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学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和应用能力现状以及实际水平,设计有针对性的提升方案,以满足各年龄段教师的切实需求,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真正提高师资质量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评价机制多元化;个性需求协作学习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改变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教育。信息社会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它对人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基础教育,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中国基础教育,提高传统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方式,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笔者结合本校信息化教育的实践,探讨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与方法。
近年来,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各级院校对教育信息化改革投入甚多,但是主要还是侧重硬件设施的投入,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关注不够,或者说没有一个系统持续的培训方案。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如果不能紧跟时代适时更新,最终会阻碍教育的发展。因此,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迫在眉睫。本文在調查了解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浅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
通过试卷调查和分析可知,我校青年教师大都可以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但是缺乏相应的教学理论支撑,有时课堂教学会有华而不实之感。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成熟,但是对信息技术不熟悉,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这些情况,要提高本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本校教师的实际水平,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提升方案,满足各个年龄段教师的切实需求,积极探求有效的提升方法。
二、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一)教师集中培训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学工程。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必须统筹规划,以应用为本,不断进行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必须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分层工作。分层培训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按照年龄进行分层,也可以按照教师所教授学科或者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进行分层。初级培训以期达到将信息技术与教师所教科目有机结合,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的目的。提高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校信息技术骨干和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通过这些中坚力量,指导一般教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当前,我国虽然非常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并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但总体看来培训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而且很多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实用性较差。因此在集中培训的环节一定要保证培训内容符合校情,切实有效,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师自主学习
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传统的知识理念和技术应用水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如果只是被动地学习那就永远没有办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法,也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方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独立的分析、理解获得新知,并且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教师自主学习时一定要做好系统的学习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可以多阅读相关书籍,并积极实践,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
自主学习贵在坚持,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习目标明确;及时吸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服务于学生;注重同行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自学内容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教育资源细化分类,提升学习效率;不断反思,不断拓宽自身的视野和知识领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小组协作学习
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具体表现,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协作和交流,发挥团队意识,形成头脑风暴,近些年来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此,课题组在实施培训时可以将同一门学科的教师或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可以互助式地展开学习,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完成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实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这种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不同学科的了解。
(四)活动推进,提升技能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活动,激发本校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组织学校教师编写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鼓励教师技术骨干建立信息技术资源网,达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举办教学课件大赛;也可以定期开展线下的研修活动,邀请相关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师可以与专家直接交流和沟通,面对面地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以期达到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上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五)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必要手段。我们在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更应注重使用信息化现代化的评价方式,如量化分析表、概念图,探索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教学,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评价机制应该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在每一个阶段的培训工作完成后,都要做好相应的培训考核。考核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否则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将很难提升。对学生评价机制的设计,不仅应关注学习的结果,也应该关注整个学习过程。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用超前的思维观念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推进现代教育的必要手段。现代教育不是简单的现代化装备,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高效的教育学习方式。只有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才是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只有具备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康乐.河南省中职教师信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评价机制多元化;个性需求协作学习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改变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教育。信息社会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时代,它对人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基础教育,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中国基础教育,提高传统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方式,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笔者结合本校信息化教育的实践,探讨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策略与方法。
近年来,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开展,各级院校对教育信息化改革投入甚多,但是主要还是侧重硬件设施的投入,对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关注不够,或者说没有一个系统持续的培训方案。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如果不能紧跟时代适时更新,最终会阻碍教育的发展。因此,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迫在眉睫。本文在調查了解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浅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
通过试卷调查和分析可知,我校青年教师大都可以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但是缺乏相应的教学理论支撑,有时课堂教学会有华而不实之感。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成熟,但是对信息技术不熟悉,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这些情况,要提高本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本校教师的实际水平,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提升方案,满足各个年龄段教师的切实需求,积极探求有效的提升方法。
二、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一)教师集中培训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学工程。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必须统筹规划,以应用为本,不断进行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必须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分层工作。分层培训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按照年龄进行分层,也可以按照教师所教授学科或者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进行分层。初级培训以期达到将信息技术与教师所教科目有机结合,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的目的。提高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校信息技术骨干和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通过这些中坚力量,指导一般教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当前,我国虽然非常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并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但总体看来培训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而且很多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实用性较差。因此在集中培训的环节一定要保证培训内容符合校情,切实有效,具有可操作性。
(二)教师自主学习
信息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只有紧跟时代,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传统的知识理念和技术应用水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如果只是被动地学习那就永远没有办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法,也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方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独立的分析、理解获得新知,并且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教师自主学习时一定要做好系统的学习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可以多阅读相关书籍,并积极实践,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去。
自主学习贵在坚持,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习目标明确;及时吸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服务于学生;注重同行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自学内容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教育资源细化分类,提升学习效率;不断反思,不断拓宽自身的视野和知识领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小组协作学习
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具体表现,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协作和交流,发挥团队意识,形成头脑风暴,近些年来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此,课题组在实施培训时可以将同一门学科的教师或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可以互助式地展开学习,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完成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实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这种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不同学科的了解。
(四)活动推进,提升技能
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活动,激发本校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组织学校教师编写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鼓励教师技术骨干建立信息技术资源网,达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举办教学课件大赛;也可以定期开展线下的研修活动,邀请相关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指导,教师可以与专家直接交流和沟通,面对面地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以期达到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上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五)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必要手段。我们在提升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更应注重使用信息化现代化的评价方式,如量化分析表、概念图,探索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教学,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评价机制应该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在每一个阶段的培训工作完成后,都要做好相应的培训考核。考核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否则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将很难提升。对学生评价机制的设计,不仅应关注学习的结果,也应该关注整个学习过程。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时代,我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用超前的思维观念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推进现代教育的必要手段。现代教育不是简单的现代化装备,它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高效的教育学习方式。只有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才是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只有具备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康乐.河南省中职教师信息应用能力调查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