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79-01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人们交往中起重要的作用,语言教育是专门的语言活动,同时语言也是早期教育的基石。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抓起。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到“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多年的幼教工作使我体会到: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单纯的集体的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那怎样抓住适当的时机创设良好的环境,进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适时的引导幼儿,抓住有利时机,幼儿的语言及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健康地发展。
一、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
1.发现幼儿语言中的积极面,激发语言表达欲望。有时,成人的一些不良的语言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当一个孩子的负影响增多时,教师千万要注意孩子的变化,积极引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孩子语言的发展是建立在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上,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并以信任、理解、接受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交流的愿望自然增长,同时也更能把握好孩子的语言兴趣,促使其语言的发展和丰富。
2.增加幼儿自由活动时间,鼓励幼儿自由交流。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在活动中要增强幼儿的意愿活动,每天都给孩子一点聊天的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闲谈中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表现是非常有趣而丰富的,在不受成人的干扰下,他们有着自己的言语交往方式。例如:有三、五个孩子在教室的一角窃窃私语。看到我走进,她们立即停止交谈,而当我视而不见地走过,她们又兴奋的交谈起来。原来,她们在玩“老师与学生”的游戏,她在当老师,其余几个小朋友当学生。瞧,老师和学生正在“上课”呢!只听到老师说:“一二三。”学生齐声道:“坐坐好”、“小眼睛”、“看老师”……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到,孩子的语言表现本身是无好坏之分的,教师应看到、听到她们的语言表现。她们是否乐意用语言与他人交往,是否会用语言去解决问题等等,而不是单纯地以回答是否完整,是否清晰给予评价。
3.把握幼儿的语言兴趣,提高讲述语言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孩子们的语言兴趣,并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成人与幼儿就某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时,不仅能引起幼儿对说的愿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和幼儿交谈的质与量是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丰富发展孩子的语言时,也应注意教师的日常积累,只有教师成为生活的欣赏者、教育者,才能更敏感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兴趣。才能发挥巧思、捕捉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加以引导与丰富。
二、在主题活动教育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让幼儿成为创设主题环境的主人,是他们“想说”。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作用于外界而获得的。让幼儿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可以使幼儿更加理解环境的内容,更加喜欢与环境交流,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总能产生“想说”的欲望。因此,在主题环境的布置中应特别注重让孩子动手参与。只有当孩子们充分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后,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想说的愿望,一些平时不喜欢当众说话的孩子,也会主动地向大家讲述自己作品。
2.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幼儿“敢说”。在开展主题活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为幼儿创设一种“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的平等,宽松的语言交流氛围,使孩子们敢想、敢说、敢问。活动中,充分地认识到幼儿的认知局限性和个体差异性,更多地鼓励他们提问,关注他们的交流,帮助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无论是幼儿同伴间的讨论还是与教师的交流,教师都有以同伴的身份出现,给予肯定或帮助。不管是哪一类幼儿,不管他们的问题有没有价值,也不管他讲得完不完整,对不对,老师都应力争做到不轻易去打断,否定幼儿的提问或谈话,尽可能让每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在这种宽松的语言环境氛围中,孩子们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问、敢说”,这样的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兴趣、提供机会,使幼儿“喜欢说”。在主题活动教育中,只要孩子们能说的就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去说,让他们拥有充分表达的机会,这样孩子说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达到他们“喜欢说”的效果。首先让幼儿充分讨论,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了解的知识,这时,教师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加以引导,鼓励支持幼儿通过多种渠道去寻找答案。幼儿在寻找答案过程中,产生了成就感,这时孩子的兴趣浓厚了,积极参与的愿望高了,孩子们就能大胆地进行交流,也就充分满足了他们说的欲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以上几方面都极容易被我们所了解、所掌握的。除此之外,还可以:一是在组织观察和游览中注重幼儿词汇的掌握,社会和大自然是幼儿学习语言、丰富词汇的活教材。所以利用户外大自然引导幼儿讲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效果远胜于课堂上利用图片等引导幼儿讲述。当大自然展现在幼儿眼前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说完整的描述语句,也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在游戏活动中注重丰富幼儿的词汇。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的气氛中,也有助于语言的发展。三是在教师与幼儿的无意识谈话中,教师只要通过简单的诱导,也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要你留心了,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空间无所不在。当然,教师的语言素质对幼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促进自身语言综合的素养,才能有效地培养祖国的下一代。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人们交往中起重要的作用,语言教育是专门的语言活动,同时语言也是早期教育的基石。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抓起。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到“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多年的幼教工作使我体会到: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单纯的集体的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幼儿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那怎样抓住适当的时机创设良好的环境,进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相信,只要做个有心人,适时的引导幼儿,抓住有利时机,幼儿的语言及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健康地发展。
