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素质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眼于研究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究目前工科高校文化素质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文化素质教育课题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目标。
关键词: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03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更应该接受一定的文化素质教育,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校情,开展相应的文化素质课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分析南京邮电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而讨论研究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一、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设置现状
科学与艺术是高水平大学发展的“车之双轮”,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鸟之双翼”。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南京邮电大学就着手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坚持把艺术教育融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先后成立了大学生艺术指导中心、大学生艺术团、传媒与艺术学院、文化艺术中心、艺术与素质教育委员会,并按照学校总体建设规划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国家推出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对高等学校文化艺术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提出了新要求,国内各高校纷纷开始对文化艺术教育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使文化艺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
1.学校组织机构设置。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分别设立传媒与艺术学院和文化艺术中心。传媒与艺术学院依托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特色的学科优势,立足大传播、新媒体,走信息技术向传媒和艺术领域延伸和交叉的发展之路。学科范围涵盖广告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通信和信息技术等。学院三个专业(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动画)都属于信息技术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新世纪的增长点。文化艺术中心是学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与教研,管理学生艺术社团,组织策划重要艺术活动和开展对外交流,具有教学单位属性的行政职能部门。文化艺术中心下设文化实践部和艺术教育教研室(教学单位)。文化实践部主要负责建设管理大学生艺术团和指导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负责策划组织学校文化及艺术展演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艺术教育教研室(教学单位)主要负责全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全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负责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教学档案等公共艺术课程日常教学工作;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方向的学术研究。
2.学校课程设置。多年来,南京邮电大学始终重视文化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分别设立艺术专业课、 公共艺术选修课 和艺术实践课程。艺术专业课程包括:音乐理论与鉴赏、电子音乐制作、影视艺术概论、国外影视鉴赏、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等;公共艺术选修课包括: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诗词写作与鉴赏、现代广告作品欣赏、中外名曲欣赏、中国民间美术赏析等;艺术实践类课程包括:民族管弦乐赏析与实践、管弦乐欣赏与实践、舞蹈表演、弦乐合奏赏析与实践、声乐实践等。
二、探究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南京邮电大学校自2009年成立文化艺术中心以来,已开设《中国民间美术赏析》、《中外名曲欣赏》、《合唱基础与实践》、《现代广告作品欣赏》、《色彩艺术赏析》等多门课程,但还没有系统地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对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开课单位不统一。艺术专业课和艺术实践课程在南邮分别由传媒与艺术学院和团委管理,而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则由传媒与艺术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体育部等部门作为开课单位,造成公共艺术课程缺乏统一的体系,无法做到课程系统化。
2.教学档案管理问题。目前教学档案管理由开课单位负责管理,仅公共艺术选修课就由不同的教学单位负责管理,不利于公共艺术课程的考核。
3.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是课程的生命线,只有完善的教学督导体系才能将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好,尽管现在开设的课程都进入学生评教系统,但是结果并不影响下一年度申报课程,因此无法从源头上保证教学质量,对新开课程无法做到严格的审查、试讲,也不能定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教案、课件进行考查。以上问题不仅在南邮存在,在全国各高校中也非常普遍[3]。为了使文化艺术课程体系更加健全,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做一定的研究和改变。
在公共选修课程设置方面,面向全校低年级学生开足开齐《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的8门限定性选修课。这些课程定位在以鉴赏为中心,以审美为主线,融合艺术基础理论和作品鉴赏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为他们下一步学习艺术任意性选修课和拓展类课程打下基础[4]。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具有提高性质的任意性选修课。这些课程有的是为具有一定艺术素养或在艺术方面有所追求的学生开设的;有的是体现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些基础理论类、作品鉴赏类、艺术实践类等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课程,整体上建立艺术教育多向纵深维度,体现教学目标的完整性,注重学生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校园文化第二课程体系
除了课题教育文化素质以外,课后实践、文化艺术讲座论坛也颇为重要。紧紧把握“艺术实践”这一核心,以“三个一”(即一系列载体、一项抓手、一片平台)为主要工作思想,将公共艺术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
1.面向全体学生举办系列文化专题讲座。这些讲座作为课堂的延伸,通过“走进艺术”沙龙、传统文化等开展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文化讲座,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南京邮电大学定期举办“金陵名人堂”、“立人大讲堂”、“紫金大讲堂”、“新展翼学长学堂”、“邮艺沙龙”等讲座,结合新时代特征,给学生讲述文化、艺术、科创、人文等知识讲座,旨在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自我修养,开阔眼界。
2.重视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南京邮电大学于1995年成立大学生艺术团,招收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进行排练指导。艺术团内定期组织各分团开展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组织协办全校合唱比赛、舞蹈比赛、传统文化活动等,营造了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积极参与各类校外文化艺术比赛和校外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艺术实践平台。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多种类别的校外活动,如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新年音乐会、暑期送文艺下乡等,将学生艺术实践舞台向校外延伸,一方面回馈社会,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实践育人的成效。
四、结语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学校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课程设置,加强课程评估监控,拓宽教学途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都是切实有效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课程体系,定期修改,紧跟新时代潮流,更好地建设文化素质课程体系。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11):4-23.
[2]凃梦.以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实践课程体系[A]//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2年会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2.
[3]陆小兵,钱小龙,汪霞.试论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3,(4):71-73.
[4]曹亮.浅析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4,(5):347-347.
