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音乐在我国的音乐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代表着地区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传统民间音乐的发展正逐渐失去生存发展的土壤,因此民间音乐的传承成为当前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传承民间音乐中,高校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责任,应加强高校的素质教育课,努力强化民间音乐的传承。本文就高校素质教育课中的民间音乐传承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课;民间音乐;传承
近年来,高校的素质教育逐渐推进,使大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学生的创新以及审美能力也逐步增强,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民间音乐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就音乐素质教育课为例,探讨民间音乐传承。
一、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意义
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所积累的文化,在民间音乐中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会到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民歌是民间音乐的有效表现形式,曲风淳朴,朗朗上口[1],容易被人们传唱,民歌是人们心里的真实声音,民间音乐将社会文化充分的表现出来。
民间音乐的失传可以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没落,民间音乐中包含着大量的人文和生活的元素,对民间音乐进行传承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民俗文化。民间音乐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艺术不会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传承民间音乐也就是传承民族文化。
语言是民间音乐中重要的内容,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以及文字,传承民间音乐的同时也是对民族语言的拯救。很多人都知道纳西族的音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纳西古乐其实是从汉族由来的,在融入到纳西文化前,还有汉族经文的配唱,但是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弱化,形成单独的纳西族音乐[2]。音乐的传承过程中语言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前很多民族的文字已经失传,在传承民间音乐的同时能够使以口头语言形式存在的语言得到流传。
二、高校素质教育课中民间音乐的传承
(一)展现民间音乐,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国的民间音乐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乐器就有几百种,说唱音乐以及戏曲等也有几百种,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进入提高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民间音乐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在音乐内容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人文风情等。感受黄土地人民的粗狂与豪放,感受江南民歌的温柔与婉转,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震撼与享受,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解说,让学生对民间音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魅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传播,使民间音乐得以传承。
(二)坚持学生为本的传承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育要坚持学生为本,高校素质教育课中的音乐素质课是比较有个性、有活力的,在目前的教育中专业理论重视程度比较高,音乐文化的关注和学习其实很少,加之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从小接触的就是比较四化的音乐形式,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并不高,这给民间音乐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素质教育课中,要坚持学生为主的传承理念,既张扬个性,又不失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听民间音乐。在素质教育课中可以设置民间音乐会、开展原生态歌曲比赛等,使学生的民间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有条件的还可以深入到民间音乐比较盛行的地方进行素质教育,充分吸收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营养,促进民间音乐传承的顺利进行。
(三)完善民间音乐资料库
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只能以静态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导致我国的生态文化失衡。在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中,我们应充分尊重乡土音乐文化,在高校中建立民间音乐数据库,利用数字化媒体对原生态的民间音乐进行保存,如建立腾冲荷花佤族清戏数据库、阿昌族音乐数据库、傈僳族民歌数据库、澜沧江流域彝族民间音乐数据库等[3],并在素质教育课中为学生展示,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间音乐文化,能够积极的传承民间音乐文化。
三、结束语
不管是将民间音乐融入到高校中,还是教师与学生走出校园进行感受和体验,都可以使学生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传承民间音乐中。民间音乐的传承并不是短时间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传播,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教师应积极提高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重视,感受到民间音乐的内涵以及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民间音乐保存起来,更好对民间音乐进行学习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魏军,廖西琳.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推进高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3,08:211-212.
[2]代晓琴.民族音乐与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融合的思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125.
[3]刘敏敏.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J].黄河之声,2011,10:46-48.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课;民间音乐;传承
近年来,高校的素质教育逐渐推进,使大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学生的创新以及审美能力也逐步增强,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民间音乐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就音乐素质教育课为例,探讨民间音乐传承。
一、民间音乐传承的重要意义
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所积累的文化,在民间音乐中能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会到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民歌是民间音乐的有效表现形式,曲风淳朴,朗朗上口[1],容易被人们传唱,民歌是人们心里的真实声音,民间音乐将社会文化充分的表现出来。
民间音乐的失传可以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没落,民间音乐中包含着大量的人文和生活的元素,对民间音乐进行传承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民俗文化。民间音乐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艺术不会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传承民间音乐也就是传承民族文化。
语言是民间音乐中重要的内容,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以及文字,传承民间音乐的同时也是对民族语言的拯救。很多人都知道纳西族的音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纳西古乐其实是从汉族由来的,在融入到纳西文化前,还有汉族经文的配唱,但是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弱化,形成单独的纳西族音乐[2]。音乐的传承过程中语言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当前很多民族的文字已经失传,在传承民间音乐的同时能够使以口头语言形式存在的语言得到流传。
二、高校素质教育课中民间音乐的传承
(一)展现民间音乐,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国的民间音乐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乐器就有几百种,说唱音乐以及戏曲等也有几百种,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进入提高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民间音乐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在音乐内容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人文风情等。感受黄土地人民的粗狂与豪放,感受江南民歌的温柔与婉转,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震撼与享受,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解说,让学生对民间音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感受到民间音乐的魅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传播,使民间音乐得以传承。
(二)坚持学生为本的传承理念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育要坚持学生为本,高校素质教育课中的音乐素质课是比较有个性、有活力的,在目前的教育中专业理论重视程度比较高,音乐文化的关注和学习其实很少,加之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从小接触的就是比较四化的音乐形式,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并不高,这给民间音乐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素质教育课中,要坚持学生为主的传承理念,既张扬个性,又不失传统民间音乐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听民间音乐。在素质教育课中可以设置民间音乐会、开展原生态歌曲比赛等,使学生的民间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有条件的还可以深入到民间音乐比较盛行的地方进行素质教育,充分吸收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营养,促进民间音乐传承的顺利进行。
(三)完善民间音乐资料库
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只能以静态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导致我国的生态文化失衡。在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中,我们应充分尊重乡土音乐文化,在高校中建立民间音乐数据库,利用数字化媒体对原生态的民间音乐进行保存,如建立腾冲荷花佤族清戏数据库、阿昌族音乐数据库、傈僳族民歌数据库、澜沧江流域彝族民间音乐数据库等[3],并在素质教育课中为学生展示,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民间音乐文化,能够积极的传承民间音乐文化。
三、结束语
不管是将民间音乐融入到高校中,还是教师与学生走出校园进行感受和体验,都可以使学生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传承民间音乐中。民间音乐的传承并不是短时间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传播,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教师应积极提高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重视,感受到民间音乐的内涵以及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民间音乐保存起来,更好对民间音乐进行学习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魏军,廖西琳.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推进高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3,08:211-212.
[2]代晓琴.民族音乐与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融合的思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125.
[3]刘敏敏.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育[J].黄河之声,2011,1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