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两部在青岛取景拍摄影片《硬汉2》和《海洋天堂》里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场景道具选择恰巧是当下青岛城市处境的写照,与青岛独特的历史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以上两个文本地读解来分析青岛这一城市“身份的迷失”,映射出当下青岛的的现实处境:一种身份的“焦虑”。
丁晟导演的《硬汉2》在青岛取景拍摄,讲述了“一根筋”的退伍水兵老三有点“二”的故事。救战友溺水,“脑子进水”落下病根,水兵老三退伍成为一名快递邮寄员工。送快递、邮包裹只是老三的“形式化”工作,禽劫匪、抓小偷、打票贩子等真正构成了他的实质生活。教育坏人成为了老三自己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握着象征正义力量的自制铁锤老三开始了惩恶扬善的自发义举,踏上了“堂吉诃德式”的“救赎征途”。薛晓路导演的《海洋天堂》同样是在青岛取景拍摄,讲述了肝癌晚期的父亲教会智障儿子自理生活学会生存的感人故事。身患肝癌晚期绝症的父亲王心诚担心自己去世后患有孤僻症的智障儿子大福的生活问题,先是消极地父子儿子捆绑坠海,未遂;随后想尽办法为儿子寻找残疾人收容所,仍未果;最后积极地教会儿子大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离开人世。
无论是《硬汉2》还是《海洋天堂》。两位导演都将镜头对准了社会边缘人群,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面貌。无论是退伍水兵老三还是智障青年大福都被归于被忽略、被冷落的非主流一类,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老三和大福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硬汉2》中老三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同《海洋天堂》中的大福一样,是一个“有点二”“有点傻”的智障青年。老三、大福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老三的世界里没有血腥、没有暴力,只有正义,只有正直,大福的世界里则只有碧蓝的海底世界的自由傲游,没有生活的世俗与苦恼。他们生活在自己架构的“童话世界”里乐此不疲,没有外界的繁杂与纷扰。老三、大福的生活状态恰巧是当下青岛城市尴尬处境的写照,这与青岛独特的历史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建置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同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侵占青岛;1919年,“还我青岛”的五四运动爆发,青岛迈上近代历史的舞台;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38年1月,日本再次占领青岛;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收青岛;1949年6月20日,青岛彻底解放。青岛近百年来自身身份的不断“摇摆”,变动不居,使得青岛实际与齐鲁大地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隔阂。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讲,青岛的身份定位可以用“游子”、“流浪汉”等字眼来概括。漂零的历史经历拉远了青岛城市与山东“集体大家庭”的距离,从而导致青岛这个被遗弃的“孤儿”产生了一种“无根意识”,一种自我定位的模糊。
被殖民、被侵占的历史经历使得青岛成为一座四处漂游的流动“孤岛”,自身身份的恍惚与迷失加剧了青岛融入山东“大潮流”的心理障碍,使得青岛沉迷于自身的海洋文化,流连忘返。正如《海洋天堂》中患有孤僻症的儿子大福在海洋馆快活自由,充满了笑声与欢乐,然而离开海底世界,大福则束手无策,基本的自我生活照料都难以做到,这也正好映射出当下青岛这一海岛的现实处境,一种试图加入山东半岛“集体宿舍”却力不从心的矛盾心态,一种身份的“焦虑”。
再如《硬汉2》中退伍水兵老三英勇地救战友,犯下“错误”(同小惠发生关系,老三将此定为犯错误)及时上政委报告并接受批评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种种举动都可以断定:老三,老兵一个!然而在与军队截然不同的现实生活里,老三的举动实在“蹩脚”,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他被视为“异类”,他用自己的天真,自己的正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维持着整个社会秩序的安定有序,然而有时却是徒劳。例如罪犯黑勇强迫他进行人格的自我侮辱,站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中央,大喊“我是个大傻子”以及偷包遭警察追赶,倚在墙上迷茫着、失落着。最后结尾老三骑着自行车英勇无畏地去救被罪犯劫持的小惠,“嘭”的一声,老三被击倒了,在真正的残酷的血腥与暴力面前,他显得是那样的无助与无力。另外影片中老三担负起“传教士”的神职,擎着自制的铁锤踏上了播撒正义的漫漫征途,然而老三的举动在韩队长、在吸烟者、女车主的眼里却被认为是“脑子有问题”。