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贵州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少数民族医药文化,使发展中医药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比较竞争优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天然医药市场竞争,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提升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竞争力的策略选择,为促进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贵州 中医药产业 竞争力 SWOT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贵州省素来就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随着近些年来全球对天然药物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的增加,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国内医药市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贵州省迫切需要依托民族医药的崛起,迅速提升中医药产业竞争力,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此,本文综合分析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内部竞争优势和不足,外部发展机会与威胁,根据SWOT分析得出的结论,选择适合的发展策略提升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竞争力,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SWOT分析
1.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内部竞争优势(S)分析。
1.1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我国中药材资源的蕴藏和分布情况显示,较丘陵和平原地區而言,野生中药材多分布于高原地区。位处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重峦叠嶂,森林资源丰富,平均海拔约1100米;良好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中草药生长,也为中药材的引种驯化和规模化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的贵州,中药材品种资源有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品种总数的40%左右,位列全国第二;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94.64万亩,位列全国第三,发展中医药产业可谓“得天独厚”。
1.2独有的少数民族医药。贵州省是多民族聚居省份,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灾害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名族医药,如苗族医药、侗族医药、布依族医药等。特别是苗族医药,向来就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以其“简便、高效、奇特和价廉物美”的独特魅力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防治有着独特的疗效。1990年以来,以苗药为主要代表的贵州民族药业,年均增长率就达到了近20%,最近几年,苗药产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2013年,作为四大民族药之一的贵州苗药全国销售产值达150亿元,超过了藏药、维药、蒙药之和,已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适用率最高、发展最迅速的民族药。
1.3初显规模的制药行业。贵州省的制药行业是在底子差、基础弱和资金短缺的基础上慢慢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贵州省制药行业才慢慢开始崭露头角。发展至2014年底,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及制剂、药用包装材料和卫生材料、医疗器械、中药种植业等七大门类逐渐在全省中医药产业形成。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已达到254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户,医药高新技术企业36户,还建立了38个医药科研平台,涌现出一批重点医药企业,如:益佰、百灵、神奇、汉方、同济堂等;已拥有154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家民族药。贵州民族制药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品牌效应的逐渐发挥,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内部竞争劣势(W)分析。
2.1省内医疗资源及制药产业发展滞后。目前贵州省内中医医疗资源发展滞后,且分布很不均匀,全省88个县中只有56个县设有中医院, 6家省市级中医院包揽了仅有的15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医疗资源的匮乏对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中医院数量少且分布不均,使得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不足,阻碍了医疗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并且,省内中药民族药企业数量虽多,部分市、县也建设了医药园区,但仍有部分制药企业规模小、设备差、生产技术落后,园区内产业集群程度低,完整的制药产业链尚未形成。
2.2省内中医药人才队伍匮乏。一方面,就目前中医药从业人员来看,全省每万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平均水平,中医药优秀人才和中医药执业(助理)医师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和遵义市,且人才因医疗资源的局限平均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中医药教育资源不足,人才培养机制缺乏,全省仅有贵阳中医学院一家中医药全日制本科学校,因中医药学科就业机会与吸引力较差,高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较差,每年入校学生整体素质较低,难以胜任中医药大省的人才培养基地。
2.3社会重视程度不够。首先,部分地区对中医药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政策目标不够准确,虽然在2014年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 年)》,但少数地区仍对政策把握不准,“中西混淆、以西并中”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次,社会上对中医药疗效信任程度不够,老百姓仍然认为中医“见效慢,疗效差”,生病就医很少选择到中医院治疗,导致中医药的社会认同感和支持力度较低。
3.贵州省中医药产业面临的外部机遇(O)分析。
3.1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加强。2012年国发2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国家对中药民族药支持力度的加大,为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依据和发展动力。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将中医药作为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将成国民经的济重要支柱之一。201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了《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中药、民族药。并且,《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立足贵州省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对贵州省中药产业的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进行了总体安排和部署。
