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骊靬文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抓住这一契机推动骊靬文化大放异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这一大背景下研究骊靬文化的渊源、传承及发展和创新发展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骊靬文化 传承 创新
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
2013年1月21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正式批复。本着以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战略平台落户甘肃,最终确立了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确立了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的工作布局。甘肃处于丝绸之路主要路段同时处于亚欧大陆桥的腹地,也就有了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美称。如何以“一带”为轴心推动甘肃省经济文化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繁荣也必将成为建设工作的核心。围绕“三区”以各自区域特色文化为龙头打造区域品牌,然后由面到点带动区域内其他文化的发展。“十三板块”整体上规定了如何打造文化大省,在发展过程中每个板块之间既不会独立存在又具有各自的特色,故此在发展过程中各个区域还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发展方案。甘肃省在积极响应建设文化强省号召的同时,所管辖的各个市、县也做了相应的发展方案来助力文化强省的建设。金昌市永昌县推出了打造特色骊靬文化的发展方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成为骊靬文化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二、骊靬文化的历史渊源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帝国爆发了以斯巴达克为首的奴隶起义,但被当时古罗马帝国最高执政官克苏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镇压下去,自此与庞培、凯撒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随后,有着勃勃野心的克拉苏为争夺更多的土地和财富企图征服神秘的东方,由此便发动了征服安息国的掠夺战争。公元前54年,克拉苏率领四万多人度过幼发拉底河,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的诸多要塞,并进一步追击后撤的帕提亚骑兵。公元前53年战争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卡而来城一触即发,不幸的是战争并没有预想的那样所向披靡,罗马军团溃不成军,其残余部队在撤退的过程中又遭到埋伏,罗马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其长子普布利乌斯率领6000余人企图保护克拉苏逃出包围,但仅有部分部队突击逃出,克拉苏被捕并被杀。由逃出的六七千人组成的东征军第一军团从这场恶战中侥幸逃脱,由于帕提亚西部和北部对罗马的防备森严,他们只能越安息东界流徙西域。“公元前20年,罗马帝国和安息国签订合约在双方互交战俘时,罗马帝国要求遣返33年前在卡尔莱战役中被俘的官兵,但安息国却不知其下落。”[1]这个由6000余人组成的第一军团就这样离奇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从此这便成了欧洲历史上的一大谜团。
历史往往是那么的巧合,这一谜团似乎有望在我国甘肃永昌境内解开。“古罗马帝国向安息国要求遣返战俘的同时,我国西汉王朝的版图上却出现了一座名为骊靬的县城。”据我国《汉书》、《甘肃通志》《永昌县志》等书的记载,我们了解到骊靬县的设置是为安置一批从西域归降的人。这一记载的发现,引起了许多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他们开始根据对史料的研究大胆猜测:普布利乌斯率领的逃亡大军,在安息军队穷追不舍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东进中亚投奔郅至,后被陈汤收降,带回中国。漢元帝由此下诏将他们安置在今永昌县并置县骊靬。这一重大发现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骊靬热”。中外学者都都抓住这些依据积极探寻,从出土文物、当地保留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当地人的外貌特征来看骊靬古城极有可能成为当年远征军的最后归宿地。
三、骊靬文化的内容
骊靬文化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古罗马文明形成了以“中华文化、古罗马文化、佛教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地方文化。骊靬文化的内涵具有争议性,但不可否认的是骊靬文化的包容性和交融性。因地处古丝绸之路,受当时商业贸易的影响,佛教在这一地区的传播甚广,融合古罗马文化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骊靬文化并不单单是以骊靬古城为中心而形成的文化而是涵盖了金昌市区域内其他旅游文化组成的体系。
1.东方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共融共生。骊靬文化中有典型的古罗马历史文化遗存,在古丝绸之路开通后,商业贸易交流频繁甚至出现了与汉通婚的情况。古罗马文化借此通道传入中国与当地文化融合。用国际文化的眼光解读这一支古罗马军队流落至此休养生息的过程,是西汉时期高度发达的东方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交融点之一,也是丝路文化多元性的表现。同时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对待外来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的包容性也成为骊靬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鲜明的历史展现出的人文价值是引导骊靬文化在日后不断发展的旗帜。