关键词: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4-003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更应该接受一定的文化素质教育,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校情,开展相应的文化素质课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分析南京邮电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而讨论研究课程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一、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设置现状
科学与艺术是高水平大学发展的“车之双轮”,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鸟之双翼”。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南京邮电大学就着手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工作,坚持把艺术教育融入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先后成立了大学生艺术指导中心、大学生艺术团、传媒与艺术学院、文化艺术中心、艺术与素质教育委员会,并按照学校总体建设规划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生文化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国家推出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对高等学校文化艺术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提出了新要求,国内各高校纷纷开始对文化艺术教育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使文化艺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
1.学校组织机构设置。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分别设立传媒与艺术学院和文化艺术中心。传媒与艺术学院依托南京邮电大学信息特色的学科优势,立足大传播、新媒体,走信息技术向传媒和艺术领域延伸和交叉的发展之路。学科范围涵盖广告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通信和信息技术等。学院三个专业(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动画)都属于信息技术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新世纪的增长点。文化艺术中心是学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程教学与教研,管理学生艺术社团,组织策划重要艺术活动和开展对外交流,具有教学单位属性的行政职能部门。文化艺术中心下设文化实践部和艺术教育教研室(教学单位)。文化实践部主要负责建设管理大学生艺术团和指导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负责策划组织学校文化及艺术展演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艺术教育教研室(教学单位)主要负责全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全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负责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教学档案等公共艺术课程日常教学工作;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方向的学术研究。
2.学校课程设置。多年来,南京邮电大学始终重视文化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分别设立艺术专业课、 公共艺术选修课 和艺术实践课程。艺术专业课程包括:音乐理论与鉴赏、电子音乐制作、影视艺术概论、国外影视鉴赏、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等;公共艺术选修课包括: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诗词写作与鉴赏、现代广告作品欣赏、中外名曲欣赏、中国民间美术赏析等;艺术实践类课程包括:民族管弦乐赏析与实践、管弦乐欣赏与实践、舞蹈表演、弦乐合奏赏析与实践、声乐实践等。
二、探究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南京邮电大学校自2009年成立文化艺术中心以来,已开设《中国民间美术赏析》、《中外名曲欣赏》、《合唱基础与实践》、《现代广告作品欣赏》、《色彩艺术赏析》等多门课程,但还没有系统地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对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开课单位不统一。艺术专业课和艺术实践课程在南邮分别由传媒与艺术学院和团委管理,而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则由传媒与艺术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体育部等部门作为开课单位,造成公共艺术课程缺乏统一的体系,无法做到课程系统化。
2.教学档案管理问题。目前教学档案管理由开课单位负责管理,仅公共艺术选修课就由不同的教学单位负责管理,不利于公共艺术课程的考核。
3.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是课程的生命线,只有完善的教学督导体系才能将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好,尽管现在开设的课程都进入学生评教系统,但是结果并不影响下一年度申报课程,因此无法从源头上保证教学质量,对新开课程无法做到严格的审查、试讲,也不能定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教案、课件进行考查。以上问题不仅在南邮存在,在全国各高校中也非常普遍[3]。为了使文化艺术课程体系更加健全,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做一定的研究和改变。
在公共选修课程设置方面,面向全校低年级学生开足开齐《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规定的8门限定性选修课。这些课程定位在以鉴赏为中心,以审美为主线,融合艺术基础理论和作品鉴赏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为他们下一步学习艺术任意性选修课和拓展类课程打下基础[4]。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具有提高性质的任意性选修课。这些课程有的是为具有一定艺术素养或在艺术方面有所追求的学生开设的;有的是体现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些基础理论类、作品鉴赏类、艺术实践类等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课程,整体上建立艺术教育多向纵深维度,体现教学目标的完整性,注重学生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校园文化第二课程体系
除了课题教育文化素质以外,课后实践、文化艺术讲座论坛也颇为重要。紧紧把握“艺术实践”这一核心,以“三个一”(即一系列载体、一项抓手、一片平台)为主要工作思想,将公共艺术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实践育人全过程。
1.面向全体学生举办系列文化专题讲座。这些讲座作为课堂的延伸,通过“走进艺术”沙龙、传统文化等开展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术文化讲座,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南京邮电大学定期举办“金陵名人堂”、“立人大讲堂”、“紫金大讲堂”、“新展翼学长学堂”、“邮艺沙龙”等讲座,结合新时代特征,给学生讲述文化、艺术、科创、人文等知识讲座,旨在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自我修养,开阔眼界。
2.重视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南京邮电大学于1995年成立大学生艺术团,招收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进行排练指导。艺术团内定期组织各分团开展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组织协办全校合唱比赛、舞蹈比赛、传统文化活动等,营造了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积极参与各类校外文化艺术比赛和校外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艺术实践平台。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多种类别的校外活动,如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新年音乐会、暑期送文艺下乡等,将学生艺术实践舞台向校外延伸,一方面回馈社会,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实践育人的成效。
四、结语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学校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课程设置,加强课程评估监控,拓宽教学途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都是切实有效的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课程体系,定期修改,紧跟新时代潮流,更好地建设文化素质课程体系。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7,(11):4-23.
[2]凃梦.以综合素质提升为核心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实践课程体系[A]//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2年会暨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2.
[3]陆小兵,钱小龙,汪霞.试论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3,(4):71-73.
[4]曹亮.浅析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4,(5):347-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