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情绪的角度谈金农作品《寄人篱下图》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sc2Xid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情绪是指在审美情境下,人在物质精神需求被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强调在审美情境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就艺术创作而言,情绪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与认知、动机等心理要素结合在一起,贯穿創作始终,是艺术创作心理的核心问题。金农是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他的绘画题材多种多样,本文以金农的《寄人篱下图》为例,从其时代背景、人生经历、生活态度来分析其绘画创作中的审美情绪,并对其做出评价与总结。
  【关键词】:审美情绪;认知;《寄人篱下图》
  一、关于情绪的一般描述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伴随认知活动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情绪就是人们对这些客观事物和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便会产生高兴、愉悦、赞美等肯定的体验,而当满足得不到满足,或与主体愿望相违背的时候,则会产生痛苦、忧郁、憎恨等否定的体验,因此,情绪是一种以主体的需要和愿望为中介的心理现象。
  (二)审美情绪的分类
  在审美情绪里,由于艺术家情绪的不同体验,可以分为审美激情、审美心境、审美情调和审美热情等不同形态。审美激情是艺术创作的动因;审美心境为艺术创作的内涵深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审美情调是艺术创作构成感染力的重要因素;审美热情是艺术创作成功的力量。热情是指一种火热的情绪状态,一种深厚而固定的情感。和激情相反,它有巨大的持续性。热情是意志的行为,是通过认识过程、意志过程而表现出来的积极力量。
  (三)情绪与审美认知的关系
  情绪以认知为基础,在对对象有了认知之后才能产生情绪,认知的程度对情绪作用也不同。艺术作品需要情感的注入才能打动人,情绪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内涵。审美认知作用于创作情绪,产生特殊心理现象。艺术创造需要情绪,毫无情绪的艺术作品只是技巧的展现,情绪心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及艺术表达来具体表现。
  二、金农创作中的审美情绪
  创作情绪区别于自然情绪,是在自然情绪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具有典型性的情感。尽管创作情绪来源于自然情绪,且与之联系紧密,但却不能等同于自然情绪。生活中的快乐、忧伤等情绪,在没有进入艺术创作创作范畴时,还只是一种具有功利性的自然情绪,仅为一时一事而发,是个别且纯粹的,只有升华为艺术创造情绪时,才具有了审美的品质。创作情绪是一种伴随审美认知作用下艺术创造才能有序地完成。
  在艺术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是统一而不可分的,因此情绪既是艺术家需要呈现和宣泄的对象,又构成了他们创作的内在动因。其一,情绪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大多数由动机引起的艺术创造首先来自于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和创作动机本身就具有情绪的特征,因此,情绪成为艺术创造活动的诱导力量和催化剂,没有情绪驱使的创作是不具有艺术魅力的。《寄人篱下》创作于金农72岁的时候,史料载,这一年,他寄居杭州,生活困顿,此作正是他的心理写照。事实上,金农一生过的都是寄人篱下的生活,杭州以前,他曾寄居于徽商马氏兄弟和江春的别墅中,生活依靠卖画和富商的接济。生命的最后,又寄居于扬州四方寺等寺院中,在古代,入宿寺院是不收费的,幸运的时候还能得一餐免费的斋饭。无所依靠的漂泊感,宇宙之思的孤独感,成为他精神深处的深刻印记,后来就创作了《寄人篱下图》,把作者曾流落扬州、寄人篱下的怨愤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二,艺术形象中凝聚着创作主体的真挚感情,艺术家借助艺术对象抒发内心情绪,情绪成为艺术表现的内容和能力。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家在认知过程中将个人理想和性格等因素凝结为情绪,并将之寄托在整个艺术形象中去,此时艺术形象已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纯客观再现,而是渗透着已试驾情感的典型形象。《寄人篱下图》中“寄人篱下”的题字大而浓重,更加深了这种孤寂、悲凉、萧瑟之感。
  金农的《寄人篱下图》构图新奇,画幅很小,画面元素单纯,只有篱笆、梅、题款组成。图中篱笆将画面分割成院内和院外两个不同的世界,体现了金农的生活状态,他虽以卖画为生,但是他一生“期有所遇”于朝廷。院内梅花半隐半现,在左边篱笆门的下方有散落的碎花瓣与上面半露的梅花遥相呼应,更增添了画面的悲凉气氛,使这幅本应拘谨的画面产生了天地舒展、空灵透达的效果。画中的梅花,取"不简不繁"之妙,用笔简朴,气韵清逸。这幅画显然是作者有感而发,金农自喻为图中的梅花,虽有凋零但还是繁花累累,然花再好,门敞开着,却无赏花之人,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这幅图把作者曾流落扬州、寄人篱下的怨愤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农用大块面的分割布局,与现代构成中的黄金分割法相吻合。这并非意味着金农不受传统构图的影响,相反更证明了中国画构图中亦同样存在着这种美的规律性。金农在此基础上作了更大胆、更概括的处理,这也足以证明金农是以传统构图的心领神会为前提的。金农梅花用极其平面化的手法,画面构图强调点化、线化、面化的处理,把握整体上的节奏感、韵律感、秩序感,这种审美意识也正符合现代审美情趣,金农过人之处,在于能揭示艺术发展之本质。从绘画史来看,无论哪一种绘画,都是由具象描绘发展而来,金农梅花的意象性,简约化体现了他的高度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又无不反映在他的梅花构图里。
  三、审美情绪的影响
  审美是一种动态的心理活动。是人类高级精神领域活动,受个体情绪影响。当主体处在某种心境当中,他的情绪状态容易感染所要关注的对象,在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中,人的审美感受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心境的反衬或烘托,往往使审美对象感染上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而主体心境是因为需要满足与否产生的,这就决定了主体心境在不同时期的多样性。因此在审美过程中,不同时期主体情绪状态的不同就会使主体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金农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这种孤独的情感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把这种孤寂、悲凉、萧瑟的情感都表现在了《寄人篱下图》中。金农作画重视师法大自然的造化和个人独特的感受,抒发个性,自成一家;以书法入画法,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用笔简练古拙,使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情绪对人的心理的调整作用,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左右着审美活动的效果。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情绪对于其中的变化起到主观的导向作用,意义非常重大。情绪不仅影响着画家的艺术创作,而且直接影响艺术作品的完成。画家应该合理把握个人情绪的变化,使个人情绪的积极意义在绘画创作中有丰富的表现,运用自己熟悉的形式、构成、表现、技法等完成创作。画者的情绪应是热情、激烈、积极、紧张的,而画家的情绪和绘画创作将会达到完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于灵芝.论审美活动中的情绪因素[J].大众文艺,2011.
