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于师生关系的教育观点
当下中学教育主流情势带来的理念偏向于功利主义的教学,即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成绩为中心。在这种观点为主流的背景下,良好的师生关系被侧重认为有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这种师生关系的逻辑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者,而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理解和沟通不复存在,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被忽视遗忘了,而是单纯为了实现某一功利目的,师生关系异化为强制与被强制的关系,教师凭借社会角色赋予的威权压制学生。功利主义教学不仅忽视了“人”的培养和发展,并且在事实上,在传统师道尊严占统治地位结构渐渐瓦解的当代,如此条件下的师生关系很难走向和谐平衡,功利主义教学也因此难以实现其本身目的。
人本主义的师生关系观点值得思考和借鉴,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更强调教师和学生关系对学生整体发展的意义。该观点着重强调情感与认知共同发展,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同样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师生关系本身也被归为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师生关系本身是学生自我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工具。这一理论认为“能教给其他人的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学习,在这一发现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学生感受到安全、被理解和关心对其整体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毋庸置疑。
二、师生关系教育功能缺失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紧张乃至师生之间的直接冲突屡见不鲜,而相应的,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也严重缺位。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大量的低效乃至无效教育与教育功能的缺位有直接的关系,而使得师生关系失调的原因似乎有迹可循。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关系结构已经被解体,在微微波动的水面之下,是师生关系的存在形式和内在含义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而传统的规则在新思潮和现实的挑战下,产生了裂痕,不因时而变就必然产生了师生关系的矛盾。这种传统师道伦理与现实发展的冲突直接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良好的师生关系带来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了。
教育活动的功利目的是造成师生关系教育功能缺失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教育活动成果的考核标准以成绩为中心,知识的传授与习得成为了教育活动中多方主体最为关注的事情。但是,知识的习得绝不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教育给人带来的意义,不止于知识的传承,还有调动人的内部灵性和内在潜力,并且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能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广为人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把教育活动单纯局限在学习知识上,那么教育活动在人的培养这一意义上是失败的。然而就是这种认知和实践方式,在现实中却是大行其道,它不关注师生关系,而关注学生成绩,是典型的知识本位主义,强化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控制者地位,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学生的人格和社会适应性发展。教育作为成就“人”的一种活动,是一个完善人生,健全人格,唤醒人的个性的过程。知识的传递诚然重要,但是舍弃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的理解和灵魂上的沟通而进行知识的传授和习得,可以把这种教育过程评价为舍本逐末,而这样的做法也难以真正实现其渴求的目的。现实中许多教师苦口婆心地讲授课业,而学生不过是阳奉阴违、左进右出,看似教师艰辛地付出了劳动,然而这种缺乏灵魂沟通的教育过程却是没有生命力的。这不是教师或学生的过错,只是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功能,这是忘记了教育本来面目的结果。
另外,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部分的师生关系异化为知识交易买卖的关系,学生及其家长重金求“名师”指导,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名师”在大量学生面前也不得不将教育变成生产线一般的流程化作业。师生之间的情感变成了雇佣关系、金钱交换关系,这样成绩也许会提高,而学生真正应习得的重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与如何为人却难以被学生自我发觉,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及其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的培养首先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需要教师的意识觉醒,明白教育本来的意义。这是不大的一步,迈出去却很难。教师一旦了解到这一点,具体需要去做的事情不再是大的障碍。
⒈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主动对学生保持真诚坦然与平等一致
教师对学生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不隐藏自己的情感,这能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一个真实可信的存在,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读书监工,这可以降低学生内心中对老师的抵触感,提升亲切感。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意见的个体,也是一个接受濡染的群体;他们既会对老师的作为和言行形成自己的理解,也会在群体中传播从而将老师的形象中好或不好的一面放大,一旦一个教师能得到一群学生的认同,整个学生群体与教师的关系就会倾向于亲和。这是教师在培养与学生关系中需要注意的传播学原理。
