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求异思维,是指面对问题时沿着多方向思考,产生多种设想或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性思维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思维形式,也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高中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喜欢猎奇,喜欢幻想,这些都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求异思维的基础。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培育生态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要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点滴尝试。
一、归类比较,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古今中外的历史有许多相似点,教师可以让这些相似之处成为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切入点。在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历史的本质,感悟历史的独特作用。
例如,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告诉我们:狭隘的爱国思想意识只能固步自封,丧失对外交流的机会,最终落后于世界潮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开放的思想、博大的胸怀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互利互惠,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通过史实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备世界意识,必须加强对外交流。
再如,把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德之崛起到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综合比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使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对外开放是关键,进而以史为鉴,用发展的眼光为民族的振兴献计献策。
1.选择好思维的发散点
要让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异兴趣,而且还要选择好思维的发散点。对同一问题,教师要精心备课,多渠道寻找知识的突破口,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教会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发散思维。
例如,“辛亥革命”是初高中教科书都会出现的课题,我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备课时预设好如下几个递进式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和阐述:
(1)辛亥革命时期,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3)辛亥革命完成了哪些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4)综合以上内容,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及其教训。
运用上述递次推进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2.设计能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的问题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设计问题:假如太平天国打败了清王朝,中国社会将怎样发展?是《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天朝田亩制度》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或是出现一个崭新的封建王朝?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时代背景、农民阶级的阶级特征、两个纲领的特点和局限性、西方列强侵华的特点等,对太平天国运动作一个总结。这就避免了常规教学中单纯、枯燥地提问学生“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效果要好。教师为学生打造了充足的思维活动空间,教学设计由“给予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将学习过程变成了“再创造”的过程。
二、启迪质疑,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应鼓励学生敢于对现成的结论予以批判,大胆发表见解,使他们的求异潜能得以发挥。
为了使学生敢于大胆地提问题,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组织辩论会,让他们进行讨论。例如,世人对拿破仑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暴君”“科西嘉岛上吃人的妖魔”“篡位者”“法国革命的扼杀者”等,也有人说他是“继亚历山大、凯撒以后最伟大的皇帝”“世纪的巨人”“拿破仑大帝”“法国革命的体现者”等。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创设一个环境,使他们穿越时空,直接与拿破仑对话。学生自己任意选定一种身份,可以是拿破仑的家人、属下、对手、子民,或者是现在的一名学生,然后讲一句最想对拿破仑说的话,最后总结自己心中的拿破仑是什么样子。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发散思维,对巧思妙解者及时给予褒奖,从而激起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使其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得到调动。
三、课外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课外拓展延伸,能促使学生多渠道、多方面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之间互相砥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也可以通过写小论文、做手抄报、出历史板报等形式,鼓励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完改革开放内容之后,学生有的以小论文的形式讴歌改革开放给中国大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赞扬党的英明决策;有的借主题式手抄报丰富多彩的画面把古今中外的改革进行了综合评价,弘扬民族精神;还有的学生写成了演讲稿,字里行间抒发自己作为年轻一代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对祖国的美好明天抒情泼墨,从而培育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课外研讨的对象,通过精心设计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形成思维发展的动力,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知识的迁移。
四、重视体验,成就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改编成短剧进行表演,使其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体验使学生的求异热情越来越高。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编自演的《巴黎和会》和《新中国外交家的风采》等课本剧都非常成功;所组织的演讲尤其是模仿拿破仑、林肯、斯大林、戴高乐、蒙哥马利等著名人物的演讲,能让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通过表演,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生动再现了中外史事和人物活动,吸引学生感知历史,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见其人,闻其声,感其情,强化了学习动机。
五、关注社会热点,审视客观世界
历史的影子无处不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如每年的7月7日、9月18日左右我都会组织学生搜集相关图片,通过对图片的解说,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世界和平观。每年的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我便发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禁毒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师生饱含沉重、悲愤之情,共同追忆那段屈辱的历史,感悟“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谛!
