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以两首不同地区的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阿拉善长调和临夏花儿的歌唱语音信号,提取其基频、能量和共振峰等参数,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歌进行声学参数层面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民歌在歌唱时声学参数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能量和基频参数方面,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能量和基频均大于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从而表现出阿拉善长调的字少腔长、高亢悠远的声学特质,更加说明共振峰参数反映歌手的歌唱水平,而差异主要集中在能量、基频和共振峰方面。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即长歌,它的特点为高亢悠远、歌词少、腔长、舒缓自由,又长于抒情;歌词内容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骆驼、牛羊、骏马、蓝天和湖泊等。至今为止,对蒙古长调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在音乐层面,范奇玉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与演唱技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并阐述了长调歌的主要演唱技巧;李世相对长调民歌旋律的拖腔体特性探析,从长调的拖腔现象入手,力求开掘新视角,进而更加合理地解释长调旋律特性,还有的研究者从地域来对其进行研究,科尔泌地区、呼伦贝尔地区、锡林郭勒地区、鄂尔多斯地区及阿拉善地区。在语言学层面,主要利用声学和生理仪器,对长调进行多模态研究,探讨蒙古民歌的发声技巧及其生理表现,并对比分析男女嗓音特征的异同,从而总结长短调的不同发声方式的嗓音特点及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语音、嗓音及呼吸三方面对蒙古族民歌进行多维信号的采集和全方面的数字化分析。
临夏位于黄河上游,东临定西市,西倚青海省,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濒兰州市,是甘肃西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汉藏贸易枢纽,临夏被誉为“中国花儿之乡”。目前,对花儿的研究重点在于对“花儿”音乐结构、音律、表演风格、表演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西北文化、歌唱艺术、歌唱礼仪、流派等方面的讨论。例如,赵宗福的《花儿通论》是对花儿的类型、艺术构思、唱词格律及花儿会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及他的《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一文主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学术研究的责任问题。张君仁的《花儿王朱仲禄——人类学情境中的民间歌手》是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以花儿歌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对花儿的研究阐释。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的玛丽·柯莱尔·图伊女士,撰写了花儿学专著《中国传统的纵想:论花儿、花儿会和花儿的学术研究》。日本的研究者广田律子撰写了《花儿会上的求子信仰习俗》,樱井龙彦教授编写了《花儿研究资料目录》。
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技术来研究民歌,提取并保留其独特的声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阿拉善长调最具有代表性的赞美阿拉善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临夏花儿中同样选取赞美积石山的民歌《高高的积石山》来分别提取语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不同民歌声学特征及其关系。
一、实验
(一)实验方法
本实验共录制了阿拉善蒙古长调和临夏花儿各一首,演唱者都有较好的演唱功底,尤其是对蒙古长调和临夏花儿的演唱技巧十分熟练。在录音材料时主要考虑到所选歌曲的可比性和代表性,从阿拉善蒙古长调中选取《富饶辽阔的阿拉善》,临夏花儿中选取《高高的积石山》。
(二)信号采集
本实验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声门仪(EGG)、电脑、外置声卡、领夹式麦克风、调音台,录音软件是Adobe Audition 1.5等。
使用Praat和统计软件SPSS18提取两首民歌的基频值、能量值和歌唱共振峰,用以对比分析蒙古长调和临夏花儿的声学特点。
二、声学分析
(一)基频分析
基频是声带作周期性振动的最低固有频率,其在语音上的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在生理上的表现为声带振动的快慢。使用Praat软件来分别提取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基频分布如图1、2所示。
从图1可以得知,《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基频呈现5个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别集中在160~180Hz、210~220Hz、240~270Hz、280~300Hz及330~360Hz,其中240~270Hz区域最为集中。从图2可以得知,《高高的积石山》基频呈现3个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别集中在130~150Hz、160~220 Hz及240~260Hz之间,其中160~220 Hz区域最为集中。
从以上分析可知《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基频高于《高高的积石山》的基频。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属于中音区范围,因而给人以浑厚、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之感。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听起来节奏紧张,旋律低沉,节奏短促,起伏较大,整体基频偏低,听起来旋律轻快。
(二)能量分析
