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争光是一个跨界的人物,诗歌、小说、编剧,无所不能。早年他是参加青春诗会的青年诗人,后来进入西安电影制片厂,成为西影厂三大著名编剧(张子良、芦苇、杨争光)之一,由他编剧的电影《双旗镇刀客》、电视剧《水浒传》和担任总策划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影响颇大。近些年诗不太写了,编剧还在做,但小说却是他一直看重的文学写作的主场。杨争光的小说创作,在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中可以说是一个另类和异数。他的中短篇小说精致、优美,如《黑风景》、《棺材铺》、《老旦是一棵树》、《公羊串门》,长篇小说有《从两个蛋开始》、《少年张冲六章》,不但在布局谋篇、写作方式上别具一格,文字精炼幽默且带有鲜明的特色,其思想性更是出类拔萃。但他一直低调,在这一个喧嚣的时代,也降低了作品的影响面。
杨争光的新作《驴队来到奉先畤》,也是近年难得一见的中篇小说奇葩。小说从蝗虫不期而至,啃光村子庄稼开始,写十二个村民,既不愿逃荒要饭、投亲靠友,也不想做三只手,当然更不想饿死,而是组成了一支驴队,手持铁器(先是榔头砍刀,三个月后换成清一色的鬼头刀),成为一伙强人。中途,他们还收了一个打兔的,有了火器,就更像一支队伍。他们用喝凉水的方式选出了头儿九娃,由老谋深算、工于心计的吴思成做军师,把女人和孩子安顿在村里,开始了打家劫舍的旅程。
驴队最初的目标是自己先要有条活路,不做饿殍;待弄到更多的粮食后再接济家里。九娃让瓦罐用牛皮纸画上所有经过的村落,最终的目标是或者回去或者把家眷接出来。就这样他们一路拿吃拿喝,最后来到了奉先畤。
奉先畤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风调雨顺,自给自足,村民安居乐业,一派平安和谐的景象。驴队来到的这天,这里正在敲锣打鼓踩高跷,自娱自乐地庆祝丰收。驴队先是在村口将任老四误作黄羊一枪打死,然后让任家碾场的毛驴驮着任的尸体往回走,驴队则排成一行,横着一副毛铁脸,跟着任家的毛驴进了村。正在欢庆的人们那见过这种情景,“哇”的一声全跑回了家,只留下村长赵天乐。赵村长硬着头皮招呼驴队好吃好喝,自以为驴队第二天就会上路,但驴队看到这个盛产细粮的地方,在当晚却产生了坐地为匪的想法。于是,驴队走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筹粮。面对村长的消极抵抗,土匪开枪打死村长,然后又强迫村民用抓阄的方法选出了新村长——鞋匠周正良。从这里,正式拉开了奉先畤人内斗的序幕。
周正良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干老村长没干的事——筹粮。周是被土枪顶在额颅上被逼无奈才勉强答应做村长的,并没有为虎作伥狐假虎威。当收不上粮土匪要去踹门时,周劝阻土匪不要踹门,自己麻烦一点上门去收。但村人并不谅解,反而给他吐唾沫,包括他未来的女婿——包子在内的村人,退回或不再要他做的鞋,还说让他把鞋送给土匪去。筹粮完成,在土匪看来,第一脚终于踏实了。他们一方面派瓦罐把筹到的部分粮食送回家,然后开始实施踏第二脚的计划:让村民上山伐树、打土坯,要在离村子不远的任老四家的碾场给他们盖一院房子。两个月后,土匪们搬进了盖好的舍得大院,周正良却在盖房时被人使坏从梯子上掉下崴了一只脚。而这时,回来的瓦罐却带给驴队不好的消息——他们的女人全跑了,村子废弃了,连一只狗都没有了。