⒉无论学生表现如何,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由之路
面对众多不同个性的学生,虽然大多数教师都称自己公平不倚,然而往往只能做到表面上的公平,虽然老师不愿意表现出对个别学生的偏爱,但难免态度还是会流露出来。有其心,则有其行。在老师心里,也许会给一些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这其实是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过少造成的,对学生的学习、社会性发展和人格都有不好的影响。青少年个体希望获取更多的关注,有的异常行为正是在自己获得关注过少的情况下用来吸引关注的。其实,教师既可以直言对某个学生的喜爱,也可委婉真诚地表达对某个学生具体行为的不满。但是前提条件是真正怀着同理心去思考问题,从而发自内心地包容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同理心即教师不用原有的经验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对于学生的行为用设身处地的心思、以平等平和的态度理解学生当下的认知行为和情绪变化及原因。事实上也是我们所有做出决定的依据永远不是完整的事实。只有认真地去思考和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的所为才更加的合适与易被学生接受。在教育实践中,只要是从关怀的角度出发而做的事情,对学生而言,这是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爱。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真诚,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形成,学生也会因之提高学习主动性,并且人格发展也能更健全。
要了解到学生的问题不仅仅是独立的一个问题事件,而是有着前因后果的整体。对学生本身而不是其行为进行关注,也许就能帮助其摆脱价值条件化的束缚,从而使其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和动机。
⒊教师花更多时间与学生交往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具体手段
由于时下的班级扩招、各种工作上的压力,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使得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师生之间相互的了解变少,也就无从谈起相互信任和良好关系的建构。如果教师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他们的态度、信念,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教师自己的心声,双方的精神距离就拉近了,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必能因此更融洽。学生往往有自己的秘密或困惑,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沟通的方式、含蓄温和的语言排除学生的担心和忧虑来解决学生的困惑。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也无不倚赖于之。在师生关系紧张屡见不鲜的今天,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其教育功能已愈来愈不容忽视。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
当下中学教育主流情势带来的理念偏向于功利主义的教学,即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成绩为中心。在这种观点为主流的背景下,良好的师生关系被侧重认为有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这种师生关系的逻辑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者,而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作为精神整体的人的自觉理解和沟通不复存在,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被忽视遗忘了,而是单纯为了实现某一功利目的,师生关系异化为强制与被强制的关系,教师凭借社会角色赋予的威权压制学生。功利主义教学不仅忽视了“人”的培养和发展,并且在事实上,在传统师道尊严占统治地位结构渐渐瓦解的当代,如此条件下的师生关系很难走向和谐平衡,功利主义教学也因此难以实现其本身目的。
人本主义的师生关系观点值得思考和借鉴,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更强调教师和学生关系对学生整体发展的意义。该观点着重强调情感与认知共同发展,在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同样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师生关系本身也被归为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师生关系本身是学生自我发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工具。这一理论认为“能教给其他人的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学习,在这一发现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学生感受到安全、被理解和关心对其整体发展所产生的作用毋庸置疑。
二、师生关系教育功能缺失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
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紧张乃至师生之间的直接冲突屡见不鲜,而相应的,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也严重缺位。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大量的低效乃至无效教育与教育功能的缺位有直接的关系,而使得师生关系失调的原因似乎有迹可循。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关系结构已经被解体,在微微波动的水面之下,是师生关系的存在形式和内在含义产生了极大的改变。而传统的规则在新思潮和现实的挑战下,产生了裂痕,不因时而变就必然产生了师生关系的矛盾。这种传统师道伦理与现实发展的冲突直接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良好的师生关系带来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了。
