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是一所专门为智障、脑瘫、孤独症及多重残疾学生提供教育及康复的特殊教育学校。多年来,学校深入探索环境文化建设,基于“仁爱教育”,为学生打造快乐生活的家园、有效康复的乐园和尽享关爱的港湾,竭心尽力承担起对每位学生全方位的呵护、训练、培养和教育的重任。
以“仁爱教育”为基础
环境文化建设基于学校现实空间和功能布局,以“仁爱教育”为基础,以“爱”为核心,让爱浸润每个角落,实现学校“培育自强奋进的少年”的育人目标。让学生从自理到自立,从认知世界到融入世界,在爱中获得成长。对外宣传展示,对内激励教育,打造一个“仁爱”的专属氛围场,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联系互通中凝聚爱、回赠爱。
学校整体规划为“三带”“三园”。“三带”,即三个学校文化传送带:第一条文化传送带从学校大门至生活楼主甬路及其两侧,集中展示学校的形象和理念,是仁爱文化的总表象区,承担着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衔接、传送功能。第二条文化传送带是从教学楼至综合楼,它面向全校师生、家长、爱心志愿者和外来参观者,是品德激励和行为引导区域,连接“以爱为源”和“与爱结缘”,通过游戏互动和榜样激励,引导学生了解爱,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和爱社会。第三条文化传送带是从生活楼至综合楼,它是与自然连接的文化纽带,让师生在自然场景中体悟爱、感受爱。与自然结缘,让自然的爱浸润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园”,即游益园、宁逸园、采益园。游益园是生活楼和综合楼之间的通行地带,属于动静结合区,为学生提供游戏等休闲空间。通过游乐设施营造动感氛围,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游乐中活力四溢,增强协调能力,让爱浸润学生的心田。宁逸园是生活楼与围墙之间的区域,为学生提供安静独处的空间。通过健康成长展示以及绿植设计,营造绿色生态氛围,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生命、认知世界。采益园是活动区,为学生提供户外娱乐空间。学生情绪有时候不稳定,可以通过种植果树、特色休闲座椅、趣味引导指示路线以及地面铺装游戏等打造生活休闲园,调解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充满阳光和自信。
遵循“安全性、整体性、适切性”三原则
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遵循“安全性、整体性、适切性”三原则,根据学生发展实际,打造适学、典雅的学校环境文化。
安全性。既包括物质安全,也包括心理安全,概括起来有“三多三少”:多圆弧、少棱角,避免学生意外伤害;多软面、少硬物,便于学生休息;多柔和、少浓烈,避免强烈色彩对自闭症学生的刺激。
整体性。学校从整體上规划校园景观特色,这种特色来自于对校园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的尊重与发掘。规划优先考虑景观生态,合理布局景观空间,既考虑整体格局,又兼顾各个单元,以实现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适切性。学校强调以生为本设计环境,考虑到有智障学生和自闭症学生,学校在环境设计时尽可能做到“两多两少”:图画多一些,文字少一些,便于学生看图知意,进行学习;动手多一些,静物少一些,便于学生动脑、动手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朴实、经济、结实,避免特殊学生不自主地损坏。
落实“生活化、生态化、多样化”三目标
建设规划确立后,如何实施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学校经过研究论证,决定以“生活化、生态化、多样化”为目标,瞄准精品定位,分步实施——先修复已有的爱景廊和爱馨廊,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充其他景观建设。
爱景廊。爱景廊以学生为主体,设置自然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四个场景,通过简易互动、图文展示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益智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认知爱、感受爱、学会爱、融入爱。自然生活场景由主题拓展区、传统故事区、宣传展示区、场景模拟区和互动展示区组成,引导学生从较常见的自然场景中感知爱、了解爱。家庭生活场景的选取以贴近学生的家庭生活为原则,引导学生与家人形成友好的相处模式,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爱。此外,家庭生活场景还有针对特殊学生的互动区域,如春夏秋冬的服装翻转活动,引导学生在翻转互动中认知四季服装,同时提升他们的手部运动协调能力。校园生活场景主要是通过敬礼、上课、师生问好等校园活动场景对话,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社会生活场景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及生存能力,帮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平等地融入社会。
爱馨廊。“仁爱教育”强调以爱心浸润的方式治愈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生活共处中激发彼此的情感共鸣。爱馨廊的整条廊道以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核心串联思路,通过展示每个季节中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外形特征、生长习性等,形成一条自然成长脉络,让学生在受到科普教育的同时,更了解生命变化带来的惊喜和温暖。爱馨廊里的燃灯塔、八里桥、运河码头等通州区代表性建筑剪影,既体现了学校地域特点,又蕴含着学校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而点缀其中的文字,则是学校“仁爱教育”理念的关键点,如学会自理、学会认知、学会生存,爱心、尊重、呵护、希望……这不仅是一面形象墙,更是学校文化理念的载体。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深入心灵深处。在环境文化建设中,学校通过生活化、生态化、多样化的用心打造,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自然温馨的小天地,让师生在“仁爱教育”的浸润中并肩前行。
