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问源寻难点 探径循路找对策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8493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现状
  尽管“认识钟表”在期末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教师却还是不停抱怨:孩子小,生活经验不丰富。看着错误率节节攀升,只能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熟能生巧!适逢笔者今年执教一年级,回想之前教学或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也碰到过一些学生对时间了解不够清楚,直至三年级做类似的时间计算也是错误较多,有的还错得很离谱。晚上偶然翻阅最近几年的杂志,发现专家们对此课的叙述也是百花齐放,各有争议。那么对于身处城乡接合部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时间的掌握情况又是如何呢?对此,笔者进行了现状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二、实施剖析
  (一)部分素材展示
  借助学生“心中的钟表”微型研究入手,从作品中看到,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孩子对钟表并不陌生。因此,笔者从钟表各组成部分(形状、方向、表针、数字)“元素感知”和(时、分刻度、关键点)“内涵感知”两方面分析,从学生的前位知识(痕迹)中推测其既有经验,以便服务于后续教学。
  (二)现状剖析
  1.组成“表面元素”感知分析。
  因本届一年级学生是学校自主招生,80%的学生在正规幼儿园经历学前教学,家长的素质普遍较好。从图1中,我们可以对比看到,学生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已经开始接触认识钟表的基本构造,能初步感知三针之间的关系,开始辨认整点、半点与学习时间的记录方法,60%以上认为钟表的形状是圆形的,但将近有61%的学生都在钟面上添加了具有儿童情趣的各种装饰品,这些无关因素将对教学产生不必要的影响。相对来说学生对刻度、指针的关注度就较弱。学生对钟面上的数都认识到是沿着一圈排列,65%的学生通过教学和生活经验已经知道钟面上12个数按顺时针顺序排列,从一下的测试中我们看到经过认识整时、半时的教学,学生对钟表构造的认识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2.内部“内涵精细”深入分析。
  一上学生因在幼儿园大班接触过认识钟面的四个关键点(3、6、9、12点的到位度)和对数字的圆周排列有所感悟,但没有刻意加强训练和相应的练习,随着时间的悠远,逐渐淡忘。对数的排列及均匀度和关键点等掌握的情况不佳,只是呈现对钟表的表面感知,教师在教学钟面时应强调四个关键点分布的位置,以便为后继教学服务。
  一下的学生因上学期在教师的指引下,基本能将12个数均匀排列在钟表圆周上,能够关注到12点朝上,6点朝下,9、3位居左右的钟面特点。测试中学生对时、分刻度线的关注非常弱,知道表盘上有时刻度仅9人,基本完整仅5人,这和一上只认识整时和半时有关,教师要在下半学期将教学重点放在“几时几分”上。
  一上和二上的学生由于生活的体验,对于整时和半时辨认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表示出“半时”,但对于认识“几时几分”,学生显得无从下手,辨别4∶05时,对于分针未对准12感觉奇怪,甚至询问老师出题的正确性,学生只能根据钟面所显示的数字瞎写,更多为空白。二上学生画9∶30钟面时针的位置相对较难,此处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3.从细微处“究错“,促错误为正确先导。
  从上述一上学生画出的钟表图作品中可以看出,要准确地画出钟表的各个要素,并正确排列数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在构图中有很大的困惑和挑战,这些失败的作品隐含着许多值得我们深究的细节问题,以便我们针对此类问题合理、有效地进行新课的切入。
  图1①学生按逆时针顺序排列表盘,究其原因,可能受平时数序从左往右书写的习惯影响。但该生对于12个数的排列,只是顺序发生错误,对四个关键点基本准确,且表盘上有时针和分针。这些错误可以作为“认识钟面”的学习起点。
  图1②表盘数排列均匀、有序,但没有关注到钟表上的“指针”长短。
  图1③学生用1~12个数按顺时针均匀排列一圈,但没有掌握四个关键点,因此表示的半时不太准确,受表面因素影响太大,将构图中的重点放在表盘的修饰上,没有关注到钟表的基本要素。
  图1⑤表盘标出23个数,反映出学生基本知道钟面上的数是按圆周围成一圈,但却不知道是12个数,因此只能将表盘填满。但该学生关注到了表盘上有三针,并能画出三针形状。
  图1⑥和图1⑦的优点是将表盘上的基本要素都罗列完整,图1⑦关注到了“秒针”、刻度“分”的存在,但不知道每大格之间刻度为5小格,因此每大格平均分成10份或11份,图1⑥平均分成6份(5条刻度线),这些都是后继学习“几时几分”一个良好的教学导入。
  4.排除错误时刻的干扰性。
  半时书写:将12∶30写成12∶00,是由于年龄小、思维欠成熟,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重叠,既看到了整时又想到了半时,继而引发把 9∶30看成 9∶00的错误。这与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强化“分针指向‘12’是整时,分针指向‘6’是半时”有关,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时刻提醒学生将时针和分针两者结合才能确定时刻,不能将时针和分针的教学割裂开来看时刻。
  特殊半时:将12∶30看成1∶30。在“12时计时法”半时中,除了 12∶30,其余半时时刻“几时”都是取较小数,合成几时半;只有12∶30,因时针在刻度“12和1”的中间,取大数。读“半时”时分针显示都是6,认读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分清楚此类时刻认读的关键是时针,告诉学生12∶30的特殊性:当时针在“12”和“1”的中间时,“几时”应取大数“12”。
  5.根据给定时刻画钟面出错。
  画给定时刻钟面9∶30,通常出错原因如下图所示。学生知道“半时”分针指向“6”,但对“分针指向‘6’的同时,时针应相应走半格”这一知识点不清楚。因此,学生容易在画此类时刻图时只注意到分针的位置,而忽略了时针的位置变化,教师应用儿童化的语言强调“半时”即两个“整时”的中点,时针和分针都在比赛跑道的中点——即时针在两个数的中间,分针跑半圈,刚好对准6,并将该类知识运用到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多次辨认几时半在干什么,结合学生实际活动有效强化半时的运用。   三、有效架构
  (一)在多重认知冲突中认识钟表——对钟表表盘结构的本质研究
