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信息和网络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和网络时代的一个重要工具,已经广泛应用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掌握和应用计算机不仅是信息和网络时代的需要,而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
为了培养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职业中专的学生有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大中专学生,因此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更应掌握有效教学方法。下面就多年来从事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真正做到
把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技能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的内容大都比较抽象难懂,对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困难,加之目前大部分职业中专生入学没有门槛,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知识面较窄,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学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例如我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直观、形象教学,这种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为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充分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符合中专生的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兴趣的趋使下,加强操作性教学尤为重要。计算机教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职业中专生侧重点应主要在于使用,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从而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对于大部分职业中专学校来说,无论是从教学安排和常规教学检查来看,大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实验,教学的重点在课堂,学校很重视教师的教案,而教案绝大部分内容是理论课。领导听课也只听理论课,不注意观看实验课的教学,考核的重点也在课本上。职业中专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操作员而不是研究员,理论教学一般说来比普通高校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长处是实际操作,他们的操作水平并不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差。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位子,将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实际操作上来,淡化理论,突出实践。
二、课堂大胆尝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职业中专生的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如果是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往往不愿听课,在下面要么睡觉,要么讲话,而如果改变常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则情形就不一样了。本人经过实践证明,在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先学后教”的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和较好结合。在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自学”即学生自主的学习,而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师应努力做到一个临时顾问的角色。这样做可以给学生留足个人空间,在自己寻找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因有教师的引导在思维上有太多的制约,学生就会对课本上的操作有所探寻,会经常性地提出一些课堂中与教师认为的“重点”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另外,学生自学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工作,千万不能走过场。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自学习惯,或不善于自学,或自觉性不高,但教师不能放任,可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也可以和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调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暴露出薄弱环节或疑难问题,并整理归类,为后教作准备。
学生“先学”后,教师再“后教”,即通过评判、点拨、更正、归纳,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所教的内容应该是一般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教的方式,一般应让已掌握的学生主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则肯定,不必重复。学生讲得不完整,或不到深度,教师要补充。学生讲错了,教师要及时更正。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要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讲的时间虽然很少,但既能解决好疑难问题,又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参与严格的训练,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在这个基本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第一,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二,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的“做”,不搞死记硬背。第三,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同时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地辅导。
三、 上机大胆尝试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从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面对瞬息万变的计算机技术和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笔者进行了“任务驱动”教法的尝试。
所谓“任务驱动”,指的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项项“任务”,通过讲解或让学生自学、讨论或操作实践等方法去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任务,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及小专题研究,创设某种情境,少讲多练,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形成自己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讲Word的图文混排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海报,只向学生讲清楚要求,比如什么地方需要图片、设置成什么效果、设置什么环绕方式等。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结束时再作必要的小结和提炼。这样,可实现个性化教学,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对提高职业中专实训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再如,键盘练习常令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若设计一些小竞赛,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计算机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规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形势的发展,教学方法上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以是否已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为准,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
为了培养优秀的中职毕业生,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职业中专的学生有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大中专学生,因此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更应掌握有效教学方法。下面就多年来从事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的工作总结,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真正做到
把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技能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的理论性的内容大都比较抽象难懂,对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困难,加之目前大部分职业中专生入学没有门槛,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知识面较窄,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自学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例如我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直观、形象教学,这种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为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充分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领悟和记忆,符合中专生的心理特点,且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兴趣的趋使下,加强操作性教学尤为重要。计算机教学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职业中专生侧重点应主要在于使用,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又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从而能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学应以上机为主,同时机房上课要求我们的教师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或顾问。
对于大部分职业中专学校来说,无论是从教学安排和常规教学检查来看,大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实验,教学的重点在课堂,学校很重视教师的教案,而教案绝大部分内容是理论课。领导听课也只听理论课,不注意观看实验课的教学,考核的重点也在课本上。职业中专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操作员而不是研究员,理论教学一般说来比普通高校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长处是实际操作,他们的操作水平并不比普通高校的学生差。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位子,将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实际操作上来,淡化理论,突出实践。
二、课堂大胆尝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职业中专生的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如果是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往往不愿听课,在下面要么睡觉,要么讲话,而如果改变常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则情形就不一样了。本人经过实践证明,在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先学后教”的模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和较好结合。在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自学”即学生自主的学习,而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师应努力做到一个临时顾问的角色。这样做可以给学生留足个人空间,在自己寻找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因有教师的引导在思维上有太多的制约,学生就会对课本上的操作有所探寻,会经常性地提出一些课堂中与教师认为的“重点”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另外,学生自学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工作,千万不能走过场。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自学习惯,或不善于自学,或自觉性不高,但教师不能放任,可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也可以和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调查,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暴露出薄弱环节或疑难问题,并整理归类,为后教作准备。
学生“先学”后,教师再“后教”,即通过评判、点拨、更正、归纳,使学生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条理化,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所教的内容应该是一般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教的方式,一般应让已掌握的学生主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则肯定,不必重复。学生讲得不完整,或不到深度,教师要补充。学生讲错了,教师要及时更正。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要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讲的时间虽然很少,但既能解决好疑难问题,又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参与严格的训练,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在这个基本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第一,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二,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的“做”,不搞死记硬背。第三,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同时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地辅导。
三、 上机大胆尝试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该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从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面对瞬息万变的计算机技术和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笔者进行了“任务驱动”教法的尝试。
所谓“任务驱动”,指的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项项“任务”,通过讲解或让学生自学、讨论或操作实践等方法去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任务,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及小专题研究,创设某种情境,少讲多练,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形成自己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在讲Word的图文混排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海报,只向学生讲清楚要求,比如什么地方需要图片、设置成什么效果、设置什么环绕方式等。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结束时再作必要的小结和提炼。这样,可实现个性化教学,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对提高职业中专实训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再如,键盘练习常令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若设计一些小竞赛,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计算机教学从内容到方法,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规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形势的发展,教学方法上要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以是否已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为准,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