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视域传播已形成跨区域、跨国界、跨民族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新格局。谁的经济实力强,传播手段先进,谁的传播能力强,谁的文化就能更广泛地流传,也就能更有效地影响世界。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电视媒体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能力正在突显,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传媒市场,如何提高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传播能力,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广泛地流传,成为中国电视媒体在新形势下对外宣传的一项重要课题。
东盟区域多元文化的相容性
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东南亚,是亚洲大陆与大洋洲的交汇点,也是连接南亚、东北亚、西亚和非洲、欧洲的重要纽带。东南亚有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11个国家,总人口约5.65亿。其中,华人、华侨人口3000多万,是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人数最多的地区。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体制有着明显差异性。越南、老挝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新加坡和东帝汶是议会共和制国家;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柬埔寨和马来西亚、泰国、文莱则属于君主制国家。
东南亚国家民族众多,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在这里交织并存,形成了多元、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所处地域不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媒介环境也各不相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党派报纸的繁荣,新闻媒体开始为各党派的政治角力推波助澜。依附于美国羽翼下的菲律宾,变成了财团势力控制媒体的温床,而君主制国家的泰国和共和制国家的缅甸,至今也无法摆脱军队对国家媒体的控制。
过去,由于东盟许多国家曾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因此在语言、文化方面受欧美国家的影响较大,使欧美国家与东盟各国在广播电视领域交流上占具了优势。大多数东盟国家都能接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电视节目。东南亚的电视传媒市场,长期以来由西方国家所统领。相比之下,华语电视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还不够强势,中国在东南亚区域的文化辐射和文化渗透力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快速兴起,东盟国家的信息产业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也开始进入快车道。电视传媒的“西强东弱”现象正在被新的视域传播形态所打破。网络的全球化,视讯宽带的高速便捷化,使传媒领域的各种垄断大大减弱,为中国电视快速占领东盟视讯传媒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
中国电视传播的区位优势明显
中国与东盟十国相邻,路网相通,文化相融,与西方国家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华儒家文化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中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老挝、越南等国家,中华文化有着较深的积淀,成为华语文化交流最直接、最便利的国家。
中国与东盟十国在政治、文化和经贸合作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东盟十加一”经济合作架构的确立和“商品贸易零关税”的实施,中国与东盟十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所重视。文化交流和媒体合作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交往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必将会更广泛地融入东盟,扮演十分重要角色。
提高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有效传播能力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需要,也是东南亚华人、华侨的文化生活需要。华人、华侨企业在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他们对中华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对中国崛起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十分关注。从近年来许多东盟国家踊跃购买华语电视节目中不难看出,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东盟各国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迫切性在增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缅甸等国家相继开办了华语专题节目。越南国家电视台每天都有中国的新闻节目。云南卫视2005年进入越南首都有线网。中国央视1、4、9套节目和福建、广东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也在柬埔寨有线电视网内播出,广西电视台的节目也进入老挝、越南有线电视网。云南电视台无线数字电视的33套电视节目在老挝万象落地播出,成为中国第一家在东盟投资建台的电视媒体。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广播电视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为中国电视走进东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国电视“有效传播”的切入点
从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电视覆盖上看,我国的电视传播技术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落后。中国电视的卫星覆盖已远远超出了东盟区域的范围。然而,我国电视节目的有效落地却远低于我们在东盟国家的电视信号覆盖,中国电视的对外有效传播能力远远没有达到与硬实力相称的水平。
由于我们长期忽略电视在东盟区域的有效传播,致使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东盟国家的电视受众对中国电视节目收看不多,对中华文化知之甚少,对当下的中国缺乏了解。由于彼此间的生疏带来的误解和敌意正在东盟一些国家中滋长,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电视媒体对外宣传战略的一大失误。
