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AO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继而引发了人们的反思与考量。尽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自199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依然严峻,这就为青
  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留出了足够的理论探讨空间。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预防体系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率高、案件数量逐年激增
  当前,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犯罪率高、案件数量逐年激增。据统计,“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率达到了万分之十,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个数字明显超过全国整体犯罪率。且青少年犯罪案件占全国总体案件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07年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统计显示,青少年犯罪案件占全国刑事案件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案件增长之快。[1]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治安的重灾区。
  (二)低年龄化趋势严重
  青少年在青春期存在着爱争强好胜、心理不成熟、正确的价值观尚未成形以及自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缺少正确的引导,会使得青少年很难抵制社会的不良诱惑,以致走向犯罪的不归路。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初犯年龄也由20世纪70年代的20周岁左右发展到90年代的18周岁,进入新世纪以后,14到16的少年犯罪情况更为突出,并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三)团伙犯罪日益严重
  青少年团伙犯罪案件占全部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比重接近百分之六十。实践中,青少年团伙犯罪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青少年在社会不良分子的影响下加入到各种形式的犯罪组织,这类组织一般成员较为固定,结构比较严密,实施犯罪的活动也更有组织、有计划,社会危害性也更大;二是为实施犯罪而临时组建的犯罪团伙,他们崇尚江湖义气,出于互相壮胆、减轻犯罪恐惧的需要组建这类犯罪团伙,这类团伙一般具有临时聚合性,团伙成员也不固定,结构松散。[3]
  (四)再犯率高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另一个特点表现在青少年罪犯的重新犯罪率高,调查发现,有56.9%的未成年罪犯有二次以上犯罪经历。青少年在社会心理、价值观等方面仍然不健全,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刑满释放后自身犯罪的污点或标签长时间难以消除,社会各方给予的排斥和歧视使得他们的心理进一步扭曲,不少青少年难以适应社会从而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
  二、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构建
  (一)家庭预防
  1.改善家庭环境,为青少年创造健康成长的乐土
  改善家庭环境须从家庭结构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两方面入手。前者主要针对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具有较高犯罪率的现状而提出的,这就需要把当前社会的高离婚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建立婚姻纠纷调解中心帮助“高危”家庭正常化。而后者主要针对不少家长暴力型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式教育不仅不能帮助青少年进步,反而会给他们带来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痛苦,这就需要家长改变暴力型教育,转而采取温和渐进式的言语教育。
  2.提高家长素质,对青少年施加积极影响
  很大一部分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都成长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而论其根源,则在于父母的消极甚至负面影响。有的家长终日沉醉于吸毒、赌博、嫖娼等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成长丝毫不关心,任其随波逐流。在这种不良影响的潜移默化下慢慢开始模仿,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这就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正确发挥模范引导作用,主动承担起教育子女的法律义务,以期对子女产生积极地影响。
  (二)学校预防
  1.重视德育教育,加强法制教育
  针对部分学校一味强调升学率而忽视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的现象,学校预防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评价机制的改革以及德育、法制教育的强化。加快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和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学业评价机制;始终坚持把德育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改变原有的仅重视升学率的错误观念;始终坚持把法制教育放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努力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使青少年逐渐将遵纪守法内化成一种习惯。
  2.加强生理、心理教育
  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过程需要正确的引导,学校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常规教育的同时,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及时遏制青少年滋生的不良萌芽。此外,学校预防中还应更加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工作,做好“双差生”和“问题青少年”的矫治工作,给予青少年心理上的爱抚和学习生活上的关怀、帮助,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社会预防
  1.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社会预防工作中要非常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养成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为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提供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其次,还必须以更加严厉地手段治理社会中存在的不良文化,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和整顿,及时发现并消除危害青少年成长的“黄赌毒”等文化糟粕,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2.改革针对青少年的司法处遇措施,发挥社区矫治的作用
  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采取成人化的司法处遇措施不仅不利于矫治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且还会给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增添阻碍。因此,应当注重司法程序对青少年的保护,例如为青少年罪犯设置更加科学的司法处遇措施体系,消除青少年刑事档案制度,弱化“标签效应”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等。另外,对青少年罪犯实施社区矫治也是一个重要举措,社区矫治能够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有效矫治,有效的避免了再犯的可能,且其预防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范卉敏.基于“社会腱”视角的中国式校园暴力思辫[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6).
  [2]邓俊.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1):108-102.
  [3]杜言敏,俞国花.构建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02):60-6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缺氧性肾小管细胞损伤机制及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丹参组,每组均设立6个时间点包括缺氧4、12、24 h和缺氧24 h后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n杜月涛除了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外,我认为最应该肯定是他的埋头学习的精神.学画,是件苦事.要练功,练基本功.练造型,练笔墨,练章法.可染
【摘要】医学与法学是两门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学科,前者主要是用于保障人体各器官、组织、机能正常运转,而后者是人们用于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的武器,对于我们来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一些恶性事件来看,医患关系变得十分紧张,当出现医患纠纷时,法律不能很好地保障受害人权利时就会导致人们采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而过分要求医生的高度注意义务和强调医生的举证责任也会导致医生在夹缝中难以立足,当他的权利难以保障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以及一体化趋势发展的不断深入,银行逐渐参与证券业等其他金融业务,且参与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经营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何有效地权衡银行业参与证券业务的经营模式的利弊,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本文将对对此展开全面地论述。  【关键词】银行业;证券业;利弊;动因;风险;措施  一、银行参与证券业的动因与利弊  (一)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因素 
高校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重发展轻培养,以至于很多学生党员在入党后先进性渐渐削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本文针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所出现的问题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我们的外语教学在教授一种语言的同时也在传授一种文化,只有了解一门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才能学好一门语言。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
【摘要】当前社会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日益严重,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要解决问题,重在预防。本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进行探讨,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有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年龄在14-18周岁之间的人实施的违反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日益增多、未成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被用于物流领域.作为一种新型的配送模式,无人配送可以极大的提高物流配送的作业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在分析了无人配送的发展现状和意义
目的 探究分析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与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本中心预防保健服务范围内5个不同社区800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居民重点需求项目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