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快步走 一年减重20千克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uangwu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的盛女士是上海化工研究院的一名职工。多年来,“过人”的体重一直困扰着她。近两年来,为了身体健康,盛女士坚持每天晚饭后快步走,一年内体重从95千克减到75千克,并一直保持至今。
  怀孕生子之后,体重飙升
  其实,早在1995年盛女士刚参加工作时,体重就有75千克。她身高168厘米,属于个子高、身材比较丰满的姑娘。因为“丰满”,她一直都不太自信,不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喜欢拍照,以至于现在想找找以前的老照片都很难。1999年,盛女士怀孕生子,体重飙升到90~95千克,最重的时候高达100千克。从那以后,体重一直居高不下,脂肪肝也不请自来。为此,她很是苦恼,曾经尝试过减肥茶、减肥药,虽然短期有点效果,但很快就会反弹。而且,她听说减肥茶、减肥药有副作用,所以后来也不敢再试了。
  健康危机来临,不得不动
  2010年6月单位组织体检时,盛女士的各项指标虽然还在正常范围,但是就快要“超标”了,她感觉控制体重、追回健康已是迫在眉睫。说起这些往事,盛女士对现状很满足,脸上始终洋溢着恬淡的笑容。她说,能有现在的身材和健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单位的健康促进活动。
  原来,盛女士所在单位对员工健康很是重视,设有保健室、篮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经常举办各种健康讲座和健身活动,还成立了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已经连续多年获得“健康单位”的称号。在这样的企业健康文化影响下,很多员工逐渐养成了锻炼身体、关注健康的习惯,并有不少身材发福的同事减肥成功。因此,盛女士也开始行动起来。
  每晚快走一小时,一身轻松
  在保健医生的建议下,盛女士每天晚饭后到公园快步走,刚开始每天走20分钟左右,后来慢慢延长时间到1小时左右,走到全身微微出汗。同时,她配合饮食控制,主要是晚饭少吃主食、多吃蔬菜、不吃荤腥。中午在单位吃完午饭,有时候也会散散步,走走“健康路”(标有里程的健身专用路径),有时候还会和同事打打羽毛球。
  “動”起来以后,盛女士的体重逐渐下降,到2011年6月单位体检时,体重为75千克,各项指标明显下降。让她备感兴奋的是,体检时医生提醒她,说她有脂肪肝倾向,需要注意。原来,多年的脂肪肝也悄悄“隐退”了呢!而且,盛女士感觉自己的免疫力也大有提升,以前经常感冒发烧,而现在很少了,爬山、走路等也完全一扫以前的力不从心。
  长期坚持运动,信心十足
  对于运动能否继续坚持,盛女士心有感慨。她说:“运动,关键在于坚持,要有毅力。其实之前我也懈怠过,只要一不坚持,体重就会有小起伏。不过,减重给我带来的自我满意度的提升,一直激励着我要坚持下去,而且还有很多热心同事的鼓励和督促,我有信心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专家点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 杨秉辉
  盛女士的故事说的是减肥,但作为一个医生,我看到的是关于健康的事。盛女士不仅体重超标,还有脂肪肝,“各项指标……就快要超标了”。也就是说,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也许就会发生。幸而,盛女士意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了积极的控制饮食与坚持运动的做法。一年下来,体重减轻了,脂肪肝消退了,各项指标也明显下降了。也就是说,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之类的疾病正离她远去了。应该祝贺盛女士所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她继续努力,坚持不懈,这样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饮食控制方面,盛女士“主要是晚饭少吃主食、多吃蔬菜、不吃荤腥”。不过我觉得,一是早餐、中餐也需要酌情控制,二是并不提倡“不吃荤腥”,只是应该控制脂肪饮食而已。供盛女士参考。
其他文献
生活实例   秦先生今年65岁,3个月以前出现咳嗽、咳痰带血等症。秦先生抽烟40年,每天平均抽烟20支。在当地医院拍胸片后,医生看见他左侧肺门有一个阴影,建议秦先生做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等检查,最后医生诊断为左肺鳞癌。其实,在临床上,像秦先生这样长期吸烟后患上肺癌的病人还真不少。   肺癌瞄准抽烟人士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主任、教授 王长利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目
李女士的故事  45岁的李女士因慢性疼痛和抑郁问题到医院就诊。在与她交谈中,医生发现李女士对一些负面情绪(如愤怒、羞耻、恐惧、悲伤等)的区分和描述显得有点困难,即她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这些情绪。而每当她处于这些不良情绪时,她往,主会抱怨一些身体上的不舒服,但不太会描述此时的心情。  不仅如此,李女士在生活中也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注意力常停留在一些琐碎的外界事物上(如天气、光线、良物、工作等)
29岁的赵小姐还有两个月就要步入结婚殿堂了。不知为什么,近半年来她常常为琐事焦虑不堪,甚至大发雷霆。不光同事莫名其妙,自己也疲惫不堪。还一阵阵哄热、出汗,月经也不那么准了,很久才来一次,量也变少了。  赵小姐到医院一查,被诊断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也就是“卵巢早衰”早期。一听这个病名,赵小姐大吃一惊:自己还不到30岁 ,竟然就要早衰了!医生的解释更让她犹遭晴天霹雳——这病会给怀孕带来麻烦!   