  [2][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金农.冬心先生题画记[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4]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美国当代作曲家艾利奥特·卡特(Elliott Carter,1908—2012)在创作《第一交响曲》之初,就秉着能让大众能够理解的创作理念,将整个音乐建立在传统的调性基础之上,而不是像他中后期作品中所采用的非调性音乐语言那样。该作品如同其它一些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作品一样,它的调性材料基本建立在自然音阶之上。虽然如此,但在具体运用上,仍然表现出许多具有个性化的特色。  1、同主音调式融合  众所周知,
期刊
【摘要】:自清末到近现代,院体工笔花鸟画呈现衰微的态势,除在晚清海派任伯年的工笔类型作品中有一定创新外,其他花鸟画家基本以水墨大写意或工写结合画法进行创作。至近现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坛上出现了以于非闇、李长白等为代表的传承古典画法派和以陈之佛、刘奎龄等为代表的中西结合派两大流派,从此工笔花鸟画迎来了全新的时代。本文旨在对近现代工笔花鸟画两大流派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作出展望。  【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祖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幼儿园里接受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是踏入终身学习的第一步。对于我们而言的许多良好品格、健全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都在幼儿期间培养的,这就需要幼儿园拥有一个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因此,幼儿园的总体规划与活动空间设计需满足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习惯的要求。幼儿园的活动空间设计应反映“新、奇、趣”的个性风格,并且要和城市的文化风格相统一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丰盛的同时,也吞没在物质的洪流中,我们的孩子也一样,大量的游戏视频、大量的玩具充斥在他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如何按孩子的内在发展需求,保护孩子稚嫩的感官,是这个时代重要的话题。本文从华德福教育理念的角度,通过“五月花柱”木制编织玩具设计,给玩具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词】:华德福;玩具;内在发展  每个人从孩子变成成人,都拥有一个不可被跨越的童年,孩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格薩尔传》的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和世界魔幻电影巨作的改编历史,根据千年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自身所包含的民族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深刻内容,探讨《格萨尔王传》所具备的文学性人物价值、历史传说、人物特点、故事结构、千年历史和传承价值等方面,并阐述根据《格萨尔王传》的内容、研究成果和文学性的诸多特点,完全成熟并具备改编成魔幻电影银幕的大有可能性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格萨
期刊
【摘要】:《新闻1+1》作为央视的一档新闻评论直播节目,针对热点话题,整合权威信息,发表有见地,有责任的新闻评论。通过对《新闻1+1》内容和形式的考察,发现该节目具有舆论引导和启发教育的作用,体现了新闻的真善美。对同类型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闻1+1》;电视节目;内容美;形式美  新闻美学是运用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新闻的审美价值及其规律的学问,电视新闻美学则是以电
期刊
【摘要】:清代康雍乾时期,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这些外销欧洲华瓷不仅用来装饰和摆设,而且与当时的中西艺术、宗教、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这一时期,外销华瓷上的人物题材纹饰丰富多彩,源于中西方的宗教、戏剧小说、世俗生活等方方面面,充分体现出十八世纪中西文化艺术互相交流和融合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外销瓷;人物题材;表现内容  引言  外销瓷在我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
期刊
【摘要】:自从20世纪以来,在先锋话剧实践中,普遍表现出了明显的编导一体化、导演中心的倾向。 上世纪90年代盛行重构经典,在其中林兆华和孟京辉确立了先锋话剧编导的导演中心地位,导演牟森则用其戏剧创作将编导一体化的制度推行得更为彻底。编导一体化的尝试拓展了话剧艺术的表现力,但是也呈现出过于小众的弊端,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剧本荒”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先锋话剧;编导一体化;导演中心  上世
期刊
【摘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绩进行了归纳和整合:在传记文学理论方面,吸收了前人重点强调的部分,力图能够多补充一些佐证的材料,另外以期有新的发现,比如关于胡适传记文学理论的趣味性问题;在创作实绩方面,借鉴了前人对一些作品的阐释及归纳的一些方法,本文试图从更多的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从而实现从不同角度理解胡适创作所取得的实际成绩。  【关键词】:传记文学;
期刊
【摘要】:晚礼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在更多领域得以展现。影响晚礼服的因素很多,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制约着晚礼服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晚礼服的需求也会不同。现今的晚礼服已然成为女性出席宴请的“战袍”,因而女性在选择晚礼服也更为慎重,传统造型单一面料的晚礼服已经很难满足女性的需求,因而,本文将从设计和结构的角度来探求晚礼服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晚礼服;设计;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