影片中银行排号、医院挂号以及在街头再次与老三碰面的老太太人物形象是典型的传统的代表。老太太眼中老三是“好小伙子”、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大英雄”,是“活雷锋”。然而在韩队长的眼中他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在女车主的眼中更是将其视为小偷的帮凶。这是一组巧妙地对峙形象,寓意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冲击,不可调和,而老三正是面临着复杂的社会无可奈何的矛盾体。老三有着美好的生活憧憬,有着对纯真和美好的向往,然而现实社会并不是一块纯粹的“净土”,暴力、血腥潜伏在青岛的四周,这些真正强大的邪恶势力到来时,老三成为了别人手中的“玩偶”,不堪一击的弱者。老三在传统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正好印证了青岛当下的“城市迷失”。
青岛作为中国最早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以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赢得了“帆船之都”、“品牌之都”、“中国瑞士”、“中国建筑博物馆”等连连赞誉,国际啤酒节、海洋节、时装周更是使得青岛搭上了中国现代化一线城市的“头等舱”。然而青岛的根脉却在战争的破坏和历史的动荡中被割断,使得青岛这个现代化的都市在繁华中迷失。纵使华灯璀璨、危楼耸立然而却遮掩不住这座城市背后的寂寞与凌乱。“青岛的身份”与“香港经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这里有德国,有瑞士,有日本,有韩国,然而遗憾的却是:没有了青岛。
从影片的空间呈现来看,《硬汉2》中老三的生活住处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被称作一个“家”,他只是一个锈斑的集装箱大铁皮。就如同“流浪者”的流动帐篷一般,只是一个临时搭置的容身之地,无法给人一种归宿感。住处里面的格局布置更是没有丝毫的温馨之感,有的只是满屋的垃圾与零乱。另外从空间位置来看,老三的住处被远远地抛到了青岛市中心的边缘地带,隔岸林立的高楼显得是那么的虚无与缥缈,相比之下老三的住处显得又是如此的寂寞与孤独。他没有邻居,住处旁边空荡、破落,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印迹,只有一瞥海景和废弃的军工设备。这种巧妙地空间配置无声胜有声地对老三的社会处境进行了形象化的定位。老三被常规的、主流的社会生活远远地抛出了既有的轨道,进入了一个老三自己建置的“童话世界”里,这个世界里不能容许半点的血腥、暴力与欺骗等等,并且只有好人,没有坏人。然而复杂、混乱的现实生活却与愿违。 《海洋天堂》中海洋馆实质上是大福真正意义上的“家”,一个温馨而且又舒适的家。在海洋馆大福自由快活,海洋馆、海底世界成为了自由的象征,同时也打开了封闭的心灵。海洋馆的空间位置,更是巧妙地传达出大福与社会的隔离。影片中的海洋馆是个被公众眼球撇下的不进入公共视野的场所,它省略了游客观赏的“表演时间”,而是有意地将笔墨花费在了“幕间时间”。大福的欢乐发自于一种个人世界里的陶醉,而不是观众的掌声与鲜花。
影片通过对“非表演时间段”的海洋馆的呈现,透射出一种烟花燃尽后的寂静。海洋馆这一侧面的截取正好重叠了大福躲避集体的性格特征。从更深层意义上讲,这或许正好是当前青岛处境的反映。“海洋文化“是青岛的特色文化,但同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传统文化相比,海洋文化必然同儒家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就为海洋文化加入传统文化大阵营,带来了重重障碍。青岛反复地被割让租借,更使得青岛孤僻成性,同《海洋天堂》中患孤僻症的大福一样,被大家庭的生活拒之门外。
《硬汉2》中片头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水上漂浮着一张张百元钞票,象征着罪恶与血腥。片尾老三凭借他潜水兵水下作战的优势,打倒罪犯,正义战胜了邪恶。影片中几次出现老三在住处旁边的海洋中游泳、放松,海洋成了正义的象征。最后老三在海洋中自豪的敬礼,蓝色的海洋更是成为了老三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在《海洋天堂》中海底世界对于大福而言是心灵尽情驰骋的“国度”,在海洋馆中大福像鱼儿一般的轻快灵活,蓝色的海洋对于大福而言意味着自由,意味着心扉的敞开。因此《硬汉2》中通过蓝色的海洋与肮脏的岸上生活的对比,影射出退伍水兵老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海洋天堂》则是通过蓝色的海洋馆与物理空间的家的对比,影射出孤僻症患者大福在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徘徊。
退伍水兵老三逼仄的车皮小屋,孤僻症患者大福的海洋馆为他们的边缘身份提供了城市空间物理位置的外在佐证,二者都是关于“自我定位”的本质内涵,正好印证了当下青岛的城市迷失。青岛作为山东地级市、全国省列市,由于其独特的历史经验使得其游离于齐鲁大地、中华文明的集体之外。青岛屡屡创下的“青岛现象”使得青岛跻身于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行列,但是传统文化的流失,又使得其在交错的“十字路口”倍感迷茫。青岛当下的身份的迷失与错乱在影片《硬汉2》《海洋天堂》中被恰当地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谢章勇.浅析影视文化的地理学价值电影[J].电影评介.2007(14)
