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引趣立美育人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i830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理工大学
  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幼教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发,充分肯定了高素质幼师在儿童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高学历、高素养的幼儿园师资培养基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音乐教学作为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的设置中存在定位不准、功能模糊等问题,造成与幼儿园实际相脱节。
  1.1课程定位不准、生源基础薄弱
  多年来,高校学前音乐教育课程照搬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忽视了学生底子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视谱慢、课时少、课程杂等诸多的现实问题,进行大量的知识传授与技能技巧的训练,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成就感。这种教学方式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学前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势必会导致师范生在音乐学习原动力、自信心、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心理因素上的缺失,逐渐失去对学前专业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最终既没有达到登台表演的水平,也无法适应工作岗位的实践需要。
  1.2明确培养目标、实现音乐美育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①幼儿时期是艺术品格与审美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是艺术审美能力形成及发展的敏感期,为其终身良好的审美情趣、兴趣、能力等奠定基础。幼儿教师是幼儿音乐潜能的开发者,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当教师从音乐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真正成为需要,并且被其所接纳,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才能把对美的感受和创造能力传递给幼儿。
  2、完整音乐美育的内涵
  完整的美育,包含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两个内容。审美是对于美的形式的愉悦感受,或对于丑的形式的抵制应答,是认识过程。立美是建立美的形式,是实践过程。在现代美育中,立美是相对于审美来说的,审美中的“审”是感性的认识,是俯瞰的概念,“立”是实践,是操作过程。
  从完整美育的角度出发,按照美的规律激发创造力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对音乐艺术的情感。让受教育者自己去寻找音乐,不仅用他们的手指、嗓音和身体律动,而且用他们的心灵去触摸音乐,创造音乐,使他们的身体与音乐产生共鸣和共振。感知运动是人的思维的基础,是人们掌握世界的最本原的方式。通过人的肌肉运动、身体平衡和感官感觉等所获得的身体本体意识,是人们从事艺术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体验。这种真切的本体感觉实质上是一种生态化和人本化的思维状态,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把自己的创造才能、感受、思维、情趣、智慧、品性、意志等本质力量,凝注在创造活动及其产品之中,从而使人们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己、肯定自己,油然而生一种愉悦欣喜之情。
  3、建构富有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音乐课程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当增加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对美进行主动建立和鉴赏探讨的积极性。
  3.1创设“以美引趣”、“立美育人”的课堂氛围
  教师先要做出美好的示范演奏或演唱,用美好的音色,准确的节奏,富于变化的力度,美妙的和声,生动的速度等表现手段为学生展示作品,提供美好的听觉审美体验。着眼点应更多地放在音乐兴趣和审美情感培养,激发审美情感,增强立美的动机。给每位学生提供“被欣赏”的机会,集体大课和小组课观摩点评结合,让学生在唱、奏等立美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有被别人欣赏的机会。为了使自己的立美行为更加有效,学生们会自觉地注意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满足“被欣赏”的需求,从而增强学习动机。潜移默化地形成“音乐审美”———“音乐立美”———“满足被欣赏需求”———“音乐审美”———“音乐立美”的良性互动循环。学生们通过不断立美成功建立自信心,使自己得到“实现”、“生展”或“肯定”,在逐步的价值满足中不断肯定自己,克服技术困难,有助于建立乐观的心态,增强成就感。
  3.2突出课程的整合性和师范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必须以学前儿童为音乐教育的主体,研究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3.2.1课程应体现艺术整合特色。学前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混沌的、综合的、未分化的世界,对于外界的反映是“整个的”,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艺术教育应从儿童感知和表达的特点出发,不僭越其发展的自然进程,应当是一种“整体化”的儿童美育。
  第一,加强艺术课程的纵向整合。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我们应了解音乐风格特点和各民族民间文化的渊源关系,从而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以表演的艺术作品为点带面,将该艺术作品相对应的作曲家、历史背景、文化思想、风格流派、艺术特征联系起来去理解和评价。结合作品审美鉴赏与立美表演,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社会历史文化、情感和审美等方面的联系,实现艺术素质与艺术教育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
  第二,加强艺术课程的横向整合。音乐与美术、舞蹈、语言等课程相融合,运用艺术的通感原理结构课程,了解不同艺术形式间的内在联系。课程上增设《奥尔夫音乐舞蹈编创》、《声势和律动游戏》、《儿童歌曲自弹自唱》、《儿童合唱指挥》、《幼儿舞蹈情景创编》、《经典动画音乐表演》、《乐器合奏》(钢琴四手联弹和奥尔夫乐器合奏)等课程。
  课程应体现师范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以实用性和职业应用为目的,争取更多的机会到早教、幼教教育场所实践见习、实习。增设《儿童音乐教学法》、《儿童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儿童歌唱教学法》等课程,逐步增强学生的教師角色意识,启发学生从儿童心理生理学、教育学和美学的角度出发,探索儿童音乐学习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以及教学理论,有利于缩短日后走上教师岗位的磨合期。
  3.3建立过程性的评价体系
  建立更为全面系统与科学的评价制度,以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立美意志,体验成功的愉悦。
  3.3.1音乐技能考核必修课和选修课考核标准不同,必修课应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出发,考查内容应为规范正确的演唱、演奏基本方法和要领。选修课从内容上分为必考技能和选考技能两类,从程序上分为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阶段性考试以学生上课完成作业的次数、质量、上课考勤、专注力为评价依据,注重自我体验、情感反应、练习习惯等;期末考核以学生本学期的必考技能为主,选考技能为辅,选考技能作为附加分项目,在考核内容上注重主动创造、表演热情、艺术美感等。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提高观摩学习的课堂质量,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和过程。
