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的现状和发展分析

来源 :物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zhu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快递业发展迅猛。EMS作为国有企业,一有直维持着霸主地位。但自从中国加入WTO、DHL、UPS等跨国快递巨头迅速抢占中国快递市场,民营快递也风起云涌,发展迅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这种形势下,EMS该如何面对竞争,迎接挑战,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此,文章在分析EMS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7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竞争;网络;价格;服务
  中图分类号:F618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express industr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se years. EMS-a atate-owned enterprise has remained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past year, however,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DHL and UPS developed rapidiy in China which occupied big market share in Chinese wxpress market, private express company was develped at the mean time,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how to play to the advantage against the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EMS, author has offered seven improvement steps for open discussion.
  Key words: competition; network; price; service
  
  中国EMS自成立以来,历经孕育、发展、壮大的过程,曾经在中国的速递市场上占据着毋庸置疑的霸主地位。80年代初,中国邮政部门在速递市场中的占有率几乎为100%,直到1987年以前仍保持在95%以上。从速递业务的增长速度来看,1990年-1994年间,中国邮政的国际速递业务量年均增长35%。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速递业市场逐步开放以来,围绕国内和国际业务展开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跨国公司开始向中国速递市场进军。90年代,全球最大的四家速递公司DHL、TNT、UPS、FEDEX都在我国设立了分公司,与中国邮政EMS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些年间,DHL、TNT、UPS的业务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DHL、TNT近几年的业务增长速度已达到40%左右。EMS的核心竞争力呈减弱趋势。
  在我国国内速递市场上,EMS多年来占据着垄断地位。根据国家规定,我国党政司法机关的文件传递必须使用EMS。出于保护国家机密的需要,EMS在今后也将无可争议地继续占有这部分市场;而对于其他具有自主选择权的企业,由于经营时间长和其国有企业的特殊身份,在快递业内,它已成为安全和保障的象征。为了保证重要文件的安全传递,大多数企业在国内速递方面的首选还是EMS。因此可以推断,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EMS在国内速递市场上还是拥有极大优势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EMS就可以永远高枕无忧,一些民营企业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和市场份额,他们以其低廉的运输价格、灵活的运输方式、周到的服务抢走了EMS的国内业务方面的大批客户。同时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DHL、TNT、UPS、FedEx等外资快递也已进入国内快递市场。他们都对EMS日益构成威胁;国内市场已经由EMS一枝独秀的景象悄悄演变为群雄逐鹿的局面。
  在国际市场上,EMS的竞争力相对其他国家知名速递公司来讲是处于下风的,其服务质量、送达时间、客户服务方面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用户的要求,客户投诉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各国EMS均存在的问题,这就是EMS并不拥有全部快递运输工具,使用不属于邮政的飞机、火车等长途运输工具,不便于协调、配合;还有就是由于各国利用万国邮联系统和国内各邮政局间清算不畅问题等导致的服务质量的每况愈下,就连万国邮联总局局长也不得不承认“竞争对手利用了我们(EMS)服务的失望”。但这并不表示EMS在国际市场上就毫无竞争力,通过深入的改革,EMS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可以拥有一席之地的。
  在对手面前,EMS若想继续保有甚至扩大自己的优势地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改革经营体制
  
  多年来垄断经营造成的体制上的弊端以及由于体制所导致的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落后,是使EMS竞争力衰弱的根本原因。为此,EMS首先要从制度上进行改革:积极实施体制创新战略,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改革传统邮政EMS经营管理体制,实行企业化经营。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有限的人、财、物重点投入这块竞争激烈但需求广泛、潜力巨大的市场。裁减冗员,精简机构,使组织结构形成扁平化。通过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做到条块结合、内部结算、优势互补,以各类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最大化,获取长期利润和稳固的市场地位。
  其次,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实行股份制改造并争取尽快上市,通过发行股票和换股积极实施兼并、收购,为公司规模迅速扩张获得强大资金支持。邮政EMS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这是邮政EMS实行资本经营的需要。
  
