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中的修辞种种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语言都有修辞,英语当然不能例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修辞显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把它束之高阁, 甚至在教学中遇到一些常用修辞现象不向学生讲一讲也是欠妥的。我认为,在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英语修辞 现象,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不仅可以使课文讲解生动,加深学生印象,也可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将散见在中学英语课本中的修辞现象分类罗列出来。
  一、明喻(simile)
  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 者都在对比中出现。常用比喻词like,as,asif,as though等,例如:
  He looked as if he had just stepped out of my book of fairytales and had passed me like a spirit.
  他看上去好像刚从我的童话故事书中走出来,像幽灵一样从我身旁走过去。
  二、隐喻(metaphor)
  这种比喻不通过比喻词进行,而是直接将用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甲乙两事物之 间的联系和相似之处是暗含的。
  German guns and German planes rained down bombs,shells andbullets...
  德国人的枪炮和飞机将炸弹、炮弹和子弹像暴雨一样倾泻下来。
  三、提喻(synecdoche)又称举隅法,主要特点是局部代表全体,或以全体喻指部分,或以抽象代具体, 或以具体代抽象。例如:
  The Great Wall was made not only of stones and earth,but ofthe flesh and blood of millio ns of men.
  长城不仅是用石头和土建造的,而且是用几百万人的血和肉建成的。
  句中的“the flesh and blood”喻为“the great sacrifice”(巨大的牺牲)
  四、拟人(personification)
  这种修辞方法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之上,使之人格化,以物 拟人,以达到彼此交融,合二为一。
  She may have tens of thousand of babies in one summer.(From“ Watching Ants”)
  一个夏天她可能生育成千上万个孩子。
  这里用“she”和“babies”把蜜蜂比作人类妇女的生育。
  五、夸张(hyperbole)这是运用丰富的想象,过激的言词,渲染和装饰客观事物,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My blood froze.
  我的血液都凝固了。
  六、叠言(rhetorical repetition)
  這种修辞法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将相同的结构,相同意义词组成句 子重叠使用,以增强语气和力量。
  It must be created by the blood and the work of all of us whobelieve in the future,who b elieve in man and his glorious man—madedestiny.
  它必须用我们这些对于未来,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自己创造的伟大命运具有信心的人的鲜血和汗水去创造。
  七、借代(metonymy)
  是指两种不同事物并不相似,但又密不可分,因而常用其中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另一 种。
  Al spoke with his eyes,“yes”.
  艾尔用眼睛说,“是的”。
  “说”应该是嘴的功能,这里实际上是用眼神表达了“说话的意思”。
  八、双关语(pun)
  是以一个词或词组,用巧妙的办法同时把互不关联的两种含义结合起来,以取得一种诙 谐有趣的效果。
  Napoleon was astonished.”Either you are mad,or I am,”he declared. “Both,sir!”cried th e Swede proudly.
  “Both”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拿破仑和这位士兵都是疯子,又指这位战士参加过拿破仑指挥的两次战役。
  九、拟声(onomatcpocia)
  是摹仿自然界中非语言的声音,其发音和所描写的事物的声音很相似,使语言 显得生动,富有表现力。
  On the root of the school house some pigeons were softlycooing.
  在学校房屋的屋顶上一些鸽子正轻轻地咕咕叫着。
  十、讽刺(irony)
  是指用含蓄的褒义词语来表示其反面的意义,从而达到使本义更加幽默,更加讽刺的效 果。
  Well,of course,I knew that gentlemen like you carry only largenotes.
  啊,当然,我知道像你这样的先生只带大票子。
  店员这句话意在讽刺这位穿破衣的顾客:像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有大票子呢?名为“gentlemen”实则“beg gar”而已。
  十一、通感(synesthesia)是指在某个感官所产生的感觉,转到另一个感官的心理感受。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有些书是应当尝尝滋味的,有些书是应当吞下去的,有少数书是应当咀嚼和消化的。
  书是“尝”不出味道的,也是不能“吃”下去将其“消化”掉的。这里把读书中的精读和泛读,阅读欣赏 与吸收知识的感受,用味觉功能和消化功能来表示,心理感受是如此逼真和奇特。
  以上所列11种修辞格,是中学阶段较为常见的,尤其是以第一、二种最多,按文军的《英语修辞格词典 》介绍,英语修辞格细分下来有88种之多。当然,中学教师没有必要向学 生讲述这么多,但也不可认为英语修辞是“高、精、尖”的东西,而不向学生作粗浅的介绍。须知修辞乃是语 言的本体,不是语言的附属物。
其他文献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语文的教学设计,明白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合目的的手段、有内容的形式,是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的自洽形态,切不可流于追求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这一简单的层面之上。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善于抓住教材与课文的切入点带动全篇,要立足于教材与单元的宏观背景,联系实际,选准突破口,力求提纲挈领,举一反三,让学生主体性在特定的课文所能提供的最大空间中得到有效的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高科技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支撑。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新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有的也许太“出格”,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夠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
小学音乐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从人文教育观出发,更活泼多样,更密切地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学习音乐经验,吸取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与相关艺术和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