2.佛教文化为其增添神秘色彩。佛教是伴随古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的,它对人的行为和思想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永昌县政府对佛教非常重视每年都会举办“游百病”的活动,寺庙成为人们首选之地。骊靬古城修建完成后有专门的佛教传播道场,同时修建了专门的佛学院,每年都会接待大量游客,使游客在接受精神洗礼的同时也感受到骊靬文化独特的魅力。在骊靬文化发展过程中宗教必然会发挥其独特的影响力,并且也成为了骊靬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鲜明的地域文化助力其发展。地域文化作为骊靬文化最基础的一部分,在整个骊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孕育了不同的地方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使得骊靬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独树一帜。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下金昌探索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在此建设要求下还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诸如金昌紫荆花海、圣容寺、骊靬古城等的旅游景点。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受到人们喜爱的同时也成为骊靬文化发展的动力之一,独具地域特色的骊靬文化成为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中西方学者对骊靬文化的刍议
对于骊靬是否为古罗马东征军消失之后所居之地,学术界存在众多争议。“我觉得,现在可以这么说,骊靬在中国,”骊靬学”也在中国。”但兰州大学刘光华、汪受宽教授和张德芳博士等人却不认同此观点。刘光华指出“古中亚各国与河西地区民族交流密切,居住在河西也是极有可能的。所以,河西民族后裔不能首先说与古罗马人相关。”汪受宽指出:“无论从历史学还是人类学的角度都不能够证明罗马军团后裔之说。”与此同时,国外学术界针对此问题也掀起了热议。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已故英国汉学家达布斯就已致力于研究这一谜团,他认为“西汉骊靬县的设置与陈汤远征郅至城时所俘获的罗马战俘有关”。他通过一些史料以及罗马士兵所使用的盾牌等作战工具进一步证明这一事件的真实性。1981年,澳大利学者哈里斯开始致力于研究这一重大“发现”,他说“有大量证据表明,罗马帝国的军人是在中国消失的。”但国外学者并不是都对这一假说持肯定态度。意大利著名汉学家白佐良则认为“公元前53年的卡尔莱战役和公元前35年恒罗斯战役的确存在过,但两场战役时间相差很大。”无论怎样,关于“骊靬”的这一假设仍是个谜团,对这一谜团还需要做不断的探寻来还世人一个真相。 五、骊靬文化的发展现状
1.多元文化和谐发展。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对人的言行举止有约束和规范作用。骊靬古城在修建过程中,建筑物的风格最明显的便是中西方文化色彩浓厚,这也成为了骊靬文化发展过程中最显著地标志。骊靬古城在发展过程中还成为了佛教和中华传统儒家思想“尊师重道”传播的圣地,例如古城内修建了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佛学院等,大殿之内又供着许多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的牌位。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宗教的价值日趋明显以其所信奉的“向善、友爱”理念也逐渐影响着慕名前来的人。
2.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功力色彩浓厚。“骊靬文化”作为一种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体,在河西走廊上独树一帜。以打造“骊靬文化”为品牌项目成为了金昌市永昌县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可否认,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保护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投入大量资源修复遗址、修建相关的基础设施等等。但是事实证明,在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人们自觉地将人文价值排在了后面,然而对于文化存在的真实价值却没有得到正真的挖掘。同时在开发过程中,环境却承担了一定的经济功利性所带来的后果,这也是大多数历史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通病。
3.骊靬文化的保护存在严重隐患。在骊靬热未掀起之前,当地村民对于这一遗址没有任何概念,只是单纯的认为是一个大型的土块,因此对遗址进行开采以修缮房屋。而且在此之前,政府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对遗址进行保护,以至于遗址受到了严重破坏,这对于研究骊靬文化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六、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视野下如何使骊靬文化大放异彩
1.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骊靬文化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种古遗址类旅游资源,在发展过程中既不能脱离这个大的文化旅游体系,又不能与其他遗址类旅游资源出现类同。在丝路文化这个大的文化环境下,整体文化品牌不强,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类同现象,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也使得游客在选择旅游胜地时只会光顾知名度较高的景点。骊靬文化因其特色和处在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中,在无法改变遗址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可以大力发展本区域的地方文化,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受众范围,规范特色餐饮的发展使其朝着优质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在传承传统民间曲艺的过程中引进现代元素助力其创新。