  时间单位不像学生身边的长度单位、人民币单位具有满十进一的特点,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一年级学生只局限于认识100以内的数,鉴于钟面构造的复杂性,在环状的钟面中同时要用“时、分、秒”表示一个具体时刻,并将同一钟面平均分成12大份,60小份,同时外显两种相似又不同的刻度。钟面的构造三盘合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困惑和障碍。
  一下学生刚认识百以内的数,按照数列的直线排列顺序,货币单位的认识都采用十进制原则,但钟面却采用一个系统,即“时”“分”都用一个表盘来表示,通过12个数和平均分成12大格、60小格来诠释钟表12个数的循环往复动态生成,学生很难在动态的过程中用静态去认识钟表,因此会感觉迷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采用“画表”的活动来构建钟表的过程。
  另外,由于共用一个表盘,使得两盘的从属关系显得更不明确。如7∶50,学生容易写成8∶50,是因为学生不明白此时分针盘上所对应的50分表示的是7时到8时60等份中的50份,还是8时到9时这个分针钟面所对应的50份。这些都是由于两个表盘共享一个表盘带来的学习障碍,环状的排列,使接近整时刻之类的时刻成为教学的难点,都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分针和时针运动规律的把握造成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校园生活多辨析接近(差)整时的时刻,寻找两者之间的区别,加以比较。如比较7∶55与8∶05的区别,如下图所示。结合具体的情境:图5钟面和图6钟面中的分针和时针有什么区别?重点在于强调图5分针未走过12,图6分钟已走过12;图5时针未到8,图6时针刚刚走过8,以此辨析接近整时的两种时刻。
  (二)积极思考,认真钻研——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索中学会修正错误
  小学阶段的时间概念教学分别在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完成。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二年级上册认识几时几分,并知道 1小时=60分,而半时教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认识时间”教学的关键点。人教版教材编排说明中指出,一年级上册不要求理解“半时=30分”,只要求会认会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上半时的认读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二年级上册认识几时几分,教学难点有两个方面:一读分针走过的区域,需要5分5分地计算,相对于学生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来说,具有一定的困难;另一困难来自于能否正确读出时针的刻度,读分针可以通过多次强化练习达到,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是读时针,当时针不是正好指着整时时,学生往往弄不清,究竟是几时。究其根源,笔者认为是教材编排上的知识点和生活经验缺失造成的。
  1.整体备课,沟通教材间的流程联系
  在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备课的观念。不仅要着眼本节课的教材,还得熟识、解读本册教材及之后教材之间的相互联系,运用整体备课的眼光来沟通教材间的流程联系。可以尝试将“认识整时半时”和“认识几时几分”同时备课,这样便于从系统除法进行教学预设,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我们在一上教学认识整时时,强调: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而在二上认识几时几分时并没有再次强调先看分针,再看时针,有的甚至和一上的教学顺序相悖。因此,我们应该统一学生观察的顺序:先看分针,再看时针,这样将上、下两册的教学方法相统一,能有效激发学生认识时间方法的提升,提高认读的正确率。
  2.充足生活,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第一手生活经验
  既然学生对钟表的生活经验不如长度单位、货币单位来得熟悉,那么我们就可以做好各类准备工作,让学生将对钟表的认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在家长会上向家长说清历年来学习的情况,请家长给学生买一个闹钟放在床头,并设定好作息时间,使学生能有机会观察钟面,熟悉钟面。这样,学生在正式学习“认识钟表”时已经储备了较充足的生活经验。与此同时,一般班级在布置教室时,会在教室前面或者后面放置一个实物钟,教师可以经常引导学生有意无意去观察钟面,既让学生间接认识了钟面,也养成了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3.强化体验,让学生在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在课堂中我们应尽情让学生来拨一拨、玩一玩时钟。但不是一味地无目标地玩耍,而是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来观察钟面的构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摆弄中充分研究钟面特征。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表盘上表针运动的规律:“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与“3点对15分,6点对30分,9点对45分,12(0)点对60(0)分”4个关键点等知识。
  4.关注特殊,让学生用对比的方式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在一上的教学中,我们把整时与半时分开进行练习,先降低学习的难度,发现学生的正确率达到 92%,再进行综合练习时,正确率明显下降。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侧重于看时刻的方法指导而忽略了整时与半时之间的联系,同时由于学生对学具钟的使用方法不恰当,造成很多学生没有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针,随意性偏大,教师和学生只重视最后拨钟的结果,也是造成对“半时”认识困难的一大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调并正确示范拨钟方法,按照顺时针运动的轨迹来正确拨钟,充分展示教具的使用情况,让学生看清从整时到半时两针运动变化的整个过程,即“分针向前走半圈,时针就向前走半格”。再通过课堂练习,以对比的方式进行变化,让学生观察钟面时针和分针发生的变化,如 3∶00→3∶30、12∶00→12∶30,先看整时再变化到半时。通过对整时与半时的对比练习,让学生体会时间的联系。
