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导”是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过程。教师必须对学生重新认识,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真正理解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生 学习 主人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迫切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具有“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主体性是儿童先天具有的潜质,能否被激发出来,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是否处于主体地位,是否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指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在学习中有内发的学习动机,有自主感,有成就感。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本质上是爱学习的,是有能力学,具有成为学习主人的潜质或可能性。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儿童自信心的建立和主体性的发展。
1.要使学生真正获得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言语和行动上处处照顾好每一个学生,用微笑的目光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情绪状态良好,有利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学生不是教师支配、控制下的木偶,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主体性,必须通过其独立自由地选择活动,参与符合他自身发展水平的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和自由,不强行干涉、控制。我们还要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和理解,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用换位的角度地看待其思维和行为。
2.要使学生真正获得心理的安全和自由,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功。学生与学生互助互学的同伴关系能激发学生的活动欲望和内在动机。在组织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结伴自由,在结伴活动中,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活动方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使他们互相学习,感受互助的快乐,学会合作,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凡是能够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准备和做出决定的地方,都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品质才能被激发出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主要涉及几个方面:1.参与学习活动计划的制订。2.参与活动的环境布置。3.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
要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儿童被动接受知识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是机械地模仿,那么即使学生学会了知识,也不懂得学习的方法,不懂得主动获取知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活动,通过尝试、探索去寻求答案。
1.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必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依据学生原有的兴趣来选择有关的教育内容,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式。
2.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大胆探索
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关心,什么都想参与。只要老师对他们的尝试、探索、创造活动给予支持、鼓励,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就可以保持和稳定下来,在学习中就表现主动、积极。因此,我们(1)要给予学生操作学习的机会;(2)要引导学生在尝试、探索中学习。
现在的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手脚,学生运用感官操作的机会增多了,但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头脑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允许学生产生疑问或疑惑,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困难,并鼓励他们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亲自体验困难,并动脑筋战胜困难,培养了孩子勇敢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帮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并因此而感到自信。世界很大,孩子探索的愿望很美好,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让他们自由翱翔。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学生会成为活动的主体,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生 学习 主人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迫切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具有“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主体性是儿童先天具有的潜质,能否被激发出来,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是否处于主体地位,是否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指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在学习中有内发的学习动机,有自主感,有成就感。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本质上是爱学习的,是有能力学,具有成为学习主人的潜质或可能性。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儿童自信心的建立和主体性的发展。
1.要使学生真正获得心理的安全和自由,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言语和行动上处处照顾好每一个学生,用微笑的目光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情绪状态良好,有利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学生不是教师支配、控制下的木偶,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主体性,必须通过其独立自由地选择活动,参与符合他自身发展水平的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和自由,不强行干涉、控制。我们还要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和理解,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用换位的角度地看待其思维和行为。
2.要使学生真正获得心理的安全和自由,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功。学生与学生互助互学的同伴关系能激发学生的活动欲望和内在动机。在组织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结伴自由,在结伴活动中,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活动方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使他们互相学习,感受互助的快乐,学会合作,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凡是能够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准备和做出决定的地方,都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品质才能被激发出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主要涉及几个方面:1.参与学习活动计划的制订。2.参与活动的环境布置。3.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
要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儿童被动接受知识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只是机械地模仿,那么即使学生学会了知识,也不懂得学习的方法,不懂得主动获取知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活动,通过尝试、探索去寻求答案。
1.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必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依据学生原有的兴趣来选择有关的教育内容,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式。
2.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大胆探索
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什么都想关心,什么都想参与。只要老师对他们的尝试、探索、创造活动给予支持、鼓励,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就可以保持和稳定下来,在学习中就表现主动、积极。因此,我们(1)要给予学生操作学习的机会;(2)要引导学生在尝试、探索中学习。
现在的教育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手脚,学生运用感官操作的机会增多了,但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头脑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允许学生产生疑问或疑惑,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亲自体验困难,并鼓励他们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亲自体验困难,并动脑筋战胜困难,培养了孩子勇敢探索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意味着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帮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并因此而感到自信。世界很大,孩子探索的愿望很美好,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撑起一片晴空,让他们自由翱翔。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学生会成为活动的主体,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