能量代表声音的高低,在歌唱中代表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气流量的高低和声调振动幅值的大小。演唱者通过能量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使用Praat软件来分别提取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能量分布情况,如图3、4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能量在60~80dB最为集中,能量最小值13.88dB,能量最大值83.06dB,能量平均值为66.12dB。从图4可以看出,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能量在55~75dB最为集中,能量最小值为6.65dB,能量最大值为79.11dB,能量平均值为59.97dB。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能量要高于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能量。
两首歌的能量形式基本呈现“拱形”趋势,先升后降的特点表现得非常一致,相比一般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阿拉善长调的能量要高于临夏花儿的能量,阿拉善长调的能量较高,且稳定起伏不明显,临夏花儿的能量较低,却很集中,起伏很明显。
(三)共振峰分析
在蒙古长调和临夏花儿的歌唱中,民歌唱法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共鸣在歌唱中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歌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能使人的嗓音变得清脆、明亮,更富有穿透力。通过Praat软件提取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共振峰。如图5、6以及表1所示。
从图5和表1可以看出,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F1平均值为639.3Hz,F2平均值为1348.3Hz,F3平均值为2690.7Hz,F4平均值4039.8 Hz。从图6和表1可以看出,臨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F1平均值为714.6Hz,F2平均值为1659.1Hz,F3平均值为2824.6 Hz,F4平均值3702.8Hz。从以上可以看出,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F1、F2、F3和F4的上下波动非常大,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F1、F2、F3和F4的上下波动相比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较小。
三、实验结果
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差异主要表现在能量、基频和共振峰等方面。演唱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基频高于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基频。《富饶辽阔的阿拉善》音调归于中音区范围,因而给人以浑厚、旋律悠长舒缓、丰满、意境开阔之感。因此可知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巧妙运用软腭拱起,帮助声带拉紧去阻挡声门下过量压力的气息流,以增加声波振动的频率。《高高的积石山》歌唱节奏比较紧凑,旋律低沉、节奏短促、起伏较大,整体基频偏低,听起来旋律轻快。阿拉善长调的能量也明显高于临夏花儿,阿拉善长调的歌唱能量都很高,能量的波动幅度较小,强弱交替现象较少,歌曲的音调高亢、音域宽广、容量大、幅度长,让人听起来有气势磅礴之感。临夏花儿的能量并非很高,却很集中,强弱交替现象较多。两首歌整体能量并非很高,但频谱规则均句,而高能共振峰接近民族唱法(3200Hz)和美声唱法(2800Hz)之间,这主要归因于以假声发声,阻气相对较弱,泛音也就相对少而弱。
总的来说,基频、能量和共振峰作为声学重要参数,与歌唱风格与表演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只要我们充分理解这种关系,对民族口传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促进口传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便指日可待。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即长歌,它的特点为高亢悠远、歌词少、腔长、舒缓自由,又长于抒情;歌词内容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骆驼、牛羊、骏马、蓝天和湖泊等。至今为止,对蒙古长调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在音乐层面,范奇玉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与演唱技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形成原因,并阐述了长调歌的主要演唱技巧;李世相对长调民歌旋律的拖腔体特性探析,从长调的拖腔现象入手,力求开掘新视角,进而更加合理地解释长调旋律特性,还有的研究者从地域来对其进行研究,科尔泌地区、呼伦贝尔地区、锡林郭勒地区、鄂尔多斯地区及阿拉善地区。在语言学层面,主要利用声学和生理仪器,对长调进行多模态研究,探讨蒙古民歌的发声技巧及其生理表现,并对比分析男女嗓音特征的异同,从而总结长短调的不同发声方式的嗓音特点及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语音、嗓音及呼吸三方面对蒙古族民歌进行多维信号的采集和全方面的数字化分析。
临夏位于黄河上游,东临定西市,西倚青海省,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濒兰州市,是甘肃西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汉藏贸易枢纽,临夏被誉为“中国花儿之乡”。目前,对花儿的研究重点在于对“花儿”音乐结构、音律、表演风格、表演方式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对西北文化、歌唱艺术、歌唱礼仪、流派等方面的讨论。例如,赵宗福的《花儿通论》是对花儿的类型、艺术构思、唱词格律及花儿会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及他的《西北花儿的研究保护与学界的学术责任》一文主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学术研究的责任问题。张君仁的《花儿王朱仲禄——人类学情境中的民间歌手》是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以花儿歌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对花儿的研究阐释。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的玛丽·柯莱尔·图伊女士,撰写了花儿学专著《中国传统的纵想:论花儿、花儿会和花儿的学术研究》。日本的研究者广田律子撰写了《花儿会上的求子信仰习俗》,樱井龙彦教授编写了《花儿研究资料目录》。
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技术来研究民歌,提取并保留其独特的声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阿拉善长调最具有代表性的赞美阿拉善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临夏花儿中同样选取赞美积石山的民歌《高高的积石山》来分别提取语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不同民歌声学特征及其关系。
