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其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涵: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助力小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
引言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形式,具有不同方面的阅读意义,同时又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不可分割。教师要重视课内外阅读的价值,注重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不能偏废。
一、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意义
核心素养对教学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全面的。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自然也不例外。阅读,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的,无论是字词段落的理解还是思想主旨的挖掘,教师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小学生的文化基础有限,只有通过课内课外的综合阅读,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文化素养的提升,反过来也会助力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作为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内涵,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也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普遍不足,而通过课内外阅读,借助于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经验,可以拓展小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彰显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保障小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学生。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
核心素养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的根和魂,通过阅读,可以涵养学生的内在精神,提升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以及更高思想追求的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结合衔接,能够有力促进小学生文化基础的提升速率,使语文真正成为一门文化学科。
如:《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讲的是老北京的传统春节风俗。学生读过之后,对北京的文化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限于篇幅以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文内容还是相对简单了一些,如:对腊八粥、空竹、庙会、赛骆驼等传统习俗都是一带而过,没有深入描写。对此,教师就有必要在课外进行阅读补充教学,选择一些讲述老北京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春节面貌的书籍,强化学生对老北京春节文化的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上网寻找,收集阅读材料,然后带到课堂之中,大家一起朗读、品位、交流,最终使学生的文化基础得到有效提升。
(二)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发展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从当前小学生阅读行为看,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阅读依然是主要表现,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的地位,不但严重限制了阅读教学的发展,而且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课堂教学时间又毕竟有限,教师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也影响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课内外阅读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创造了条件。
如:《长城》这篇课文,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都讲一讲对长城的认识。很多学生在电视上见过长城,甚至跟爸爸妈妈去过长城,学生们的回答兴趣都很高涨。然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看看文中的长城和自己对长城的认识有什么不同。刚才有的学生说长城非常雄伟壮观,但是不知道怎么描述,而課文开头“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几句话就把长城的特点表达了出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动力。为了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把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在家阅读的过程录制成视频,用骄傲自豪的情感朗读课文,看谁朗读得最好。翌日,教师再把学生们的朗读视频呈现在多媒体中,大家一起欣赏品评,这样的课内外结合教学效果非常高效。
(三)丰富学生的社会视野
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是新课标和新时代对小学生自身素养的要求。小学生终究是要走上社会的,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社会认知中提升人生发展视野,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社会感悟的激发以及社会参与意识的培育,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阅读教学工作。
如:《狼牙山五壮士》,讲的是抗日战士宁死不屈,为国牺牲的故事,读来非常震撼人心。因为对那段历史的不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情感带不起来。对此,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一些抗日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硝烟炮火中带领学生回到那个中华民族抗日图存的时刻,去感受民族英雄们视死如归,舍身救国,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学生们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再次阅读课文的时候感受就会强烈很多,同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会得到提升,树立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的宏伟志愿。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民族和国家等主题,给每一个小组推荐一本课外书,让小组成员在课下集体阅读,然后交流品读之后撰写读后感,由此更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阅读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语文课内外阅读,不断提升课内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沈春红,孙庆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8.5(38):388-389
[2]黄超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的实验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103-104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
引言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形式,具有不同方面的阅读意义,同时又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不可分割。教师要重视课内外阅读的价值,注重均衡发展,和谐发展,不能偏废。
一、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意义
核心素养对教学的指导意义是非常全面的。体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上,自然也不例外。阅读,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的,无论是字词段落的理解还是思想主旨的挖掘,教师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所以,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小学生的文化基础有限,只有通过课内课外的综合阅读,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文化素养的提升,反过来也会助力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作为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内涵,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也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普遍不足,而通过课内外阅读,借助于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经验,可以拓展小学生对社会的感知,彰显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保障小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学生。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策略
(一)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
核心素养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的根和魂,通过阅读,可以涵养学生的内在精神,提升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以及更高思想追求的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结合衔接,能够有力促进小学生文化基础的提升速率,使语文真正成为一门文化学科。
如:《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讲的是老北京的传统春节风俗。学生读过之后,对北京的文化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限于篇幅以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课文内容还是相对简单了一些,如:对腊八粥、空竹、庙会、赛骆驼等传统习俗都是一带而过,没有深入描写。对此,教师就有必要在课外进行阅读补充教学,选择一些讲述老北京特有的民俗风情和春节面貌的书籍,强化学生对老北京春节文化的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上网寻找,收集阅读材料,然后带到课堂之中,大家一起朗读、品位、交流,最终使学生的文化基础得到有效提升。
(二)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发展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从当前小学生阅读行为看,跟随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阅读依然是主要表现,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的地位,不但严重限制了阅读教学的发展,而且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课堂教学时间又毕竟有限,教师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也影响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课内外阅读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创造了条件。
如:《长城》这篇课文,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都讲一讲对长城的认识。很多学生在电视上见过长城,甚至跟爸爸妈妈去过长城,学生们的回答兴趣都很高涨。然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看看文中的长城和自己对长城的认识有什么不同。刚才有的学生说长城非常雄伟壮观,但是不知道怎么描述,而課文开头“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几句话就把长城的特点表达了出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动力。为了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把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在家阅读的过程录制成视频,用骄傲自豪的情感朗读课文,看谁朗读得最好。翌日,教师再把学生们的朗读视频呈现在多媒体中,大家一起欣赏品评,这样的课内外结合教学效果非常高效。
(三)丰富学生的社会视野
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是新课标和新时代对小学生自身素养的要求。小学生终究是要走上社会的,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是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社会认知中提升人生发展视野,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课内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社会感悟的激发以及社会参与意识的培育,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阅读教学工作。
如:《狼牙山五壮士》,讲的是抗日战士宁死不屈,为国牺牲的故事,读来非常震撼人心。因为对那段历史的不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情感带不起来。对此,教师就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观看一些抗日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硝烟炮火中带领学生回到那个中华民族抗日图存的时刻,去感受民族英雄们视死如归,舍身救国,为了民族的自由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学生们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再次阅读课文的时候感受就会强烈很多,同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会得到提升,树立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的宏伟志愿。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民族和国家等主题,给每一个小组推荐一本课外书,让小组成员在课下集体阅读,然后交流品读之后撰写读后感,由此更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认知。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阅读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语文课内外阅读,不断提升课内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沈春红,孙庆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J].教育现代化,2018.5(38):388-389
[2]黄超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的实验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