭时他尚属孩提,因而削发为僧后虽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是个很不“安份”的出家人。石涛诗文书画样样精通,画尤擅山水,广师历代大家之长,又从大自然汲取创作的灵感,笔墨酣畅淋漓、秀拙相生、布局新奇、意境高妙、气势勃郁,画面充满了动感与张力,除了石涛自身性格所致,还有人生里那数十载颠沛流离时的浪迹天涯,正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而跌宕起伏的身世和漂泊不定的经历不只渗入了他的笔触与画面,还影响着他的美学思想与艺术理念,这便是《石涛画语录》的生活来源,他强调画家在绘画中一定要表现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受,所以从他的笔墨里既可以看出他不安于现状的外在追求,也可以带你进入他热切躁动的内心世界。
  三、关于“一画论”形成的思想渊源
  清初画坛以董其昌风格的四王、吴、恽的摹古为宗,而石涛却用“我自用我法”的呐喊挑战正统,为当时的绘画领域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气。其实石涛并不是主张不学习古人的艺术文化精华,他本身一开始也是受董其昌所倡导的“南宗”之“顿悟”影响,习画也是以当时画坛主流为起点,但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古人的正确方式,不是一味摹古,而是“借古以开今”,法古而不泥古,更主要的是要面向自然、师法造化,当然石涛并不是第一个提出以自然为师的人,像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元末明初的画家兼医学家王履也认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还有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也很早就感悟到“身即山川而取之”,但是石涛当时的呼声的确是撼动了清初拟古之风的画坛主流地位。著述的这本极富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的绘画理论,全书共十八章,在论及具体的创作技巧上颇有新见,当然,《石涛画语录》不只谈笔墨技法和个人经验感受,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美学思想和佛教传统以及老庄哲学结合起来用于解析绘画本身和绘画之法。
  石涛论画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来分析宇宙万物,阐明绘画的规律,形成完整的美学体系。其中心思想是“一画论”这一点并没有太大争议,虽然也有人认为书里十八章并列都是重点,但多数人还是统一于其余十七章是对第一章《一画章》的详述,全书以第一章“一画”的原理贯穿到底,但对于“一画论”的思想来源一直众说纷纭,最大的分歧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禅宗佛学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家思想。
  杨成寅教授认为石涛的画学主要受《周易》和《道德经》的影响,吸收了儒家对《周易》太极阴阳对立统一和后者的有无相生,讲辩证哲学,与佛教唯心学说无关。虽然《一画章》开篇便说了“一”是一切事物的原始,一切道理的根源,一切文化的开端,也是一切哲学思想的起点,老子哲学认为“道”是先于天地而存在,这样的“道”是“大道”,是万象根本之“大象”。“道”是“无”和“有”的统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的宇宙观。庄子认为:“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石涛认为,从“道”至一,就是由无形到有形。一是形的始原,是形象的基础。由此得出“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这样一个命题。而这个思想同时也贯穿全书。如第四章《尊受章》中的“夫一画,含万物于中。”;第七章《絪缊章》开篇“笔与墨会,是为絪缊。絪缊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和结尾“自一以分万;自万以分治,化一而成,天下之能事毕矣。”等等,提出“一画”是万物万象包括绘画之形最根本的法则,创作者如果掌握了并加以运用,就可以再现天地万象,达到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由此而观之,“一画”论与老庄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为宇宙万物之本源。“一画之法”亦是书画之道,是书与画的笔法之根本,是造型与审美的基本法则,是心法。所以石涛的“一画”论是在道家“道”生万物的理论基础上建立的。
  但杨成寅的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一画”论不可能与佛教思想无关,毕竟石涛少时就入了佛门,朱良志先生就认为“一画”渊源于佛家禅宗,并且石涛所说的“一画”是“不二之法”对应着大乘佛学所提倡的“不二之门”。所以艺术也要超越已有的存在,书心中所思所悟,画心中所想所感,才能寓情于景,作品才能有生命力。
  石涛强调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就是说他待人处事不是局限于言语文字之间的外在表现,也不是用约定俗成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是用心去思考、感悟,这是佛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无的空无”之境。“一画”在自然之奇与人工之精上,他不仅对禅宗的悟性极高,还能参透老、庄、易经和理学,有很强的禅宗慧根。所以应当说石涛“一画”论受到道家老子哲学启迪和影响,同时包含有佛教禅宗的思想成分和线索,所以“一画”论的思想渊源应当是多元的。
  一部《画语录》从思想和技巧两方面为当时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他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论画的创新与变革精神对“扬州八怪”的美学思想影响极大,而其中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的艺术大家郑板桥的审美思想与艺术精神更是以此为基礎的,是继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之后中国绘画艺术理论发展的又一高峰,此外,石涛的美学思想也为我们当今的绘画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思考,以致三百年后,石涛的美学思想及艺术学思想依然是艺术界研究的重点,其对绘画美学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仍然对当代的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至于“一画”的真意,大抵就像中国绘画的“气韵”一样,需要艺术家自己去“迁想”才能“妙得”了罢。
  参考文献:
