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教学一直是中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方法,也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实用的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何设计地理问题,向“问题”要质量,向“问题”要效果,并将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引向高端,是地理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不同教师设计的地理问题的比较,形成地理问题设计标准,将地理教学问题科学化,问题设计高端化。
关键词:问题;标准;科学;问题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一、地理课堂教师问题设计案例——以“水循环”为例
请结合《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内容,在课本上勾出重、难点知识并梳理以下知识点,不能理解掌握的问题写在《合作探究》栏内,课堂探究学习。
1.水循环类型: 、海上内循环和 。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 、降水、 、下渗、地下径流等。
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和水的重力能。
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环节中的地理问题设计:
1. 水循环的意义有哪些?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环节会产生哪些影响?哪些影响是有利的,哪些影响是有弊的?
二、地理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盲点”分析
前面列举的问题设计案例是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日常教学中的习惯性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许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但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总觉得这样的问题缺少点什么。
1、呈现方式单一,缺乏有效性。很多地理教师一提到让学生带问题自学,就是出一些填空式的问题,让学生看书后填写。这些问题有优点:可以让学生熟悉教材,把握主要知识。但是如果让学生通过教材或资料自学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资料内容或回答一些现实问题,其作用就大很多了。因此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填空式的自学问题很难说有很大的效果,最多是让学生熟悉重点知识和熟悉教材。这类问题可用但应该少用。
2、问题内容简单,缺乏必要性。从案例问题中教师自学问题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的答案基本是教材上现有知识,直接可以得出结果。是否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即便是学生按照教材把内容找出来了,也不一定代表学生把这些知识牢记在内心或是消化了这类知识。
3、问题呈现模式直接,缺乏思维性和探究性。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使用和设计都很多,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很多,但是如案例一样,很多的问题都是知识性问题和概念性问题,思维性弱或是几乎不需要思考,更不具有探究性没有给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深度,没有一个思考的纵深空间。
4、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和梯度性。在案例问题中,不管是自学问题设计还是探究性问题设计,学生要么找不到问题的回答起点,无法回答问题;要么直接就得出答案,不需要思考;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缺乏探究的层次。也缺乏可操作的空间。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5、问题设计缺乏学本性。这是一个普遍的但又是大多数人都容易犯的一个问题。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层面。更多的就是教学便利和教师的习惯,以及涉及到的知识本身,更多的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沒有想到学生会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除了以上问题外,我们的问题设计还容易犯:设问不艺术,缺乏情景性;问题设计缺乏‘主问题’的引领性(所谓主问题,是指能主导整节地理教学课堂的主要的问题,也就是在整体课堂教学中能起主导和支撑作用,也是围绕本节地理教学的主要和重点知识设计的问题,并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等的问题。)等问题。
三、怎样使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科学化、合理化
首先,问题应具有针对性,也就是解决对谁提问、针对什么内容提问题。课堂教学的提问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问题。在提问前就应该对问题进行设计:如何问才利于学生思考?如何问学生才理解问题的含义等等,这些都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而不是随意把问题抛给学生。
其次,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性,也就是解决怎么答。问题提出后,学生一定要看懂問题知道需要回答什么,需要那些知识来回答,怎么组织答案。但是我们的很多问题,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知道问题需要怎么回答。
第三,问题要有梯度,起点低,拓展深,也就是解决怎么想。一个问题提出后,能不能回答,怎么回答,这与问题本身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希望,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思考,有话说,可以说,能够说。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起点低,能让学生有话说,可以说,能根据话题延伸思考内容。如何才能做到起点低?个人认为,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从学生身边生活和熟悉的情景入手。只要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学生就有回答的话题。
第四,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也就是具有探究性。课堂教学提问的目的是要引领学生的思考,搅动学生的思维,是需要学生根据问题去探究。如果我们的问题很浅或是问题就是纯知识性的问题,显得很随意,缺少探究性和思维度,那问题的有效性就缺失。如:读洋流分布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认识洋流的性质和流向。这样的问题很难说有思维的空间,能真正搅动学生的思维。
第五,问题设计有一定的情景性,也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一个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产生兴趣,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衡量问题的重要指标。问题设计需要有一定的情景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思考的激情。当然,设计问题不一定总要用兴趣取胜。但提出的问题如果具有能激发学生极大兴趣的内涵,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主导性,也就是设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起主问题的作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一节课只提出一个问题,但又不能问题泛滥,问题要能体现出教学的主题内容,使我们的教学围绕这一主体内容去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 周建杰.关于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4):7-8
[2] 余红銮.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初探[J].DUSHI JIAJIAO,2012(8):69-70
[3] 严龙成.学本式理念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探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34-35
关键词:问题;标准;科学;问题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一、地理课堂教师问题设计案例——以“水循环”为例
请结合《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内容,在课本上勾出重、难点知识并梳理以下知识点,不能理解掌握的问题写在《合作探究》栏内,课堂探究学习。
1.水循环类型: 、海上内循环和 。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 、降水、 、下渗、地下径流等。
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和水的重力能。
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环节中的地理问题设计:
1. 水循环的意义有哪些?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环节会产生哪些影响?哪些影响是有利的,哪些影响是有弊的?
