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公共外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ly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外语教学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其综合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教育效果的溢出效应。该文以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从公共外语教学的特点出发,提出师范生公共外语教学现状及问题,为改革教学培养模式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师范生 师范院校 公共外语教学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53-01
  随着全球化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对大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师范类院校对其学生的外语教学也已提起高度重视,将培养师范生外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1 当下公共外语教学的特点提要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听、说、读、写、译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指出“语言是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而且要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言语技能和技巧。为了更好地完成交际任务,还需要培养两种更高的外语言语能力,这就是外语思维能力和直接感知外语的能力。新的语言学成果也在不断地推动着外语教学向前发展。从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将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转向学习方法,加强语言实践仍是外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法所指向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师范生公共外语教学问题分析
  该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师范生公共外语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为发现师范院校公共外语教学问题指明方向,为改进师范院校公共外语教学现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将调查内容提炼成五个方面,公共英语重要性、教学模式、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实用能力。调查结果如下:(1)公共英语重要性:重要占27%,一般占60%,不重要占13%;(2)教学模式:优秀占10%,一般占22%,陈旧占68%;(3)学习目标:明确占34%,不明确占66%;(4)学习兴趣:较浓占24%,一般占21%,不感兴趣占55%;(5)实用能力:强占25%,弱占75%。有本次问卷调查发现师范生公共外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单一,模式古板
  师范院校设置公共外语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具有熟练运用外语的能力,然而,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存在,使得课程设置的目标难以实现。目前,很多师范院校仍旧采用大课的形式,这种现象严重的阻碍了公共外语教学的进行,也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由于学校不重视等种种原因,许多示范院校的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当前公共外语教学的基本需求,或者是一个学期只有几节课时使用了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这样的古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无法满足多方面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要求。
  (2)缺乏学习目标,积极性低下
  作为师范生,国家教育部对这类群体规定的基本外语水平要求是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且能够熟练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多数的师范生在外语教学中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比较低下,只是按照教师设置的教学流程和内容进行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总体来讲,师范院生的外语水平普遍偏低,等级参差不齐,公共外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对于个别学生来讲很是吃力。
  (3)班级偏大;课时少
  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普通存在着班级偏大,少则30~50人,多则60~80人,甚至更多。班级人数多从而导致教师无法有针对性的授课,且小组讨论或个人表达机会过少,降低学生的参与程度。课时少体现在现阶段大学英语课堂课时一般为每周4学时,由此学生接触老师和同学的机会少,降低自主能动性。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听说能力差
  由于学生水平参差,大学公共英语课教学无法摆脱以句子为基本单位来讲解课文的局限,有些教师仅有改革想法而不能付诸实施,只能满足于词和句子表层意顾及学生的口语训练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只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教与学双方缺乏足够的感情交流,课堂教学气氛往往比较沉闷,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仍只能按照所学的死的语法知识、词、句编造出中国式的英语,不可能达到实际交流的目的。
  师范院校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培养目标上存在差距,师范院校比起普通高等院校在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上更加明确,包括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教授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师范院校在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上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更适应现代教学环境,师范院校十分注重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师范院校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上并不是简单地开设专业课,而是把这一教学目标落实到各个学科的培养上,这其中就包括了公共外语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公共外语课在设计上一般只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最终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熟练的运用外语。而是师范院校由于其特殊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其公共外语教学不仅要实现让学生说一口流利外语,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能否得到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其包括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5)学生对大学外语课的重视程度偏低
  由于学生在大学阶段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对大学外语的要求只限于通过考试,并无过高要求。目前的大学外语教学只是浅层的语言学习。公共外语教学对象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多年来大学外语只是作为一门辅助工具,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为教学目的,并未进行深层学习,与专业外语的语言学研究相区别,大学外语教学缺少文化因素的导入。
  参考文献
  [1] 张威,刘春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及改革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9).
  [2] 聂玉景,吴延东.基于自主性学习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5).
  [3] 贾萍,郝伶闪.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英语专业面临的挑战及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
  [4] 陈亚萍.论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
其他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操作复杂,要使其得到正确的加强与实施,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多方面的探讨,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实效性。本文
本土文化的元素在帮助幼儿学习和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土文化作为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大胆尝试。  一、本土文化作为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幼儿园把合理科学的本土文化反映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我们通过筛选、收集、分层分类选取最适宜幼儿学习的课程资源,将丰富的课程资源分为名胜建筑、民间艺术、饮食文化、民俗风情、本土方言五大类,再从幼儿实际出发,选择具有时代性
当今,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往往呈现一种死气沉沉的气氛,尤其是难得看见有学生质疑。学生没有质疑并不说明学生都学会了课堂所教授的内容,恰恰相反,没有质疑可能更多的是学生根本不懂,听不明白老师所讲授的内容,糊里糊涂的,连什么问题也不会提出。这样一来,课堂上缺乏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导致教师们在教学的时候有气无力,或者自问自答,有一种满堂灌的感觉,更有甚者部分学生竟然已经习惯了不需做出任何思考,直接坐等标
该文从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出发,指出了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的困惑,并从加强专业英语语汇的学习、合理选取和整合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组织小组讨论、分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随着网
摘 要:在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开设英语语言学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的语言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具有坚实的语言学基础作为支撑。该文针对当前高等院校荚语语言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针对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多个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对今后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 英语 语言学 教学 对策 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