  2实行专业经营
  
  要实行邮政的专业化经营,逐步淡化行政区划概念,以增强邮政EMS的区域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以业务为联结,资本为纽带,组建区域性邮政EMS股份公司,形成专业化经营、商业化运作、区域性联动、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目前专业公司与地面局之间松散的业务关系影响了邮政网络优势的发挥,制约了速递业务的快速发展,专业经营只体现为单纯的专业管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级邮政企业要立足现有邮政网络,大力实施速递专业化营销;赋予省、市、县速递公司自主经营权,实行以速递公司为主的速递专业经营责任制考核;从业务经营上将速递公司从各地面局剥离出来,以地级市为单位建立区域速递营销体系;市、县速递公司主要履行市场调研、业务预测和开发、公关策划、拓展市场、更新客户信息库等职能,重点发展大客户;实行分片营销和派驻制,实施“定人、定车、定点”的大客户服务策略,提供门到门、桌到桌的上门服务;发挥185客户服务中心全天候服务功能,为客户提供快捷高效、24小时的优质服务和实时服务。各市、县局主要依托营业网、投递网负责收寄、揽收散户的EMS邮件,并配合速递公司做好业务宣传、巩固和发展大客户的工作,创收按一定的核算比例分成。实现在营销网上下贯通、保持相对独立的基础上,邮政EMS能够按照自身专业特点来组织营销工作、开拓市场、发展业务,能够最大限度地实施灵活经营。
  
  3调整价格体系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某一领域的市场发育到一定程度,灵活、巧妙地实施“价格战”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有效营销手段。目前国内邮政EMS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缺乏灵活的价格机制,不能根据市场进行调整,其资费高于民航快件和中铁快运快件资费,区域和同城EMS资费更是远高于其他非邮速递公司收费标准。因此,为增强邮政EMS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从邮政EMS的长远发展考虑,必须改革现行的资费政策。
  3.1变均一资费为差级资费,实行企业自主定价。鉴于邮政EMS是竞争性业务,不担负普遍服务的义务,本着效益优先、自主灵活的原则,参照交通部门客货运输的定价方法和包裹、长途电话资费标准的制定方式,根据EMS邮件寄递的距离远近和时限长短,分别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传递空间的EMS资费标准。为简便易行,可按本埠(同城)、区域、省域、省际、国际分级定价,对涉及全程全网的国内EMS和国际EMS由国家邮政局确定全国性的指导性价格和浮动价格,对在省域、区域、本埠(同城)内运送,不需要经过全程全网的EMS资费特别是续重费和特殊优惠政策,各局有权自行掌握,可以按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消费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根据竞争情况实行自主定价或直接与客户协议定价,从而有利于邮政EMS更加直接地运用价格策略,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
  3.2实施积极的资费优惠政策。目前EMS承揽着众多企业的全部国内快递业务,但无论业务量的多少,EMS均不予以资费上的优惠政策。实行价格改革,应该对大客户给予特殊资费优惠,对其交寄的国内EMS邮件,大幅度下降续重费(以不低于国内普通包裹资费标准为下限),并为其提供仓储、配送、物流等综合服务,以锁定和扩展客户群,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为了与中国EMS争夺客户,在市场上采取了低价竞争的战略。日本邮政国际速递业务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措施之一就是较大幅度地下调国际速递邮件业务资费(包括起重和续重资费),使其既低于私人快件资费标准,又接近于普通国际航空邮件的资费标准,对大宗客户另给予23%以下的资费优惠。
  邮政EMS在继续加大投入、增强通信能力的同时,要在现行资费水平上进一步降低国际邮政EMS资费标准,尤其是出口到港、澳、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主要国家资费,(既包括起重资费,也包括续重资费),以增加业务量,创造更大效益,促进业务发展。
  