2.依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文化的孕育和发展需要一个人文的土壤,骊靬文化的发展也亦是如此。首先做的便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并传承乡土资源。在永昌这片土地上,形成了诸如民间曲艺、念卷、贤孝、社火秧歌、节子舞等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这些文化并不被年轻人所看好。故此,依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成为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针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文化发展方式,努力使传统文化与现代高雅文化对接,提升传统文化格调,使其能够被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建立专门的旅游项目宣传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和各种新型的社交软件推送旅游信息,成为人们了解骊靬文化的又一途径。扩大文化旅游节的影响力,借助媒体推动骊靬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成为人们了解骊靬文化的另一种途径。
3.以华夏文明建设区为契机,优化旅游资源,建立电子信息库。近年来,华夏文明建设区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如何抓住华夏文明建设区这一契机,成为当下甘肃发展旅游经济的问题之一。以古遗址类文化传承为主题,像酒泉悬泉置遗址、酒泉丁家闸东晋壁画墓、张掖黑水国遗址、武威雷台汉墓、永昌骊靬古城、张家川战国墓葬等在申遗过程中进行整合,以打造极具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虽然各个地区的文化都有详尽的记载,但是缺乏系统的电子信息库,文化整体性意识不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河西品牌文化得到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骊靬文化的發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河西走廊发现古罗马东征军后裔之谜[J].中国民族博览,2000-04.
[2]本报记者 曾江 整理. 揭秘“罗马人”走进靬村“早期中国罗马军团后裔问题”尚未盖棺论定[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1-30002.
[3]汪受宽. 古罗马军团东归伪史案的终结[J]. 西北民族研究,2013,01:16-24+1.
[4]常征. 中西关系史上失记的一桩大事-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J].北京社会科学,1992.01.025.
[5]刘国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意大利学者对骊靬人来源的看法[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1-30004.
关键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骊靬文化 传承 创新
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
2013年1月21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正式批复。本着以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战略平台落户甘肃,最终确立了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确立了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的工作布局。甘肃处于丝绸之路主要路段同时处于亚欧大陆桥的腹地,也就有了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美称。如何以“一带”为轴心推动甘肃省经济文化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繁荣也必将成为建设工作的核心。围绕“三区”以各自区域特色文化为龙头打造区域品牌,然后由面到点带动区域内其他文化的发展。“十三板块”整体上规定了如何打造文化大省,在发展过程中每个板块之间既不会独立存在又具有各自的特色,故此在发展过程中各个区域还是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出发展方案。甘肃省在积极响应建设文化强省号召的同时,所管辖的各个市、县也做了相应的发展方案来助力文化强省的建设。金昌市永昌县推出了打造特色骊靬文化的发展方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成为骊靬文化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
二、骊靬文化的历史渊源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帝国爆发了以斯巴达克为首的奴隶起义,但被当时古罗马帝国最高执政官克苏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镇压下去,自此与庞培、凯撒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随后,有着勃勃野心的克拉苏为争夺更多的土地和财富企图征服神秘的东方,由此便发动了征服安息国的掠夺战争。公元前54年,克拉苏率领四万多人度过幼发拉底河,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的诸多要塞,并进一步追击后撤的帕提亚骑兵。公元前53年战争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卡而来城一触即发,不幸的是战争并没有预想的那样所向披靡,罗马军团溃不成军,其残余部队在撤退的过程中又遭到埋伏,罗马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其长子普布利乌斯率领6000余人企图保护克拉苏逃出包围,但仅有部分部队突击逃出,克拉苏被捕并被杀。由逃出的六七千人组成的东征军第一军团从这场恶战中侥幸逃脱,由于帕提亚西部和北部对罗马的防备森严,他们只能越安息东界流徙西域。“公元前20年,罗马帝国和安息国签订合约在双方互交战俘时,罗马帝国要求遣返33年前在卡尔莱战役中被俘的官兵,但安息国却不知其下落。”[1]这个由6000余人组成的第一军团就这样离奇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从此这便成了欧洲历史上的一大谜团。