  3.3.2举办音乐会作为学习汇报,激发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新生入校后,举办专业摸底的新生迎新晚会,以便教师进行分组分层的教学;每个学年组织学习汇报音乐会,提倡学生自编自演自导,如“六·一节献给孩子们的儿童音乐剧”、“奥尔夫音乐会”、“黑白键上的指尖游戏———钢琴四手联弹音乐会”、“我唱我歌———童声合唱指挥音乐会”等。
  3.3.3鼓励学生参加校外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参与校内外音乐类比赛,幼儿园艺术课程观摩见习,大学艺术社团、幼教培训机构的兼职,音乐艺术的社会考级等,注重学生参与态度、思维状态等个性化的发展动态成果。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必须不断地研究和创新,大胆抛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思考和挖掘教育行为背后缄默知识。更新教学理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入职后的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从音乐艺术的本质出发,“以美引趣,立美育人”,形成热爱学前教育专业、热爱幼儿的专业情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近代中西方文化进行频繁交流的时候被引进,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不过短短数百年。钢琴一出现,便引发了中国音乐界的震动,许多中国音乐家们通过对钢琴艺术的不断研究,丰富我国钢琴艺术的同时,也让钢琴艺术逐渐民族化、中国化。现如今,钢琴已经成为我国音乐艺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钢琴艺术能够走到今天的高度,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钢琴作品的创作。可以说,我国钢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中国钢
期刊
王希俊,男,湖南隆回县人。1985年7月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参加工作。1992年6月于首都师范大学管理系研究生毕业。师从我国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理论家欧阳中石先生。2005年9月至2011年5月担任中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现任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管理和中国书法,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
期刊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Who)、传播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向谁传播(To Whom)、有什么效果(With WhatEffect)。拉斯韦尔的“SW传播模式”奠定了大众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框架,同时也为美术传播理论提供了基础性的分析思路。  传播行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之一,它的产
期刊
重唱与合唱、宣叙调、咏叹调等独唱形式组成了歌剧中的声乐部分,是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是歌剧中几个不同的人物,根据各自的剧情需要和所要表现的人物特点同时歌唱的演唱形式。在舞台剧中,只要两个以上的演员同时说话,你肯定无法听清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在重唱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声部,他们互不十扰,通过和声和曲式的对位技巧,来表现同一内容或不同内容,产生无与伦比的立体化效果。  在我国的专业音乐院校中,学生们都要学
期刊
黄格胜是当今中国画坛上活跃的实力派画家,师承岭南画派大师黄独峰先生,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功底,个性鲜明又有独到的艺术视野和画理画论,笔墨酣畅淋漓浑厚饱满又有奇特的水墨趣味。用透视、块面、质感、光影等西方绘画技法融入到传统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中,达到了应物像形、传移摹写、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画面意趣横生,雅俗共赏。  众所周知,黄格胜是巨幅作品的缔造者,远有八十年代长达200米的《漓江百
期刊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为下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描绘了中国文化改革发展未来的宏伟蓝图。湖南省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是从2006年开始试点、摸索前进,2008年开始逐步铺开、由点到面,2011年全面推进、深入改制,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向改革“深水区”和
期刊
1、“技”与“戏”的基本定义  戏曲舞台上的“戏”,虽然在概念上比较宽泛,但它一般指的是舞台剧本当中所包括的规定情境、人物行动、思想感情等一系列故事内容。  戏曲舞台上的“技”,概念也很宽泛,戏曲中的各个部门都有它独有的技术含量,例如舞美、乐队、表演。本文指的是戏曲中的“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即常说的“四功”、“五法”这些表演技法。  2、“戏技合一”是戏曲表演的艺术特征  戏
期刊
1、为心中的湖湘英雄初创湘剧《谭嗣同》  谭嗣同,湖南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变法革命家,著有《仁学》等。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必须发展民族工商业,并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废科举,办学堂,开矿藏,修铁路,改官制”等一系列维新变法主张。他变法失败后被杀,刑前高呼“我白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与杨锐等并称“戊戌六君子”。  
期刊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些历史文明的发展中,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民族特征,其在我国民族文化建设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华夏文明的每一个历史的篇章中都会有民族艺术所记忆的深深烙印。在我国陕西的关中及陕北地区流行比较广泛的就是秦腔和陕北民歌,秦腔和陕北民歌有效的反应了我国传统文化,将秦腔和陕北民歌以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有效的增加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传承下去。  1.秦腔与陕北民
期刊
中国昆曲是2001年入选世界非遗首批项目的榜首。对世界对中国的非遗传承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申遗成功十余年来,全国各昆剧院团为传承濒临衰落的昆曲艺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传承了《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张协状元》、《玉簪记》等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湘昆也先后传承了《彩楼记》、《荆钗记》、《白兔记》等特色剧目。昆曲的传承从此开启了中国抢救挖掘传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新局面,中华大地非遗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