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性、应用现状、有效应用策略三方面,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进行论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初中历史;重要性;应用现状;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88-02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历史教学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把讲故事作为一种具体操作的方法来实施教学。为此,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
一、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性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中学生来说,历史知识不仅存在于学生可阅读的任何一本史学读物之中,而且存在于他们可以考察的任何历史遗迹、遗存中,甚至也存在于他们的祖辈、父辈的回忆之中,而在这其中就蕴含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故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故事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历史概念,加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印象。故事教学法可以由教师来讲,也可由学生来讲。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能增加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广泛性扩大。
2. 发展师生“教”“学”能力
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幽默性、艺术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深奥的历史概念、庞杂的历史知识往往很难学习和记忆。但如果用简短的故事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就能帮助初中生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概念。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结合课本内容穿插一些小故事,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可持续20分钟~25分钟。所以,故事既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可片刻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为下一知识点的学习做好准备。编写历史小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材也在这方面设计了一些很好的活动,如让学生想象“原始人生活的一天”,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想象短文,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历史相关知识,发挥历史想象力编写历史故事。
3. 渗透历史教育价值
历史学科担负着传承民族的优良传统、人民的优秀品质的重任。历史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智能,完善人格”。但政治说教式的灌输方式显然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故事有它的独特作用,通过故事渗透教育价值,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历史学科当中,成语故事、传说、人物传奇事迹举不胜举,每一个故事都传达着一种意义,可以让学生在故事中领会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二、故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价值、效果、效率和魅力。即教学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做值得去做的事,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具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和亲和力。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故事选择和使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偏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上课的指向,课堂教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于历史故事,讲不讲、讲什么、讲多少都是根据教学目标决定的。但在目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甚至有很多学校的初中历史教师本身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他们的历史专业水平有限,所以误认为上历史课就是讲故事。结果出现了课堂上讲故事的随意性,故事的选择仅靠授课教师的知识积累,信手拈来,很少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2. 远离教学重点
历史专业教师使用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存在着远离教学重点的现象。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是出于个人的爱好,可能是出于对教学重点的忽视,也可能是对这门学科的无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出现了一些“不合适”的故事,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 迎合学生趣味
教师要吸引学生的兴趣,但不能“迎合”学生的兴趣。如一位教师把历史课变成了满堂的“故事会”,学生非常高兴,但历史学科教学的任务却没有完成。教师考虑学生的兴趣是应该的,但不能完全屈从于学生而放弃了历史学科内容本身,知识传授和故事讲述之间的比例一定要把握好。
三、故事教學法的有效应用策略
1. 根据年级差异,有所侧重
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各有特点,初一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而中国古代史又有很多成语故事,如卧薪尝胆、闻鸡起舞、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草木皆兵、四面楚歌、退避三舍,等等。这些故事非常简短,也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初一学生来讲比较容易上手。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开展成语故事擂台赛,在每节课前用5分钟时间,既加大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力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初二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积累更多了,对学习历史的一般方法基本掌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不像初一学生那样“迷恋”听故事。因此,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活动,如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把它变成故事讲出来或者可以把历史事件画成图片来“图说故事”,从更多的听、转述故事转到积极参与到创作故事的阶段。对初三学生而言,基于目前各学校学时开设不足以及要面对考试的现状,故事教学法的运用很少。
2.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教师一定要选取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传说或者成语典故等,以引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如讲述王朝史专题时,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皇帝的介绍,就可用故事的形式来“描述”。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掌握基础知识并由此展开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活动。对非教学重点的内容不必放太多的故事,如陈后主、宋太宗等就不必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述关于他们的“故事”。
3. 根据教学目标,严格把关
初中生的价值观还不是很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力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教师在收集和选择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加以取舍,并提供一定的历史是非感。历史课堂不欢迎低俗的历史故事,如野史、秘史之类的故事就不太适合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现在的许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有一些不符合历史史实的地方,切不可当成历史故事引入教学,否则必将造成不良后果。
4. 发挥学生潜能,师生互动
学生的潜能是可以开发的,新课改也特别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而且,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拥有电脑的家庭也日渐增多,学生的电脑技能不容小觑。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历史故事比较简单、便捷,甚至有的学生能自己创作故事。这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历史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真正摆脱了学历史、背历史的旧面貌,给历史学科以新的生命力,实现了历史教育价值的多元化和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故事教学法有它的独特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依赖故事教学法,要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以提高故事教学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雄,严敏.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齐健.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初中历史;重要性;应用现状;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88-02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历史教学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把讲故事作为一种具体操作的方法来实施教学。为此,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
