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教学,不妨从这四个“重”开始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小古文,就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文言文。由于小古文的语言词汇、语言形式与当下通用的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异,这就给学生阅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认识小古文并解决学生在理解积累中的障碍点,发挥这一独特类型文本在发展学生核心能力过程中所承担的价值,应该成为小古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从小古文的文体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入手,提出从四个“重”来突破小古文的教学。
  一、重朗读:陌生表达方式的口诵心传
  从外显形式来看,小古文词汇独特、语法迥异,有些文本甚至会出现一些生僻字,尤其是在不理解状态下划分文言文语句的節奏,都会对学生朗读小古文造成较大的障碍。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重视朗读可以让学生积累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可以初步触摸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对小古文形成初步认知。
  小古文重朗读主要凸显在两个层面:第一,基于具体学情实现朗读的精准定位。《司马光》是统编本课文中出现的第一篇小古文。对于文言文的形式,学生是首次接触,很多学生在朗读时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在课后习题中对朗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跟着老师朗读,注意词句间的停顿。由于学生没有朗读小古文的基础,就需要借助于教师的口诵心传,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进行初步触摸和体悟。而对于《精卫填海》一文,在学生已经具备了小古文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编者就提出了“正确、流利”的朗读要求,与第一篇“跟着老师朗读”的要求在层次上有着较大的不同。第二,正是由于层次的不同,小古文的朗读指导所采用的方式也应该完全不同。对于三年级的《司马光》一文,“跟着老师朗读”就需要通过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的方式展开,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在反复跟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做到熟读于胸,也可以尝试借助动作的配合走进文言文的故事。对于《精卫填海》一文,就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在点拨生字词和节奏划分之后组织自主朗读,并在反馈中根据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点拨,即可较为完美地完成朗读任务。
  二、重联系:基于原始认知的新旧交融
  进入第二学段的学生绝不是一张白纸,即便是对文言文也有一定的认知储备,对小古文中所描述的故事也有所了解,在电视上有过接触,或者曾经在课外的诵读中有所涉及……这些都构成了引导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原始储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深度学习就是原有知识经验和全新材料碰撞之后产生全新认知的过程,无视学生的原始经验,而直接揭示新体悟,即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
  如,在《司马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两次运用联系的方式来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如课堂教学伊始就讲述学生已经了解的白话文版本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基于故事情节了解小古文大意、感知语言现象。如教学小古文中“皆”字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出示了耳熟能详的《悯农》中“粒粒皆辛苦”,让学生明确“都”之意思,并让学生通过联系发现与“众皆弃去”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引导学生以迁移联系的方式理解“皆”的大意。这样的教学在《精卫填海》一文中同样适用。如“故为精卫”中“故”的教学,教师也没有直接告知,而是先后出示了《孔融让梨》中“父问其故”和《论语》中“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将三个句子联系起来,激活学生原始经验,与小古文中“故为精卫”进行交融碰撞,从而获取全新的认知体验。
  在这则案例中,教师正是借助这种新旧认知之间的内在联系,给予了学生从旧知向新知迈进的认知通道,激活了学生的认知思维。而这种获取新知的过程正是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有效地推动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重对比:依托深入思维的深度开耕
  很多知识容易被学生所忽视,只有提供了辨析的资源,才能唤醒学生的关注力,抓准所关注的方向。由于与小古文接触较少,可供学生辨析的资源相对较少,教师就不能将教学的范围局限在单一的文本中,而需要广泛选择与所教学文本相关的资源,引导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活跃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落实。
  如《司马光》课后习题第三题要求学生交流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点。教师可以从两个层面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第一,解题之后,根据学生对“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较为熟悉的学情,可以指导学生讲述故事,随后示范朗读小古文,让学生在聆听和观察的过程中探寻文言版本与白话版本之间的不同点。学生会发现文言版本的语言更加简洁,文字顺序有所调整,朗读起来更有节奏感……在对比中发现的这些不同点,不仅让学生初步触摸了小古文的质感,还能让教师确立这篇小古文教学的基本方向。第二,在多重朗读、理解大意等环节的支撑下,学生对小古文已经形成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此时教师出示人教版教材中《司马光砸缸》的白话文版本,组织学生将小古文与白话文进行对比式阅读,在再次对比中把握文言文的体裁特点。
  在两次对比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聆听中对比和阅读中对比两个不同的维度,对小古文的感知经历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体验的思维变换,从而在第一次接触小古文就实现了由量到质的提升。
  四、重思辨:聚焦当下文化的重新审视
  小古文所记录的故事短小精悍,情节简单但人物形象鲜明,甚至还带有一点夸张的色彩。这些小古文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其故事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经典意味,值得学生细细玩味与品析。加之,小古文创作时代久远,社会已经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情感趋向和价值认知在变迁中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因此,小古文的教学要重思辨,就是要善于将小古文的故事、人物和蕴藏的价值认知放在当下生活中进行重新考量,从而在深入观照中让小古文散发出独特的光辉。