  [1][清]石涛著,周远斌点校.苦瓜和尚画语录[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2]杨成寅.石涛画学[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北山庙会已经传承了300多年,它是普通民众参与性最强、互动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形式,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北山庙会融佛、道、儒、萨满、俗家于一体,不仅是感谢诸神、祈愿纳吉的场所,更是多个民族群众共同的精神寄托,是集中传承传统民间地域文化的文化空间,承载着珍贵的民俗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北山庙会;遗
【摘要】辽朝时期的东北亚区域形势,除了要考察相关政权关系的变化,辽朝因统治结构的独特性,内部中央与地方属部属国的关系,也是影响区域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辽朝境内的民族关系为主要探讨对象。  【关键词】辽代;属国;属部;东北亚  【中图分类号】K246.4 【文献标识码】A  自辽朝攻灭渤海,降伏周边少数民族各部以后,东丹国问题和属国、属部问题虽然已经成为辽朝的内部问题,但对相关地区和事务的处理,仍
【摘要】虽然《白鲸》的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与爱默生同处一个时代,超验主义文化思潮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可是他的伦理思想还是充满了矛盾的因素。他既是爱默生超验主义的拥护者,又是怀疑者。本文分析了《白鲸》中三个人物的所思所想及他们的行为和做法,发现他们体现了超验主义哲学理念所倡导的基本特征,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然而,梅尔维尔自身的经历使他反思,他怀疑生活在一个充满世俗的自私的
【摘要】女性在爱情中常常是付出较多的一方。在现代社会,女性的付出会换得一个白首不分离的人,但在封建礼教的阴霾还没从中国的土地上退去,社会被新、旧两种观念笼罩的时代,女性的付出能得到的回报少之又少。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每个女性都是弱小的、可怜的,同样也是最令人敬佩的。曹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话剧大师,他著有许多深入人心的优秀话剧,他用笔塑造出许多个性鲜明、性格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有凄美的爱情经历
【摘要】冈本加乃子是日本近代以来屈指可数的优秀女性作家。从以《病鹤》登上文坛到她因脑溢血去世,短短四年里,她创作了大量佳作。冈本加乃子的作品文风华丽绚烂,但又充满了寂寥之感,她创作的女性形象丰满、鲜活,充满生命力与母性。本文通过分析冈本加乃子的代表作《混沌未分》中的女性形象描写中的比喻,向读者介绍她笔下独特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冈本加乃子;女性形象;《混沌未分》;比喻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在新时期教育系统中,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其定位也得到了重新规划。作为新时期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小学美术教育成为了小学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作为美术素养、美术修养的重要培养时期,小学阶段美术教育需要重视实践。从当前的情形来看,小学美术教育仍有许多的教育问题,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尝试性突破思维局限,就需要主动应用小学美术特色社团这一教育方式。小学美术特色社团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的美术素质,
【摘要】“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乾隆年间一个重要的画派,他们继承了石涛朱耷等人的艺术思想,重视笔墨情趣的抒发,勇于开拓创新,自用我法;金农被世人推为“扬州八怪”之首,一生以自性为本,修现世之“佛”,其书画作品脱时流之气,用笔灵动自然,画境氤氲禅意,这与其一生所经所习有紧密联系,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键词】金农;禅宗;艺术理论;绘画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金农生于清朝康熙
【摘要】本文力图将一个民族村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事件,从社会教育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认识,通过一定的教育学解释来展现这些村寨文化事件之间内在的联系,目的在于通过将这些民族村寨中所实存的事件对村民产生实在影响力的过程进行统合认知与分析,将社会教育生活与其思维认识(信仰)、生存状态、传统文化影响及变迁路径之间的联系相对系统地展示出来,使读者体味到少数民族村落生活中实际的“教育的影响”。
【摘要】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艺术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民族艺术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推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对促进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杭州市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几点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民族文化大区的良性建设。  【关键词】民族艺术教育;民族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壁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寺观壁画蕴含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本文以永乐宫壁画作为研究案例,从展示设计角度出发分析永乐宫壁画特点,基于其文保困境与展示现状,提出数字化技术、互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永乐宫壁画展示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进行设计探索,以实现保护壁画真迹前提下的多元化展示效果,以期对同类寺观壁画的展示与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寺观壁画;永乐宫壁画;空间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