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情绪是指在审美情境下,人在物质精神需求被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强调在审美情境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就艺术创作而言,情绪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与认知、动机等心理要素结合在一起,贯穿創作始终,是艺术创作心理的核心问题。金农是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他的绘画题材多种多样,本文以金农的《寄人篱下图》为例,从其时代背景、人生经历、生活态度来分析其绘画创作中的审美情绪,并对其做出评价与总结。
【关键词】:审美情绪;认知;《寄人篱下图》
一、关于情绪的一般描述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伴随认知活动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情绪就是人们对这些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便会产生高兴、愉悦、赞美等肯定的体验,而当满足得不到满足,或与主体愿望相违背的时候,则会产生痛苦、忧郁、憎恨等否定的体验,因此,情绪是一种以主体的需要和愿望为中介的心理现象。
(二)审美情绪的分类
在审美情绪里,由于艺术家情绪的不同体验,可以分为审美激情、审美心境、审美情调和审美热情等不同形态。审美激情是艺术创作的动因;审美心境为艺术创作的内涵深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审美情调是艺术创作构成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审美热情是艺术创作成功的力量。热情是指一种火热的情绪状态,一种深厚而固定的情感。和激情相反,它有巨大的持续性。热情是意志的行为,是通过认识过程、意志过程而表现出来的积极力量。
(三)情绪与审美认知的关系
情绪以认知为基础,在对对象有了认知之后才能产生情绪,认知的程度对情绪作用也不同。艺术作品需要情感的注入才能打动人,情绪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内涵。审美认知作用于创作情绪,产生特殊心理现象。艺术创造需要情绪,毫无情绪的艺术作品只是技巧的展现,情绪心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及艺术表达来具体表现。
二、金农创作中的审美情绪
创作情绪区别于自然情绪,是在自然情绪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具有典型性的情感。尽管创作情绪来源于自然情绪,且与之联系紧密,但却不能等同于自然情绪。生活中的快乐、忧伤等情绪,在没有进入艺术创作创作范畴时,还只是一种具有功利性的自然情绪,仅为一时一事而发,是个别且纯粹的,只有升华为艺术创造情绪时,才具有了审美的品质。创作情绪是一种伴随审美认知作用下艺术创造才能有序地完成。
在艺术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统一而不可分的,因此情绪既是艺术家需要呈现和宣泄的对象,又构成了他们创作的内在动因。其一,情绪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大多数由动机引起的艺术创造首先来自于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和创作动机本身就具有情绪的特征,因此,情绪成为艺术创造活动的诱导力量和催化剂,没有情绪驱使的创作是不具有艺术魅力的。《寄人篱下》创作于金农72岁的时候,史料载,这一年,他寄居杭州,生活困顿,此作正是他的心理写照。事实上,金农一生过的都是寄人篱下的生活,杭州以前,他曾寄居于徽商马氏兄弟和江春的别墅中,生活依靠卖画和富商的接济。生命的最后,又寄居于扬州四方寺等寺院中,在古代,入宿寺院是不收费的,幸运的时候还能得一餐免费的斋饭。无所依靠的漂泊感,宇宙之思的孤独感,成为他精神深处的深刻印记,后来就创作了《寄人篱下图》,把作者曾流落扬州、寄人篱下的怨愤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二,艺术形象中凝聚着创作主体的真挚感情,艺术家借助艺术对象抒发内心情绪,情绪成为艺术表现的内容和能力。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家在认知过程中将个人理想和性格等因素凝结为情绪,并将之寄托在整个艺术形象中去,此时艺术形象已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纯客观再现,而是渗透着已试驾情感的典型形象。《寄人篱下图》中“寄人篱下”的题字大而浓重,更加深了这种孤寂、悲凉、萧瑟之感。
金农的《寄人篱下图》构图新奇,画幅很小,画面元素单纯,只有篱笆、梅、题款组成。图中篱笆将画面分割成院内和院外两个不同的世界,体现了金农的生活状态,他虽以卖画为生,但是他一生“期有所遇”于朝廷。院内梅花半隐半现,在左边篱笆门的下方有散落的碎花瓣与上面半露的梅花遥相呼应,更增添了画面的悲凉气氛,使这幅本应拘谨的画面产生了天地舒展、空灵透达的效果。画中的梅花,取"不简不繁"之妙,用笔简朴,气韵清逸。这幅画显然是作者有感而发,金农自喻为图中的梅花,虽有凋零但还是繁花累累,然花再好,门敞开着,却无赏花之人,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这幅图把作者曾流落扬州、寄人篱下的怨愤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农用大块面的分割布局,与现代构成中的黄金分割法相吻合。这并非意味着金农不受传统构图的影响,相反更证明了中国画构图中亦同样存在着这种美的规律性。金农在此基础上作了更大胆、更概括的处理,这也足以证明金农是以传统构图的心领神会为前提的。金农梅花用极其平面化的手法,画面构图强调点化、线化、面化的处理,把握整体上的节奏感、韵律感、秩序感,这种审美意识也正符合现代审美情趣,金农过人之处,在于能揭示艺术发展之本质。从绘画史来看,无论哪一种绘画,都是由具象描绘发展而来,金农梅花的意象性,简约化体现了他的高度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又无不反映在他的梅花构图里。
