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说,教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所以,作为一名专业幼儿老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幼儿,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当以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耐心、宽容、引导”的方针,将爱贯彻于每天的教育工作中。希望能够给幼儿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师德;爱心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则不能称之为教育。”爱心、耐心、责任感和善待幼儿这是幼教老师的基本条件。在幼儿教育中,爱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爱是教育的根本,是最好的教育,缺少了爱的教育谈不上教育。孩子是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而教师就是精心栽培的园丁,我们应当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个孩子们成长,走进童心,善解童心,赏识童心,从而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一、爱是教育工作的源动力和最终落脚点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超出血缘关系的关切和期望,是教育工作的源动力和最终落脚点。师爱源于幼教对教育工作的高度理解和认同,并由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一种道德素质,也是幼儿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一个热爱孩子和教育的教师才会真正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才会正确运用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成长。另一方面,对于幼儿来说,爱是早期情感的重要成分,而早期情感的健全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爱的教育是幼儿德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用爱与责任去浇灌每一个孩子们的成长
(一)耐心。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耐心是是师德的体现,更是心中爱的体现。当小朋友学不会某项技能时,温柔耐心的鼓励和循循善诱的教导会成为他们战胜自己的最大动力。相反,幼儿教师若是显示出不耐烦的情绪,便极易给孩子们错误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觉自己笨,不讨人喜欢,从而不愿再尝试,更有甚者会导致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
(二)宽容。在幼儿教师工作过程中,总会遇到小朋友犯错的时候,与一味的批评相比,抱着一颗宽容之心与之沟通,往往会使我们收获更多。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将园里的图书带回家,被家长发现告诉我们要“好好说说他”,但是,经过耐心与小朋友的沟通,老师发现小朋友只是单纯的很喜欢这本书又没看完,想回家继续看。经过老师的沟通和认真教导,小朋友也明白了园里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回家,必须要先跟老师说明情况,家长也明白了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避免了一场误会的发生。怀抱宽容之心能让教师更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从而在保护幼儿的同时有效完成了教育。
(三)引导。在日常生活管理中,与命令相比,给与幼儿正确的引导更是教师爱之体现。与其一味重复让幼儿被动接受相比,通过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互动,不仅能够增强教育的效果,还能增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在给小朋友们上植物课时,小朋友对校园里的花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只能看不能摘,还是有一些小朋友摘了花草。此时不妨采用引导的方法,跟小朋友说“小花在睡觉,我们不要打扰它”,或者“小草被踩到一定很疼”,逐渐的小朋友们对花草真正产生了怜爱之心,破坏花草的现象也不再出现了。
三、实施爱的教育,为幼儿创造爱的环境
(一)创造爱的校园环境。爱的校园环境是指所有教职员工给幼儿创建的环境,包括所有教职工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旨在通过精神面貌和日常行为潜移默化的给幼儿积极的影响和引导。首先对教职工进行思想道德的培训,增强道德素质,严于律己,微笑服务,积极宽容,由此创建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校园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感染,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创建爱的生活环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爱存在。吃饭时引导小朋友们按照顺序自己领取餐具摆好,对盛饭的阿姨表示感谢,尊重阿姨的劳动成果,不随意剩饭、掉饭粒。玩耍时引导男生谦让照顾女生,展现风度,并引导女生对男生表示感谢,培养小朋友互帮互助和感恩的品质。除此之外,教师在生活中要不吝表达对幼儿的爱和热情,微笑着摸摸孩子的头,悄声的给孩子一个爱的鼓励,为过生日的小朋友准备简单的礼物……通过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灌输爱的理念,创造爱的环境,让幼儿生活在爱中,感受爱,进而成为爱的使者,向身边的人传递爱。
(三)开设爱的亲子课程。幼儿时期是性格、品格、行为习惯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需要坚持不懈的积极引导。与幼儿园教师相比,家长所创造的家庭环境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人格品性的形成,而许多家长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未充分重视自己的引导作用,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更有甚者将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给了孩子。因此,幼儿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协作,一起完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每学期开设亲子课程,通过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事例分析,深入浅出的对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更多的事例及分析编辑成册,分发给各个家长,并要求幼儿在生活中督促家长,并将家长的表现反馈给教师,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幼儿当“小家长”的愿望,另一方面对家长行为进行监督,通过家长、幼儿、教师三方合作,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褚夫岳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先生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教育的根本,是最好的教育。以爱为核心的教育是人性的体现,也是人性的最终要求。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耐心、宽容、引导”的方针,将爱贯彻于每天的教育工作中,用愛心去浇灌每一个孩子们成长,走进童心,善解童心,赏识童心,从而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鹏,韩立菊.