  如《精卫填海》在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交流:“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这一练习的指向决定了必须要完成这两项练习:首先,要紧扣文本内容,从精卫的言行中提炼出人物的形象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将自己看成精卫,紧扣小古文中“溺而不返”“常衔”“堙于东海”等词语,为学生搭建内在心声的倾吐通道,让学生揭示为什么要“溺而不返”,“常衔”山石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堙于东海”如此巨大的工程,是什么力量和毅力支撑他的。学生在基于语境、基于人物内在认知基础上进行了语言的实践与表达,将人物内心中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内涵通过语言的方式顺势表达出来,将人物的精神品质内化充盈在学生的语言表达体系中。其次,教师善于将这种精神与学生当下的生活进行勾连。习题中要求说说“人们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其实训练的价值就已经融入其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经历与精卫填海的故事进行勾连,从而提炼出两者之间的共性,借助生活中的事件来理解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的含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当下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辨析:“在现代社会中,有人认为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根本就不值得提倡,拥有这种想法的人最终只会头撞南墙,血流不止,你对这样的说法怎么看?”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为阅读并感知这个故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与语境。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此时联系生活,将故事放在新时代下的社会价值体系中,就给学生解构这篇神话故事提供了全新的支架。学生的认知对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关键在于学生在辨析与争鸣的过程中获取的深度解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于体裁特点独特的小古文,我们的教学就需要从重朗读、重联系、重对比、重思辨的维度展开,让学生在了解形式、触摸语言、理解大意、把握内涵的过程中奠定坚实的小古文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2月16日,广东省2012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要以“创强(建设教育强省)争先(争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建高地(建设南方教育高地)”工程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我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副省长许瑞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许瑞生指出,过去一年,全省教育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
摘 要:教学中适当的“拔苗助长”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是要“适时”“适度”,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方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职;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是众所周知的哲理故事,用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尤其在教学上,但有时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存在
摘要: 本文对制约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并从政府和学院两方面对激励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科技创新包括两个主要的层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高职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于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科技创新成果不多、科
摘 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背景下,职业院校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需求情况而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新认识与改变,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体系也应该得到切实的制定与落实。本文提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总体设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具体思路,对后续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引言  随着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和普通教育一样,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流话语。正是在教师专业化成为现代教师发展之典范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多一份审慎的思考,多一些追问和反思。  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教师专业化最早由英国的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
统编本教材将识字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了识字的内容,力求让学生的识字方法多元化。其一改过去“先拼音,后识字”为“先识字,再拼音”,无疑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是所有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我以统编本教材为切入点,对多元化识字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一幅简笔画巧记笔顺  正确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书写顺序是对中华优秀传
6月,是一个热烈的月份。“普通教育有高考”,今年的6月,普通高考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今年的6月,技能大赛更是热火朝天。如果说,高考是普通教育的试金石,检验的是普通教育的质量与水平,那么,技能大赛就是职业教育的试金石,检验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教育的试金石。任何一个事情,证明它最后是成功还是不成功,都必须要有一个检验的关口。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技
“教之道,德为先。”在曹永浩的教育字典里,教育之初衷在于斯,教育之幸福亦在于斯。在迄今为止18年的教育生涯里,曹永浩从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原东莞长安职校)一个普通的教师,班主任,德育处主任兼团委书记,副校长兼教务处主任,一直成长为该校的校长,而他始终坚持不变的就是德育的理念。于是,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做培训时,他讲“教之道,德为先”;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科研成果交流展示会上,他讲
作者简介:庞春敏(1985-),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评估室,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评估、课程与教学。(广东 广州/510035)摘要:广东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年检工作有着严谨的政策依据、规范的操作流程、全面的检查内容和多样的评估方式。过去12年间,广东省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从学校规模、学生规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实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目的。
6月28日,由省总工会、教育厅联合举办的广东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启动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宗文、教育厅副厅长李学明出席,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席陈昭庆主持,来自全省高校的参赛选手及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  陈宗文在致辞中指出,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是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载体,更是广大教职工为实现中国梦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