三、审美情绪的影响
审美是一种动态的心理活动。是人类高级精神领域活动,受个体情绪影响。当主体处在某种心境当中,他的情绪状态容易感染所要关注的对象,在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中,人的审美感受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心境的反衬或烘托,往往使审美对象感染上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而主体心境是因为需要满足与否产生的,这就决定了主体心境在不同时期的多样性。因此在审美过程中,不同时期主体情绪状态的不同就会使主体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金农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这种孤独的情感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把这种孤寂、悲凉、萧瑟的情感都表现在了《寄人篱下图》中。金农作画重视师法大自然的造化和个人独特的感受,抒发个性,自成一家;以书法入画法,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用笔简练古拙,使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情绪对人的心理的调整作用,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左右着审美活动的效果。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情绪对于其中的变化起到主观的导向作用,意义非常重大。情绪不仅影响着画家的艺术创作,而且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完成。画家应该合理把握个人情绪的变化,使个人情绪的积极意义在绘画创作中有丰富的表现,运用自己熟悉的形式、构成、表现、技法等完成创作。画者的情绪应是热情、激烈、积极、紧张的,而画家的情绪和绘画创作将会达到完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于灵芝.论审美活动中的情绪因素[J].大众文艺,2011.
[2][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金农.冬心先生题画记[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4]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审美情绪;认知;《寄人篱下图》
一、关于情绪的一般描述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伴随认知活动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情绪就是人们对这些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便会产生高兴、愉悦、赞美等肯定的体验,而当满足得不到满足,或与主体愿望相违背的时候,则会产生痛苦、忧郁、憎恨等否定的体验,因此,情绪是一种以主体的需要和愿望为中介的心理现象。
(二)审美情绪的分类
在审美情绪里,由于艺术家情绪的不同体验,可以分为审美激情、审美心境、审美情调和审美热情等不同形态。审美激情是艺术创作的动因;审美心境为艺术创作的内涵深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审美情调是艺术创作构成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审美热情是艺术创作成功的力量。热情是指一种火热的情绪状态,一种深厚而固定的情感。和激情相反,它有巨大的持续性。热情是意志的行为,是通过认识过程、意志过程而表现出来的积极力量。
(三)情绪与审美认知的关系
情绪以认知为基础,在对对象有了认知之后才能产生情绪,认知的程度对情绪作用也不同。艺术作品需要情感的注入才能打动人,情绪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内涵。审美认知作用于创作情绪,产生特殊心理现象。艺术创造需要情绪,毫无情绪的艺术作品只是技巧的展现,情绪心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及艺术表达来具体表现。
二、金农创作中的审美情绪
创作情绪区别于自然情绪,是在自然情绪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具有典型性的情感。尽管创作情绪来源于自然情绪,且与之联系紧密,但却不能等同于自然情绪。生活中的快乐、忧伤等情绪,在没有进入艺术创作创作范畴时,还只是一种具有功利性的自然情绪,仅为一时一事而发,是个别且纯粹的,只有升华为艺术创造情绪时,才具有了审美的品质。创作情绪是一种伴随审美认知作用下艺术创造才能有序地完成。
