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与音乐相遇的故事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karg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作者忽然听到琵琶之声,忘却了回家的路。这是人与音乐的偶然相遇,正值作者被贬之际,郁郁不得志的内心被这美妙的琴声拨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这是士人与歌女的相遇。一个是仕途之路荆棘坎坷的士人,一个是流浪江湖孤单落魄的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此刻作者感到自己就如同被商人抛弃的歌女一般,对国家忠心可鉴,却落得贬官降职的下场,心中苦闷难以诉说。“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眼前歌女的身世深深触动作者内心,仿佛从歌女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像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琵琶行》也是人与心灵的相遇。
  唐宪宗元和十年,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和十一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浔阳江头,秋意正浓,与客船上饮酒抒怀,饯别送行,举起酒杯却没有音乐助兴,正当临别之际,忽听江面传来琵琶声,探问得知此人原为长安歌女,年纪大了嫁给商人为妻,如今四处漂泊辗转。对此作者深有感触,离京调外两年已久,到如今仍然漂泊沉沦。灵魂与音乐贯穿《琵琶行》的主题思想,诗人与歌女的初次见面则是以琵琶声为开始,偶然相遇的琴声使得诗人被琴声所感染,作者追寻琴声与歌女相见,细细倾听歌女的诉说,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引发无限感慨。细细品味,不难发现《琵琶行》其实是诗人同自我心灵的对话。
  一、《琵琶行》是人与音乐的相遇
  从人与音乐的偶然相遇,再到人与心灵的相互对话,使得《琵琶行》成为了中国古诗词中千古奇绝的诗篇。这篇古文将音乐贯穿于整个作品当中,从作品名就可以知道作品与音乐的密切联系。琵琶是属于拨弦类弦鸣乐器,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人与音乐的相遇的主题思想贯穿整篇作品。前半段描述作者于浔阳江边为客人践行,秋风萧瑟,醉不成欢,作者与客人饮酒却不够尽兴,少了些许音乐。而就在此刻江上传来悦耳的琵琶声,琴声如同及时雨一般吸引住了作者与客人,在这死寂无声的环境中,顺着粼粼的微波从江面缓缓到来,使得诗人忘却了归家。第二段描述的是作者追寻声音想要找到弹奏琵琶之人,直至千呼万唤,歌女才逐渐出现,怀里抱着一把琵琶半遮着脸面,近听琵琶,犹如滴滴玉珠般的声音净化着诗人的心灵,给诗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音乐盛宴。作品第三段“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声歇,歌女娓娓道来,诉说平生之事,引发作者无限感慨。末段“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随着琴声的再次响起,听者都已哭泣。以此看来,与音乐的相遇可以使人精神得到改造,灵魂可以摆脱当下社会的羁绊。
  二、《琵琶行》是士人与歌女的相遇
  人与音乐的相遇是表现其作品本身的音乐吸引力与影响力,士人与歌女的相遇则是表现其作品本身的故事吸引力。从故事叙述模式出发,《琵琶行》已然满足故事构成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场景。故事发生时间在唐宪宗十一年秋季的一天,地点则在浔阳江边,人物是作者、客人与歌女,场景则为作者送客之际,忽然听到江面琴声,追寻其人,听其琵琶演奏,侧耳倾听歌女诉说,感慨万分。作者将自己比作歌女,如果以两者身份定义,一个为江州司马,一个为孤独歌女,不会有同是天涯沦
  落人的情感迸发。其原因在于作者正值被贬之际,联想自己仕途经历,壮志未酬,以身许国,最终被国家抛弃。以身许国,诗人是心甘情愿的,也对此会感到荣耀。然而当与歌女相遇时,诗人的思想彻底被歌女的经历颠覆,在过去沉沦的生活中苏醒,从歌女一生的经历看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三、《琵琶行》是人与自我心灵的相遇
  诗人在琵琶声中对自身境遇会有所感触,在歌女的诉说当中更会有对自我心灵的正视。这是因为作者遭遇贬官,心中苦闷难以诉说,听到琵琶之声会不经意地流露出心中感想,尤其是当了解到歌女与自己有着极为相似的命运时,心中的伤口再次隐隐作痛。“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表面为哀伤歌女悲惨境遇,实则是为自己而哭。不难看出,诗人的音乐造诣也十分高,对于音乐的鉴赏体味有着细致且深入的理解。诗人能够把握琵琶琴声中的节奏变化并引发情感共鸣。在聆听琵琶时,情感也随着琴声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在情感迸发的时刻,陈年往事纷至沓来,诗人在与音乐、与歌女的相遇中,引发出人生的感悟。在与自我心灵相遇的过程中,有过泪水、有过自豪、有过后悔,但最终都将化为一缕青烟,陈年往事都将飘散,随着“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歌女琴声戛然而止,作者将心中过往划清界限,从而进入到更高的境界。
  总体来说,《琵琶行》作品中音乐与情感共存,相互交织,诗人从与音乐相遇开始,再到倾听歌女诉说漂泊经历,从而引发无限感慨,最后到从歌女的经历联系到自己本身的境遇,心中难免会有苦闷,但最终都将烟消云散。诗人的情感透漏在字里行间,每一段文字都是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体现,所诉说的故事曲折动人,抒发的情感能够引起人的共鸣。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五中学(730799)
其他文献
高中学生在学习宋词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是对于作品中一些典故不够了解,第二是无法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厚情感,第三是在整体感知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笔者认为,应当对教学方法進行灵活处理,如采取对比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趣,读出情感,增强深度认知。  一、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  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再加上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认知,教师需要安排更为恰当的引导方法,以便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
