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低年级学生学习常规培养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hu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教研课上,教师课前连哄带骗的思想教育起初还有效,孩子们基本能中规中矩地坐在音乐教室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的继续,那些调皮的孩子们开始按捺不住了。于是,一系列的尴尬场面出现:
  尴尬一:
  欣赏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摇篮曲》,伴随着摇篮曲的音乐,屏幕上出示画面:宁静的夜晚,满天闪烁的星星,弯弯的月儿挂在半空。教师让学生们闭起眼睛感受音乐并提问:这么优美的旋律会让你想起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也可以随着音乐轻轻地动一动。一听这话,孩子们立刻趁机胡乱地挥舞了起来,你碰我一下,我撞你一下,乱作一团。问题的回答也是随心所欲:一位老爷爷在打拳;满天的雪花在飞舞;听到了老虎磨牙的声音……最后教师无奈地公布答案:宁静的夜晚,年轻的妈妈坐在灯下轻轻地摇着摇篮哄小宝宝入睡。
  尴尬二:
  音乐教参里附有现成的教学设计,直接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根本未从本校学生实际的音乐素养出发,进行有个性化的备课。结果教唱歌曲《大树妈妈》时,高估了学生们的接受能力,重难点没有突出,歌中一连串的八分休止符以及一字多音最终都未能很好解决。学生们在一遍遍枯燥乏味的学唱中早已没了兴趣,而教师自己也是一脸懊恼与沮丧,最后只好草草收场。
  尴尬三:
  课堂中只图表面形式的热闹。在歌曲的拓展处,教师本意是让学生达到相互合作目的——分组歌表演。由于学生准备不充分,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整个这一环节,学生们群龙无首,“自主”至极。一发不可收拾的狂欢在教师的一再制止下才得以平息。
  造成上述尴尬局面,问题究竟在哪里?是学生的学习常规。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新课程的介入让他们有了更多施展天性的机会。这样大好形势下,学生的学习常规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不,类似上述描述的尴尬场面还有很多。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追求的是“参与、互动、共鸣”的课堂,在此基础上,有效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优势,打造新型课堂。
  一、激发兴趣,让常规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最好动力。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对常规培养也是如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常规,首先要让他们对音乐课感兴趣。在执教《小树叶》时,课的伊始,就利用自制的各种卡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师:孩子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秋天。
  师:你们认为秋天美吗?为什么?
  师:是的!秋天是一个美丽而又收获的季节。但随着冬天的即将来临,天气渐渐转凉,一片片的小树叶开始离开了树妈妈(教师边描绘秋天边贴卡片),飘落到地上,小蚂蚁爬过来,把它当作小床;落到花丛中,菊花仙子把它当小裙子;飘落到草丛中,小蚂蚱们忙着召开最后一场运动会,把小树叶当作运动会的入场券呢!
  师:这些快乐都是谁带给小动物们的呀?
  生:小树叶!
  师: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今天老师就要与大家共同学习这首歌——小树叶(揭题)!