历史往往是那么的巧合,这一谜团似乎有望在我国甘肃永昌境内解开。“古罗马帝国向安息国要求遣返战俘的同时,我国西汉王朝的版图上却出现了一座名为骊靬的县城。”据我国《汉书》、《甘肃通志》《永昌县志》等书的记载,我们了解到骊靬县的设置是为安置一批从西域归降的人。这一记载的发现,引起了许多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他们开始根据对史料的研究大胆猜测:普布利乌斯率领的逃亡大军,在安息军队穷追不舍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东进中亚投奔郅至,后被陈汤收降,带回中国。漢元帝由此下诏将他们安置在今永昌县并置县骊靬。这一重大发现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骊靬热”。中外学者都都抓住这些依据积极探寻,从出土文物、当地保留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当地人的外貌特征来看骊靬古城极有可能成为当年远征军的最后归宿地。
三、骊靬文化的内容
骊靬文化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古罗马文明形成了以“中华文化、古罗马文化、佛教文化”为代表的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地方文化。骊靬文化的内涵具有争议性,但不可否认的是骊靬文化的包容性和交融性。因地处古丝绸之路,受当时商业贸易的影响,佛教在这一地区的传播甚广,融合古罗马文化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骊靬文化并不单单是以骊靬古城为中心而形成的文化而是涵盖了金昌市区域内其他旅游文化组成的体系。
1.东方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共融共生。骊靬文化中有典型的古罗马历史文化遗存,在古丝绸之路开通后,商业贸易交流频繁甚至出现了与汉通婚的情况。古罗马文化借此通道传入中国与当地文化融合。用国际文化的眼光解读这一支古罗马军队流落至此休养生息的过程,是西汉时期高度发达的东方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交融点之一,也是丝路文化多元性的表现。同时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对待外来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的包容性也成为骊靬文化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鲜明的历史展现出的人文价值是引导骊靬文化在日后不断发展的旗帜。
2.佛教文化为其增添神秘色彩。佛教是伴随古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的,它对人的行为和思想起到引导和规范作用。永昌县政府对佛教非常重视每年都会举办“游百病”的活动,寺庙成为人们首选之地。骊靬古城修建完成后有专门的佛教传播道场,同时修建了专门的佛学院,每年都会接待大量游客,使游客在接受精神洗礼的同时也感受到骊靬文化独特的魅力。在骊靬文化发展过程中宗教必然会发挥其独特的影响力,并且也成为了骊靬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鲜明的地域文化助力其发展。地域文化作为骊靬文化最基础的一部分,在整个骊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孕育了不同的地方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使得骊靬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独树一帜。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下金昌探索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在此建设要求下还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诸如金昌紫荆花海、圣容寺、骊靬古城等的旅游景点。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受到人们喜爱的同时也成为骊靬文化发展的动力之一,独具地域特色的骊靬文化成为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中西方学者对骊靬文化的刍议
对于骊靬是否为古罗马东征军消失之后所居之地,学术界存在众多争议。“我觉得,现在可以这么说,骊靬在中国,”骊靬学”也在中国。”但兰州大学刘光华、汪受宽教授和张德芳博士等人却不认同此观点。刘光华指出“古中亚各国与河西地区民族交流密切,居住在河西也是极有可能的。所以,河西民族后裔不能首先说与古罗马人相关。”汪受宽指出:“无论从历史学还是人类学的角度都不能够证明罗马军团后裔之说。”与此同时,国外学术界针对此问题也掀起了热议。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已故英国汉学家达布斯就已致力于研究这一谜团,他认为“西汉骊靬县的设置与陈汤远征郅至城时所俘获的罗马战俘有关”。他通过一些史料以及罗马士兵所使用的盾牌等作战工具进一步证明这一事件的真实性。1981年,澳大利学者哈里斯开始致力于研究这一重大“发现”,他说“有大量证据表明,罗马帝国的军人是在中国消失的。”但国外学者并不是都对这一假说持肯定态度。意大利著名汉学家白佐良则认为“公元前53年的卡尔莱战役和公元前35年恒罗斯战役的确存在过,但两场战役时间相差很大。”无论怎样,关于“骊靬”的这一假设仍是个谜团,对这一谜团还需要做不断的探寻来还世人一个真相。 五、骊靬文化的发展现状