瓦罐带回的消息彻底破灭了土匪接来家属居住的念头,在筹粮盖房得逞之后,土匪认为,奉先畤的人都是一个个单个的人,自私自利,长于内斗,不会对他们形成威胁。于是竟要从村里筹女人。周正良知道这事不比筹粮、盖房,不想再当这个窝囊的村长。但土匪说,筹女人这事不办,就第一个筹他的女儿芽子;村长不当,就让徒弟准备给他收尸。周无奈,只好和土匪演了一场换村长的戏。村里人一听要换村长,唯恐自己摊上这个倒霉的差事,又全都反过来给周正良说好话,求他继续当,说有事好商量。而在当晚,包子却干掉了独自外出的土匪瓦罐。第二天,当周正良把土匪所列的家里有女人的男人叫到村公所商量筹女人时,大家又开始给他脸上吐唾沫。周借此去找土匪,土匪便来硬的,先抢走了金宝的女人。众人一看,又只好聚在一起商量,但都认为从二十九个人中筹九到十个,也许筹不到自己头上,所以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出个子丑寅卯来,甚至连抓阄都不肯。忽然有人灵醒过来,说村上的事村长不能置身事外,为什么没有芽子?周说芽子许给了包子,过了今天就要圆房,他们说我们的女人都有了孩子芽子还没过门呢,又说既然芽子给了包子包子就是有女人的人包子为啥不来商量。金宝便跑去叫来包子,包子急了,说我杀了一个土匪就凭这占一个名额。于是,商量来商量去商量不到一起,大家都存侥幸心理,说让土匪明天自己去筹。
但,有人为了让土匪放过他的女人,当晚就把包子杀人的事给土匪告了密。第二天,九娃便直奔周正良家,并让土匪押来包子,逼周正良在交出女儿和处死包子之间作出选择。周正良痛不欲生,正要一头往墙上撞去,水生却带着一帮人呼啦啦的进来,土匪一阵紧张,赶紧把长刀提在了手里。但水生的目标不是土匪,而是一把抓住周正良,一脸愤怒地说你死不成,要死你先把你家芽子送到土匪窝里去。并质问土匪:都是女人为啥不筹周正良的女儿?包子杀了你的人你不筹他的女人美死他啊?有人还拿起砖头砸向周家的窗户。这时,芽子挺身而出,说放开他爸和包子,她自愿去土匪窝。
奉先畤的九个女人当晚进了舍得大院。和这九个女人有关系的九个男人谁也没睡觉,各人找了一个地方眼巴巴地看着舍得大院。包子当然也睡不着,转转悠悠到了舍得大院门口,打兔的正在持枪放哨。趁打兔的卷烟点火的当儿,包子抓过了那杆土枪,赶跑了打兔的,一枪打死了驴队的头儿九娃,八个土匪被喝令跪在院子里,八个男人提着砖头石头从不同的方向涌进了大院。最后吴思成揭开了谜底:他们也是种地的,想当强人了,就拿刀拿枪出来吓唬人。
驴队演绎了一出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却深刻的揭示了世道人心。杨争光对土匪和村民的心理和行为的描写,直抵人性的最深处。奉先畤人在土匪筹粮、盖房、筹女人中所表现的自私和内斗,侥幸和苟安,敷衍和偷生,一盘散沙,逆来顺受,不肯冒险,不肯出头,好死不如赖活着,则活画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民性和劣根性。他们明知村长并不站在土匪一边,也是迫不得已为土匪办事,但他们并不设身处地体谅村长的难处,也不一起设法对付土匪,却处处给村长难堪以泄愤。正如鲁迅所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华盖集·杂感》)“凶兽样的羊,羊样的凶兽”、“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华盖集·忽然想到》)鲁迅的高度概括,在杨争光的小说中有了形象的再现。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到反抗,但反抗的念头随起即灭。