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通常没有明显征兆,它们突然爆发并在短期内迅速蔓延。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次重大的公共危机事件。甘肃省张家川县恭门镇古土小学(以下简称古土小学)采取积极措施,借机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与自我调节,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
一、调查公共危机事件对小学生的影响
古土小学处在偏远小学和城郊小学之间,与之具有相似办学规模、在校人数和教学质量的小学占全县的55.6%,其中留守儿童占67.5%。2020年4月初,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古土小学联合党支部委员通过班级微信群和教师微信工作群、电话询问、县政府提供的数据等,对本校120名小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清楚知道如何应对疫情的学生比例较低
截至2020年4月初,清楚地知道如何应对疫情的学生仅占23.33%,只是模糊地知道或不知道如何应对疫情的共占67.49%,甚至还有9.17%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发生了疫情(见表1)。这可能与小学生年龄较小,多由成人照顾有关。
2.学生防范意识需要提高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知道出门要戴口罩、室内要通风、不能聚会,但会采取七步洗手法的学生不到一半,会消毒的更少,还有个别学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五种防护措施都会做的只占27.5%(见表2)。这可能与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家庭以隔代抚养为主,祖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有关。
3.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为防止疫情扩散,各级各类学校都延迟了开学,并实施了网络教学。但学生的参与率和完成情况都不理想(见表3)。这说明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4.学生心理状态发生变化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生表示担心被感染,多数学生想念亲人、希望能够正常上学,但也有的学生仍然无忧无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只要有手机玩就好。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态都发生了变化(见表4)。
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公共危机事件,借机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古土小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二、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意识
一是提高安全意识。开学前,学校全体教师学习了从国家到地方逐级下发的相关文件,制定了《古土小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采购了测温枪、口罩、洗手液、消毒液、喷雾器等卫生用品,对校园进行了全面消杀;准备了留观室和物资储备室,划定了学生通道等功能区。开学后,在各个班级的“复学第一课”、班会和国旗下讲话中强调自我防护方法,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二是提高预防意识。开设安全教育课,向学生传授疾病预防知识。同时,每天坚持2次测温、上报、填写记录表,每周3次对校园进行全面消杀等。积极开展健康防护实践。班主任、值周员坚持监督学生正确戴口罩,并用洗手液、流动水及“七步法”洗手等。
三是增强规则意识。用校纪校规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如学校专门购买了废弃口罩脚踏回收桶,要求用过的口罩必须放入专用垃圾桶等。
四是培养法律意识。教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社会规范,在安全教育课上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三、加强学生的生存安全能力训练
古土小学将常见公共危机事件的相關常识、特点、预防、自救等内容纳入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并组织了一系列安全演练。
一是定期举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求生技能。如组织全校规模的地震逃生演习。利用“壹基金”的“平安小课堂”设备,启动一键报警器,学生先在教室内找到安全地带,根据学过的知识采取自保行动(如保护头部);此后,按一定路线在规定时间内跑到操场集合。逃生路线上有教师进行疏散和安抚。
二是加强自我保护。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自我保护。例如,让学生了解患上新冠肺炎的可能症状,发现有这些症状的人要保持安全距离,做好防护并向家长或教师报告。
三是学会寻求援助。教会学生如何向他人求助,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向哪些人求助。如学校曾向扬帆计划、火柴公益、“故事田”三家公益机构发出求助信息,收到了社会人士捐赠的口罩,帮助师生度过了“一罩难求”的困难时期。
四、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教导学生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不要慌乱,相信国家、政府、社区和人民的力量,振奋精神,共度难关。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新浪扬帆公益基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行动——“童画战疫”活动,有28名学生荣获优秀奖,马雪莹同学还进入了全国十强;组织学生参加“一扇窗看世界”网络直播,使学生既开阔了眼界,又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此外,教师们还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认识到只有好好学习本领,将来才能像钟南山、李兰娟以及各行各业人士那样,为社会贡献正能量。
