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媒体报道,为了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北京林业大学开办了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化工专业,中国石油大学在机械专业增设了机器人方向,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等新增了智能医学工程、三维立体打印、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领域。显然,这些高校的专业建设与调整是一种积极的行动,是在变革中增强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创新发展的能力。
高校的根本任務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社会变革是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风向标。适应科技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国家确定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校增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或者开办相关的专业方向,是具有前瞻性的办学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服务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高校自身与时俱进,始终把握文化科技创新的潮流,成为造就文化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
开办新专业、改革老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适应度的必修课。各级各类高校都是分专业实施高等教育的,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有没有开办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相关联的专业可以反映高校办学的社会适应性。比如,人工智能科技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兴力量,有人说谁掌握了人工智能科技,谁就抓住了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增强高校专业办学的适应度不只是把专业办起来,或者把专业方向开出来,也不只是开出几门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课程。如果是这样的话,高校办学就简单了。事实上,新增专业、开办专业方向、开出相关课程只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步。人才的培养除了要重视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外,还必须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要重视良善人格的养成、高雅精神的塑造和奉献价值观的树立。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需要高校在培养过程改革上下功夫,重点是要抓住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进行课程教学范式创新。
长期以来,高校课程改革比较重视课程结构和内容的优化,对课堂教学和教学活动关注不够。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的,呆板沉默的课堂、知识灌输的课堂、以考分高低衡量学习效果的课堂、教师以完成教学工作量为目的的课堂、学生以通过考试为目的的课堂都不可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在开办新专业或专业方向、调整专业课程结构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赋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的权利,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使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拥有追求真理、报效国家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美好善良的道德品质。
高等教育是一项恒久的事业,又是一项朝阳事业。说它恒久是因为它有数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说它朝阳是因为它永远面向未来。高校的专业往往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新增专业或专业方向总是少数或极少数。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历久而弥新,就在于它还有强大的自适应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以微变应大变。这就需要高校致力于探索和掌握优秀人才成长规律,开启英才辈出的大门。很多高校在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上不遗余力,开办了各种形式、各种名称的实验班,但不能把这些实验班的办学经验封存起来,也不能老是在实验班上做实验,要在更大范围、让全体学生共享实验班的办学经验,收获人才培养的更大成功。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8-06-05)
高校的根本任務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社会变革是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风向标。适应科技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国家确定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校增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或者开办相关的专业方向,是具有前瞻性的办学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服务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高校自身与时俱进,始终把握文化科技创新的潮流,成为造就文化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
开办新专业、改革老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适应度的必修课。各级各类高校都是分专业实施高等教育的,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有没有开办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相关联的专业可以反映高校办学的社会适应性。比如,人工智能科技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新兴力量,有人说谁掌握了人工智能科技,谁就抓住了未来。
值得注意的是,增强高校专业办学的适应度不只是把专业办起来,或者把专业方向开出来,也不只是开出几门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课程。如果是这样的话,高校办学就简单了。事实上,新增专业、开办专业方向、开出相关课程只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第一步。人才的培养除了要重视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外,还必须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要重视良善人格的养成、高雅精神的塑造和奉献价值观的树立。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需要高校在培养过程改革上下功夫,重点是要抓住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进行课程教学范式创新。
长期以来,高校课程改革比较重视课程结构和内容的优化,对课堂教学和教学活动关注不够。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的,呆板沉默的课堂、知识灌输的课堂、以考分高低衡量学习效果的课堂、教师以完成教学工作量为目的的课堂、学生以通过考试为目的的课堂都不可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在开办新专业或专业方向、调整专业课程结构的同时,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赋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探索的权利,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活力,使人才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拥有追求真理、报效国家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美好善良的道德品质。
高等教育是一项恒久的事业,又是一项朝阳事业。说它恒久是因为它有数百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说它朝阳是因为它永远面向未来。高校的专业往往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新增专业或专业方向总是少数或极少数。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历久而弥新,就在于它还有强大的自适应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以微变应大变。这就需要高校致力于探索和掌握优秀人才成长规律,开启英才辈出的大门。很多高校在优秀拔尖人才培养上不遗余力,开办了各种形式、各种名称的实验班,但不能把这些实验班的办学经验封存起来,也不能老是在实验班上做实验,要在更大范围、让全体学生共享实验班的办学经验,收获人才培养的更大成功。
(选自:《中国教育报》2018-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