编辑 _ 张晓震
以“仁爱教育”为基础
环境文化建设基于学校现实空间和功能布局,以“仁爱教育”为基础,以“爱”为核心,让爱浸润每个角落,实现学校“培育自强奋进的少年”的育人目标。让学生从自理到自立,从认知世界到融入世界,在爱中获得成长。对外宣传展示,对内激励教育,打造一个“仁爱”的专属氛围场,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联系互通中凝聚爱、回赠爱。
学校整体规划为“三带”“三园”。“三带”,即三个学校文化传送带:第一条文化传送带从学校大门至生活楼主甬路及其两侧,集中展示学校的形象和理念,是仁爱文化的总表象区,承担着学校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衔接、传送功能。第二条文化传送带是从教学楼至综合楼,它面向全校师生、家长、爱心志愿者和外来参观者,是品德激励和行为引导区域,连接“以爱为源”和“与爱结缘”,通过游戏互动和榜样激励,引导学生了解爱,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和爱社会。第三条文化传送带是从生活楼至综合楼,它是与自然连接的文化纽带,让师生在自然场景中体悟爱、感受爱。与自然结缘,让自然的爱浸润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园”,即游益园、宁逸园、采益园。游益园是生活楼和综合楼之间的通行地带,属于动静结合区,为学生提供游戏等休闲空间。通过游乐设施营造动感氛围,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游乐中活力四溢,增强协调能力,让爱浸润学生的心田。宁逸园是生活楼与围墙之间的区域,为学生提供安静独处的空间。通过健康成长展示以及绿植设计,营造绿色生态氛围,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生命、认知世界。采益园是活动区,为学生提供户外娱乐空间。学生情绪有时候不稳定,可以通过种植果树、特色休闲座椅、趣味引导指示路线以及地面铺装游戏等打造生活休闲园,调解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充满阳光和自信。
遵循“安全性、整体性、适切性”三原则
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遵循“安全性、整体性、适切性”三原则,根据学生发展实际,打造适学、典雅的学校环境文化。
安全性。既包括物质安全,也包括心理安全,概括起来有“三多三少”:多圆弧、少棱角,避免学生意外伤害;多软面、少硬物,便于学生休息;多柔和、少浓烈,避免强烈色彩对自闭症学生的刺激。
整体性。学校从整體上规划校园景观特色,这种特色来自于对校园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的尊重与发掘。规划优先考虑景观生态,合理布局景观空间,既考虑整体格局,又兼顾各个单元,以实现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适切性。学校强调以生为本设计环境,考虑到有智障学生和自闭症学生,学校在环境设计时尽可能做到“两多两少”:图画多一些,文字少一些,便于学生看图知意,进行学习;动手多一些,静物少一些,便于学生动脑、动手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校园环境建设力求朴实、经济、结实,避免特殊学生不自主地损坏。
落实“生活化、生态化、多样化”三目标
建设规划确立后,如何实施的问题就摆在了面前。学校经过研究论证,决定以“生活化、生态化、多样化”为目标,瞄准精品定位,分步实施——先修复已有的爱景廊和爱馨廊,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充其他景观建设。
爱景廊。爱景廊以学生为主体,设置自然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四个场景,通过简易互动、图文展示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益智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认知爱、感受爱、学会爱、融入爱。自然生活场景由主题拓展区、传统故事区、宣传展示区、场景模拟区和互动展示区组成,引导学生从较常见的自然场景中感知爱、了解爱。家庭生活场景的选取以贴近学生的家庭生活为原则,引导学生与家人形成友好的相处模式,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爱。此外,家庭生活场景还有针对特殊学生的互动区域,如春夏秋冬的服装翻转活动,引导学生在翻转互动中认知四季服装,同时提升他们的手部运动协调能力。校园生活场景主要是通过敬礼、上课、师生问好等校园活动场景对话,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社会生活场景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及生存能力,帮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平等地融入社会。
爱馨廊。“仁爱教育”强调以爱心浸润的方式治愈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在生活共处中激发彼此的情感共鸣。爱馨廊的整条廊道以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核心串联思路,通过展示每个季节中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外形特征、生长习性等,形成一条自然成长脉络,让学生在受到科普教育的同时,更了解生命变化带来的惊喜和温暖。爱馨廊里的燃灯塔、八里桥、运河码头等通州区代表性建筑剪影,既体现了学校地域特点,又蕴含着学校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而点缀其中的文字,则是学校“仁爱教育”理念的关键点,如学会自理、学会认知、学会生存,爱心、尊重、呵护、希望……这不仅是一面形象墙,更是学校文化理念的载体。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深入心灵深处。在环境文化建设中,学校通过生活化、生态化、多样化的用心打造,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自然温馨的小天地,让师生在“仁爱教育”的浸润中并肩前行。
编辑 _ 张晓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