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葬是人类无数丧葬形式中的一种,大多数人觉得其野蛮无比,使人死后毫无尊严,充满了血腥暴力。而实际上其背后有着令人敬畏的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其中包括佛教宿命轮回观,藏传佛教觉域派“施身法”割断我执来度化自身的吝啬与不堪,以达到为来世积福的目的。天葬是藏蒙两族地区人民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天葬;宗教信仰;敬畏自然
作者简介:杨春瑶,女,汉,四川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一、葬礼的重要性
葬礼为《礼记》《仪礼》中规定的五礼“吉、嘉、兵、军、凶”之一。在《礼记正义.丧大计》中丧葬的问题“君之丧,未小敛,为寄公国宾出;大夫之丧,未小敛,为君命出;士之丧,于大夫不当敛而出。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扱衽拊心,降自西阶。君拜寄公国宾于位;大夫于君命,迎于寝门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于大夫亲吊则与之哭;不逆于门外,夫人为寄公夫人出,命妇为夫人之命出,士妻不当敛,则为命妇出。”等等丧葬中的行为规范都证明丧葬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
二、什么是天葬
(一)在“古书也有‘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让狐食鹰嘬的记载。”则讲述的是先民们处理亲人遗体应对死亡的方式之一“野葬”其处理方式就如同现代意义上的“天葬”。而同时天葬并非藏族所独有,其同样也是蒙古族的丧葬礼仪之一,蒙古族天葬“蒙古语为腾格里奥如希拉嘎,如同土葬、沙葬、火葬、双葬、水葬、风葬、树葬、洞葬、秘葬一样,是蒙古族丧葬仪式之一。”其中区别,在余下文章中一一详解。
(二)藏族的天葬
藏族天葬天葬又被称为“鸟葬”“风葬”“野葬”“兽葬”。藏族称为“杜垂杰哇”,意为“送(尸)到葬场”,又称“恰多”,意为“喂鹫鹰”。天葬是青藏高原尤其是牧区常见的丧葬方式。当病人处于弥留之际的时候,家人亲属会趁尸体还没有完全僵硬的情况下,脱去病人身上的衣服,用反搓而成的白羊毛绳(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但所有捆绑尸体的绳子的颜色均为肃穆),把亡者的头颈弯曲到膝盖之处,双足按“结跏趺坐”样式交叉置于左右股上,双手摆弄成合十状于胸前,然后用早已经准备好的布衫或者印有六字真言及其他经文的白布紧紧包裹起来,再用白羊毛绳和腰带捆绑结实,固定好。之后把尸体放在帐房的下角,一般情况下是男左女右。帐角则挂一个布帘隔开,之后点起酥油供灯。出殡的当天由家中男性后辈把尸体背出去交给专业的天葬业者,由天葬师把尸体背到天葬台举行天葬仪式,所有的送葬者全部是男性,一路上不回头、不歇步。家人为死者送行只能送到村口,不能送到天葬台。由专门的天葬师送入天葬台以后,四周的经幡翻滚,天葬师举起法螺(藏传佛教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法器),点燃柏枝,念超度经,随后守在天葬台附近的乌鸦和秃鹫便上前将尸体分食。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在藏族的天葬中间存在着几大要素,即:1、用颜色肃穆的绳子按照一定的规范捆绑摆放固定尸体2、按照男左女右的方位摆放尸体3、供酥油灯(这个在汉族传统土葬中也有体现,意为为死者照明去阴间的路,不过供油灯燃烧的燃料,根据各地自然环境有所差异)4、由男性家庭成员将其送葬5、有专职的天葬人员(天葬师)6、有专门的天葬台7、送葬过程中不能回头8、天葬师将亡灵送入天国之时需要念超度经文9、尸体可以人工肢解也可以不用人工肢解。
(二)蒙古族天葬
蒙古族传统的天葬仪式:是将死者的尸体面孔朝天,盖上一块写有经咒的布,放在荒郊野外,任食肉性禽吞食。三天后,亲属前来探视,如果尸体被鸟兽吃得干干净净,或所剩无几,意味着死者生前行善,灵魂归天。如果动得很少或原封未动,就被认为生前作恶,连鸟兽都不愿啄噬,于是便请高僧诵经超度亡灵。直到肉身被狼等吞噬殆尽才算完成。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族天葬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按照丧葬方式将其大体分为同房葬、草原藏两种形式。(1)同房葬,人去世之后放入格日(即部日合格日)。而部日合格日为了使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可以有一顶帐幕以供居。