3.2“养生热”“天然药物热”使中医药备受关注。国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渐显现,社会开始意识到天然药物和疗法的重要意义。全球“返璞归真,崇尚天然”理念的兴起,使得贵州省民族医药这个天然“绿色产品”备受关注,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客观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3.3贵州布局大健康产业发展。依托于绿水青山和丰富的资源,贵州省正致力于发展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构建以“医、养、健、管”为支撑的大健康医药全产业链。其中“医”是核心,是要发展壮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培育生物制品、化学药和医疗器械等其他医药医疗产业,最终为构建医药、养生、健体、健康管理相结合的大健康综合产业体系提供支撑和保障。
4.贵州省中医药产业面临的外部威胁(T)分析。
4.1国内其他省份中医药发展迅速。随着中医药逐渐受到重视,国内许多传统中医药大省正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部分省市还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扶持。特别是四川、吉林、河北等医药大省,依托于良好的医疗设施、资源和研发基础,在中医药现代化方面已有所突破。贵州省中医药发展虽稍具规模,但人才素质不高、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关联度低等制约了中医药产业的前进步伐。
4.2国际天然药物对中药造成剧烈的冲击。目前,国际天然药物以其技术含量高、疗效显著、品质保障等特点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日本、东南亚各国、德国等不但是中药的需求大国,也是重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日本,依托于自身先进的医疗水平和技术手段,将中草药在当地發扬光大,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又保留中国印象的“汉方药”,加之“日本制造”的高品质,备受国内国际民众欢迎,给中国中药研发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4]
二、构造SWOT 矩阵及形成战略对策
根据上述所进行的内外环境因素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分析, 形成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构造以下SWOT 矩阵分析图。
图1 人保财险贵州公司农险经营的SWOT分析
内部条件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 优势(S)
1.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2.独有的少数民族医药;
3.初显规模的制药行业。 劣势(W)
1.医疗资源及制药产业发展滞后;
2.中医药人才队伍匮乏;
3.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机会(O)
1.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加强;
2.“养生热”“天然药物热”使中医药备受关注;
3.贵州布局大健康产业发展。 SO战略
1.夯实基础,打造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制药行业创新升级;
2.依托大数据,助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WO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药资源配置,增加社会认同感;
2.引进现代管理及教学理念,提升人才素质。
威胁(T)
1.国内其他省份中医药发展迅速;
2.国际天然药物对中药造成剧烈的冲击。
ST对策
1.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以苗药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医药。
WT对策
1.采取防守策略,推动中医药产业聚集升级,淘汰落后制度和技术,稳定贵州省中医药产值与市场份额。
通过上述SWOT分析,本文认为目前贵州省要主动采取SO战略,即发挥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并综合使用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医药、提升人才素质、稳定市场份额等对策,增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适应市场变化和对抗竞争的能力。
三、关于有效提高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或通过资本市场融通资金,完善省内中医药基础设施,为产业的发展、升级和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为制药、科研、临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增加民族医药研发力度。一方面要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力度,发挥贵州省地理和环境优势,驯化及培育品质优良的中草药材;另一方面要加强民族医药科研成果转换率,充分发掘贵州民族医药潜力,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偏方、验方和传统治疗方法,促进民族药生产通过GAP的认证,运用比较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民族医药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注重产权保护,牢牢掌握市场主动权与控制权。
3.提升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引入现代管理理念,一来可以通过改善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二来可以通过改善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中医药教研机构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中医药从业人员培训与进修机会,提高人员专业水平。
4.加强创新,利用大数据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基于大数据,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等新兴技术,掌握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医疗信息化等专业技术,在贵州省培育大健康产业的同时,推动贵州省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娇柳.构建贵州中药产业竞争战略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6(5):43-45.
[2]刘维蓉,胡期丽,叶世芸,胡奇志,曾振兴.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3.
[3]卯寅.苗药文化与贵州省少数民族制药业发展探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2(3):14-18.
[4]苗冠军,张庆霞,刘艳华. 基于SWOT分析的宁夏中药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4):38-41.
[5]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网站,贵州省努力打造中药材大省和中药民族药强省目标,贵州省科技厅,http://www.most.gov.cn/dfkj/gz/zxdt/201503/t20150309_118451.htm.
[6]数据来源:中国西藏网,民族医药“短板”亟待补齐,http://www.tibet.cn/news/china/1450629600151.shtml.
[7]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
作者简介:李梅华(1983—),女,从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医药产业、保险理论与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贵阳中医学院科研项目“贵阳中医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贵中医科院内[2014]32号).
