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小学教学的水平,但是目前小学教学方法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此相关工作者应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本文主要探讨了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具有教学难度大、要求高的特点,其涵盖的数学知识,如公式、定律等,具有抽象性特征,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为此教师应注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应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对话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对话内容脱离于教学内容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是以往对话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脱离于教学目标的,很多都是无意义的对话,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所以导致对话教学的无效性,脱离教学实践。
(二) 未充分体现师生的平等性
师生平等是对话的重要前提,只有師生保持平等,才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心中所想,否则会给学生带来紧张感,影响学生的思维,更无法调动学生进行对话的积极性,难以实现师生对话的效果和目的。
(三) 缺少有效的对话方法
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对话方法不正确,具体表现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会打消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反之则会使得对话教学达不到训练学生的目的。
二、 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设置对话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对话教学,教师应事先做好备课,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目标,科学、合理的设置对话,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保证每次对话都是有意义的对话。在设置对话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应保证提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且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话,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的知识时,教师事先应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厘米、什么是米。根据这个目标,教师设置问题:“看看直尺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学生拿出直尺观察,是厘米。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书本是多少厘米吗?”学生纷纷摇头,之后教师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书本的长度、橡皮的长度等等,通过实践让学生认识厘米,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教室的长度是多少?还能够用厘米来衡量吗?”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教师引入“米”这个长度单位,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认识米。
(二) 师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
对话教学的开展,还应以师生平等作为基础,所以教师应树立平等对话观念,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学生中的困难,而且要不断地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有想要表达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使用小数,教师为学生设置了练习题:教师写出小数,学生到黑板上用大写数字写出来。教师写出1.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读作一点二。教师在学生互动过程中,有几名学生经常写错,但是教师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错误,而是让这名做错的学生,看看自己的答案与别的同学有什么不同,之后教师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加强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也避免学生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 采用多样化的对话方法,提升课堂对话的效果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有多种形式,即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开展对话教学时,不应只采用一种对话形式,而是开展教师、学生、书本三方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应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态,即教师放下身份融入学生群体当中,向学生提出科学、合理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应是师生之间互相配合,而不是教师的“单独演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加的开放,不同的学生,思维也不同,因此生生之间的对话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敢于质疑以及表达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让学生采用生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时,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可以从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很快学生就讨论出结果。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一定要吃透教材,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对话教学,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因此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合理地设置问题,采用多样化的对话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作者简介:
徐尧祥,四川省广元市,四川省旺苍县河边小学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具有教学难度大、要求高的特点,其涵盖的数学知识,如公式、定律等,具有抽象性特征,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为此教师应注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应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对话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从而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
一、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对话内容脱离于教学内容
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是以往对话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脱离于教学目标的,很多都是无意义的对话,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所以导致对话教学的无效性,脱离教学实践。
(二) 未充分体现师生的平等性
师生平等是对话的重要前提,只有師生保持平等,才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心中所想,否则会给学生带来紧张感,影响学生的思维,更无法调动学生进行对话的积极性,难以实现师生对话的效果和目的。
(三) 缺少有效的对话方法
在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对话方法不正确,具体表现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会打消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反之则会使得对话教学达不到训练学生的目的。
二、 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设置对话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对话教学,教师应事先做好备课,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目标,科学、合理的设置对话,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保证每次对话都是有意义的对话。在设置对话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应保证提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且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话,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的知识时,教师事先应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厘米、什么是米。根据这个目标,教师设置问题:“看看直尺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学生拿出直尺观察,是厘米。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书本是多少厘米吗?”学生纷纷摇头,之后教师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书本的长度、橡皮的长度等等,通过实践让学生认识厘米,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教室的长度是多少?还能够用厘米来衡量吗?”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教师引入“米”这个长度单位,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教室的长度,让学生认识米。
(二) 师生建立平等对话关系,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
对话教学的开展,还应以师生平等作为基础,所以教师应树立平等对话观念,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学生中的困难,而且要不断地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有想要表达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使用小数,教师为学生设置了练习题:教师写出小数,学生到黑板上用大写数字写出来。教师写出1.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读作一点二。教师在学生互动过程中,有几名学生经常写错,但是教师没有急于否定学生的错误,而是让这名做错的学生,看看自己的答案与别的同学有什么不同,之后教师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加强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也避免学生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 采用多样化的对话方法,提升课堂对话的效果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有多种形式,即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开展对话教学时,不应只采用一种对话形式,而是开展教师、学生、书本三方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应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态,即教师放下身份融入学生群体当中,向学生提出科学、合理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应是师生之间互相配合,而不是教师的“单独演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加的开放,不同的学生,思维也不同,因此生生之间的对话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敢于质疑以及表达的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让学生采用生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时,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可以从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很快学生就讨论出结果。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一定要吃透教材,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对话教学,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因此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合理地设置问题,采用多样化的对话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作者简介:
徐尧祥,四川省广元市,四川省旺苍县河边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