要提高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传播能力,重要的是解决华语电视节目的有效融入问题。其中,语言转换和节目形态的革新是重点。
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观众偏爱于收看欧美国家和韩国、日本的电视节目,喜爱中国电视节目的观众很少。究其原因:一、华语的普及率低。在东盟国家包括华人、华侨后裔在内的青少年观众,能够熟练听、读华语的仍在少数。语言障碍成为中国电视融入东盟的瓶颈;二、我国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过于陈旧、老套、缺乏时代感,节目内容缺少“说服力”和“亲和力”,观众的接受度还比较弱;三、中国电视媒体缺乏国际市场观,对东盟文化和电视的受众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重“宣外”,而轻“外宣”仍十分普遍。因此,解决信号落地和节目语种转换,加强中国电视节目的有效融入度,是提高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传播能力的关键所在。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们对东盟国家的电视传播应该是双向、立体的,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要多样化。广播、电视、因特网站和小语种影视译制出版物要齐头并进,联动发展。中国电视在立足华语节目的同时,还要加强英语版和多语种节目,实现节目的快速融入。中国电视的外宣战略重心,要放在东盟区域华语普及率高、中华文化积淀丰厚、节目融入度大的国家。通过节目交换、合作制片、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形式,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媒体合作。共同建立覆盖东盟的视讯交互平台和泛亚电视网。必要时,可在东盟国家寻求独资开办华语频道的新途径。有针对性地开设英语、泰语、马来语的新闻、体育、医药保健、综艺和华语教学节目。形成一个多媒介、多形态、多内容、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传播新格局。全面拓展华语电视的东盟市场,使中国电视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要提高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传播能力,建立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是否可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联合东盟国家,组建“中国东盟电视协会”,定期举办“中国东盟电视节”,开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电视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泛亚电视传媒的交易平台,扩大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影响力。
中国与东盟国家媒体间的联手合作,对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电视交流,增进了解、巩固友谊、互利合作、互惠双赢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随着中国电视媒体与东南亚国家电视机构合作途径和合作方式的更多突破,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有效传播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未来华语电视节目将成为南亚、东南亚区域的收视主流,中国文化依托电视媒体走进东盟、走向世界已不再是个梦想。
(作者单位:云南电视台发展研究部)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电视媒体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能力正在突显,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传媒市场,如何提高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传播能力,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广泛地流传,成为中国电视媒体在新形势下对外宣传的一项重要课题。
东盟区域多元文化的相容性
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东南亚,是亚洲大陆与大洋洲的交汇点,也是连接南亚、东北亚、西亚和非洲、欧洲的重要纽带。东南亚有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11个国家,总人口约5.65亿。其中,华人、华侨人口3000多万,是世界华人、华侨最集中,人数最多的地区。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体制有着明显差异性。越南、老挝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新加坡和东帝汶是议会共和制国家;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柬埔寨和马来西亚、泰国、文莱则属于君主制国家。
东南亚国家民族众多,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在这里交织并存,形成了多元、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所处地域不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媒介环境也各不相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在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党派报纸的繁荣,新闻媒体开始为各党派的政治角力推波助澜。依附于美国羽翼下的菲律宾,变成了财团势力控制媒体的温床,而君主制国家的泰国和共和制国家的缅甸,至今也无法摆脱军队对国家媒体的控制。
过去,由于东盟许多国家曾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地,因此在语言、文化方面受欧美国家的影响较大,使欧美国家与东盟各国在广播电视领域交流上占具了优势。大多数东盟国家都能接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电视节目。东南亚的电视传媒市场,长期以来由西方国家所统领。相比之下,华语电视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还不够强势,中国在东南亚区域的文化辐射和文化渗透力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
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快速兴起,东盟国家的信息产业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也开始进入快车道。电视传媒的“西强东弱”现象正在被新的视域传播形态所打破。网络的全球化,视讯宽带的高速便捷化,使传媒领域的各种垄断大大减弱,为中国电视快速占领东盟视讯传媒市场带来了新的契机。
中国电视传播的区位优势明显