关键词:贵州 中医药产业 竞争力 SWOT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贵州省素来就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之一,随着近些年来全球对天然药物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的增加,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国内医药市场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贵州省迫切需要依托民族医药的崛起,迅速提升中医药产业竞争力,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此,本文综合分析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内部竞争优势和不足,外部发展机会与威胁,根据SWOT分析得出的结论,选择适合的发展策略提升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竞争力,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SWOT分析
1.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内部竞争优势(S)分析。
1.1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我国中药材资源的蕴藏和分布情况显示,较丘陵和平原地區而言,野生中药材多分布于高原地区。位处云贵高原东部的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重峦叠嶂,森林资源丰富,平均海拔约1100米;良好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中草药生长,也为中药材的引种驯化和规模化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的贵州,中药材品种资源有4802种,占全国中药材品种总数的40%左右,位列全国第二;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94.64万亩,位列全国第三,发展中医药产业可谓“得天独厚”。
1.2独有的少数民族医药。贵州省是多民族聚居省份,贵州少数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灾害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数名族医药,如苗族医药、侗族医药、布依族医药等。特别是苗族医药,向来就笼罩着神秘的色彩,以其“简便、高效、奇特和价廉物美”的独特魅力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防治有着独特的疗效。1990年以来,以苗药为主要代表的贵州民族药业,年均增长率就达到了近20%,最近几年,苗药产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2013年,作为四大民族药之一的贵州苗药全国销售产值达150亿元,超过了藏药、维药、蒙药之和,已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适用率最高、发展最迅速的民族药。
1.3初显规模的制药行业。贵州省的制药行业是在底子差、基础弱和资金短缺的基础上慢慢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贵州省制药行业才慢慢开始崭露头角。发展至2014年底,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及制剂、药用包装材料和卫生材料、医疗器械、中药种植业等七大门类逐渐在全省中医药产业形成。全省医药工业企业已达到254户,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户,医药高新技术企业36户,还建立了38个医药科研平台,涌现出一批重点医药企业,如:益佰、百灵、神奇、汉方、同济堂等;已拥有154个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家民族药。贵州民族制药行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品牌效应的逐渐发挥,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内部竞争劣势(W)分析。
2.1省内医疗资源及制药产业发展滞后。目前贵州省内中医医疗资源发展滞后,且分布很不均匀,全省88个县中只有56个县设有中医院, 6家省市级中医院包揽了仅有的15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医疗资源的匮乏对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中医院数量少且分布不均,使得中医临床实践经验不足,阻碍了医疗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并且,省内中药民族药企业数量虽多,部分市、县也建设了医药园区,但仍有部分制药企业规模小、设备差、生产技术落后,园区内产业集群程度低,完整的制药产业链尚未形成。
2.2省内中医药人才队伍匮乏。一方面,就目前中医药从业人员来看,全省每万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平均水平,中医药优秀人才和中医药执业(助理)医师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和遵义市,且人才因医疗资源的局限平均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中医药教育资源不足,人才培养机制缺乏,全省仅有贵阳中医学院一家中医药全日制本科学校,因中医药学科就业机会与吸引力较差,高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较差,每年入校学生整体素质较低,难以胜任中医药大省的人才培养基地。
2.3社会重视程度不够。首先,部分地区对中医药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政策目标不够准确,虽然在2014年省政府印发了贵州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 年)》,但少数地区仍对政策把握不准,“中西混淆、以西并中”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次,社会上对中医药疗效信任程度不够,老百姓仍然认为中医“见效慢,疗效差”,生病就医很少选择到中医院治疗,导致中医药的社会认同感和支持力度较低。
3.贵州省中医药产业面临的外部机遇(O)分析。
3.1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加强。2012年国发2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成药和民族药”,国家对中药民族药支持力度的加大,为贵州省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依据和发展动力。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将中医药作为中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将成国民经的济重要支柱之一。201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了《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中药、民族药。并且,《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立足贵州省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对贵州省中药产业的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进行了总体安排和部署。