杨先生今年62岁,是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新城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组员。退休一年多来,杨先生在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活动中,不断学习健康知识,改变以往嗜好烟酒、麻将等不良生活习惯,精神面貌、身体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心情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棒。杨先生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改变?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经历吧。  第一步:加入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  退休之前,杨先生一有时间就和朋友们喝酒、搓麻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是因为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炎。该病非常顽固,且难以控制,目前医学上主要采用消炎止痛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等不同种类药物的联合方案治疗。近年来,有一些间接证据表明,适量补充硒元素有助于治疗类风关。  与健康人相比,类风关患者血浆和关节液中硒浓度显著降低。国外一项含18 709名芬兰成年男性和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血浆硒与类风关
问:有些女性为什么会出现“早更”?  答:更年期通常发生在女性45~54岁之间,平均年龄大约是51岁。而在40岁之前绝经,即被称为“早更”,精神紧张、生活无规律,压力。吸烟、遗传因素以及外科手术(如子宫切除)等都能引起“早更”。  问:女性更年期有哪些明显症状?  笞:有五类症状,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盗汗、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和精神症状:如情绪波动、情绪抑郁、多疑、易怒、乏力,性欲降低
近年来,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升高趋势。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历时20年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有超过1/5的人患有不同种类的过敏性疾病,且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约有2亿人患有各种过敏性疾病。可以说,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和流行病。  典型的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哮喘、鼻炎、湿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昆虫过敏和过敏性休克
中国人时常把十二当作一个轮回,而我们的小主人翁糖尿病“公主”刚刚走完她人生的第一个轮回。在这第一个轮回中,有欢笑,有悲伤,也有振奋,就如同那厨房里翻倒的五味瓶,有酸、有苦、有甜。  曾经,她和其他的孩子一样,享受着生活的多姿多彩:她喜欢运动,教练说她是个打球的好苗子,还被推荐去参加市小学生比赛;她喜欢弹琴,每晚做完功课,就和钢琴做伴,让双手在黑白键上肆意跳跃,曾在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艺术殿堂与
生活实例 71岁的退休教师老王患糖尿病1年余,服用二甲双胍,多次测糖化血红蛋白均小于6.5%。1周前,因餐后血糖为12.8毫摩/升,老王自认血糖控制不佳,于次日早餐前加服降糖药格列本脲1.25毫克,后测餐后血糖为8.1毫摩/升。但3天以后,老王在小区活动时突然昏倒,幸亏身边有邻居,及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救护车上,医生测老王的手指血糖为1.6毫摩/升,紧急对症处理,老王逐渐清醒,进一步检
糖尿病是常见慢性疾病,糖尿病的预后与血糖控制状态密切相关。但是,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仍未得到良好控制。分析原因,与患者对血糖管理采取“随意”的方式有一定关系。  一、 缺乏系统知识,喜爱网上搜索,却常常得到不科学的信息  生活实例:网友小张自幼肥胖,年过30就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经上网收索,他才知道,长期血糖高可能引起心脏、眼和肾脏等器官并发症发生,而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是极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