一、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
1.发现幼儿语言中的积极面,激发语言表达欲望。有时,成人的一些不良的语言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当一个孩子的负影响增多时,教师千万要注意孩子的变化,积极引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孩子语言的发展是建立在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上,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并以信任、理解、接受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孩子交流的愿望自然增长,同时也更能把握好孩子的语言兴趣,促使其语言的发展和丰富。
2.增加幼儿自由活动时间,鼓励幼儿自由交流。爱说,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在活动中要增强幼儿的意愿活动,每天都给孩子一点聊天的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闲谈中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表现是非常有趣而丰富的,在不受成人的干扰下,他们有着自己的言语交往方式。例如:有三、五个孩子在教室的一角窃窃私语。看到我走进,她们立即停止交谈,而当我视而不见地走过,她们又兴奋的交谈起来。原来,她们在玩“老师与学生”的游戏,她在当老师,其余几个小朋友当学生。瞧,老师和学生正在“上课”呢!只听到老师说:“一二三。”学生齐声道:“坐坐好”、“小眼睛”、“看老师”……从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到,孩子的语言表现本身是无好坏之分的,教师应看到、听到她们的语言表现。她们是否乐意用语言与他人交往,是否会用语言去解决问题等等,而不是单纯地以回答是否完整,是否清晰给予评价。
3.把握幼儿的语言兴趣,提高讲述语言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孩子们的语言兴趣,并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成人与幼儿就某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时,不仅能引起幼儿对说的愿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所以,和幼儿交谈的质与量是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丰富发展孩子的语言时,也应注意教师的日常积累,只有教师成为生活的欣赏者、教育者,才能更敏感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兴趣。才能发挥巧思、捕捉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加以引导与丰富。
二、在主题活动教育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让幼儿成为创设主题环境的主人,是他们“想说”。幼儿的语言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作用于外界而获得的。让幼儿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可以使幼儿更加理解环境的内容,更加喜欢与环境交流,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总能产生“想说”的欲望。因此,在主题环境的布置中应特别注重让孩子动手参与。只有当孩子们充分参与主题环境的布置,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后,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想说的愿望,一些平时不喜欢当众说话的孩子,也会主动地向大家讲述自己作品。
2.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幼儿“敢说”。在开展主题活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为幼儿创设一种“蹲下来说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的平等,宽松的语言交流氛围,使孩子们敢想、敢说、敢问。活动中,充分地认识到幼儿的认知局限性和个体差异性,更多地鼓励他们提问,关注他们的交流,帮助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无论是幼儿同伴间的讨论还是与教师的交流,教师都有以同伴的身份出现,给予肯定或帮助。不管是哪一类幼儿,不管他们的问题有没有价值,也不管他讲得完不完整,对不对,老师都应力争做到不轻易去打断,否定幼儿的提问或谈话,尽可能让每名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在这种宽松的语言环境氛围中,孩子们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敢问、敢说”,这样的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兴趣、提供机会,使幼儿“喜欢说”。在主题活动教育中,只要孩子们能说的就应该让孩子有机会去说,让他们拥有充分表达的机会,这样孩子说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达到他们“喜欢说”的效果。首先让幼儿充分讨论,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了解的知识,这时,教师不直接给予答案,而是加以引导,鼓励支持幼儿通过多种渠道去寻找答案。幼儿在寻找答案过程中,产生了成就感,这时孩子的兴趣浓厚了,积极参与的愿望高了,孩子们就能大胆地进行交流,也就充分满足了他们说的欲望。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以上几方面都极容易被我们所了解、所掌握的。除此之外,还可以:一是在组织观察和游览中注重幼儿词汇的掌握,社会和大自然是幼儿学习语言、丰富词汇的活教材。所以利用户外大自然引导幼儿讲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效果远胜于课堂上利用图片等引导幼儿讲述。当大自然展现在幼儿眼前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这时教师引导幼儿说完整的描述语句,也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在游戏活动中注重丰富幼儿的词汇。幼儿在看一看、玩一玩,说一说的气氛中,也有助于语言的发展。三是在教师与幼儿的无意识谈话中,教师只要通过简单的诱导,也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只要你留心了,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空间无所不在。当然,教师的语言素质对幼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促进自身语言综合的素养,才能有效地培养祖国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