3.2“养生热”“天然药物热”使中医药备受关注。国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渐显现,社会开始意识到天然药物和疗法的重要意义。全球“返璞归真,崇尚天然”理念的兴起,使得贵州省民族医药这个天然“绿色产品”备受关注,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客观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3.3贵州布局大健康产业发展。依托于绿水青山和丰富的资源,贵州省正致力于发展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构建以“医、养、健、管”为支撑的大健康医药全产业链。其中“医”是核心,是要发展壮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培育生物制品、化学药和医疗器械等其他医药医疗产业,最终为构建医药、养生、健体、健康管理相结合的大健康综合产业体系提供支撑和保障。
4.贵州省中医药产业面临的外部威胁(T)分析。
4.1国内其他省份中医药发展迅速。随着中医药逐渐受到重视,国内许多传统中医药大省正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部分省市还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扶持。特别是四川、吉林、河北等医药大省,依托于良好的医疗设施、资源和研发基础,在中医药现代化方面已有所突破。贵州省中医药发展虽稍具规模,但人才素质不高、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关联度低等制约了中医药产业的前进步伐。
4.2国际天然药物对中药造成剧烈的冲击。目前,国际天然药物以其技术含量高、疗效显著、品质保障等特点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日本、东南亚各国、德国等不但是中药的需求大国,也是重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尤其是日本,依托于自身先进的医疗水平和技术手段,将中草药在当地發扬光大,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又保留中国印象的“汉方药”,加之“日本制造”的高品质,备受国内国际民众欢迎,给中国中药研发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4]
二、构造SWOT 矩阵及形成战略对策
根据上述所进行的内外环境因素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分析, 形成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构造以下SWOT 矩阵分析图。
图1 人保财险贵州公司农险经营的SWOT分析
内部条件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 优势(S)
1.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2.独有的少数民族医药;
3.初显规模的制药行业。 劣势(W)
1.医疗资源及制药产业发展滞后;
2.中医药人才队伍匮乏;
3.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机会(O)
1.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加强;
2.“养生热”“天然药物热”使中医药备受关注;
3.贵州布局大健康产业发展。 SO战略
1.夯实基础,打造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动制药行业创新升级;
2.依托大数据,助推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WO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医药资源配置,增加社会认同感;
2.引进现代管理及教学理念,提升人才素质。
威胁(T)
1.国内其他省份中医药发展迅速;
2.国际天然药物对中药造成剧烈的冲击。
ST对策
1.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以苗药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医药。
WT对策
1.采取防守策略,推动中医药产业聚集升级,淘汰落后制度和技术,稳定贵州省中医药产值与市场份额。
通过上述SWOT分析,本文认为目前贵州省要主动采取SO战略,即发挥贵州省中医药产业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并综合使用重点发展少数民族医药、提升人才素质、稳定市场份额等对策,增强贵州省中医药产业适应市场变化和对抗竞争的能力。
三、关于有效提高贵州省中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或通过资本市场融通资金,完善省内中医药基础设施,为产业的发展、升级和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合理配置中医药资源,为制药、科研、临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增加民族医药研发力度。一方面要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力度,发挥贵州省地理和环境优势,驯化及培育品质优良的中草药材;另一方面要加强民族医药科研成果转换率,充分发掘贵州民族医药潜力,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偏方、验方和传统治疗方法,促进民族药生产通过GAP的认证,运用比较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除此之外,民族医药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注重产权保护,牢牢掌握市场主动权与控制权。
3.提升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引入现代管理理念,一来可以通过改善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二来可以通过改善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中医药教研机构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中医药从业人员培训与进修机会,提高人员专业水平。
4.加强创新,利用大数据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基于大数据,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等新兴技术,掌握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和医疗信息化等专业技术,在贵州省培育大健康产业的同时,推动贵州省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娇柳.构建贵州中药产业竞争战略的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6(5):43-45.
[2]刘维蓉,胡期丽,叶世芸,胡奇志,曾振兴.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3.
[3]卯寅.苗药文化与贵州省少数民族制药业发展探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2(3):14-18.
[4]苗冠军,张庆霞,刘艳华. 基于SWOT分析的宁夏中药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4):38-41.
[5]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网站,贵州省努力打造中药材大省和中药民族药强省目标,贵州省科技厅,http://www.most.gov.cn/dfkj/gz/zxdt/201503/t20150309_118451.htm.
[6]数据来源:中国西藏网,民族医药“短板”亟待补齐,http://www.tibet.cn/news/china/1450629600151.shtml.
[7]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
作者简介:李梅华(1983—),女,从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医药产业、保险理论与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贵阳中医学院科研项目“贵阳中医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贵中医科院内[2014]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