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在各科教学中的融入是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的教学任务,德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中小學各基础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个科目的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中小学学科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各科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用各种方式将德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为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中小学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德育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必要性
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德育作为伴随中小学生的一项教学内容,具有深远长久的意义,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处于重要地位。
(一)理解学科德育内涵理解德育的内涵,是实施学科教育的根本。德育是综合利用知识传播、技能培养,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品德培养等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加以影响的教育途径,它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育人的统一,具有的特点包括实施稳定而有保障、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统一、教学内容丰富、方法手段隐蔽简洁等。影响学科德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从学科课程中发现、挖掘德育要素。
(二)理解学科教育的德育。德育要素的发展积累,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也为融合德育与智育的教学提供了内容上的保障。学科教育大致分为文科、理科、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往往需要教师以较强的德育意识和理解能力进行深入认识、发现、挖掘与整合。例如,文科的德育内容相较于理科中的德育内容,就更加浅显易懂[1]。
(三)理解学科德育的意义。在中小学生进行规范性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基础层面上找准切入点开展正确的德育,才能使德育对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重要作用;重视换位思考,在思想上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一)结合教材内容融入品格教育。《小学德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品格涉及方方面面,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融入品格教育。例如,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幅中国湿地多种动物的图片,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环节中就可以以图进行德育,让学生在认识和了解图中动物种类的同时,渗透环境保护及动物保护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展现;还可以结合动物的减少让学生巩固减法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体会野生保护动物数量的减少速度,让学生了解动物减少对生态平衡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动物保护意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学习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品格[2]。
(二)明确课堂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例如在科学课堂中,要想使德育有效滲透到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订立课堂规则、明确课堂要、约束学生行为以便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授课。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例如,可告诉学生“发言时要先举手,等老师同意了才能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跟学生强调课堂纪律,通过引导和建立规则明确课堂要求,减少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同时,在建立规则、明确课堂要求时教师还应注意课堂要求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若课堂要求过多,严肃的课堂氛围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且难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挖掘不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德育难以渗透。故课堂要求建立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同时,建立规则、明确课堂要求还可帮助教师树立教学威严,产生积极的教学效益,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形成良好班风。
(三)进行情境教学的创设,提升德育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单一,不利于现代学生的发展,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会更高,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开展学习体验,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数学资料及数学历史发展故事等,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以多样化的方式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学习了解相关故事对学生进行数学精神及优秀品质的熏陶,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实现了德育的目的。
例如,在数学小数点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小数点的由来,让学生了解小数点的发展过程,同时通过小故事让学生了解小数点的作用。如给学生讲述1987年8月23日,苏联著名宇航员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驾驶“联盟一号”返航的过程中不幸坠落的悲剧故事,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竟是小数点。检查人员在地面检查时忽略了小数点,才酿此大祸,出现了这样的悲剧事件。通过情境故事的引入,学生不仅学习了小数点知识,了解了它的重要性,同时也教导了学生做事要严谨认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受到了德育的熏陶。中小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利用中小学课程的大单元结构进行德育的渗透,才能让学生从方方面面都受到德育的熏陶。
三、结束语
总之,要进行学科教学德育的渗透,就需要明确课堂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以及主动提问、自主思考的策略。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懂文明、树新风,为其将来走向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以及良好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8):109110.
[2]汪莹艳.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6(12):44-45.
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2021YB1328 )研究成果。
关键词:中小学;学科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德育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必要性
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德育作为伴随中小学生的一项教学内容,具有深远长久的意义,在中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处于重要地位。
(一)理解学科德育内涵理解德育的内涵,是实施学科教育的根本。德育是综合利用知识传播、技能培养,在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品德培养等方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加以影响的教育途径,它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育人的统一,具有的特点包括实施稳定而有保障、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统一、教学内容丰富、方法手段隐蔽简洁等。影响学科德育的关键因素是教师从学科课程中发现、挖掘德育要素。
(二)理解学科教育的德育。德育要素的发展积累,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也为融合德育与智育的教学提供了内容上的保障。学科教育大致分为文科、理科、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内容往往需要教师以较强的德育意识和理解能力进行深入认识、发现、挖掘与整合。例如,文科的德育内容相较于理科中的德育内容,就更加浅显易懂[1]。
(三)理解学科德育的意义。在中小学生进行规范性教育的初级阶段,在基础层面上找准切入点开展正确的德育,才能使德育对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重要作用;重视换位思考,在思想上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一)结合教材内容融入品格教育。《小学德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学生良好品格的塑造,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品格涉及方方面面,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融入品格教育。例如,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一幅中国湿地多种动物的图片,教师在进行课前导入的环节中就可以以图进行德育,让学生在认识和了解图中动物种类的同时,渗透环境保护及动物保护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展现;还可以结合动物的减少让学生巩固减法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体会野生保护动物数量的减少速度,让学生了解动物减少对生态平衡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动物保护意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学习了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品格[2]。
(二)明确课堂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例如在科学课堂中,要想使德育有效滲透到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订立课堂规则、明确课堂要、约束学生行为以便教师更有效地进行授课。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例如,可告诉学生“发言时要先举手,等老师同意了才能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跟学生强调课堂纪律,通过引导和建立规则明确课堂要求,减少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同时,在建立规则、明确课堂要求时教师还应注意课堂要求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若课堂要求过多,严肃的课堂氛围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且难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挖掘不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德育难以渗透。故课堂要求建立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同时,建立规则、明确课堂要求还可帮助教师树立教学威严,产生积极的教学效益,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形成良好班风。
(三)进行情境教学的创设,提升德育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单一,不利于现代学生的发展,而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会更高,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开展学习体验,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数学资料及数学历史发展故事等,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以多样化的方式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学习了解相关故事对学生进行数学精神及优秀品质的熏陶,不仅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实现了德育的目的。
例如,在数学小数点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小数点的由来,让学生了解小数点的发展过程,同时通过小故事让学生了解小数点的作用。如给学生讲述1987年8月23日,苏联著名宇航员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驾驶“联盟一号”返航的过程中不幸坠落的悲剧故事,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竟是小数点。检查人员在地面检查时忽略了小数点,才酿此大祸,出现了这样的悲剧事件。通过情境故事的引入,学生不仅学习了小数点知识,了解了它的重要性,同时也教导了学生做事要严谨认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受到了德育的熏陶。中小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利用中小学课程的大单元结构进行德育的渗透,才能让学生从方方面面都受到德育的熏陶。
三、结束语
总之,要进行学科教学德育的渗透,就需要明确课堂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以及主动提问、自主思考的策略。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懂文明、树新风,为其将来走向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以及良好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科学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8):109110.
[2]汪莹艳.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6(12):44-45.
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2021YB1328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