[2]孙绍谊.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
丁晟导演的《硬汉2》在青岛取景拍摄,讲述了“一根筋”的退伍水兵老三有点“二”的故事。救战友溺水,“脑子进水”落下病根,水兵老三退伍成为一名快递邮寄员工。送快递、邮包裹只是老三的“形式化”工作,禽劫匪、抓小偷、打票贩子等真正构成了他的实质生活。教育坏人成为了老三自己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握着象征正义力量的自制铁锤老三开始了惩恶扬善的自发义举,踏上了“堂吉诃德式”的“救赎征途”。薛晓路导演的《海洋天堂》同样是在青岛取景拍摄,讲述了肝癌晚期的父亲教会智障儿子自理生活学会生存的感人故事。身患肝癌晚期绝症的父亲王心诚担心自己去世后患有孤僻症的智障儿子大福的生活问题,先是消极地父子儿子捆绑坠海,未遂;随后想尽办法为儿子寻找残疾人收容所,仍未果;最后积极地教会儿子大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离开人世。
无论是《硬汉2》还是《海洋天堂》。两位导演都将镜头对准了社会边缘人群,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面貌。无论是退伍水兵老三还是智障青年大福都被归于被忽略、被冷落的非主流一类,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老三和大福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硬汉2》中老三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同《海洋天堂》中的大福一样,是一个“有点二”“有点傻”的智障青年。老三、大福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老三的世界里没有血腥、没有暴力,只有正义,只有正直,大福的世界里则只有碧蓝的海底世界的自由傲游,没有生活的世俗与苦恼。他们生活在自己架构的“童话世界”里乐此不疲,没有外界的繁杂与纷扰。老三、大福的生活状态恰巧是当下青岛城市尴尬处境的写照,这与青岛独特的历史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建置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同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侵占青岛;1919年,“还我青岛”的五四运动爆发,青岛迈上近代历史的舞台;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38年1月,日本再次占领青岛;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收青岛;1949年6月20日,青岛彻底解放。青岛近百年来自身身份的不断“摇摆”,变动不居,使得青岛实际与齐鲁大地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隔阂。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讲,青岛的身份定位可以用“游子”、“流浪汉”等字眼来概括。漂零的历史经历拉远了青岛城市与山东“集体大家庭”的距离,从而导致青岛这个被遗弃的“孤儿”产生了一种“无根意识”,一种自我定位的模糊。
被殖民、被侵占的历史经历使得青岛成为一座四处漂游的流动“孤岛”,自身身份的恍惚与迷失加剧了青岛融入山东“大潮流”的心理障碍,使得青岛沉迷于自身的海洋文化,流连忘返。正如《海洋天堂》中患有孤僻症的儿子大福在海洋馆快活自由,充满了笑声与欢乐,然而离开海底世界,大福则束手无策,基本的自我生活照料都难以做到,这也正好映射出当下青岛这一海岛的现实处境,一种试图加入山东半岛“集体宿舍”却力不从心的矛盾心态,一种身份的“焦虑”。
再如《硬汉2》中退伍水兵老三英勇地救战友,犯下“错误”(同小惠发生关系,老三将此定为犯错误)及时上政委报告并接受批评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种种举动都可以断定:老三,老兵一个!然而在与军队截然不同的现实生活里,老三的举动实在“蹩脚”,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他被视为“异类”,他用自己的天真,自己的正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维持着整个社会秩序的安定有序,然而有时却是徒劳。例如罪犯黑勇强迫他进行人格的自我侮辱,站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中央,大喊“我是个大傻子”以及偷包遭警察追赶,倚在墙上迷茫着、失落着。最后结尾老三骑着自行车英勇无畏地去救被罪犯劫持的小惠,“嘭”的一声,老三被击倒了,在真正的残酷的血腥与暴力面前,他显得是那样的无助与无力。另外影片中老三担负起“传教士”的神职,擎着自制的铁锤踏上了播撒正义的漫漫征途,然而老三的举动在韩队长、在吸烟者、女车主的眼里却被认为是“脑子有问题”。影片中银行排号、医院挂号以及在街头再次与老三碰面的老太太人物形象是典型的传统的代表。老太太眼中老三是“好小伙子”、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大英雄”,是“活雷锋”。然而在韩队长的眼中他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在女车主的眼中更是将其视为小偷的帮凶。这是一组巧妙地对峙形象,寓意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冲击,不可调和,而老三正是面临着复杂的社会无可奈何的矛盾体。老三有着美好的生活憧憬,有着对纯真和美好的向往,然而现实社会并不是一块纯粹的“净土”,暴力、血腥潜伏在青岛的四周,这些真正强大的邪恶势力到来时,老三成为了别人手中的“玩偶”,不堪一击的弱者。老三在传统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正好印证了青岛当下的“城市迷失”。