最初是包子,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他爸村长赵天乐认为包子有这样的思想首先就是危险的,土匪是不可能给人抵命的,让土匪抵命就不是人的想法。而后任村长周正良则给给芽子说:土匪是匪咱是人啊,人能拼过匪么?第二次是在筹女人而导致村人矛盾白热化的时候,因为包子说他杀了一个土匪,启发了金宝,金宝说:咱咋就不往这个道上想呢?不说全村的人,就是在场的三十人和他们也是三个对一个。但是,人们马上又想到,和土匪拼,总有人在前边吧?在前边的就是要吃土枪挨刀的,就算把土匪全弄死,自个儿也死了,以后的日子也享受不到了;那么谁敢在前边,有人敢在前边我就敢跟着,而且又想,也不一定会筹到我。所以没有一个人愿当、敢当出头鸟。就这样,反抗的火苗旋起旋灭。
驴队本来就是一群农民,一旦操起刀枪,就成了吓人的土匪。村民所面对的实际是和自己同样的庄稼汉,但因为不知底细,加之对方有了武装,便被这表面的现象所征服(前任村长赵天乐认为,不可能要求土匪给人抵命;后任村长周正良认为,土匪是匪咱是人,人拼不过匪),俯首帖耳,逆来顺受。驴队也深知自己是种地的农民,不是真正打家劫舍的土匪(像九娃说村长如果不筹粮就安排瓦罐去杀,瓦罐説他怕他下不了手因为村长给他们吃肉喝酒挺好的。又如让瓦罐去村里看看筹粮的动静,瓦罐立即紧张地说:我一个人去?),所以定了一条纪律:走到任何地方见了任何人,都要把面目摆成一副凶狠的样子。因为他们知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驴队还有一道底线,就是只劫财不劫色。他们认为,财是身外之物,一般人遇到抢劫,都会选择破财消灾,但劫色极可能遇到反抗,从而危及自身的安全。第三,驴队要保持他们的神秘感,因此禁止驴队成员常去村里,防止言行不慎暴露他们的底细,甚至九娃露出农民本色爱闻庄稼成熟的气味也被吴思成认为是危险的讯号。由此看来,装腔作势,拉大旗作虎皮,色厉内荏,实际上是一切强权者的本质。在小说中,杨争光有一个蝗虫吞噬庄稼的十分震撼人心的场景描写,同时具有强烈的隐喻意味。据说蝗虫本来也是一个个体户,但后腿某个部位若被碰到,就会改变习性,变成喜欢聚群并集体迁飞,从而造成毁灭性的蝗灾。土匪们知道,筹粮、盖房是不会碰到蝗虫的后腿——村里人还是单个的人,不会因此揭竿而起;土匪一般也不直接出面,而是利用村长去实现他们的意图。并且在筹粮和筹女人时给村长一定的优待优抚,挑起群众斗群众,让鹬蚌相争,不把矛头直接对准驴队。土匪的纪律和对本能自然流露的戒备也显示了土匪对人心的理解和把握。而对舍得大院命名的解释,也显示了土匪对其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控。对外的说法是:人生在世有舍有得,有得必有舍,能舍才能得。无非是给村民传达一种要甘愿奉献的思想,就是你的舍就是得,舍要舍得心甘情愿。而对内,则是另一种语言系统:敢舍命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土匪在筹粮盖房都如愿以偿之后,以为自己对奉先畤的控制已经基本稳固,悍然越过底线,竟然要向村民筹女人。九娃自以为是地说:我不会把他们惹成蝗虫的。但恰恰是这件事,触动了蝗虫的后腿,不需要三对一,只要有一个人敢于打头,土匪立即土崩瓦解。辛亥百年时,傅国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牌,权贵手里不一定就是王牌。底牌揭开后,他们手里也许连张2都没有。大概就是这种情形。
杨争光早期的小说就有画面感,在有了影视编剧的经历后,小说更具画面感。《驴队来到奉先畤》自始至终充满了强烈的画面感,读着文字,脑子里出现的是电影的场景,使这篇小说更具备了引人入胜的趣味。