中国与东盟十国相邻,路网相通,文化相融,与西方国家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华儒家文化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中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老挝、越南等国家,中华文化有着较深的积淀,成为华语文化交流最直接、最便利的国家。
中国与东盟十国在政治、文化和经贸合作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东盟十加一”经济合作架构的确立和“商品贸易零关税”的实施,中国与东盟十国的经济、文化交往日趋频繁。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建设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所重视。文化交流和媒体合作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交往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必将会更广泛地融入东盟,扮演十分重要角色。
提高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有效传播能力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需要,也是东南亚华人、华侨的文化生活需要。华人、华侨企业在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他们对中华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感,对中国崛起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十分关注。从近年来许多东盟国家踊跃购买华语电视节目中不难看出,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东盟各国了解和认识中国的迫切性在增强。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缅甸等国家相继开办了华语专题节目。越南国家电视台每天都有中国的新闻节目。云南卫视2005年进入越南首都有线网。中国央视1、4、9套节目和福建、广东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也在柬埔寨有线电视网内播出,广西电视台的节目也进入老挝、越南有线电视网。云南电视台无线数字电视的33套电视节目在老挝万象落地播出,成为中国第一家在东盟投资建台的电视媒体。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广播电视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为中国电视走进东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国电视“有效传播”的切入点
从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电视覆盖上看,我国的电视传播技术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落后。中国电视的卫星覆盖已远远超出了东盟区域的范围。然而,我国电视节目的有效落地却远低于我们在东盟国家的电视信号覆盖,中国电视的对外有效传播能力远远没有达到与硬实力相称的水平。
由于我们长期忽略电视在东盟区域的有效传播,致使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东盟国家的电视受众对中国电视节目收看不多,对中华文化知之甚少,对当下的中国缺乏了解。由于彼此间的生疏带来的误解和敌意正在东盟一些国家中滋长,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电视媒体对外宣传战略的一大失误。
要提高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传播能力,重要的是解决华语电视节目的有效融入问题。其中,语言转换和节目形态的革新是重点。
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受西方文化影响,观众偏爱于收看欧美国家和韩国、日本的电视节目,喜爱中国电视节目的观众很少。究其原因:一、华语的普及率低。在东盟国家包括华人、华侨后裔在内的青少年观众,能够熟练听、读华语的仍在少数。语言障碍成为中国电视融入东盟的瓶颈;二、我国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过于陈旧、老套、缺乏时代感,节目内容缺少“说服力”和“亲和力”,观众的接受度还比较弱;三、中国电视媒体缺乏国际市场观,对东盟文化和电视的受众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重“宣外”,而轻“外宣”仍十分普遍。因此,解决信号落地和节目语种转换,加强中国电视节目的有效融入度,是提高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传播能力的关键所在。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们对东盟国家的电视传播应该是双向、立体的,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要多样化。广播、电视、因特网站和小语种影视译制出版物要齐头并进,联动发展。中国电视在立足华语节目的同时,还要加强英语版和多语种节目,实现节目的快速融入。中国电视的外宣战略重心,要放在东盟区域华语普及率高、中华文化积淀丰厚、节目融入度大的国家。通过节目交换、合作制片、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形式,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媒体合作。共同建立覆盖东盟的视讯交互平台和泛亚电视网。必要时,可在东盟国家寻求独资开办华语频道的新途径。有针对性地开设英语、泰语、马来语的新闻、体育、医药保健、综艺和华语教学节目。形成一个多媒介、多形态、多内容、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传播新格局。全面拓展华语电视的东盟市场,使中国电视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要提高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传播能力,建立文化交流的长效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是否可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联合东盟国家,组建“中国东盟电视协会”,定期举办“中国东盟电视节”,开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电视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泛亚电视传媒的交易平台,扩大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影响力。
中国与东盟国家媒体间的联手合作,对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电视交流,增进了解、巩固友谊、互利合作、互惠双赢有着十分重要现实意义。随着中国电视媒体与东南亚国家电视机构合作途径和合作方式的更多突破,中国电视在东盟区域的有效传播能力将会大幅度提高,未来华语电视节目将成为南亚、东南亚区域的收视主流,中国文化依托电视媒体走进东盟、走向世界已不再是个梦想。
(作者单位:云南电视台发展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