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表演课程模式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tianshy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为依据,结合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及形体训练课程的重要性来探讨形体训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课程实施、教学团队等,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服装表演专业形体训练水平,为模特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服装表演;形体训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177-02
  从“时装玩偶”的产生到1845年第一个真人模特查尔斯·费雷德里克·沃斯的出现,模特成为了众多拥有美丽身姿的姑娘渴望加入的时尚行业,同时也昭示了服装表演行业的辉煌前景。因此,培养优秀模特人才是服装表演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百余所院校开设服装表演专业,如: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
  学校教育作为服装表演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每年为模特行业输送着大量人才。高校是服装表演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形体训练课程是服装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模特培养的关键。
  一、课程性质
  形体训练课程在服装表演专业中属于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性质为理实一体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它与舞蹈基础、影视表演、化妆技巧、社交礼仪五大专业核心课程同步教学,是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开设学期为大一到大三共6学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形体姿态,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柔韧性,并从中加强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以便适应时代要求和促进服装表演专业水平提高的基本技能。
  二、形体训练的目的、要求
  (一)形体的训练使身心健美,强化审美意识
  当代社会,人们追求美、崇尚美,因此,形体训练应根据服装表演的专业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提高生理机能水平、身体控制力和表现能力。
  (二)全面掌握形体训练的知识与技能,培养自身表现力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因此,形体训练正是达到了这一要求,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调理重塑学生身体形态的同时,促进了个性气质的行成,还培养了学生的自身表现力。
  (三)进行艺术美育教育,陶冶情操
  形体训练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它是以形体美为特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形体动态的艺术美感,引导学生注重自我美得塑造,使形体美与情感美达到和谐统一,经常参与,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
  作为模特,首先给人第一视觉冲击的是整体,然后才是局部,所以整体的塑造对于模特来讲至关重要,如果只注重身体的局部练习会造成整体性的不协调,因此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合理性是服装表演专业形体训练教学的关键所在。要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仅仅依靠选用某一类练习是有局限性且难以奏效的,因此在形体训练的课程教学中,针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综合的、全面的练习,如图1所示。
  形体训练不单单是一项基础教学课程,它也是服装表演技巧、动静态造型展示课程的前导课程,要让学生知道,专业模特在服装表演技巧训练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并进行形体练习,让他们的体态更加挺拔、优美,为后续的服装表演技巧课程奠定基础。形体训练的课程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内在联系性较强,相互促进,不断地深化提高,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全面地进行形体训练的各种学习,才能实现服装表演专业形体训练的目标。
  四、教学方法建议
  通过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示范、讲解、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基本韵律,从而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增强自身的气质,树立良好的形象,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五、课程考核
  (一)目标考核
  1.通过形体对各部分肌肉的静力练习,使学生掌握身体不同部位的正确姿势。
  2.通过接触不同形式的音乐,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3.在正确完成动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二)考核方式及考核所需条件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练习考核与完成动作完美程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如图2。
  考核所需条件:考核一般在形体教室考核或在学校表演厅考核,教室需安装VCD机、电视机、把杆、镜子、音响等教学器材。学生需着统一黑色形体服,芭蕾舞鞋,自带道具。
  (三)评定
  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单项评价完成后,根据学生的最后得分用五等级分制进行最终评定。
  六、教学团队
  专职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本科专业为服装表演专业或舞蹈专业),具有表演艺术教师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获得过模特大赛或舞蹈大赛省级前三及以上的优秀教师团队。
  七、结语
  服装表演专业的形体训练课程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训练的课程,课程实践性较强,它需要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師讲解、示范为辅,对师资水平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关注服装表演的发展趋势,更新教学理念,为模特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雪.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形体训练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0,(19):282.
  [2]祖佳.浅谈服装表演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中旬),2014,(4):148-149.
  [3]卢禹君,苑敏.关于服装表演课程模式——形体训练的教学方法研究[J].艺术研究,2011,(2):96-97.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发展历程。当前,各个国家都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颁布与实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要求。专家型教师代表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培养专家型教师已成为教育领域内部发展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切入点,通过对英、美、澳三国教师专业标准内容的解读,概述国外专家型教师的特点,为我国专家型教师专业发
摘要:根据Kerman的态度形成与改变理论和Hinshaw的学生专业角色适应理论以及认知的内在逻辑顺序,笔者认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过程与专业角色适应可分为“专业认知、专业提升、专业运用”三个阶段以及理想期、波动期、角色识别和角色模仿四个时期。针对大学生在三个阶段与四个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探讨如何把握内在规律,从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入手,逐步引导、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度,并最终内化为自我价值,实现由专业到职业
摘要:高校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率,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树立“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的意识,努力在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中寻求突破,提高学校资产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环节的基础工作,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载体,加强国有资产的精细
摘要:本文从高校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归属、新时期宏观政策解读以及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发展模式,分析得出当前农业水利工程的学科归属并不利于专业发展,新时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专业改革势在必行。以三峡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为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高校;新时期;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
摘要: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有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助于专业人才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从而更好地适应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论文主要通过对选取的湖南省内几所高校的旅游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在相关利益者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期提出一些合理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摘要:动物性食品加工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对巩固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开展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研究型大学无不把大学生的科研实验活动纳入整体的课程体系,成为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本文描述了动物性食品加工课程的现状,论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存在问题
摘要:专业群建设已经开展数年,实践证明这是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本文结合“港口涉外商务专业群”的建设实践,分析了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从专业群的管理运行体制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建设以及评价体系与标准的确立等方面,提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专业群构建基本路径,以指导和促进专业群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要做到课堂学习高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课前有效预习是基石。学生在有效预习过程中认识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学会课前预习方法,在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导引下,通过课堂上教师巧妙检查预习、激发兴趣,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生在充分预习中,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形成了学习技能,能够探究新
摘要:在分析当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对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探索,构建了满足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河南理工大学;实践教学;矿物加工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数据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普遍被使用,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大学生群体更是成为“低头族”的主力军。为何大学生这么痴迷手机?如何使大学生脱离“低头族”行列?本文针对“低头族”现象,对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低头族;手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