一、故事教学法的重要性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中学生来说,历史知识不仅存在于学生可阅读的任何一本史学读物之中,而且存在于他们可以考察的任何历史遗迹、遗存中,甚至也存在于他们的祖辈、父辈的回忆之中,而在这其中就蕴含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故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故事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历史概念,加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印象。故事教学法可以由教师来讲,也可由学生来讲。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能增加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广泛性扩大。
2. 发展师生“教”“学”能力
教学语言富有趣味性、幽默性、艺术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深奥的历史概念、庞杂的历史知识往往很难学习和记忆。但如果用简短的故事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就能帮助初中生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概念。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结合课本内容穿插一些小故事,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可持续20分钟~25分钟。所以,故事既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可片刻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为下一知识点的学习做好准备。编写历史小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材也在这方面设计了一些很好的活动,如让学生想象“原始人生活的一天”,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想象短文,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历史相关知识,发挥历史想象力编写历史故事。
3. 渗透历史教育价值
历史学科担负着传承民族的优良传统、人民的优秀品质的重任。历史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智能,完善人格”。但政治说教式的灌输方式显然容易招致学生的反感。故事有它的独特作用,通过故事渗透教育价值,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历史学科当中,成语故事、传说、人物传奇事迹举不胜举,每一个故事都传达着一种意义,可以让学生在故事中领会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二、故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价值、效果、效率和魅力。即教学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做值得去做的事,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具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和亲和力。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故事选择和使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偏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上课的指向,课堂教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于历史故事,讲不讲、讲什么、讲多少都是根据教学目标决定的。但在目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甚至有很多学校的初中历史教师本身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他们的历史专业水平有限,所以误认为上历史课就是讲故事。结果出现了课堂上讲故事的随意性,故事的选择仅靠授课教师的知识积累,信手拈来,很少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2. 远离教学重点
历史专业教师使用故事教学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存在着远离教学重点的现象。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是出于个人的爱好,可能是出于对教学重点的忽视,也可能是对这门学科的无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出现了一些“不合适”的故事,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 迎合学生趣味
教师要吸引学生的兴趣,但不能“迎合”学生的兴趣。如一位教师把历史课变成了满堂的“故事会”,学生非常高兴,但历史学科教学的任务却没有完成。教师考虑学生的兴趣是应该的,但不能完全屈从于学生而放弃了历史学科内容本身,知识传授和故事讲述之间的比例一定要把握好。
三、故事教學法的有效应用策略
1. 根据年级差异,有所侧重
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各有特点,初一学生对故事特别感兴趣。而中国古代史又有很多成语故事,如卧薪尝胆、闻鸡起舞、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草木皆兵、四面楚歌、退避三舍,等等。这些故事非常简短,也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初一学生来讲比较容易上手。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开展成语故事擂台赛,在每节课前用5分钟时间,既加大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力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初二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积累更多了,对学习历史的一般方法基本掌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不像初一学生那样“迷恋”听故事。因此,教师不妨设计一些活动,如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把它变成故事讲出来或者可以把历史事件画成图片来“图说故事”,从更多的听、转述故事转到积极参与到创作故事的阶段。对初三学生而言,基于目前各学校学时开设不足以及要面对考试的现状,故事教学法的运用很少。
2.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教师一定要选取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故事、传说或者成语典故等,以引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如讲述王朝史专题时,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皇帝的介绍,就可用故事的形式来“描述”。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掌握基础知识并由此展开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活动。对非教学重点的内容不必放太多的故事,如陈后主、宋太宗等就不必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述关于他们的“故事”。
3. 根据教学目标,严格把关
初中生的价值观还不是很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力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教师在收集和选择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加以取舍,并提供一定的历史是非感。历史课堂不欢迎低俗的历史故事,如野史、秘史之类的故事就不太适合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现在的许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有一些不符合历史史实的地方,切不可当成历史故事引入教学,否则必将造成不良后果。
4. 发挥学生潜能,师生互动
学生的潜能是可以开发的,新课改也特别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而且,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拥有电脑的家庭也日渐增多,学生的电脑技能不容小觑。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历史故事比较简单、便捷,甚至有的学生能自己创作故事。这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历史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真正摆脱了学历史、背历史的旧面貌,给历史学科以新的生命力,实现了历史教育价值的多元化和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故事教学法有它的独特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依赖故事教学法,要将其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以提高故事教学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雄,严敏.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2]齐健.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3]文素芳.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