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地理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本人认为,应根据地理学科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去优化课堂教学。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尝试,严格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步:激发创新热情
创新热情是创造者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形成创新素质的内在动力。
营造一个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心理状态,积极思考,驰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例如:我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我并非立即判定其正确与否,而是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一旦学生成功,就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新思维。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热情。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就是在教案的设计、新课的导入、质疑的激发、知识的传授、疑难的化解、情境的创设、高潮的营造以及能力的训练等方面能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教学内容要新颖、独特,使学生乐于接受,引起学生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心理冲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求活求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我在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难点时。利用投影的手段,制作一幅旋转片,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投影片作为底片,把绘有太阳光线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投影片作为旋转片,演示时转动旋转片,使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可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上时,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中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白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来一个很难讲的问题,通过投影演示,使学生耳闻目睹,重难点迎刃而解。通过这一难点的讲解,使学生对世界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激发了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欲望。
第二步: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巧设课堂提问,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是依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而揭示事物的不同特征。问题是思维的萌芽,思维的起点,它孕育着极大的智慧潜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致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进而“生疑”、“困惑”,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应通过多向提问启发,使学生思维开阔,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从而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促使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达到提升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呢?”;在学习完南极洲一章后,引导学生思考“南极洲的水资源那么丰富,却很少被利用,同学们想想该怎样充分利用好南极洲的水资源?能把它运到最需要水的地方撒哈拉沙漠中去吗?”通过这些系列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利用插图教学,启发形象思维。在地理图像系统的各类图像中,以多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主的地理影像及有关地理绘画,可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看地图说地理事物的分布;看漫画讲地理知识的含义;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第一册世界人口的分布时,我充分利用图6.4世界人口的分布,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情况;在学习初中地理第二册法国巴黎这段内容时,我利用彩图19巴黎艾菲尔铁塔,向学生形象地展示了艾菲尔铁塔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对巴黎有了一个更全面、更形象的了解;在学习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我结合“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让学生更直
观、更形象地掌握热带草原气候干、湿两季的特点。通过这些插图教学大大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第三步: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
的集中体现。
课堂教学中开展好课内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在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题为“为三个理论找证据”的小组比赛。学生集体的智慧闪烁着创新的火花。通过对七大洲轮廓、形状的分析和拼合活动,以及对它们地形、气候、生物、化石、地层、火山、地震、惯性力的分析,甚至神话、典故、传说、风俗习惯等等的分析,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此,我成立了地理课外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行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制作地理模型,组织学生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顺应时代,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实际出发,寻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途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一代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联通:425500湖南省江华县沱江中学)
第一步:激发创新热情
创新热情是创造者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形成创新素质的内在动力。
营造一个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心理状态,积极思考,驰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例如:我在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我并非立即判定其正确与否,而是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一旦学生成功,就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新思维。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热情。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就是在教案的设计、新课的导入、质疑的激发、知识的传授、疑难的化解、情境的创设、高潮的营造以及能力的训练等方面能够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教学内容要新颖、独特,使学生乐于接受,引起学生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心理冲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求活求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我在讲“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世界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这一难点时。利用投影的手段,制作一幅旋转片,把绘有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地球示意图投影片作为底片,把绘有太阳光线和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的投影片作为旋转片,演示时转动旋转片,使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逐渐南移,可见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由最高值逐渐变小,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的范围越来越小,南半球正好相反;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上时,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中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到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白昼最短,北极圈以内全是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本来一个很难讲的问题,通过投影演示,使学生耳闻目睹,重难点迎刃而解。通过这一难点的讲解,使学生对世界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激发了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欲望。
第二步:启迪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
巧设课堂提问,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是依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而揭示事物的不同特征。问题是思维的萌芽,思维的起点,它孕育着极大的智慧潜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致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进而“生疑”、“困惑”,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应通过多向提问启发,使学生思维开阔,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从而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促使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达到提升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产生的结果会有什么变化呢?”;在学习完南极洲一章后,引导学生思考“南极洲的水资源那么丰富,却很少被利用,同学们想想该怎样充分利用好南极洲的水资源?能把它运到最需要水的地方撒哈拉沙漠中去吗?”通过这些系列问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利用插图教学,启发形象思维。在地理图像系统的各类图像中,以多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主的地理影像及有关地理绘画,可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看地图说地理事物的分布;看漫画讲地理知识的含义;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等。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第一册世界人口的分布时,我充分利用图6.4世界人口的分布,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情况;在学习初中地理第二册法国巴黎这段内容时,我利用彩图19巴黎艾菲尔铁塔,向学生形象地展示了艾菲尔铁塔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对巴黎有了一个更全面、更形象的了解;在学习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我结合“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让学生更直
观、更形象地掌握热带草原气候干、湿两季的特点。通过这些插图教学大大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第三步: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
的集中体现。
课堂教学中开展好课内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着重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开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的学习活动。如:课堂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正反辩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体验知识、运用知识中捕捉到创新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例如:在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题为“为三个理论找证据”的小组比赛。学生集体的智慧闪烁着创新的火花。通过对七大洲轮廓、形状的分析和拼合活动,以及对它们地形、气候、生物、化石、地层、火山、地震、惯性力的分析,甚至神话、典故、传说、风俗习惯等等的分析,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在学生创造力的形成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此,我成立了地理课外各类兴趣小组(天文、气象、地震、环保、军事地理等)。举行专题讲座,开展演讲和知识竞赛,制作地理模型,组织学生参观调查、结合实际撰写地理小论文,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而课堂教学未触及和深入的问题去研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顺应时代,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实际出发,寻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途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一代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联通:425500湖南省江华县沱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