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到日本时,我对寿司和生鱼片为代表的日本料理是有抵触情绪的。我从小生活在天府之国,我的胃早就被母亲烹调的川味美食塞满了。然而在日本,那些麻辣鲜香的川菜难以吃到。即便千辛万苦地寻找到一两家中餐馆,他们端上来的中餐都变了味,让人大失所望,这也许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每每去日本朋友家做客,朋友大都是拿出寿司和生鱼片招待我们,盛情难却,只好硬着头皮吃,想象中的舌头发涩、胃口不适、闹肚子等感觉不知都躲到哪里去了。吃得久了,我逐渐爱上了吃寿司,一日不见就心痒痒的,有时甚至心甘情愿地在楼下的寿司店排队等候,就为了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
在寿司店高高的椅子上刚刚坐定,老板娘就送上了清香的日本茶。白衣白帽的厨师在案板前麻利地忙开了。他先是拿出几片长而宽的绿色的叶子,切掉叶尖和叶尾,擦净后每人面前放上一片,是当盘子用的。然后,在叶子的右上角放上经过特殊腌制的、带甜辣味的姜片,据说姜片能起到杀菌的作用。淡粉色的姜片与绿色的叶子相映成趣,还没吃,就来了食欲。日本人是很讲究就餐环境的,给顾客一种很温馨体贴的感觉,让人觉得他们似乎就是自己可以信赖的家人。
中餐历来讲究色香味美,日本寿司可以说把这条准则发挥到了极致。码放整齐的寿司卷,三两只为一份,统统裹了紫菜叶子,选米饭、黄瓜、三文鱼等为配菜,辅以芥兰为佐餐小料,它们安静地躺在日式乌木托盘里,由侍者端到我们的面前。对于日本寿司的嗜食者而言,说它们活色生香或秀色可餐都不为过。吃寿司,讲究的是一口闷,唯其如此,饭香与生鱼片的香味才能完全相融,将齿颊间填得满满的,不留一丝缝隙,那浓香的滋味无处可逃,在口中久久徘徊,一波三折。
寿司是日本料理中的招牌美食,有日本人的地方就有寿司店。寿司说穿了就是饭团,不过加上其他的辅料后,那饭团就有了凤凰涅似的转变,变得风情万种,变得秀色可餐了。
寿司其实也来源于中国。在公元200年即后汉年代,中国已开始流传“寿司”这种食品。宋朝年间,中国战乱频繁,寿司正好作为逃难的充饥食品,品种颇多,有菜蔬类、鱼类、肉类,甚至贝壳类都有。公元700年,即日本的奈良时代,出外营商的日本商人将寿司带入日本。当时的日本人,用一些醋腌制过的饭团,加上一些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整齐地排列在一个小木箱之内,作为沿途的食粮。直到公元1700年,即江户年间,寿司才在日本广泛流传,成为一种普通的食品。
烧熟一锅饭,盛一团到嘴里,再咔嚓啃一口黄瓜,加点蟹柳什么的,再塞一片紫菜,嚼烂了吞下去,和吃寿司是一样的。可日本人不这样想,他们非要把饭团卷成漂亮的寿司,真是不嫌麻烦。这就像日本茶道,为了喝一小口茶,前前后后要折腾一两个小时,这哪里是喝茶,而是在繁琐的程序中浸淫一种文化。
来日本半年,我也学会了做寿司。我卷寿司的手艺,是师傅手把手亲自辅导而成。师傅是我的朋友玫子,她原来是学理工的,课余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兼职卷寿司,一卷就是一年多。玫子的手艺是超过400天,每天8个小时的大量实践经验的结晶。我们就是在那家日本料理店认识的,因为是寿司店的熟客,彼此谈话也很投机,玫子就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做寿司的经验传授给我了。
玫子千叮万嘱,要买金兰酱油,不能买生抽。寿司米相当重要,最好买小袋的国宝米。自家吃的东西,不讲究档次,要的是经济健康。所以,价格高昂的生鱼片,胆固醇高的鱼子,咱不买,弄青瓜卷吧。卷寿司的竹帘,还是玫子用过多次的家传宝贝,送给我了。