格日功能相当于棺椁。(2)草原葬,是蒙古族天葬最主要要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用蛮劲推着勒勒车跑,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是尸体的归处,送葬人说三声“这里就是你通往长生天的起点”,后不回头推车返回的方式丢尸于野,让鸟兽随意啃食尸体,但是其丢弃具有随意性,没有固定的丢弃地点。故可以得出在现代蒙古族天葬里面的几大元素:1、尸体不捆绑2、尸体摆放与藏族天葬差异巨大3、不供灯4、送葬人员没有明显的性别要求5、没有专门的天葬台、天葬师6、两种天葬中送故者离开的时候,都没有念诵经文,而是三日以后发现尸体没有被神接受(没有被野兽吞噬完毕)才念超度经文来表示自己对死者的心意,念经后或对尸体进一步涂以黄油或者不涂。
三、举行天葬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无论在蒙古草原还是在青藏高原树木稀少,缺乏火葬的必备元素,所以不难想象火葬成了寺庙的高级喇叭圆寂时使用的一种较高规格的葬礼体制。同时土葬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后代定期的到固定地点对往生者进行吊念,这对于游牧名族而言难以实现。历史上在藏族地区和蒙古族地区食腐性动物如狼、秃鹫、黄鼬、鹰等密布,尸体在没有棺椁的情况下,仅仅埋于地下也无法起到保护尸体的作用。而棺椁又是一项对于当时平民来讲无法承受的消耗。以上几点自然原因促使天葬形成。
(二)宗教信仰原因:藏传佛教的影响,而首先佛教的一项重要的修行就是布施,布施分为法施和财施等,法施是将佛法进一步传扬使得更多的人们脱离无边的色界,而财施则是分发自己的家财物质之类,以使得自己的罪孽得到救赎,而“天葬”将自己的肉体分发给其余的动物作为食物,也是财施的一种,让自己的肉体回馈自然,以求救赎。而在佛教经典里面如“舍身饲虎”(《佛说菩萨投身饭饿虎经》中有记载),“佛割肉喂鹰救鸽”等都是将自身的肉体投食给饥饿的动物们,最后感动上天乃至成佛。或者如同“目连救母”,摆出十方大宴来飨十方高僧以感到天地赦除其母之罪,免受恶鬼道之苦。都是财施的经典。其次在藏传佛教的一位著名女性佛学家玛久拉仲创立的觉域派中则有以“施身法”为这一修行法门,即“以身为饲,供养布施”,以“无我”为修行法门,将“我执”断裂,使得自己的身体成为无上非人类抑或鬼神的食物,以自己身心供奉,“以此来度化众生有情的吝音之心和无明烦恼。”再次,无论何种派别的佛教均轮回的观点,既然肉身必定腐,而灵魂会不断地轮回,何不舍弃这会在世上循环往复的皮囊,为其余动物提供食物,积得来世的功德。同时还有因果观念在里面,生前吃肉,死后还肉,以上均为藏传佛教对天葬的影响。而藏族地区本土宗教苯教也有类似于断身仪的宗教信仰,其后容于佛教以后也对天葬有影响。
(三)自然崇拜:蒙古族除去藏传佛教影响以外应该还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的影响,对“腾格里”的崇拜(即对天的崇拜);对“嘎佳日”的崇拜(即对地的崇拜);对水火的崇拜;甚至出现了敖包祭等崇拜自然的仪式。天地赐予了人类生命,那么在人的生命终结能量应回归天地。所以天葬也是其自然崇拜的表现。
(四)历史原因:藏族的赞普前几任均以此升天,回归天国,实际就是这七位王者去世之后,被大臣移在隐蔽地方存放,结果仍被秃鹫吞食完毕。而蒙古族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在很久以前也有着类似葬礼的存在。
(五)现实原因:最为便捷节省人力物力,在青藏高原上,冻土地遍布,人死后将其挖坑掩埋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够办到的,而在蒙古族地区,人们在藏传佛教和自然崇拜观念的影响下,不愿意破坏土地和草地来实行除天葬以外的丧葬活动(火葬会破坏植被,水葬污染水源,土葬保护不了尸体,而同时游牧民族四处为家其无法定期探望。)而无论土葬、水葬、火葬等等均没有天葬对人力的节约,对自然的保护,同时保护人类的尊严。
四、藏蒙古两族天葬的现实意义。
人的生命过程也许并不那么美好,往往面临着虚无与寂寞,就在这种虚无与寂寞的日子里,人类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是继续污染土地、水源。还是将自己回馈给创造万物的自然。而天葬的直接现实意义就是:让人的灵魂最快的回归到天国,让能量不朽,循环不息。
参考文献:
[1]十三经注疏(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程裕帧.中华文化要略 第三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重印.