期刊
《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是我国东晋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尤其在书法和文学方面堪称双绝,流传千古,历久弥远。除了文学和书法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和价值,文章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特别是通过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作者理性的思想光辉遥接千古,发人深省。通过对《兰亭集序》的深入解读,阐释文章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蕴,能启迪我们不断去感悟、学习和研究,并赋予我们更多的生命思考和价值追寻。  王羲之,东晋
期刊
议论文写作常常需要一定的概念界定,即对核心词语进行阐释。概念界定的好处有二,一是通过界定概念来圈定具体的写作范围,做到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目标明确,对症下药;二是通过概念界定亮出见解,进一步强化审题,不偏颇、不背离。然而,在现实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界定不清,有些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一、概念界定混乱  所谓概念界定混乱是指在概念界定的时候,缺少必要的逻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必修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模块,要求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中,通过“月是故乡明”专题的学习,学生重温了亘古不变的乡土情怀,在与老舍、韩少功等大家的亲密对话后,学生或多或少获得了对家园的体味与认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乡土情怀”这一永恒
期刊
在叙事写人类文章中,许多学生习惯以概念性词语表达内心感受。比如,笔者曾经让学生写一段文字,以表达知晓考试成绩前后的情形。学生习作片断如下:  我正埋头看书,忽然原本安静的教室里出现一阵骚动,抬头一看,老师来分发试卷了。我如坐针毡,紧张极了,等了好久,终于拿到了试卷,一看,一个醒目的红色数字赫然映入眼帘:又很差!我很难过地把试卷放在了一边。  我们看到,学生用“紧张极了”“很难过”等词语来表达得知分
期刊
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  師:从题目看,课文写的内容是……  生齐:木叶。  师:文章选自《唐诗综论》,“说”的是木叶,而且“说”得专业,预习课文时是不是觉得不好理解?(生点头)  师:那就让我们化繁为简,一步步走进文本。哪位同学先说说文中“木叶”的字面意思?  生:树叶。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树叶,为什么在文中称木叶了?它们是同一个事物吗?  生:好像不是,又好像是。(生笑)  师:感
期刊
教学设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苦功夫,因为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影响师生的自我效能感。然而,教学设计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不仅要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立足于学情,遵循教学的可接受性和最优化原则,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和现有的心智发展水平,最终达到导教和促学的目的。  讲完了《逍遥游》这篇课文,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
期刊
诗词教学不在于给学生讲授了多少首诗歌,而在于唤醒、激励学生自觉自愿地亲近诗歌,从这些精美的作品中感受人间的至情至性。通过李仁甫老师的《春江花月夜》课堂实录,进而探究中学古诗词课的教学方式,从而寻觅到诗词教学的津梁,帮助学生找到并徜徉于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至美境界。  “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鉴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而体验丰富情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领悟人生哲理,
期刊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名著之一,集中体现了我国语言艺术的极高成就,其精炼简约的语言也构建起了《红楼梦》唯美的文学艺术境界。在《红楼梦》当中,最具女性之美的是林黛玉,她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主要的女性人物,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下面笔者以林黛玉的语言为例,来比对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异性,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出古文的音律之美、简约之美、意境之美,以及现代文的平实质朴之美。  一、林黛玉的语言特
期刊
写作素材是写作当中用来优化文章的优美字句、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等材料,是写作的前提和保障。《红楼梦》是中华文坛中的至尊瑰宝,不但“文备众体”,而且入情入景,惊艳世人。品读《红楼梦》,不仅可以从中寻觅写作技巧,还可以从中汲取写作素材,积累连珠妙语,积淀哲理故事,凝练深邃思想,夯实写作素材的根基。因此,教师可以训练学生从《红楼梦》中收集写作素材,使学生学会捕捉优美文句,体悟具有深层含义的话语,进而品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