公共危机事件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学校应常思为师之道、常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借机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思考生命的价值,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真正把发展健康生活素养落在实处。
(责任编辑
一、调查公共危机事件对小学生的影响
古土小学处在偏远小学和城郊小学之间,与之具有相似办学规模、在校人数和教学质量的小学占全县的55.6%,其中留守儿童占67.5%。2020年4月初,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古土小学联合党支部委员通过班级微信群和教师微信工作群、电话询问、县政府提供的数据等,对本校120名小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清楚知道如何应对疫情的学生比例较低
截至2020年4月初,清楚地知道如何应对疫情的学生仅占23.33%,只是模糊地知道或不知道如何应对疫情的共占67.49%,甚至还有9.17%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发生了疫情(见表1)。这可能与小学生年龄较小,多由成人照顾有关。
2.学生防范意识需要提高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知道出门要戴口罩、室内要通风、不能聚会,但会采取七步洗手法的学生不到一半,会消毒的更少,还有个别学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五种防护措施都会做的只占27.5%(见表2)。这可能与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家庭以隔代抚养为主,祖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有关。
3.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为防止疫情扩散,各级各类学校都延迟了开学,并实施了网络教学。但学生的参与率和完成情况都不理想(见表3)。这说明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主动学习能力较差。
4.学生心理状态发生变化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生表示担心被感染,多数学生想念亲人、希望能够正常上学,但也有的学生仍然无忧无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示只要有手机玩就好。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态都发生了变化(见表4)。
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公共危机事件,借机提高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古土小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二、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意识
一是提高安全意识。开学前,学校全体教师学习了从国家到地方逐级下发的相关文件,制定了《古土小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采购了测温枪、口罩、洗手液、消毒液、喷雾器等卫生用品,对校园进行了全面消杀;准备了留观室和物资储备室,划定了学生通道等功能区。开学后,在各个班级的“复学第一课”、班会和国旗下讲话中强调自我防护方法,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二是提高预防意识。开设安全教育课,向学生传授疾病预防知识。同时,每天坚持2次测温、上报、填写记录表,每周3次对校园进行全面消杀等。积极开展健康防护实践。班主任、值周员坚持监督学生正确戴口罩,并用洗手液、流动水及“七步法”洗手等。
三是增强规则意识。用校纪校规约束师生的日常行为。如学校专门购买了废弃口罩脚踏回收桶,要求用过的口罩必须放入专用垃圾桶等。
四是培养法律意识。教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社会规范,在安全教育课上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三、加强学生的生存安全能力训练
古土小学将常见公共危机事件的相關常识、特点、预防、自救等内容纳入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并组织了一系列安全演练。
一是定期举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求生技能。如组织全校规模的地震逃生演习。利用“壹基金”的“平安小课堂”设备,启动一键报警器,学生先在教室内找到安全地带,根据学过的知识采取自保行动(如保护头部);此后,按一定路线在规定时间内跑到操场集合。逃生路线上有教师进行疏散和安抚。
二是加强自我保护。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自我保护。例如,让学生了解患上新冠肺炎的可能症状,发现有这些症状的人要保持安全距离,做好防护并向家长或教师报告。
三是学会寻求援助。教会学生如何向他人求助,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向哪些人求助。如学校曾向扬帆计划、火柴公益、“故事田”三家公益机构发出求助信息,收到了社会人士捐赠的口罩,帮助师生度过了“一罩难求”的困难时期。
四、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教导学生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不要慌乱,相信国家、政府、社区和人民的力量,振奋精神,共度难关。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新浪扬帆公益基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行动——“童画战疫”活动,有28名学生荣获优秀奖,马雪莹同学还进入了全国十强;组织学生参加“一扇窗看世界”网络直播,使学生既开阔了眼界,又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此外,教师们还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认识到只有好好学习本领,将来才能像钟南山、李兰娟以及各行各业人士那样,为社会贡献正能量。
公共危机事件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学校应常思为师之道、常存育人之责、常怀爱生之心,借机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思考生命的价值,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真正把发展健康生活素养落在实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