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听障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比较少,对直观的事物理解得比较快,所以学习时能给他们创造亲身体验的学习机会很重要。让听障学生在体验中动手、动口、动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被激起,掌握的数学知识就比较扎实,还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聋儿 体验 做数学 说数学
聋生由于听力丧失缺乏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影响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直观形象思维、具体化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能力明显薄弱,对数学中的数量关系较难理解,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但是学生都好奇、好动、好胜,他们乐于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了解数学,身边的数学问题更能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更加重要。
《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听力障碍的孩子亲身经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获取数学知识,而且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所以作为特殊教育教师一定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
一、实践操作——体验“做”中学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给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锐角三角形,让他们想这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能组成一个什么图形?听力障碍的孩子本身空间思维能力就比较弱,再让他们直接回答就更加困难。若让他们亲自动手拼一拼,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牢固的掌握,并且能够发现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轻松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二、合作交流——体验“说”中学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用数学语言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发展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听障残疾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授课时,创设听障学生熟悉、喜欢的情景引出新知(列式9 3),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边操作学具、边说计算过程,逐步让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到凑十的思考方法。再让学生在班级汇报,完整的叙述计算过程。(想:把3分成2和1,9加1等于10,10加2等于12。)同时将思维过程在算式上展现出来。通过说算理的训练,使学生理解了计算的过程,掌握了计算方法,揭示了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学生的数学语言也得到了发展。
再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明确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1/5、6/25、17/40这几个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我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经过小组探讨,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再次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猜想、表达、争辩、验证,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可以培养、发展听障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实践能力。由于听力障碍学生对直观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强烈的求知欲被激起,掌握的知识也更扎实。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更应该深入到听力残疾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他们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学生们共同“体验学习”。
【关键词】聋儿 体验 做数学 说数学
聋生由于听力丧失缺乏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影响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直观形象思维、具体化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能力明显薄弱,对数学中的数量关系较难理解,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但是学生都好奇、好动、好胜,他们乐于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了解数学,身边的数学问题更能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更加重要。
《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听力障碍的孩子亲身经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获取数学知识,而且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所以作为特殊教育教师一定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
一、实践操作——体验“做”中学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给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锐角三角形,让他们想这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能组成一个什么图形?听力障碍的孩子本身空间思维能力就比较弱,再让他们直接回答就更加困难。若让他们亲自动手拼一拼,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牢固的掌握,并且能够发现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轻松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二、合作交流——体验“说”中学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用数学语言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发展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听障残疾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授课时,创设听障学生熟悉、喜欢的情景引出新知(列式9 3),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边操作学具、边说计算过程,逐步让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到凑十的思考方法。再让学生在班级汇报,完整的叙述计算过程。(想:把3分成2和1,9加1等于10,10加2等于12。)同时将思维过程在算式上展现出来。通过说算理的训练,使学生理解了计算的过程,掌握了计算方法,揭示了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学生的数学语言也得到了发展。
再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明确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首先让学生把分数一个个地去除,得出1/4、1/5、6/25、17/40这几个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我让学生猜想:这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是什么原因?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好像无从下手,几分钟后,经过小组探讨,有学生回答“可能与分子有关,因为1/4、1/5都能化成有限小数”;马上有学生反驳:“1/3、1/7的分子同样是1,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另有学生说:“如果用4或5作分母,分子无论是什么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所以我猜想可能与分母有关。”“我认为应该看分母。从分数的意义想,3/4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有这样的3份,能化成有限小数;而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也有这样的3份,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再问:“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又有何特征呢?”学生们思考并再次展开讨论,几分钟后开始汇报:“只要分母是2或5的倍数的分数,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同意。如7/30的分母也是2和5的倍数,但它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30还含有约数3,所以我猜想一个分数的分母有约数3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猜想如果分母只含有约数2或5,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猜想、表达、争辩、验证,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可以培养、发展听障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实践能力。由于听力障碍学生对直观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强烈的求知欲被激起,掌握的知识也更扎实。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更应该深入到听力残疾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他们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学生们共同“体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