末了,让我用一首打油诗来结束本文:
得天独厚奉先畤,平安祥和如仙苑。
自从驴队来到后,世外桃源变人间。
十二匪制三百人,只凭刀枪生铁脸。
筹粮筹款筹女人,得寸进尺贪无厌。
奉先人们始内斗,劣根疯长真善湮。
一盘散沙求自保,逆来顺受图苟安。
驴队认为胜券握,不期终于触底线。
包子反抗底牌揭,驴队也是庄稼汉。
恰如一出荒诞剧,人性昭然实堪叹。
(杨争光:《驴队来到奉先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杨争光的新作《驴队来到奉先畤》,也是近年难得一见的中篇小说奇葩。小说从蝗虫不期而至,啃光村子庄稼开始,写十二个村民,既不愿逃荒要饭、投亲靠友,也不想做三只手,当然更不想饿死,而是组成了一支驴队,手持铁器(先是榔头砍刀,三个月后换成清一色的鬼头刀),成为一伙强人。中途,他们还收了一个打兔的,有了火器,就更像一支队伍。他们用喝凉水的方式选出了头儿九娃,由老谋深算、工于心计的吴思成做军师,把女人和孩子安顿在村里,开始了打家劫舍的旅程。
驴队最初的目标是自己先要有条活路,不做饿殍;待弄到更多的粮食后再接济家里。九娃让瓦罐用牛皮纸画上所有经过的村落,最终的目标是或者回去或者把家眷接出来。就这样他们一路拿吃拿喝,最后来到了奉先畤。
奉先畤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风调雨顺,自给自足,村民安居乐业,一派平安和谐的景象。驴队来到的这天,这里正在敲锣打鼓踩高跷,自娱自乐地庆祝丰收。驴队先是在村口将任老四误作黄羊一枪打死,然后让任家碾场的毛驴驮着任的尸体往回走,驴队则排成一行,横着一副毛铁脸,跟着任家的毛驴进了村。正在欢庆的人们那见过这种情景,“哇”的一声全跑回了家,只留下村长赵天乐。赵村长硬着头皮招呼驴队好吃好喝,自以为驴队第二天就会上路,但驴队看到这个盛产细粮的地方,在当晚却产生了坐地为匪的想法。于是,驴队走出了试探性的第一步:筹粮。面对村长的消极抵抗,土匪开枪打死村长,然后又强迫村民用抓阄的方法选出了新村长——鞋匠周正良。从这里,正式拉开了奉先畤人内斗的序幕。
周正良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干老村长没干的事——筹粮。周是被土枪顶在额颅上被逼无奈才勉强答应做村长的,并没有为虎作伥狐假虎威。当收不上粮土匪要去踹门时,周劝阻土匪不要踹门,自己麻烦一点上门去收。但村人并不谅解,反而给他吐唾沫,包括他未来的女婿——包子在内的村人,退回或不再要他做的鞋,还说让他把鞋送给土匪去。筹粮完成,在土匪看来,第一脚终于踏实了。他们一方面派瓦罐把筹到的部分粮食送回家,然后开始实施踏第二脚的计划:让村民上山伐树、打土坯,要在离村子不远的任老四家的碾场给他们盖一院房子。两个月后,土匪们搬进了盖好的舍得大院,周正良却在盖房时被人使坏从梯子上掉下崴了一只脚。而这时,回来的瓦罐却带给驴队不好的消息——他们的女人全跑了,村子废弃了,连一只狗都没有了。瓦罐带回的消息彻底破灭了土匪接来家属居住的念头,在筹粮盖房得逞之后,土匪认为,奉先畤的人都是一个个单个的人,自私自利,长于内斗,不会对他们形成威胁。于是竟要从村里筹女人。周正良知道这事不比筹粮、盖房,不想再当这个窝囊的村长。但土匪说,筹女人这事不办,就第一个筹他的女儿芽子;村长不当,就让徒弟准备给他收尸。周无奈,只好和土匪演了一场换村长的戏。村里人一听要换村长,唯恐自己摊上这个倒霉的差事,又全都反过来给周正良说好话,求他继续当,说有事好商量。而在当晚,包子却干掉了独自外出的土匪瓦罐。