教育活动的功利目的是造成师生关系教育功能缺失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于教育活动成果的考核标准以成绩为中心,知识的传授与习得成为了教育活动中多方主体最为关注的事情。但是,知识的习得绝不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教育给人带来的意义,不止于知识的传承,还有调动人的内部灵性和内在潜力,并且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能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广为人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把教育活动单纯局限在学习知识上,那么教育活动在人的培养这一意义上是失败的。然而就是这种认知和实践方式,在现实中却是大行其道,它不关注师生关系,而关注学生成绩,是典型的知识本位主义,强化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控制者地位,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学生的人格和社会适应性发展。教育作为成就“人”的一种活动,是一个完善人生,健全人格,唤醒人的个性的过程。知识的传递诚然重要,但是舍弃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的理解和灵魂上的沟通而进行知识的传授和习得,可以把这种教育过程评价为舍本逐末,而这样的做法也难以真正实现其渴求的目的。现实中许多教师苦口婆心地讲授课业,而学生不过是阳奉阴违、左进右出,看似教师艰辛地付出了劳动,然而这种缺乏灵魂沟通的教育过程却是没有生命力的。这不是教师或学生的过错,只是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功能,这是忘记了教育本来面目的结果。
另外,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部分的师生关系异化为知识交易买卖的关系,学生及其家长重金求“名师”指导,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名师”在大量学生面前也不得不将教育变成生产线一般的流程化作业。师生之间的情感变成了雇佣关系、金钱交换关系,这样成绩也许会提高,而学生真正应习得的重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与如何为人却难以被学生自我发觉,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及其教育功能
师生关系的培养首先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是需要教师的意识觉醒,明白教育本来的意义。这是不大的一步,迈出去却很难。教师一旦了解到这一点,具体需要去做的事情不再是大的障碍。
⒈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主动对学生保持真诚坦然与平等一致
教师对学生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不隐藏自己的情感,这能使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一个真实可信的存在,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读书监工,这可以降低学生内心中对老师的抵触感,提升亲切感。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意见的个体,也是一个接受濡染的群体;他们既会对老师的作为和言行形成自己的理解,也会在群体中传播从而将老师的形象中好或不好的一面放大,一旦一个教师能得到一群学生的认同,整个学生群体与教师的关系就会倾向于亲和。这是教师在培养与学生关系中需要注意的传播学原理。
⒉无论学生表现如何,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由之路
面对众多不同个性的学生,虽然大多数教师都称自己公平不倚,然而往往只能做到表面上的公平,虽然老师不愿意表现出对个别学生的偏爱,但难免态度还是会流露出来。有其心,则有其行。在老师心里,也许会给一些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这其实是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过少造成的,对学生的学习、社会性发展和人格都有不好的影响。青少年个体希望获取更多的关注,有的异常行为正是在自己获得关注过少的情况下用来吸引关注的。其实,教师既可以直言对某个学生的喜爱,也可委婉真诚地表达对某个学生具体行为的不满。但是前提条件是真正怀着同理心去思考问题,从而发自内心地包容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同理心即教师不用原有的经验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对于学生的行为用设身处地的心思、以平等平和的态度理解学生当下的认知行为和情绪变化及原因。事实上也是我们所有做出决定的依据永远不是完整的事实。只有认真地去思考和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的所为才更加的合适与易被学生接受。在教育实践中,只要是从关怀的角度出发而做的事情,对学生而言,这是得到了教师的关注与爱。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真诚,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形成,学生也会因之提高学习主动性,并且人格发展也能更健全。
要了解到学生的问题不仅仅是独立的一个问题事件,而是有着前因后果的整体。对学生本身而不是其行为进行关注,也许就能帮助其摆脱价值条件化的束缚,从而使其发展出独立的人格和动机。
⒊教师花更多时间与学生交往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具体手段
由于时下的班级扩招、各种工作上的压力,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使得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师生之间相互的了解变少,也就无从谈起相互信任和良好关系的建构。如果教师能够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他们的态度、信念,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教师自己的心声,双方的精神距离就拉近了,那么师生之间的关系必能因此更融洽。学生往往有自己的秘密或困惑,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沟通的方式、含蓄温和的语言排除学生的担心和忧虑来解决学生的困惑。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也无不倚赖于之。在师生关系紧张屡见不鲜的今天,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和其教育功能已愈来愈不容忽视。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