1.多元文化和谐发展。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对人的言行举止有约束和规范作用。骊靬古城在修建过程中,建筑物的风格最明显的便是中西方文化色彩浓厚,这也成为了骊靬文化发展过程中最显著地标志。骊靬古城在发展过程中还成为了佛教和中华传统儒家思想“尊师重道”传播的圣地,例如古城内修建了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佛学院等,大殿之内又供着许多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的牌位。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宗教的价值日趋明显以其所信奉的“向善、友爱”理念也逐渐影响着慕名前来的人。
2.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功力色彩浓厚。“骊靬文化”作为一种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体,在河西走廊上独树一帜。以打造“骊靬文化”为品牌项目成为了金昌市永昌县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可否认,经济的发展对文化的保护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投入大量资源修复遗址、修建相关的基础设施等等。但是事实证明,在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人们自觉地将人文价值排在了后面,然而对于文化存在的真实价值却没有得到正真的挖掘。同时在开发过程中,环境却承担了一定的经济功利性所带来的后果,这也是大多数历史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通病。
3.骊靬文化的保护存在严重隐患。在骊靬热未掀起之前,当地村民对于这一遗址没有任何概念,只是单纯的认为是一个大型的土块,因此对遗址进行开采以修缮房屋。而且在此之前,政府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对遗址进行保护,以至于遗址受到了严重破坏,这对于研究骊靬文化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六、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视野下如何使骊靬文化大放异彩
1.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骊靬文化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种古遗址类旅游资源,在发展过程中既不能脱离这个大的文化旅游体系,又不能与其他遗址类旅游资源出现类同。在丝路文化这个大的文化环境下,整体文化品牌不强,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类同现象,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也使得游客在选择旅游胜地时只会光顾知名度较高的景点。骊靬文化因其特色和处在不同的地理、人文环境中,在无法改变遗址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可以大力发展本区域的地方文化,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受众范围,规范特色餐饮的发展使其朝着优质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在传承传统民间曲艺的过程中引进现代元素助力其创新。
2.依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文化的孕育和发展需要一个人文的土壤,骊靬文化的发展也亦是如此。首先做的便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并传承乡土资源。在永昌这片土地上,形成了诸如民间曲艺、念卷、贤孝、社火秧歌、节子舞等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这些文化并不被年轻人所看好。故此,依托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成为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针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文化发展方式,努力使传统文化与现代高雅文化对接,提升传统文化格调,使其能够被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建立专门的旅游项目宣传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和各种新型的社交软件推送旅游信息,成为人们了解骊靬文化的又一途径。扩大文化旅游节的影响力,借助媒体推动骊靬文化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成为人们了解骊靬文化的另一种途径。
3.以华夏文明建设区为契机,优化旅游资源,建立电子信息库。近年来,华夏文明建设区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如何抓住华夏文明建设区这一契机,成为当下甘肃发展旅游经济的问题之一。以古遗址类文化传承为主题,像酒泉悬泉置遗址、酒泉丁家闸东晋壁画墓、张掖黑水国遗址、武威雷台汉墓、永昌骊靬古城、张家川战国墓葬等在申遗过程中进行整合,以打造极具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虽然各个地区的文化都有详尽的记载,但是缺乏系统的电子信息库,文化整体性意识不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河西品牌文化得到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骊靬文化的發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河西走廊发现古罗马东征军后裔之谜[J].中国民族博览,2000-04.
[2]本报记者 曾江 整理. 揭秘“罗马人”走进靬村“早期中国罗马军团后裔问题”尚未盖棺论定[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1-30002.
[3]汪受宽. 古罗马军团东归伪史案的终结[J]. 西北民族研究,2013,01:16-24+1.
[4]常征. 中西关系史上失记的一桩大事-数千罗马兵归化中国[J].北京社会科学,1992.01.025.
[5]刘国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意大利学者对骊靬人来源的看法[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1-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