在艺术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统一而不可分的,因此情绪既是艺术家需要呈现和宣泄的对象,又构成了他们创作的内在动因。其一,情绪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大多数由动机引起的艺术创造首先来自于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和创作动机本身就具有情绪的特征,因此,情绪成为艺术创造活动的诱导力量和催化剂,没有情绪驱使的创作是不具有艺术魅力的。《寄人篱下》创作于金农72岁的时候,史料载,这一年,他寄居杭州,生活困顿,此作正是他的心理写照。事实上,金农一生过的都是寄人篱下的生活,杭州以前,他曾寄居于徽商马氏兄弟和江春的别墅中,生活依靠卖画和富商的接济。生命的最后,又寄居于扬州四方寺等寺院中,在古代,入宿寺院是不收费的,幸运的时候还能得一餐免费的斋饭。无所依靠的漂泊感,宇宙之思的孤独感,成为他精神深处的深刻印记,后来就创作了《寄人篱下图》,把作者曾流落扬州、寄人篱下的怨愤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二,艺术形象中凝聚着创作主体的真挚感情,艺术家借助艺术对象抒发内心情绪,情绪成为艺术表现的内容和能力。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家在认知过程中将个人理想和性格等因素凝结为情绪,并将之寄托在整个艺术形象中去,此时艺术形象已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纯客观再现,而是渗透着已试驾情感的典型形象。《寄人篱下图》中“寄人篱下”的题字大而浓重,更加深了这种孤寂、悲凉、萧瑟之感。
金农的《寄人篱下图》构图新奇,画幅很小,画面元素单纯,只有篱笆、梅、题款组成。图中篱笆将画面分割成院内和院外两个不同的世界,体现了金农的生活状态,他虽以卖画为生,但是他一生“期有所遇”于朝廷。院内梅花半隐半现,在左边篱笆门的下方有散落的碎花瓣与上面半露的梅花遥相呼应,更增添了画面的悲凉气氛,使这幅本应拘谨的画面产生了天地舒展、空灵透达的效果。画中的梅花,取"不简不繁"之妙,用笔简朴,气韵清逸。这幅画显然是作者有感而发,金农自喻为图中的梅花,虽有凋零但还是繁花累累,然花再好,门敞开着,却无赏花之人,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这幅图把作者曾流落扬州、寄人篱下的怨愤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农用大块面的分割布局,与现代构成中的黄金分割法相吻合。这并非意味着金农不受传统构图的影响,相反更证明了中国画构图中亦同样存在着这种美的规律性。金农在此基础上作了更大胆、更概括的处理,这也足以证明金农是以传统构图的心领神会为前提的。金农梅花用极其平面化的手法,画面构图强调点化、线化、面化的处理,把握整体上的节奏感、韵律感、秩序感,这种审美意识也正符合现代审美情趣,金农过人之处,在于能揭示艺术发展之本质。从绘画史来看,无论哪一种绘画,都是由具象描绘发展而来,金农梅花的意象性,简约化体现了他的高度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又无不反映在他的梅花构图里。
三、审美情绪的影响
审美是一种动态的心理活动。是人类高级精神领域活动,受个体情绪影响。当主体处在某种心境当中,他的情绪状态容易感染所要关注的对象,在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中,人的审美感受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心境的反衬或烘托,往往使审美对象感染上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而主体心境是因为需要满足与否产生的,这就决定了主体心境在不同时期的多样性。因此在审美过程中,不同时期主体情绪状态的不同就会使主体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金农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这种孤独的情感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把这种孤寂、悲凉、萧瑟的情感都表现在了《寄人篱下图》中。金农作画重视师法大自然的造化和个人独特的感受,抒发个性,自成一家;以书法入画法,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用笔简练古拙,使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情绪对人的心理的调整作用,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左右着审美活动的效果。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情绪对于其中的变化起到主观的导向作用,意义非常重大。情绪不仅影响着画家的艺术创作,而且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完成。画家应该合理把握个人情绪的变化,使个人情绪的积极意义在绘画创作中有丰富的表现,运用自己熟悉的形式、构成、表现、技法等完成创作。画者的情绪应是热情、激烈、积极、紧张的,而画家的情绪和绘画创作将会达到完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于灵芝.论审美活动中的情绪因素[J].大众文艺,2011.
[2][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金农.冬心先生题画记[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4]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