第二天,当周正良把土匪所列的家里有女人的男人叫到村公所商量筹女人时,大家又开始给他脸上吐唾沫。周借此去找土匪,土匪便来硬的,先抢走了金宝的女人。众人一看,又只好聚在一起商量,但都认为从二十九个人中筹九到十个,也许筹不到自己头上,所以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出个子丑寅卯来,甚至连抓阄都不肯。忽然有人灵醒过来,说村上的事村长不能置身事外,为什么没有芽子?周说芽子许给了包子,过了今天就要圆房,他们说我们的女人都有了孩子芽子还没过门呢,又说既然芽子给了包子包子就是有女人的人包子为啥不来商量。金宝便跑去叫来包子,包子急了,说我杀了一个土匪就凭这占一个名额。于是,商量来商量去商量不到一起,大家都存侥幸心理,说让土匪明天自己去筹。
但,有人为了让土匪放过他的女人,当晚就把包子杀人的事给土匪告了密。第二天,九娃便直奔周正良家,并让土匪押来包子,逼周正良在交出女儿和处死包子之间作出选择。周正良痛不欲生,正要一头往墙上撞去,水生却带着一帮人呼啦啦的进来,土匪一阵紧张,赶紧把长刀提在了手里。但水生的目标不是土匪,而是一把抓住周正良,一脸愤怒地说你死不成,要死你先把你家芽子送到土匪窝里去。并质问土匪:都是女人为啥不筹周正良的女儿?包子杀了你的人你不筹他的女人美死他啊?有人还拿起砖头砸向周家的窗户。这时,芽子挺身而出,说放开他爸和包子,她自愿去土匪窝。
奉先畤的九个女人当晚进了舍得大院。和这九个女人有关系的九个男人谁也没睡觉,各人找了一个地方眼巴巴地看着舍得大院。包子当然也睡不着,转转悠悠到了舍得大院门口,打兔的正在持枪放哨。趁打兔的卷烟点火的当儿,包子抓过了那杆土枪,赶跑了打兔的,一枪打死了驴队的头儿九娃,八个土匪被喝令跪在院子里,八个男人提着砖头石头从不同的方向涌进了大院。最后吴思成揭开了谜底:他们也是种地的,想当强人了,就拿刀拿枪出来吓唬人。
驴队演绎了一出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却深刻的揭示了世道人心。杨争光对土匪和村民的心理和行为的描写,直抵人性的最深处。奉先畤人在土匪筹粮、盖房、筹女人中所表现的自私和内斗,侥幸和苟安,敷衍和偷生,一盘散沙,逆来顺受,不肯冒险,不肯出头,好死不如赖活着,则活画出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国民性和劣根性。他们明知村长并不站在土匪一边,也是迫不得已为土匪办事,但他们并不设身处地体谅村长的难处,也不一起设法对付土匪,却处处给村长难堪以泄愤。正如鲁迅所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华盖集·杂感》)“凶兽样的羊,羊样的凶兽”、“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华盖集·忽然想到》)鲁迅的高度概括,在杨争光的小说中有了形象的再现。 他们也不是没有想到反抗,但反抗的念头随起即灭。最初是包子,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他爸村长赵天乐认为包子有这样的思想首先就是危险的,土匪是不可能给人抵命的,让土匪抵命就不是人的想法。而后任村长周正良则给给芽子说:土匪是匪咱是人啊,人能拼过匪么?第二次是在筹女人而导致村人矛盾白热化的时候,因为包子说他杀了一个土匪,启发了金宝,金宝说:咱咋就不往这个道上想呢?不说全村的人,就是在场的三十人和他们也是三个对一个。但是,人们马上又想到,和土匪拼,总有人在前边吧?在前边的就是要吃土枪挨刀的,就算把土匪全弄死,自个儿也死了,以后的日子也享受不到了;那么谁敢在前边,有人敢在前边我就敢跟着,而且又想,也不一定会筹到我。所以没有一个人愿当、敢当出头鸟。就这样,反抗的火苗旋起旋灭。