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素养的校本研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3:42-44.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师德;爱心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则不能称之为教育。”爱心、耐心、责任感和善待幼儿这是幼教老师的基本条件。在幼儿教育中,爱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爱是教育的根本,是最好的教育,缺少了爱的教育谈不上教育。孩子是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而教师就是精心栽培的园丁,我们应当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个孩子们成长,走进童心,善解童心,赏识童心,从而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一、爱是教育工作的源动力和最终落脚点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超出血缘关系的关切和期望,是教育工作的源动力和最终落脚点。师爱源于幼教对教育工作的高度理解和认同,并由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一种道德素质,也是幼儿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一个热爱孩子和教育的教师才会真正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才会正确运用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成长。另一方面,对于幼儿来说,爱是早期情感的重要成分,而早期情感的健全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爱的教育是幼儿德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用爱与责任去浇灌每一个孩子们的成长
(一)耐心。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耐心是是师德的体现,更是心中爱的体现。当小朋友学不会某项技能时,温柔耐心的鼓励和循循善诱的教导会成为他们战胜自己的最大动力。相反,幼儿教师若是显示出不耐烦的情绪,便极易给孩子们错误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觉自己笨,不讨人喜欢,从而不愿再尝试,更有甚者会导致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
(二)宽容。在幼儿教师工作过程中,总会遇到小朋友犯错的时候,与一味的批评相比,抱着一颗宽容之心与之沟通,往往会使我们收获更多。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将园里的图书带回家,被家长发现告诉我们要“好好说说他”,但是,经过耐心与小朋友的沟通,老师发现小朋友只是单纯的很喜欢这本书又没看完,想回家继续看。经过老师的沟通和认真教导,小朋友也明白了园里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回家,必须要先跟老师说明情况,家长也明白了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避免了一场误会的发生。怀抱宽容之心能让教师更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从而在保护幼儿的同时有效完成了教育。
(三)引导。在日常生活管理中,与命令相比,给与幼儿正确的引导更是教师爱之体现。与其一味重复让幼儿被动接受相比,通过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互动,不仅能够增强教育的效果,还能增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在给小朋友们上植物课时,小朋友对校园里的花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只能看不能摘,还是有一些小朋友摘了花草。此时不妨采用引导的方法,跟小朋友说“小花在睡觉,我们不要打扰它”,或者“小草被踩到一定很疼”,逐渐的小朋友们对花草真正产生了怜爱之心,破坏花草的现象也不再出现了。
三、实施爱的教育,为幼儿创造爱的环境
(一)创造爱的校园环境。爱的校园环境是指所有教职员工给幼儿创建的环境,包括所有教职工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旨在通过精神面貌和日常行为潜移默化的给幼儿积极的影响和引导。首先对教职工进行思想道德的培训,增强道德素质,严于律己,微笑服务,积极宽容,由此创建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校园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感染,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创建爱的生活环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爱存在。吃饭时引导小朋友们按照顺序自己领取餐具摆好,对盛饭的阿姨表示感谢,尊重阿姨的劳动成果,不随意剩饭、掉饭粒。玩耍时引导男生谦让照顾女生,展现风度,并引导女生对男生表示感谢,培养小朋友互帮互助和感恩的品质。除此之外,教师在生活中要不吝表达对幼儿的爱和热情,微笑着摸摸孩子的头,悄声的给孩子一个爱的鼓励,为过生日的小朋友准备简单的礼物……通过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灌输爱的理念,创造爱的环境,让幼儿生活在爱中,感受爱,进而成为爱的使者,向身边的人传递爱。
(三)开设爱的亲子课程。幼儿时期是性格、品格、行为习惯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时期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需要坚持不懈的积极引导。与幼儿园教师相比,家长所创造的家庭环境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人格品性的形成,而许多家长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未充分重视自己的引导作用,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更有甚者将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给了孩子。因此,幼儿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协作,一起完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每学期开设亲子课程,通过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事例分析,深入浅出的对家长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更多的事例及分析编辑成册,分发给各个家长,并要求幼儿在生活中督促家长,并将家长的表现反馈给教师,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幼儿当“小家长”的愿望,另一方面对家长行为进行监督,通过家长、幼儿、教师三方合作,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褚夫岳先生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先生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教育的根本,是最好的教育。以爱为核心的教育是人性的体现,也是人性的最终要求。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耐心、宽容、引导”的方针,将爱贯彻于每天的教育工作中,用愛心去浇灌每一个孩子们成长,走进童心,善解童心,赏识童心,从而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鹏,韩立菊.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素养的校本研究[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