在探讨2008年西藏“3·14”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以及2009年的新疆恐怖主义问题时,我让学生们分组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报告,从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当今世界的主要恐怖组织及恐怖活动的特点,恐怖事件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来探讨说明。学生有些观点虽然还很幼稚,但其参与热情高涨,思维活跃。通
一、归类比较,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古今中外的历史有许多相似点,教师可以让这些相似之处成为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切入点。在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历史的本质,感悟历史的独特作用。
例如,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告诉我们:狭隘的爱国思想意识只能固步自封,丧失对外交流的机会,最终落后于世界潮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以开放的思想、博大的胸怀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互利互惠,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通过史实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备世界意识,必须加强对外交流。
再如,把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德之崛起到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综合比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使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对外开放是关键,进而以史为鉴,用发展的眼光为民族的振兴献计献策。
1.选择好思维的发散点
要让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异兴趣,而且还要选择好思维的发散点。对同一问题,教师要精心备课,多渠道寻找知识的突破口,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教会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发散思维。
例如,“辛亥革命”是初高中教科书都会出现的课题,我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备课时预设好如下几个递进式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和阐述:
(1)辛亥革命时期,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3)辛亥革命完成了哪些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4)综合以上内容,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及其教训。
运用上述递次推进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2.设计能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的问题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设计问题:假如太平天国打败了清王朝,中国社会将怎样发展?是《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天朝田亩制度》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或是出现一个崭新的封建王朝?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时代背景、农民阶级的阶级特征、两个纲领的特点和局限性、西方列强侵华的特点等,对太平天国运动作一个总结。这就避免了常规教学中单纯、枯燥地提问学生“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效果要好。教师为学生打造了充足的思维活动空间,教学设计由“给予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将学习过程变成了“再创造”的过程。
二、启迪质疑,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应鼓励学生敢于对现成的结论予以批判,大胆发表见解,使他们的求异潜能得以发挥。
为了使学生敢于大胆地提问题,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探究性教学方式,组织辩论会,让他们进行讨论。例如,世人对拿破仑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暴君”“科西嘉岛上吃人的妖魔”“篡位者”“法国革命的扼杀者”等,也有人说他是“继亚历山大、凯撒以后最伟大的皇帝”“世纪的巨人”“拿破仑大帝”“法国革命的体现者”等。针对这一问题,我给学生创设一个环境,使他们穿越时空,直接与拿破仑对话。学生自己任意选定一种身份,可以是拿破仑的家人、属下、对手、子民,或者是现在的一名学生,然后讲一句最想对拿破仑说的话,最后总结自己心中的拿破仑是什么样子。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发散思维,对巧思妙解者及时给予褒奖,从而激起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使其求异思维的积极性得到调动。
三、课外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课外拓展延伸,能促使学生多渠道、多方面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之间互相砥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也可以通过写小论文、做手抄报、出历史板报等形式,鼓励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完改革开放内容之后,学生有的以小论文的形式讴歌改革开放给中国大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赞扬党的英明决策;有的借主题式手抄报丰富多彩的画面把古今中外的改革进行了综合评价,弘扬民族精神;还有的学生写成了演讲稿,字里行间抒发自己作为年轻一代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对祖国的美好明天抒情泼墨,从而培育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课外研讨的对象,通过精心设计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形成思维发展的动力,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知识的迁移。
四、重视体验,成就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改编成短剧进行表演,使其生动地呈现出来,通过体验使学生的求异热情越来越高。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编自演的《巴黎和会》和《新中国外交家的风采》等课本剧都非常成功;所组织的演讲尤其是模仿拿破仑、林肯、斯大林、戴高乐、蒙哥马利等著名人物的演讲,能让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强。通过表演,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生动再现了中外史事和人物活动,吸引学生感知历史,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见其人,闻其声,感其情,强化了学习动机。
五、关注社会热点,审视客观世界
历史的影子无处不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如每年的7月7日、9月18日左右我都会组织学生搜集相关图片,通过对图片的解说,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世界和平观。每年的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我便发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禁毒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师生饱含沉重、悲愤之情,共同追忆那段屈辱的历史,感悟“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谛!
在探讨2008年西藏“3·14”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以及2009年的新疆恐怖主义问题时,我让学生们分组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报告,从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当今世界的主要恐怖组织及恐怖活动的特点,恐怖事件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影响等诸多方面来探讨说明。学生有些观点虽然还很幼稚,但其参与热情高涨,思维活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