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教学,一是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将德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二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德育教学
学校教学计划常提到:“以德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可见,德育是学校首要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是科任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呢?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我觉得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 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将德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科任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施教者的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
1.1 备课中教师要备德育。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在备课时精心准备,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因此,备课时,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而且要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来考虑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接受德育教育,教育才会做到有的放矢。
1.2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结合课堂教学的情景,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适时的进行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 深挖教材中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 在地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1 挖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搜集优美的景观图片、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受到自然的山川美景、祖国山河的壮观;同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自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通过对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等地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2.2 根据地理国情对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不仅展示我国地理国情的优势,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指出我国地理国情的劣势来增加危机感。例如:在教学我国国情时,不仅要讲清楚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要指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自然灾害多发;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和各种产品占有量偏少,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待于进一步加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等等,使学生产生必要的危机感,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2.3 根据地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地理规律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变化是互相联系和对立统一的。例如:在教学地理环境时,教师要讲清楚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以及工业、农业、交通等,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有意识的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地理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而对立双方的矛盾斗争,使地理事物发展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统一思想。
2.4 根据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学进行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来对学进行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例如:讲授《黄河的治理》时,先引导学生读景观图,然后让学生们一一列举黄河水患:上游——土地沙漠化、凌汛;中游——“地上河”以及目前存在的断流现象,最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存在这些严重水患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黄河上游滥砍滥伐滥挖,导致地面植被遭到破坏,使泥沙流入下游,沉积形成了“地上河”造成的。从而使学生明确人类不仅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而且要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着眼未来,才可可持续发展。
2.5 通过地理学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教材中有血多地理学家的故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地介绍这些地理学家为了完成科学研究,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受到极不公正的刑法后仍然游程万里,用时2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终成传世名著《史记》;明代地理学家徐宏祖从23岁起游历考查,历经千辛万苦,将旅途所见所闻记录整理成日记体记实游记《徐霞客游记》……通过学习先人们顽强不屈、不畏艰险的崇高品质,可以激发学生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意志,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2.6 综合家乡的巨大变迁,培养学生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结合教材内容对家乡的介绍和乡土地理的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家乡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用事实来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如通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比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比较,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成就的比较,家乡人民文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比较,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弘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教学,就得既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又要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德育教学
学校教学计划常提到:“以德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可见,德育是学校首要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是科任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呢?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我觉得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 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将德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科任教师的重要职责,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施教者的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备课和课堂教学中。
1.1 备课中教师要备德育。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在备课时精心准备,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因此,备课时,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而且要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出发来考虑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接受德育教育,教育才会做到有的放矢。
1.2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结合课堂教学的情景,根据教学计划对学生适时的进行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 深挖教材中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 在地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1 挖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搜集优美的景观图片、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受到自然的山川美景、祖国山河的壮观;同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自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通过对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等地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2.2 根据地理国情对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不仅展示我国地理国情的优势,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指出我国地理国情的劣势来增加危机感。例如:在教学我国国情时,不仅要讲清楚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的特点,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要指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自然灾害多发;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和各种产品占有量偏少,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待于进一步加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等等,使学生产生必要的危机感,激发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为国献身的使命感。
2.3 根据地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地理规律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变化是互相联系和对立统一的。例如:在教学地理环境时,教师要讲清楚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以及工业、农业、交通等,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有意识的让学生认识到任何地理事物的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而对立双方的矛盾斗争,使地理事物发展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统一思想。
2.4 根据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学进行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来对学进行环保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例如:讲授《黄河的治理》时,先引导学生读景观图,然后让学生们一一列举黄河水患:上游——土地沙漠化、凌汛;中游——“地上河”以及目前存在的断流现象,最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存在这些严重水患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黄河上游滥砍滥伐滥挖,导致地面植被遭到破坏,使泥沙流入下游,沉积形成了“地上河”造成的。从而使学生明确人类不仅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而且要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着眼未来,才可可持续发展。
2.5 通过地理学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教材中有血多地理学家的故事,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地介绍这些地理学家为了完成科学研究,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例如: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受到极不公正的刑法后仍然游程万里,用时2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终成传世名著《史记》;明代地理学家徐宏祖从23岁起游历考查,历经千辛万苦,将旅途所见所闻记录整理成日记体记实游记《徐霞客游记》……通过学习先人们顽强不屈、不畏艰险的崇高品质,可以激发学生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意志,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2.6 综合家乡的巨大变迁,培养学生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结合教材内容对家乡的介绍和乡土地理的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家乡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用事实来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如通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比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成果的比较,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成就的比较,家乡人民文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比较,特别是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弘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教学,就得既要树立“以德为首”的教育理念,又要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