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21-01
时光荏苒,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我深切体会到教学的过程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要与学生平等的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他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道尊严”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平等对待
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推演到师生关系上就是师为生纲。在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来看,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之谓也。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观,其影响今天仍在。因此在课程进行中,我们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关系。曾经有一节课我们在学习Natural Disaster时,我让学生们表达对自然灾害的看法,某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自然灾害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一下子,课堂上热闹起来了,学生们纷纷指责他的观点,这时我并没有反驳这一观点,而是说“Maybe you have your own reasons.Would you like to share?”经过一番解释,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课堂就安静下来了。我想师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关键在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另外,老师也应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提出的质疑,如在组织earthquake 的课前讨论中的一个问题 “What would you do if there is an earthquake?”时,有学生提出 “We can run as quick as possible” 马上有学生质疑这一做法的合理性,这时我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提议:如果人多的时候一定不能乱跑,容易发生踩踏事件。有的说:不能乘电梯。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了。学生间是平等的,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并给与肯定和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是平等的。尊重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我在进行各种课堂活动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尤其是学困生的机会。
二、积极参与
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不是要把我们教师行为完全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要以我们教师的行为方式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如在教Colours 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阅读后思考讨论 “Do you think colours can affect our mood?”学生读的过程中我也没有问 “Have you finished?”而是通过观察,看到学生们渐渐安静下来,抬起了头,便知道大家是读完了课文,于是立刻組织交流。当学生积极发表看法时,有学生表达不出,我便和蔼的说 “Don’t worry.You can speak in Chinese.It’s OK.”当发现有一个学困生低头不语时,我马上鼓励 “Come on.Wang Zhi,what do you think?”还允许她say in Chinese,这其实也鼓励了和王芝一样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交际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敢于开口表达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在组织相应的作文训练时,发现有的学生面呈难色、有人抄袭的现象时,我便微笑着说 “You can have a look at your seatmate’s,but don’t copy every sentence.You may not have the same problem.(众生笑)OK.Let’s have a discussion first.Everyone should give his ideas.Then we’ll go on to write.”学生马上热烈讨论,交换意见,相互启发,这样就为学生降低了难度,使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 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各种意见看法,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多边交流互动的场所。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有时通过语言的交流,有时也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有一次在教Comic Stip,我亲自扮演Eddie的角色,我的表情动作,幽默的语言时时引发学生的笑声,把教师作为参与者的角色作用发挥到了极点。
三、共同分享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与、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与,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我努力尝试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孩子们的“闪光”之处,从孩子们的单纯中获得满足、愉悦和快乐。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表演的素材。课堂上,我经常参与到学生的表演当中,如 “shopping,seeing the doctor”等,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从我这儿学到知识,像打电话、购物、看病的英语表达方式,而我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这种交流也极大地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几年来的课堂实践,我越来越体会到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激发道德勇气,共享知识经验,实现自我超越。尽管课改之路还很长,我的这几点感悟也许很浅薄,但我坚信只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日常教学,每个学生定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
时光荏苒,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我深切体会到教学的过程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要与学生平等的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他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道尊严”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平等对待
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推演到师生关系上就是师为生纲。在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来看,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之谓也。这种不平等的师生观,其影响今天仍在。因此在课程进行中,我们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关系。曾经有一节课我们在学习Natural Disaster时,我让学生们表达对自然灾害的看法,某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自然灾害都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一下子,课堂上热闹起来了,学生们纷纷指责他的观点,这时我并没有反驳这一观点,而是说“Maybe you have your own reasons.Would you like to share?”经过一番解释,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课堂就安静下来了。我想师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和感受,关键在于老师的正确引导。另外,老师也应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提出的质疑,如在组织earthquake 的课前讨论中的一个问题 “What would you do if there is an earthquake?”时,有学生提出 “We can run as quick as possible” 马上有学生质疑这一做法的合理性,这时我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提议:如果人多的时候一定不能乱跑,容易发生踩踏事件。有的说:不能乘电梯。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了。学生间是平等的,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并给与肯定和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是平等的。尊重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做到平等,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不会出现有的学生被冷落、被讽刺、被耻笑的现象。我在进行各种课堂活动中,尽量给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尤其是学困生的机会。
二、积极参与
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不是要把我们教师行为完全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要以我们教师的行为方式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如在教Colours 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阅读后思考讨论 “Do you think colours can affect our mood?”学生读的过程中我也没有问 “Have you finished?”而是通过观察,看到学生们渐渐安静下来,抬起了头,便知道大家是读完了课文,于是立刻組织交流。当学生积极发表看法时,有学生表达不出,我便和蔼的说 “Don’t worry.You can speak in Chinese.It’s OK.”当发现有一个学困生低头不语时,我马上鼓励 “Come on.Wang Zhi,what do you think?”还允许她say in Chinese,这其实也鼓励了和王芝一样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交际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敢于开口表达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在组织相应的作文训练时,发现有的学生面呈难色、有人抄袭的现象时,我便微笑着说 “You can have a look at your seatmate’s,but don’t copy every sentence.You may not have the same problem.(众生笑)OK.Let’s have a discussion first.Everyone should give his ideas.Then we’ll go on to write.”学生马上热烈讨论,交换意见,相互启发,这样就为学生降低了难度,使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 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各种意见看法,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多边交流互动的场所。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识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有时通过语言的交流,有时也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有一次在教Comic Stip,我亲自扮演Eddie的角色,我的表情动作,幽默的语言时时引发学生的笑声,把教师作为参与者的角色作用发挥到了极点。
三、共同分享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与、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与,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我努力尝试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孩子们的“闪光”之处,从孩子们的单纯中获得满足、愉悦和快乐。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表演的素材。课堂上,我经常参与到学生的表演当中,如 “shopping,seeing the doctor”等,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从我这儿学到知识,像打电话、购物、看病的英语表达方式,而我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这种交流也极大地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几年来的课堂实践,我越来越体会到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激发道德勇气,共享知识经验,实现自我超越。尽管课改之路还很长,我的这几点感悟也许很浅薄,但我坚信只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日常教学,每个学生定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