一、实验
(一)实验方法
本实验共录制了阿拉善蒙古长调和临夏花儿各一首,演唱者都有较好的演唱功底,尤其是对蒙古长调和临夏花儿的演唱技巧十分熟练。在录音材料时主要考虑到所选歌曲的可比性和代表性,从阿拉善蒙古长调中选取《富饶辽阔的阿拉善》,临夏花儿中选取《高高的积石山》。
(二)信号采集
本实验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声门仪(EGG)、电脑、外置声卡、领夹式麦克风、调音台,录音软件是Adobe Audition 1.5等。
使用Praat和统计软件SPSS18提取两首民歌的基频值、能量值和歌唱共振峰,用以对比分析蒙古长调和临夏花儿的声学特点。
二、声学分析
(一)基频分析
基频是声带作周期性振动的最低固有频率,其在语音上的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在生理上的表现为声带振动的快慢。使用Praat软件来分别提取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基频分布如图1、2所示。
从图1可以得知,《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基频呈现5个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别集中在160~180Hz、210~220Hz、240~270Hz、280~300Hz及330~360Hz,其中240~270Hz区域最为集中。从图2可以得知,《高高的积石山》基频呈现3个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别集中在130~150Hz、160~220 Hz及240~260Hz之间,其中160~220 Hz区域最为集中。
从以上分析可知《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基频高于《高高的积石山》的基频。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属于中音区范围,因而给人以浑厚、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之感。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听起来节奏紧张,旋律低沉,节奏短促,起伏较大,整体基频偏低,听起来旋律轻快。
(二)能量分析
能量代表声音的高低,在歌唱中代表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气流量的高低和声调振动幅值的大小。演唱者通过能量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使用Praat软件来分别提取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能量分布情况,如图3、4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能量在60~80dB最为集中,能量最小值13.88dB,能量最大值83.06dB,能量平均值为66.12dB。从图4可以看出,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能量在55~75dB最为集中,能量最小值为6.65dB,能量最大值为79.11dB,能量平均值为59.97dB。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能量要高于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能量。
两首歌的能量形式基本呈现“拱形”趋势,先升后降的特点表现得非常一致,相比一般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阿拉善长调的能量要高于临夏花儿的能量,阿拉善长调的能量较高,且稳定起伏不明显,临夏花儿的能量较低,却很集中,起伏很明显。
(三)共振峰分析
在蒙古长调和临夏花儿的歌唱中,民歌唱法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共鸣在歌唱中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歌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能使人的嗓音变得清脆、明亮,更富有穿透力。通过Praat软件提取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共振峰。如图5、6以及表1所示。
从图5和表1可以看出,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F1平均值为639.3Hz,F2平均值为1348.3Hz,F3平均值为2690.7Hz,F4平均值4039.8 Hz。从图6和表1可以看出,臨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F1平均值为714.6Hz,F2平均值为1659.1Hz,F3平均值为2824.6 Hz,F4平均值3702.8Hz。从以上可以看出,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F1、F2、F3和F4的上下波动非常大,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F1、F2、F3和F4的上下波动相比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较小。
三、实验结果
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和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差异主要表现在能量、基频和共振峰等方面。演唱阿拉善长调《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的基频高于临夏花儿《高高的积石山》的基频。《富饶辽阔的阿拉善》音调归于中音区范围,因而给人以浑厚、旋律悠长舒缓、丰满、意境开阔之感。因此可知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巧妙运用软腭拱起,帮助声带拉紧去阻挡声门下过量压力的气息流,以增加声波振动的频率。《高高的积石山》歌唱节奏比较紧凑,旋律低沉、节奏短促、起伏较大,整体基频偏低,听起来旋律轻快。阿拉善长调的能量也明显高于临夏花儿,阿拉善长调的歌唱能量都很高,能量的波动幅度较小,强弱交替现象较少,歌曲的音调高亢、音域宽广、容量大、幅度长,让人听起来有气势磅礴之感。临夏花儿的能量并非很高,却很集中,强弱交替现象较多。两首歌整体能量并非很高,但频谱规则均句,而高能共振峰接近民族唱法(3200Hz)和美声唱法(2800Hz)之间,这主要归因于以假声发声,阻气相对较弱,泛音也就相对少而弱。
总的来说,基频、能量和共振峰作为声学重要参数,与歌唱风格与表演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只要我们充分理解这种关系,对民族口传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促进口传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便指日可待。
(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