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按照现代化图书管理的要求,采用C/S模式进行设计与研发,选用SQL Server 作为数据库平台,使用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语言作为编程语言,开发图书管理系统,并进行运行测试,系统稳定可靠。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 借阅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了。如何管理、利用这些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是目前各所院校图书馆急需要解决的课题。学校以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为龙头,以计算机、机电工程学科为强项,带动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全面发展的特色化新型综合性高校。针对这一特点在设计图书管理系统时按专业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了图书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
2、系统分析
2.1设计目标
(1)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界面,清晰的操作界面,简单易行的操作流程,使得系统有较好的可用性。
(2)为了使得系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方便学生、教师以及匿名用户等在校外或者校园网内对图书馆藏书信息、借阅信息等查询,系统应该能只需要通过浏览器便可以方便的实现上述功能。
(3)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角色或者用户的权限不同而提供相应的借书服务。
(4)系统为用户提供完备的图书信息的查询功能。系统也同时提供根据用户的角色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搜索权限控制机制,在必要的时间内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
(5)系统为图书馆管理员提供相应的报表统计功能,为图书管理员提供图书信息等相关的数据报表统计,为用户提供导出Excel等功能。
(6)为教师、学生等用户提供个人借阅信息等相关查询功能。
(7)系统支持图书借阅超期罚款统计等功能。
2.2系统框架
通过上述需求分析,在本系统适合采用C/S架构与B/S架构混合结构。在图书馆管理端采用C/S架构的桌面应用程序,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交互性,开放性强,最重要的是可以对系统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而在普通的计算机终端,为了满足用户可以随时通过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方便的对最新的系统进行访问,故采用B/S架构进行设计,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浏览器享受系统服务器提供的无差别服务。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图
3、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的需求分析,分别详细介绍了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说明。主要日常管理包括借书业务、还书业务、查询业务、统计业务;基本信息管理包括读者信息管理及图书资料管理、查询功能包括管理员的查询和读者自行查询,过期查询及滞纳金的缴费情况查询以及读者预定图书等六大功能。
图书管理系统的软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4、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上述各功能模块的描述,可确定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出数据库的关系属性,并将逻辑结构转化成物理结构,设计主要的数据表结构。
针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通过对图书馆日常管理和数据流程分析,设计如下所示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管理员信息(Librarian),包括的数据项有:管理员编号、登录id、登录密码、工作时间、联系电话等。借阅卡信息(Borrower),包括的数据项有:借阅卡编号、委员会编号、处室编号、借阅者姓名、借阅者工号、借阅者电话、已借书数目等。书刊信息(Book),包括的数据项有:书刊编号、书名、作者、IS/BSN号码、状态、借该书的借阅卡ID、该书被借阅的时间等。下面给出系统E-R图,如图3所示。
5、系统测试
系统完成后采用三种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安全测试、功能测试、用例测试进行测试。由系统设计人员用白盒测试法进行功能测试和安全测试,对各功能模块的进行功能测试,连接所有功能模块进行整体测试。白盒测试成功后,由熟悉图书管理业务的系统管理员协助系统设计人员进行全面的黑盒测试及用例测试,均达到预期目标。
6、结束语
本文讨论的是基于.NET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本系统设计以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为开发对象进行设计,根据对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的详细需求调研,确定了本系统的所涉及的开发范围。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架构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性能设计等,同时对本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讨论。目前系统已经基本完成开发,并对已经完成的所有功能进行了相应的功能测试。经测试,系统各部分运行正确,无运行故障,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可推广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石琨.江西省人大机关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D].昆明: 云南大学图书馆, 2010
[2]李刚,姚红.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与实现[J].大众科技, 2012.02: 14-15
[3]李东.基于J2EE的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2010
[4]宋国顺.软件工程中UML建模的技术与分析[J].软件导刊, 2010
[5]张毅.基于UML图书管理系统的建模与设计[J].电脑学习, 2011(2): 16-18