关键词:天葬;宗教信仰;敬畏自然
作者简介:杨春瑶,女,汉,四川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2
一、葬礼的重要性
葬礼为《礼记》《仪礼》中规定的五礼“吉、嘉、兵、军、凶”之一。在《礼记正义.丧大计》中丧葬的问题“君之丧,未小敛,为寄公国宾出;大夫之丧,未小敛,为君命出;士之丧,于大夫不当敛而出。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扱衽拊心,降自西阶。君拜寄公国宾于位;大夫于君命,迎于寝门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于大夫亲吊则与之哭;不逆于门外,夫人为寄公夫人出,命妇为夫人之命出,士妻不当敛,则为命妇出。”等等丧葬中的行为规范都证明丧葬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
二、什么是天葬
(一)在“古书也有‘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让狐食鹰嘬的记载。”则讲述的是先民们处理亲人遗体应对死亡的方式之一“野葬”其处理方式就如同现代意义上的“天葬”。而同时天葬并非藏族所独有,其同样也是蒙古族的丧葬礼仪之一,蒙古族天葬“蒙古语为腾格里奥如希拉嘎,如同土葬、沙葬、火葬、双葬、水葬、风葬、树葬、洞葬、秘葬一样,是蒙古族丧葬仪式之一。”其中区别,在余下文章中一一详解。
(二)藏族的天葬
藏族天葬天葬又被称为“鸟葬”“风葬”“野葬”“兽葬”。藏族称为“杜垂杰哇”,意为“送(尸)到葬场”,又称“恰多”,意为“喂鹫鹰”。天葬是青藏高原尤其是牧区常见的丧葬方式。当病人处于弥留之际的时候,家人亲属会趁尸体还没有完全僵硬的情况下,脱去病人身上的衣服,用反搓而成的白羊毛绳(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但所有捆绑尸体的绳子的颜色均为肃穆),把亡者的头颈弯曲到膝盖之处,双足按“结跏趺坐”样式交叉置于左右股上,双手摆弄成合十状于胸前,然后用早已经准备好的布衫或者印有六字真言及其他经文的白布紧紧包裹起来,再用白羊毛绳和腰带捆绑结实,固定好。之后把尸体放在帐房的下角,一般情况下是男左女右。帐角则挂一个布帘隔开,之后点起酥油供灯。出殡的当天由家中男性后辈把尸体背出去交给专业的天葬业者,由天葬师把尸体背到天葬台举行天葬仪式,所有的送葬者全部是男性,一路上不回头、不歇步。家人为死者送行只能送到村口,不能送到天葬台。由专门的天葬师送入天葬台以后,四周的经幡翻滚,天葬师举起法螺(藏传佛教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法器),点燃柏枝,念超度经,随后守在天葬台附近的乌鸦和秃鹫便上前将尸体分食。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在藏族的天葬中间存在着几大要素,即:1、用颜色肃穆的绳子按照一定的规范捆绑摆放固定尸体2、按照男左女右的方位摆放尸体3、供酥油灯(这个在汉族传统土葬中也有体现,意为为死者照明去阴间的路,不过供油灯燃烧的燃料,根据各地自然环境有所差异)4、由男性家庭成员将其送葬5、有专职的天葬人员(天葬师)6、有专门的天葬台7、送葬过程中不能回头8、天葬师将亡灵送入天国之时需要念超度经文9、尸体可以人工肢解也可以不用人工肢解。
(二)蒙古族天葬
蒙古族传统的天葬仪式:是将死者的尸体面孔朝天,盖上一块写有经咒的布,放在荒郊野外,任食肉性禽吞食。三天后,亲属前来探视,如果尸体被鸟兽吃得干干净净,或所剩无几,意味着死者生前行善,灵魂归天。如果动得很少或原封未动,就被认为生前作恶,连鸟兽都不愿啄噬,于是便请高僧诵经超度亡灵。直到肉身被狼等吞噬殆尽才算完成。随着时代的变迁,蒙古族天葬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按照丧葬方式将其大体分为同房葬、草原藏两种形式。(1)同房葬,人去世之后放入格日(即部日合格日)。而部日合格日为了使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可以有一顶帐幕以供居。格日功能相当于棺椁。(2)草原葬,是蒙古族天葬最主要要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用蛮劲推着勒勒车跑,尸体掉在哪里,那里就是尸体的归处,送葬人说三声“这里就是你通往长生天的起点”,后不回头推车返回的方式丢尸于野,让鸟兽随意啃食尸体,但是其丢弃具有随意性,没有固定的丢弃地点。故可以得出在现代蒙古族天葬里面的几大元素:1、尸体不捆绑2、尸体摆放与藏族天葬差异巨大3、不供灯4、送葬人员没有明显的性别要求5、没有专门的天葬台、天葬师6、两种天葬中送故者离开的时候,都没有念诵经文,而是三日以后发现尸体没有被神接受(没有被野兽吞噬完毕)才念超度经文来表示自己对死者的心意,念经后或对尸体进一步涂以黄油或者不涂。