二、地理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盲点”分析
前面列举的问题设计案例是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日常教学中的习惯性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许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但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总觉得这样的问题缺少点什么。
1、呈现方式单一,缺乏有效性。很多地理教师一提到让学生带问题自学,就是出一些填空式的问题,让学生看书后填写。这些问题有优点:可以让学生熟悉教材,把握主要知识。但是如果让学生通过教材或资料自学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资料内容或回答一些现实问题,其作用就大很多了。因此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填空式的自学问题很难说有很大的效果,最多是让学生熟悉重点知识和熟悉教材。这类问题可用但应该少用。
2、问题内容简单,缺乏必要性。从案例问题中教师自学问题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问题的答案基本是教材上现有知识,直接可以得出结果。是否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即便是学生按照教材把内容找出来了,也不一定代表学生把这些知识牢记在内心或是消化了这类知识。
3、问题呈现模式直接,缺乏思维性和探究性。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使用和设计都很多,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很多,但是如案例一样,很多的问题都是知识性问题和概念性问题,思维性弱或是几乎不需要思考,更不具有探究性没有给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深度,没有一个思考的纵深空间。
4、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和梯度性。在案例问题中,不管是自学问题设计还是探究性问题设计,学生要么找不到问题的回答起点,无法回答问题;要么直接就得出答案,不需要思考;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问题,缺乏探究的层次。也缺乏可操作的空间。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5、问题设计缺乏学本性。这是一个普遍的但又是大多数人都容易犯的一个问题。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层面。更多的就是教学便利和教师的习惯,以及涉及到的知识本身,更多的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沒有想到学生会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除了以上问题外,我们的问题设计还容易犯:设问不艺术,缺乏情景性;问题设计缺乏‘主问题’的引领性(所谓主问题,是指能主导整节地理教学课堂的主要的问题,也就是在整体课堂教学中能起主导和支撑作用,也是围绕本节地理教学的主要和重点知识设计的问题,并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等的问题。)等问题。
三、怎样使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科学化、合理化
首先,问题应具有针对性,也就是解决对谁提问、针对什么内容提问题。课堂教学的提问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设计问题。在提问前就应该对问题进行设计:如何问才利于学生思考?如何问学生才理解问题的含义等等,这些都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而不是随意把问题抛给学生。
其次,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性,也就是解决怎么答。问题提出后,学生一定要看懂問题知道需要回答什么,需要那些知识来回答,怎么组织答案。但是我们的很多问题,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知道问题需要怎么回答。
第三,问题要有梯度,起点低,拓展深,也就是解决怎么想。一个问题提出后,能不能回答,怎么回答,这与问题本身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希望,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思考,有话说,可以说,能够说。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起点低,能让学生有话说,可以说,能根据话题延伸思考内容。如何才能做到起点低?个人认为,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从学生身边生活和熟悉的情景入手。只要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学生就有回答的话题。
第四,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也就是具有探究性。课堂教学提问的目的是要引领学生的思考,搅动学生的思维,是需要学生根据问题去探究。如果我们的问题很浅或是问题就是纯知识性的问题,显得很随意,缺少探究性和思维度,那问题的有效性就缺失。如:读洋流分布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认识洋流的性质和流向。这样的问题很难说有思维的空间,能真正搅动学生的思维。
第五,问题设计有一定的情景性,也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一个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产生兴趣,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衡量问题的重要指标。问题设计需要有一定的情景性,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思考的激情。当然,设计问题不一定总要用兴趣取胜。但提出的问题如果具有能激发学生极大兴趣的内涵,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主导性,也就是设计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应起主问题的作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一节课只提出一个问题,但又不能问题泛滥,问题要能体现出教学的主题内容,使我们的教学围绕这一主体内容去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 周建杰.关于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4):7-8
[2] 余红銮.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初探[J].DUSHI JIAJIAO,2012(8):69-70
[3] 严龙成.学本式理念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探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