[6]杨启秀.浅谈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系统[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05: 64-65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 借阅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了。如何管理、利用这些图书资料和信息资源,是目前各所院校图书馆急需要解决的课题。学校以电子信息工程学科为龙头,以计算机、机电工程学科为强项,带动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全面发展的特色化新型综合性高校。针对这一特点在设计图书管理系统时按专业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了图书管理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
2、系统分析
2.1设计目标
(1)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的界面,清晰的操作界面,简单易行的操作流程,使得系统有较好的可用性。
(2)为了使得系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方便学生、教师以及匿名用户等在校外或者校园网内对图书馆藏书信息、借阅信息等查询,系统应该能只需要通过浏览器便可以方便的实现上述功能。
(3)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角色或者用户的权限不同而提供相应的借书服务。
(4)系统为用户提供完备的图书信息的查询功能。系统也同时提供根据用户的角色不同而提供不同的搜索权限控制机制,在必要的时间内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
(5)系统为图书馆管理员提供相应的报表统计功能,为图书管理员提供图书信息等相关的数据报表统计,为用户提供导出Excel等功能。
(6)为教师、学生等用户提供个人借阅信息等相关查询功能。
(7)系统支持图书借阅超期罚款统计等功能。
2.2系统框架
通过上述需求分析,在本系统适合采用C/S架构与B/S架构混合结构。在图书馆管理端采用C/S架构的桌面应用程序,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可交互性,开放性强,最重要的是可以对系统进行严密的安全管理。而在普通的计算机终端,为了满足用户可以随时通过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方便的对最新的系统进行访问,故采用B/S架构进行设计,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浏览器享受系统服务器提供的无差别服务。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图
3、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的需求分析,分别详细介绍了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详细说明。主要日常管理包括借书业务、还书业务、查询业务、统计业务;基本信息管理包括读者信息管理及图书资料管理、查询功能包括管理员的查询和读者自行查询,过期查询及滞纳金的缴费情况查询以及读者预定图书等六大功能。
图书管理系统的软件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图书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
4、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上述各功能模块的描述,可确定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出数据库的关系属性,并将逻辑结构转化成物理结构,设计主要的数据表结构。
针对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通过对图书馆日常管理和数据流程分析,设计如下所示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管理员信息(Librarian),包括的数据项有:管理员编号、登录id、登录密码、工作时间、联系电话等。借阅卡信息(Borrower),包括的数据项有:借阅卡编号、委员会编号、处室编号、借阅者姓名、借阅者工号、借阅者电话、已借书数目等。书刊信息(Book),包括的数据项有:书刊编号、书名、作者、IS/BSN号码、状态、借该书的借阅卡ID、该书被借阅的时间等。下面给出系统E-R图,如图3所示。
5、系统测试
系统完成后采用三种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安全测试、功能测试、用例测试进行测试。由系统设计人员用白盒测试法进行功能测试和安全测试,对各功能模块的进行功能测试,连接所有功能模块进行整体测试。白盒测试成功后,由熟悉图书管理业务的系统管理员协助系统设计人员进行全面的黑盒测试及用例测试,均达到预期目标。
6、结束语
本文讨论的是基于.NET平台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本系统设计以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为开发对象进行设计,根据对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的详细需求调研,确定了本系统的所涉及的开发范围。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架构设计、功能设计以及性能设计等,同时对本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讨论。目前系统已经基本完成开发,并对已经完成的所有功能进行了相应的功能测试。经测试,系统各部分运行正确,无运行故障,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可推广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石琨.江西省人大机关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D].昆明: 云南大学图书馆, 2010
[2]李刚,姚红.软件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与实现[J].大众科技, 2012.02: 14-15
[3]李东.基于J2EE的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2010
[4]宋国顺.软件工程中UML建模的技术与分析[J].软件导刊, 2010
[5]张毅.基于UML图书管理系统的建模与设计[J].电脑学习, 2011(2): 16-18
[6]杨启秀.浅谈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系统[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05: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