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质。那么,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是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自信心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求进取、在进取中求成功、在成功中求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参与学习的意识。如:在学生学会了2~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编5的乘法口诀,再进行同桌或小组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实践证明,在教师的鼓励下,不仅好学生愿意参与,差一点的学生也愿意参与,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都自信自己不比别人差。这样,学完5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就学会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有了更强烈的独立学习的要求。再学习6-~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就会都争着表现自己,自觉参与到学习中去。再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然后让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讲算理、说算法。这样,学生就能认真参与研究,由于生怕自己的小组落后,因此每个人都为完善全组的想法做补充。长此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把学习真正当成自己的事,参与学习活动就会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二、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一要有氛围,二要有思维空间。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特别强调“问题情境”,因为有了合适的问题,又有了思考的空间,学生就会产生钻研的动力,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来研究,然后在计算纸片个数的过程中,发现沿着长和宽摆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厘米数有关系,从而推测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最后通过进一步验证得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从而把已经存在于头脑中的那些零散的、模糊的数学知识升华为完整的、准确的结论。这样,不仅使他们从中体验了参与学习活动的乐趣,而且使他们的数学情感获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和升华。
三、在实践探讨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由于喜欢动手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操作,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从而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参与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将已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通过充分动手操作把新旧知识串连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梯形与所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学生在充分操作感知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凡是他们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学;凡是他们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做。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是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自信心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求进取、在进取中求成功、在成功中求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参与学习的意识。如:在学生学会了2~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编5的乘法口诀,再进行同桌或小组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实践证明,在教师的鼓励下,不仅好学生愿意参与,差一点的学生也愿意参与,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都自信自己不比别人差。这样,学完5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就学会了学习方法,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有了更强烈的独立学习的要求。再学习6-~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就会都争着表现自己,自觉参与到学习中去。再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然后让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讲算理、说算法。这样,学生就能认真参与研究,由于生怕自己的小组落后,因此每个人都为完善全组的想法做补充。长此这样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把学习真正当成自己的事,参与学习活动就会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二、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一要有氛围,二要有思维空间。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特别强调“问题情境”,因为有了合适的问题,又有了思考的空间,学生就会产生钻研的动力,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借助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来研究,然后在计算纸片个数的过程中,发现沿着长和宽摆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厘米数有关系,从而推测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最后通过进一步验证得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从而把已经存在于头脑中的那些零散的、模糊的数学知识升华为完整的、准确的结论。这样,不仅使他们从中体验了参与学习活动的乐趣,而且使他们的数学情感获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和升华。
三、在实践探讨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由于喜欢动手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操作,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从而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参与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将已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通过充分动手操作把新旧知识串连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梯形与所拼成的图形之间的关系;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学生在充分操作感知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凡是他们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学;凡是他们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做。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