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tongli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化学教师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完成固有的内容,这就给化学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笔者在优化课堂结构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提高自身素质
  1. 不断学习,提高对教科书的驾驭能力 教科书为了便于学生的探究学习,以课题的形式编排,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的编排给教师处理教科书带来更大的空间,同时对教师驾驭教科书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内容整体设计,要求层次分明。 虽然以课题的形式编排,但是化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是有连贯性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兼顾二者,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准确把握每一课题的重点与难点,同一知识在不同的课题中出现时要有层次性,要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做到详略得当。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做到有计划地使知识前伸与后延。例如,化学用语的学习,对于一些元素符号、化学式可适当提前在第一、第二单元出现,只要学生能留下大概的印象就可以了。在第三单元要求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做到会写。并要求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符号代表的意义。然后重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意义,并能初步根据物质名称正确地书写化学式。第四单元通过进一步巩固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五、七单元主要是对化学方程式的巩固训练,使之得以准确熟练。只要认真落实到位,就可顺利突破初中化学的第一个分化点。
  1.2 抓其本质,实现知识的纵向迁移。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由此可知抓住事物变化的本质可揭示物质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网络化形成。因此,只要有利于学生对后面化学知识学习的建构,只要学生乐于听,能听懂,教师尽可能对相关知识予以拓展,这也是新课标赋予的权力——-使用教科书而不局限于教科书。
  例如,在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中,虽然蜡烛燃烧学生都见过,但未从化学角度去思考过,对其还是有好奇心,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对其进行适当拓展,揭示蜡烛燃烧的本质:①火焰是怎样形成的?②火焰为什么向上?③为什么开始需火柴点燃而后来不需要?④用一玻璃片在火焰上方为什么会有一缕黑烟出现?⑤烧杯在桌面上罩住燃着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⑥为什么用嘴能将蜡烛吹灭? ⑦蜡烛吹灭后的一缕白色的烟雾是怎样形成的? 等等。
  虽然教科书中没有对这方面提出要求,但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为后面物质燃烧的现象分析、燃烧的本质、物质反应的条件、影响反应的现象因素分析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些也是常识性知识的拓展,但教师在学生还没有太多的化学知识,怎样能深入浅出地分析让学生明白,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
  2. 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1 加强预习,做好笔记。 预习是自学的起点,具有自主性、尝试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教会学生预习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为课堂的探究式教学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化学教学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习指导,如通过留疑、给化学题纲、做化学习题等方式进行预习指导。在预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好化学预习笔记,记录的是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框架、学习中的疑问及学习心得,是日后复习的依据。在预习中一旦发现问题,就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重视反馈,及时弥补。 反馈是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一种重要前提,没有反馈的课堂教学是背教案,那么也就谈不上多高的效率了。反馈的方式有多种,如观察学生上课时的目光、表情、姿态,提问反馈,习题反馈等,但关键是教师有没有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设计的意愿。反馈信息的处理要分清主次,个别问题课后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中评讲。评讲的时间可采用当堂课及时处理、课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解决、难点问题,安排到今后新授课中穿插解决等多种方式处理。
  2.3 抓好后进生,整体提高。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在同一条件下学习,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是正常的。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分层要求、分层辅导,甚至可以分层作业。辅导后进生是化学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后进生面较大必然影响整体提高。因此,后进生的辅导要以攻心为主,给予信心,从态度入手,教会学习方法,寻找“最近发展区”,培养学习兴趣,加强督促检查,促进学习的自主性。
  总之,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开发化学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探讨,通过采取各种有效途径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教学,一是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将德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二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德育教学  学校教学计划常提到:“以德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可见,德育是学校首要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是科任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
期刊
【摘 要】作文批改,往往是老师一支笔说了算,“一支笔”批改让教师耗时费神,效果却不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尝试“互动作文”,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全程参与作文批改,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作文批改;互动作文;作文分享;教学相长;交流;合作;反馈  1. “互动作文”的环节 为使“互动作文”更加快速高效,稿纸作文是首选。学生自从学写作文以来,通常使用“
期刊
题记: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好的教师解释知识;优秀的教师演示知识;卓越的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知识。  任何一个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都会不自觉的形成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当然,好多老师的习惯和行为是很好的,但是不排除有的教师的习惯和行为是需要改变的,比如:抢学生的话头,打断学生的发言,代替学生讲,代替学生写,代替学生想,剥夺学生锻炼机会,不愿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的观察思考尚未开始,教师就自己“分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如何保证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使听、说、读、写都能得到练习,是全体英语教师亟需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1. 备好课是前提 课堂没有预设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在备课环节中,出现“三低”现象:教师主动参与度低;专业引领程度低;流于形式收效低。小学英语内容知识比较简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远远掌控在教师手中,从而导致我们
期刊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却无法在课堂上完成。而化学实验大多在试管中进行,又存在试管实验在班级教学可视的局限性问题,若利用多媒体的模拟功能和交互功能,特别是实物投影,既有接近放大,又有推远缩小等功能,可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等。这种信息技术的引入,为传统教学注入了一种活性催化剂,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源,又有效地引
期刊
当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学生养成了学习上不主动,思维不活跃,不善于积累和归纳新旧知识,不善于把新旧知识有机地串连起来,而把原本有系统、有连贯东西割裂开来的不良习惯。因此,就造成学了新内容忘了旧知识,使新旧知识脱节的恶果。教师如不正视这种现状,不正确掌握好教学进度,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笔者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1. 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期刊
“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古人评论虚实是“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这样的评论很经典。  1. “情景”中的虚与实 李白的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
期刊
思想品德课教学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才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需要角度来讲,起着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由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理念下,怎么做才能使思想品德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1. 更新教师观念 要更新观念,放下“师道尊严”。教师已不再是知
期刊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实践证明,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但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好,就会出现厌学、情绪低落,对什么不感兴趣,没有信心。这样,他就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教学不能偏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必须在发展智力因素的同时,培养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1.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一个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就构成了学习的自觉性,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
期刊
【摘 要】音乐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这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所在。每个人今后不可能都成为音乐工作者,但每个人都需要具有审美能力和基本的鉴赏力,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脱离这个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力;鉴赏力;教育本质  “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