三、举行天葬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无论在蒙古草原还是在青藏高原树木稀少,缺乏火葬的必备元素,所以不难想象火葬成了寺庙的高级喇叭圆寂时使用的一种较高规格的葬礼体制。同时土葬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后代定期的到固定地点对往生者进行吊念,这对于游牧名族而言难以实现。历史上在藏族地区和蒙古族地区食腐性动物如狼、秃鹫、黄鼬、鹰等密布,尸体在没有棺椁的情况下,仅仅埋于地下也无法起到保护尸体的作用。而棺椁又是一项对于当时平民来讲无法承受的消耗。以上几点自然原因促使天葬形成。
(二)宗教信仰原因:藏传佛教的影响,而首先佛教的一项重要的修行就是布施,布施分为法施和财施等,法施是将佛法进一步传扬使得更多的人们脱离无边的色界,而财施则是分发自己的家财物质之类,以使得自己的罪孽得到救赎,而“天葬”将自己的肉体分发给其余的动物作为食物,也是财施的一种,让自己的肉体回馈自然,以求救赎。而在佛教经典里面如“舍身饲虎”(《佛说菩萨投身饭饿虎经》中有记载),“佛割肉喂鹰救鸽”等都是将自身的肉体投食给饥饿的动物们,最后感动上天乃至成佛。或者如同“目连救母”,摆出十方大宴来飨十方高僧以感到天地赦除其母之罪,免受恶鬼道之苦。都是财施的经典。其次在藏传佛教的一位著名女性佛学家玛久拉仲创立的觉域派中则有以“施身法”为这一修行法门,即“以身为饲,供养布施”,以“无我”为修行法门,将“我执”断裂,使得自己的身体成为无上非人类抑或鬼神的食物,以自己身心供奉,“以此来度化众生有情的吝音之心和无明烦恼。”再次,无论何种派别的佛教均轮回的观点,既然肉身必定腐,而灵魂会不断地轮回,何不舍弃这会在世上循环往复的皮囊,为其余动物提供食物,积得来世的功德。同时还有因果观念在里面,生前吃肉,死后还肉,以上均为藏传佛教对天葬的影响。而藏族地区本土宗教苯教也有类似于断身仪的宗教信仰,其后容于佛教以后也对天葬有影响。
(三)自然崇拜:蒙古族除去藏传佛教影响以外应该还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的影响,对“腾格里”的崇拜(即对天的崇拜);对“嘎佳日”的崇拜(即对地的崇拜);对水火的崇拜;甚至出现了敖包祭等崇拜自然的仪式。天地赐予了人类生命,那么在人的生命终结能量应回归天地。所以天葬也是其自然崇拜的表现。
(四)历史原因:藏族的赞普前几任均以此升天,回归天国,实际就是这七位王者去世之后,被大臣移在隐蔽地方存放,结果仍被秃鹫吞食完毕。而蒙古族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在很久以前也有着类似葬礼的存在。
(五)现实原因:最为便捷节省人力物力,在青藏高原上,冻土地遍布,人死后将其挖坑掩埋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够办到的,而在蒙古族地区,人们在藏传佛教和自然崇拜观念的影响下,不愿意破坏土地和草地来实行除天葬以外的丧葬活动(火葬会破坏植被,水葬污染水源,土葬保护不了尸体,而同时游牧民族四处为家其无法定期探望。)而无论土葬、水葬、火葬等等均没有天葬对人力的节约,对自然的保护,同时保护人类的尊严。
四、藏蒙古两族天葬的现实意义。
人的生命过程也许并不那么美好,往往面临着虚无与寂寞,就在这种虚无与寂寞的日子里,人类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是继续污染土地、水源。还是将自己回馈给创造万物的自然。而天葬的直接现实意义就是:让人的灵魂最快的回归到天国,让能量不朽,循环不息。
参考文献:
[1]十三经注疏(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程裕帧.中华文化要略 第三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3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