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内容与途径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bour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18日的《中国教育报》上载有这样一篇文章:“青年教师怎样站稳讲台”。其中涉及到了一个数据资料:据教育部人事司统计,1998年全国高校专任教师为40.73万人,2005年上升为96.58万人,2005年全国高校3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29.32%,40岁以下占65.23%。这个数据显示的是这样一个事实:高校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批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青年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已经成为关系高校发展的时代性课题。
  
  一 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历程
  
  教师是一种职业。相对于所有职业,所谓“专业”应满足如下八个基本条件:范围明确,以“垄断”的形式从事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动的责任;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以服务为动机;形成综合性的自治组织;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的伦理纲领。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表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该文明确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与福利拥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
  现在所说的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加快了教师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标准和目标,这些标准和目标目前还没有统一表述,强调的重点也有不同,但专业自身的成熟程度是已经得到公认的一种理论。
  专业自身的成熟度是教师专业得到社会认可、提高职业声望的基础,主要由专业知识成熟度、专业制度成熟度和专业精神成熟度三方面组成。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处于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故而应要求其达到教师专业的成熟化程度。
  
  二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内容与途径
  
  (一)建设学习型组织,更新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
  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对教师职业的正确理解。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理念首先是发展意识,其次是服务意识。
  1 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新思想、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提高、获得自身幸福的需要。教师应该首先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群体应该首先成为学习型组织。以教师为主体的学习型组织所从事的教学研究不同于以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为己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校本研究是进行终身学习最好的形式。
  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能力的时候,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2 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教育是一种服务行为,教育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一种权利,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满足学习者的要求。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者的一切工作都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游离甚至背离学生发展需要的要求、规章和做法都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相违背。
  关于这种服务学生的意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在《师范学校教学方法之新趋势》一文中,这样明确地指出:“师范之各种教育设施,处处宜充满教育空气。各科教材,应使与教育发生极密切之关系。教师教学应极力注意方法之运用,使学生于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之中,养成其专业之兴趣。”师范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些学生将来还要再成为教师,朱先生在这里为我们勾画出的教育教学场景带着典型而传统的“服务意识”。
  (二)建设信息化校园,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这里主要指的是知识,知识在现代社会应该具有两层含义。
  1 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如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重要方面是关于教学的知识,即关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教育学、教学法的专门知识,涉及到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心理、社会、伦理、组织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知识领域。特别是关于教育对象的知识,即了解教育对象成长的特点、动机、需要、个性差异的知识;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组织和管理的知识;关于教育效果的知识,即运用教育评价手段获得教育效果以及根据反馈的结果调整教学行为的知识;关于教育手段的知识等等。
  2 信息化社会的知识。信息化社会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知识以“加速度”方式积累,因而信息社会也常被称为知识社会。在知识社会,知识、创新成为社会的核心;知识社会的概念包括着更加广泛的社会、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社会形态的变革从而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在知识社会里,每个人都要学会在信息海洋里来去自如,培养认知能力和批评精神,以便区分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拥有新知识;知识社会也使得创新不再是少数科技精英的专利,而成为更为广泛的大众参与,推动了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作为网络社会必将更加关注全球问题:通过国际合作和科学协作,环境破坏、技术风险、经济危机和贫困等问题有望得到更好的解决;知识共享是知识社会的拱顶石,以大众创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创新是知识社会的实质,而知识社会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源泉。现在有这样一种提法:变知识文化观为智慧文化观。
  在传统社会模式中,人们以知识为基础进行实践,创造财富。而在“知识社会”模式中,知识既是基础,又是原材料,其本身就是财富。但是,这里所说的知识是指尚未被共享的知识,是我有人无的知识,说到底就是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知识,也就是“智慧”。
  (三)建设校园文化,强化青年教师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成熟是专业自身成熟的一个外在表现。专业精神的强弱是体现一个专业成熟程度的社会心理和伦理标准,是制度要求的心理内化。这与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作为教师的专业精神有三项基本内容:一是专业责任感;二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三是终身发展的意识。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专业精神可以用“信仰”来解释。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看法和总方针,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等等。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这种“信仰”与朱智贤先生早就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来的“教学宗教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余尝谓中国之无宗教为其特点,亦即其缺点。盖人可以不信仰宗教,然不可不有宗教之气质。……有此气氛,乃能有生以赴之,死以殉之之精神。反观我国一般教师及儿童,什九均无中心信仰,以致徘徊彷徨,无所适从。”朱智贤先生的这段话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针对性。当时的世界,日本儿童信仰天皇,苏联儿童信仰共产主义,这种宗教气氛浓厚的信仰使得他们“有生以赴之,死以殉之”。而中国当时师范学校的学生、未来的教师没有信仰,朱先生认为他们应该信仰三民主义、拯救中华等思想。有了这样的中心意识,就能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拯救民族的目标。
  时过境迁,朱先生所列举的许多事实因为世界格局的变化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但他所强调的“教学应该宗教化”的思想,在今天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越发显得重要。青年教师应该信仰什么?许多人都在说:现代的年轻人遇到了信仰危机。信仰危机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它是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
  高校青年教师的信仰问题,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产生青年教师的信仰:事业、理想、学生、国家。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同样,这种文化氛围也会对青年教师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树立自己的信仰。
  时代在发展,教师专业化的课题最终要与教师个体相结合,形成其自身的专业发展。但无论教师专业化如何具有个人特色,教育理念、知识素养、专业精神这三点,应该是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必修之内容。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在必修的基础上,才能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专业发展个性,从而真正实现专业化。
  
  参 考 文 献
  [1]朱智贤.朱智贤全集(第二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2:345-348.
  [2]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20-222.
  [3]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参考,
  2003(2).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智能恒温培养振荡器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的设计。它主要包括恒温箱体的温度控制和电机的变频调速控制以及USB数据下载功能,实现了仪器的智能化。温度控制是
介绍韶钢二高线精整区设备工艺、PLC控制系统硬件配置、PLC控制程序。 Introduction Shaoguan second-line finishing area equipment technology, PLC control system hard
传统的“幼小衔接”工作不太重视体育“幼小衔接”, 文章提出要重视体育“幼小衔接”的教育作用, 基于调研对现状进行分析, 认为幼儿园应该通过开设园本体育课程, 组织丰富、
盘山县各级党组织立足实际,大力实施党员关爱工程,在推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调动了广大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回报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00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协会(ISTE)发布了《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第一版(以下简称NETS·T-2000),这一标准为各个国家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ISTE于2008年7月发布了《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第二版(以下简称NETS·T-2008),如何在新标准启示下改善我国高校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一 NETS·T-2008的主要内容及NE
一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要想在各种高等院校中站稳脚跟,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在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数量多,流动性大,相对于公办院校来说,这样的师资队伍有一定的脆弱性。其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聘用标准不合理  独立学院的教师聘用机制对学院的教学质量、学院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独立学院发展初
大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正如《礼记》所言:“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可见,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工会工作要服从、服务于党委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高校工会组织要积极推动学校的师德建设,把它作为工会组织参与学校建设的重要方面,作为发挥自身作用、展示组织功能的重要内容,这既是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同时人工智能、思维科学等研究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与此同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见一种情况:一种行为符合一种道德准则,但同时又违反了另一种准则,主体必须要在相互冲突的道德准则之间作出一定的选择,这就引起了其内心的冲突,会感到
在电气系统中,功率因数和谐波含量是交流电路中的典型技术数据,功率因数的高低和谐波含量的大小,是能否提高电网中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和研究电能消耗等问题的关键。   本论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