青岛作为中国最早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以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赢得了“帆船之都”、“品牌之都”、“中国瑞士”、“中国建筑博物馆”等连连赞誉,国际啤酒节、海洋节、时装周更是使得青岛搭上了中国现代化一线城市的“头等舱”。然而青岛的根脉却在战争的破坏和历史的动荡中被割断,使得青岛这个现代化的都市在繁华中迷失。纵使华灯璀璨、危楼耸立然而却遮掩不住这座城市背后的寂寞与凌乱。“青岛的身份”与“香港经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这里有德国,有瑞士,有日本,有韩国,然而遗憾的却是:没有了青岛。
从影片的空间呈现来看,《硬汉2》中老三的生活住处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被称作一个“家”,他只是一个锈斑的集装箱大铁皮。就如同“流浪者”的流动帐篷一般,只是一个临时搭置的容身之地,无法给人一种归宿感。住处里面的格局布置更是没有丝毫的温馨之感,有的只是满屋的垃圾与零乱。另外从空间位置来看,老三的住处被远远地抛到了青岛市中心的边缘地带,隔岸林立的高楼显得是那么的虚无与缥缈,相比之下老三的住处显得又是如此的寂寞与孤独。他没有邻居,住处旁边空荡、破落,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印迹,只有一瞥海景和废弃的军工设备。这种巧妙地空间配置无声胜有声地对老三的社会处境进行了形象化的定位。老三被常规的、主流的社会生活远远地抛出了既有的轨道,进入了一个老三自己建置的“童话世界”里,这个世界里不能容许半点的血腥、暴力与欺骗等等,并且只有好人,没有坏人。然而复杂、混乱的现实生活却与愿违。 《海洋天堂》中海洋馆实质上是大福真正意义上的“家”,一个温馨而且又舒适的家。在海洋馆大福自由快活,海洋馆、海底世界成为了自由的象征,同时也打开了封闭的心灵。海洋馆的空间位置,更是巧妙地传达出大福与社会的隔离。影片中的海洋馆是个被公众眼球撇下的不进入公共视野的场所,它省略了游客观赏的“表演时间”,而是有意地将笔墨花费在了“幕间时间”。大福的欢乐发自于一种个人世界里的陶醉,而不是观众的掌声与鲜花。
影片通过对“非表演时间段”的海洋馆的呈现,透射出一种烟花燃尽后的寂静。海洋馆这一侧面的截取正好重叠了大福躲避集体的性格特征。从更深层意义上讲,这或许正好是当前青岛处境的反映。“海洋文化“是青岛的特色文化,但同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传统文化相比,海洋文化必然同儒家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就为海洋文化加入传统文化大阵营,带来了重重障碍。青岛反复地被割让租借,更使得青岛孤僻成性,同《海洋天堂》中患孤僻症的大福一样,被大家庭的生活拒之门外。
《硬汉2》中片头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水上漂浮着一张张百元钞票,象征着罪恶与血腥。片尾老三凭借他潜水兵水下作战的优势,打倒罪犯,正义战胜了邪恶。影片中几次出现老三在住处旁边的海洋中游泳、放松,海洋成了正义的象征。最后老三在海洋中自豪的敬礼,蓝色的海洋更是成为了老三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在《海洋天堂》中海底世界对于大福而言是心灵尽情驰骋的“国度”,在海洋馆中大福像鱼儿一般的轻快灵活,蓝色的海洋对于大福而言意味着自由,意味着心扉的敞开。因此《硬汉2》中通过蓝色的海洋与肮脏的岸上生活的对比,影射出退伍水兵老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海洋天堂》则是通过蓝色的海洋馆与物理空间的家的对比,影射出孤僻症患者大福在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徘徊。
退伍水兵老三逼仄的车皮小屋,孤僻症患者大福的海洋馆为他们的边缘身份提供了城市空间物理位置的外在佐证,二者都是关于“自我定位”的本质内涵,正好印证了当下青岛的城市迷失。青岛作为山东地级市、全国省列市,由于其独特的历史经验使得其游离于齐鲁大地、中华文明的集体之外。青岛屡屡创下的“青岛现象”使得青岛跻身于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行列,但是传统文化的流失,又使得其在交错的“十字路口”倍感迷茫。青岛当下的身份的迷失与错乱在影片《硬汉2》《海洋天堂》中被恰当地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谢章勇.浅析影视文化的地理学价值电影[J].电影评介.2007(14)
[2]孙绍谊.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