  利用新颖的贴卡片方式给学生们展示了秋天的美景,导入了歌曲,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当发现孩子兴趣正浓时,我又安排了接口唱,创编动作等环节。当出现合不上音乐节拍现象时,我会以“看哪片小树叶飞得最合节拍”或“大树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小树叶”等等话语来提醒学生该怎么做。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听音乐做动作安静,跟准节拍等常规习惯。
  二、创设情景,让常规变得“鲜活”起来
  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加有着好动、好玩、好模仿的特性,他们易犯错,但也能及时的改进缺点,笔者常在音乐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主的融入这个情景里面,使自己成为活动的小主人,然后以小主人的态度去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在听赏管弦乐《龟兔赛跑》一课时,其中有龟兔赛跑的表演环节,我有意请调皮、好动的学生们来主持这场比赛,当主持人,做裁判,并一一把相应的材料、道具交给他们。起初他们会觉得力不从心,因为随之而来的状况让他们不知所措:观看的小动物们不守会场秩序;兔子与乌龟跑步犯规;裁判不公平;运动会场面混乱等等。这时我就让主持人回忆平时老师的做法,启发他们该怎么解决这些突发事件,最终顺利圆满完成了运动会的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常规问题学生们自己解决了,同时他们的管理、组织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三、活动互动,让常规无处不在
  事实证明,任何能力的获得都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常规的养成也一样。教学时,我常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歌表演、看图片、搞合奏等活动,生动形象的穿插大量的常规要求,学生很快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
  学唱歌曲《两只懒乌鸦》时,我通过“睡觉”“推脱”“埋怨”等场景,设计了三副拟人化的FLASH动画,利用现代媒体生动的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融入了“静听老师的话,静听同伴的话,静听范唱音乐”的常规培养;之后请学生根据这些场景,选择表演,要求小组合作,这个过程中又融入了“小组合作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大胆创新;小组合作应团结、协力”等常规培养。最后又让学生通过想象,创编伴奏节奏,为歌曲伴奏,在这个过程中,则融入了“器乐伴奏应跟着音乐节奏;创编节奏鼓励大胆推新;自主创编时不要随意讲话”等常规培养,如此一课下来,学生既在饶有兴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同时也明确了相对应的学习常规。
  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用着它的利息、常规。低年级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不仅是教师一种重要的职业能力,也是一门要不断学习,不断去探索的艺术课。让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贯穿着对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激发学生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热情吧!
其他文献
【摘 要】怎样在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同时,提升艺术素养,带动德育乃至人格魅力的建构?怎样发挥艺术课具有的德育教育功能与责任?本文试图通过教育教学反思,解决教学实验当中出现的“看似零零碎碎的问题”。  【关键词】德育的艺术空间;实践的意义;愉快教育  中学美术教师不能忽视德育,高中阶段开设艺术课,是大部分学生(指非艺术专业)接受普及教育的最后一站。“……如果一个人没有深刻的感情,别人对他还能有什么期
【摘 要】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长才,关系到学校综合竞争力的强弱;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可以有效实现提高学生总体素质、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作为中职学校重要支柱之一的图书馆自身具备强大的信息储备功能和信息优势,在服务教学、服务广大师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图书馆 教师信息素质 途径  一、中职学校图书馆在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中的优势  中职图书馆对于提升中职学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提到:“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的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教学 德育 心理健康教育文科人都应该知道“文以载道”,所以“文道合一”是语文教师普遍认识并践行的。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出现新的职能,那说是心理健康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
【摘 要】高职辅导员要想把班级管理好,只有先深入研究高职学生的普遍特征以及所带专业的特殊身心发展特点。同时,高职辅导员还应该认识当前高职管理的误区,并努力消除管理误区对班级管理的影响,才能使高职院校辅导员能成功实施班级管理,才能形成有效开展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 班级管理 辅导员  班级不仅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基层正式组织,更是精神的归宿。抓好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团结向上
【摘 要】思想政治课的任务,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兴趣;政治课教学要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积累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理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学
【摘 要】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其中反馈矫正法具有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典型图例,开拓思路法、个人评说,互相启迪法、搜集资料,相互交流法、各抒己见,谈论感受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层作业,自主选择法。  【关键词】反馈矫正;策略  引言  国家对于中小学的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受教育阶段学生是否受到正规的美术教育,是否受到优质高效的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素质修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摘 要】课堂问题行为不同程度地扰乱正常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率,妨碍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中生课堂上凸现出的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其特殊性,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预防、避免、终止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构建和谐课堂及地区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 西藏 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纪律或规则,不同程
【摘 要】“分层递进”教学思想与语文课前预设工作相结合后,研究了学生预习活动与教师预设的同时,采用了系统化的语文课前预设模板——学习单。学习单的应用对日常语文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提升教与学的质量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分层递进” 语文 预设 学习单    遵循上海市二期课改三个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树立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基础性学力中突出发展性学
【摘 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艺术行业在社会各行业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随之升温。本文主要是针对艺术类大一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通过调研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北京服装学院北校区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与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索艺术类大一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艺术类 大一学生 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界定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
【摘要】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 感受数的意义, 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操作活动中促进知识生成。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 学生知识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 而是通过亲历, 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 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