驴队本来就是一群农民,一旦操起刀枪,就成了吓人的土匪。村民所面对的实际是和自己同样的庄稼汉,但因为不知底细,加之对方有了武装,便被这表面的现象所征服(前任村长赵天乐认为,不可能要求土匪给人抵命;后任村长周正良认为,土匪是匪咱是人,人拼不过匪),俯首帖耳,逆来顺受。驴队也深知自己是种地的农民,不是真正打家劫舍的土匪(像九娃说村长如果不筹粮就安排瓦罐去杀,瓦罐説他怕他下不了手因为村长给他们吃肉喝酒挺好的。又如让瓦罐去村里看看筹粮的动静,瓦罐立即紧张地说:我一个人去?),所以定了一条纪律:走到任何地方见了任何人,都要把面目摆成一副凶狠的样子。因为他们知道,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驴队还有一道底线,就是只劫财不劫色。他们认为,财是身外之物,一般人遇到抢劫,都会选择破财消灾,但劫色极可能遇到反抗,从而危及自身的安全。第三,驴队要保持他们的神秘感,因此禁止驴队成员常去村里,防止言行不慎暴露他们的底细,甚至九娃露出农民本色爱闻庄稼成熟的气味也被吴思成认为是危险的讯号。由此看来,装腔作势,拉大旗作虎皮,色厉内荏,实际上是一切强权者的本质。在小说中,杨争光有一个蝗虫吞噬庄稼的十分震撼人心的场景描写,同时具有强烈的隐喻意味。据说蝗虫本来也是一个个体户,但后腿某个部位若被碰到,就会改变习性,变成喜欢聚群并集体迁飞,从而造成毁灭性的蝗灾。土匪们知道,筹粮、盖房是不会碰到蝗虫的后腿——村里人还是单个的人,不会因此揭竿而起;土匪一般也不直接出面,而是利用村长去实现他们的意图。并且在筹粮和筹女人时给村长一定的优待优抚,挑起群众斗群众,让鹬蚌相争,不把矛头直接对准驴队。土匪的纪律和对本能自然流露的戒备也显示了土匪对人心的理解和把握。而对舍得大院命名的解释,也显示了土匪对其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控。对外的说法是:人生在世有舍有得,有得必有舍,能舍才能得。无非是给村民传达一种要甘愿奉献的思想,就是你的舍就是得,舍要舍得心甘情愿。而对内,则是另一种语言系统:敢舍命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土匪在筹粮盖房都如愿以偿之后,以为自己对奉先畤的控制已经基本稳固,悍然越过底线,竟然要向村民筹女人。九娃自以为是地说:我不会把他们惹成蝗虫的。但恰恰是这件事,触动了蝗虫的后腿,不需要三对一,只要有一个人敢于打头,土匪立即土崩瓦解。辛亥百年时,傅国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牌,权贵手里不一定就是王牌。底牌揭开后,他们手里也许连张2都没有。大概就是这种情形。
杨争光早期的小说就有画面感,在有了影视编剧的经历后,小说更具画面感。《驴队来到奉先畤》自始至终充满了强烈的画面感,读着文字,脑子里出现的是电影的场景,使这篇小说更具备了引人入胜的趣味。
末了,让我用一首打油诗来结束本文:
得天独厚奉先畤,平安祥和如仙苑。
自从驴队来到后,世外桃源变人间。
十二匪制三百人,只凭刀枪生铁脸。
筹粮筹款筹女人,得寸进尺贪无厌。
奉先人们始内斗,劣根疯长真善湮。
一盘散沙求自保,逆来顺受图苟安。
驴队认为胜券握,不期终于触底线。
包子反抗底牌揭,驴队也是庄稼汉。
恰如一出荒诞剧,人性昭然实堪叹。
(杨争光:《驴队来到奉先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