  总之,尽管认识时间作为一年级教学的难点,但我们只要将认识时间放在一个全局中,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整体改进、架构,充分感知学生思维的演变过程,适当在教学中加强教法的研究,处理得当,就能重新建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七星小学 3125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学生利用经验迁移,发现和提出问题;借助同伴互问互答,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有效沟通问题;通过练习的拓展延伸,进一步升级问题。在提出和发现问题中经历知识再发现的过程,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现和提出问题;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是基本目标之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找准核心问题,克服过多过小的问题和活动,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发现数学的本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  抽象是数学的思想方法之一,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说:“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
【摘 要】分数是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对分数量、率特性的混淆一直是分数教学的困惑点。因此教学应分析有关分数单元教材的立意,立足儿童,追溯问题源头“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将分数的“量”与“率”并行植入初识分数教学中,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计算”和“分数的简单应用”中进行整合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多重内涵,为后继分数学习打下基石。  【关键词】分数;整合设计;教学  分数与整数
【摘 要】数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观照文化价值是实现数学学科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诗歌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文化和美感。对诗歌融入数学课堂的研究多停留于经验层面,缺乏从教学的目标、意义等方面进行思考,尤其缺少借助诗歌融入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及跨学科教学方面的探索。实践中,可以从文化培育素养、文化育人的角度,挖掘诗歌中的数学元素,建构诗性数学文化课堂,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发现诗歌中的
【摘 要】相差关系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既基本又重要的教学内容,其“生长点”是一年级上册的“比多少”。因此,教师在进行“比多少”教学时,可以在分析一年级新入学儿童原有认知实情的基础上,遵循以下教学建议:注重比多少关系句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关系句表达比较结果;加强关系句的变式训练,以帮助学生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关系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巧设问题,增加思考机会,充分发挥每一道习题的价值;提前渗透
美国学者哈拉里有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漫画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寓意深远,具有直观性、幽默性和哲理性等特点,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历史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往往较少运用它。其实在遵循历史学科特点和规律的前提下,恰如其分地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引用漫画,会使我们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漫画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强化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还可以
经历活动过程 积累无形经验
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很多教师忠实地履行了自己扶助学生的光荣义务,表现出一种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精神境界。然而,也有一个名叫范美忠的老师不仅不顾学生自己先行逃跑,而且事后还“洋洋自得”地向人们表白其生存逻辑:“在这种生死扶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挞伐之声遍野,范美忠随之“声名鹊起”。在
【摘要】唱书是一种动态阅讀方法,有促进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唱书可使低幼儿童维持较长时间的阅读,并有发展其观察、倾听以及表达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低幼儿童;唱书;早期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7/08-0038-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
我于2004年辞职,来到张家港。  一进城,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着调。失去了原先坚实的土地,我有一种虚空感;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我没有了方向感。虚空也就罢了,方向感的丧失,才是最可怕的。我还能往哪里去呢?  闲暇时,我写了一篇文章《马加爵,你把青春毁给谁》,并把它挂在了“教育在线”的网上。后来,文章被《师道》的编辑选中,刊发在“新论视窗”栏目。  不久,编辑部主任萧田来江阴参加苏霍姆林斯基研讨会。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