卷法有多种,内卷、外卷、大卷、小卷、竹帘卷、手卷,玫子把所有的卷法,毫无保留地传授了给我。尽管我每样只学了皮毛,可仍然能博得家人的赞叹声,说我卷的寿司很有日本味,让我很有成就感。
每每去日本朋友家做客,朋友大都是拿出寿司和生鱼片招待我们,盛情难却,只好硬着头皮吃,想象中的舌头发涩、胃口不适、闹肚子等感觉不知都躲到哪里去了。吃得久了,我逐渐爱上了吃寿司,一日不见就心痒痒的,有时甚至心甘情愿地在楼下的寿司店排队等候,就为了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
在寿司店高高的椅子上刚刚坐定,老板娘就送上了清香的日本茶。白衣白帽的厨师在案板前麻利地忙开了。他先是拿出几片长而宽的绿色的叶子,切掉叶尖和叶尾,擦净后每人面前放上一片,是当盘子用的。然后,在叶子的右上角放上经过特殊腌制的、带甜辣味的姜片,据说姜片能起到杀菌的作用。淡粉色的姜片与绿色的叶子相映成趣,还没吃,就来了食欲。日本人是很讲究就餐环境的,给顾客一种很温馨体贴的感觉,让人觉得他们似乎就是自己可以信赖的家人。
中餐历来讲究色香味美,日本寿司可以说把这条准则发挥到了极致。码放整齐的寿司卷,三两只为一份,统统裹了紫菜叶子,选米饭、黄瓜、三文鱼等为配菜,辅以芥兰为佐餐小料,它们安静地躺在日式乌木托盘里,由侍者端到我们的面前。对于日本寿司的嗜食者而言,说它们活色生香或秀色可餐都不为过。吃寿司,讲究的是一口闷,唯其如此,饭香与生鱼片的香味才能完全相融,将齿颊间填得满满的,不留一丝缝隙,那浓香的滋味无处可逃,在口中久久徘徊,一波三折。
寿司是日本料理中的招牌美食,有日本人的地方就有寿司店。寿司说穿了就是饭团,不过加上其他的辅料后,那饭团就有了凤凰涅似的转变,变得风情万种,变得秀色可餐了。
寿司其实也来源于中国。在公元200年即后汉年代,中国已开始流传“寿司”这种食品。宋朝年间,中国战乱频繁,寿司正好作为逃难的充饥食品,品种颇多,有菜蔬类、鱼类、肉类,甚至贝壳类都有。公元700年,即日本的奈良时代,出外营商的日本商人将寿司带入日本。当时的日本人,用一些醋腌制过的饭团,加上一些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整齐地排列在一个小木箱之内,作为沿途的食粮。直到公元1700年,即江户年间,寿司才在日本广泛流传,成为一种普通的食品。
烧熟一锅饭,盛一团到嘴里,再咔嚓啃一口黄瓜,加点蟹柳什么的,再塞一片紫菜,嚼烂了吞下去,和吃寿司是一样的。可日本人不这样想,他们非要把饭团卷成漂亮的寿司,真是不嫌麻烦。这就像日本茶道,为了喝一小口茶,前前后后要折腾一两个小时,这哪里是喝茶,而是在繁琐的程序中浸淫一种文化。
来日本半年,我也学会了做寿司。我卷寿司的手艺,是师傅手把手亲自辅导而成。师傅是我的朋友玫子,她原来是学理工的,课余在一家日本料理店兼职卷寿司,一卷就是一年多。玫子的手艺是超过400天,每天8个小时的大量实践经验的结晶。我们就是在那家日本料理店认识的,因为是寿司店的熟客,彼此谈话也很投机,玫子就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做寿司的经验传授给我了。
玫子千叮万嘱,要买金兰酱油,不能买生抽。寿司米相当重要,最好买小袋的国宝米。自家吃的东西,不讲究档次,要的是经济健康。所以,价格高昂的生鱼片,胆固醇高的鱼子,咱不买,弄青瓜卷吧。卷寿司的竹帘,还是玫子用过多次的家传宝贝,送给我了。
卷法有多种,内卷、外卷、大卷、小卷、竹帘卷、手卷,玫子把所有的卷法,毫无保留地传授了给我。尽管我每样只学了皮毛,可仍然能博得家人的赞叹声,说我卷的寿司很有日本味,让我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