  4提高服务质量
  
  邮政EMS从事的是一项竞争性极强的业务,加快运递速度,满足客户的时限要求是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保证其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因此,必须把“迅速”作为确保邮政EMS通信质量的第一要素,在生产组织和网路运行上要保持速递专业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
  目前EMS在对速递各环节的管理方面,缺乏精心的组织安排和周密的衔接,仍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阶段,致使一些环节和部门之间互相脱节,影响了快件传递的速度。
  在客户对速递时限要求较高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缩短EMS邮件在企业的内部处理时间,加快其传递速度,这是邮政EMS赢得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否则邮政EMS难敌专业化程度高、运递速度快的快递公司。因此,不能因为强调发挥邮政网络优势而弱化邮政EMS的专业性,要绝对保证EMS邮件在邮政内部生产过程中得到快捷的处理、通道顺畅。分拣封发部门要认同速递专业的特殊性,确定相对固定场地、人员负责速递邮件的处理并根据业务部门要求适当延长工作时间,保证当天收寄的速递邮件当天处理完,能直封的要直封,实行收寄局——投递局的传递模式,不能直封的要尽可能地减少经转环节。运输部门在竞争较为激烈的地区要组开速递专线邮路和夜间邮路或搭载报刊专线邮路加快EMS邮件传递速度,尽量避免快速网依附于普邮网现象的发生。
  投递是邮政EMS生产过程的最后一环,也是确保EMS邮件按时限要求送达收寄人的关键环节。在日本,普通包裹一天只投一个频次,但对于EMS邮件一天投三至四个频次;在一个具体的市镇,EMS邮件由投递局中2~4个专门的投递段道和人员进行投递,一旦量大或保证不了投递时限和质量,便及时增补段道和人员进行投递,以保证时限和服务质量。日本邮政高度重视EMS邮件投递工作的做法值得中国邮政借鉴。各地面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全局观念和全网意识,把提高投递质量视为提升邮政EMS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邮政EMS邮件投递费结算体制和投递服务质量综合考评体系,在依托邮政递送网的基础上根据EMS邮件的时限要求和投递频次,调整和优化投递作业组织,配备专车、专人负责EMS邮件的投递,加大对投递效果的考评和奖惩力度,避免重出口、重营收,不重视进口和投递服务质量的现象,避免EMS邮件搭载延时较长的信函、包裹、报刊等邮件的投递班次,以确保EMS邮件及时、迅速地投送给收寄人。
  其次要扩大服务范围,过去文件是速递业务的主要内容,至今 EMS中文件的业务比例仍占到70%(国际速递公司文件与包裹的比例基本上各占一半)。但随着因特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类的传递已部分被数据通信和电子邮件所取代,今后文件的业务量将会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目前,DHL、UPS等大的速递公司已经把今后战略的重点转向包裹的运输,并积极发展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物流配送。如DHL已经开始为戴尔公司网上销售的电脑派送商品。如果中国邮政不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将会被置于非常被动和困难的境地。
  同时还要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现在EMS对快件的技术管理手段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近年已开始建立网络查询系统,但对邮件的监控程度仍比较差。仍有邮件丢失现象,有些地方还出现投递延误、查询答复不及时等问题,引起客户不满,严重影响了它的服务质量。
  由于速递服务的使用者主要是银行、贸易公司和制造商,他们不仅要求速度快,更希望知道已寄出的文件或包裹的时间,并有目的地进行调整。为了适应这种市场需求,跨国公司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研制了一整套全球跟踪查询系统,从接收到投递全部实现信息上网。特别是由FEDEX首创的无线监控网络,使在运送途中的文件和包裹也纳入了全球监控范围,从而大大提高了邮件的安全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而EMS目前尚不能对在途包裹进行跟踪。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加强硬件建设,充分利用邮政综合业务计算机网和互联网,完善EMS查询反馈系统。运用GPS跟踪定位系统和射频识别技术或其他技术手段解决邮政EMS对航空总包邮件的全程监控,解决长期困扰EMS业务部门对运输环节跟踪信息失控的问题,以实时、准确掌握总包邮件的动态、地点和状态,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EMS邮件全程时限,保证EMS邮件的全程跟踪定位和信息反馈,增强邮政EMS的快速反应和竞争能力。
  最后一点是实现服务客制化,提高服务水平。跨国公司在其多年的经营战略中,历来把服务作为速递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客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是它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核心。他们通过各种服务方式与中国 EMS展开竞争。而我国的EMS在服务上相比之下就有很大差距。举例来说:中国EMS的国际业务至今不能实现运输物品的“到付”,发货人必须预先付款,这就是因为国际EMS的结算体制造成的,各国邮政系统各自为政,不能像DHL、TNT、UPS、FedEx等外资企业一样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在国际范围内统一调拨资源,实行结算支付。部分客户由此不得不放弃EMS,转而选择其它国际快递公司,直接导致了EMS客户群的流失。
  建议EMS扩大服务范围,狠抓服务质量,如:提供门到门服务,精确运送时间表,多种付费方式(预付、到付、第三方付款)等。同时,要加大投资,提高速递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优化网络、加快传递速度,依靠技术进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对快件监控管理和查询的能力。
  
  5尝试新型服务方式
  
  面对邮政腹背受敌的严峻形势,中国提出投递体制改革、发展社区服务等战略构想,但如何把设想具体化是邮政面对的一个难题。而建立邮政便利连锁店是邮政强化物流配送终端优势,进入新的利润领域的一种可能和可行的途径。
  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 CVS),它设立在居民区内或靠近居民区,商圈范围不超过500米,主要顾客5~7分钟步行就能到达店面;营业面积一般在50~150平方米左右,营业时间可达15个小时以上甚至24小时,全年不休息;经营商品品种在2 000种左右,以顾客日常的必需品为主。时间、地点和商品是便利店带给消费者最明显的三大便利,也是便利店区别于百货商店、大型超市等其他商业业态的优势所在。
  连锁店是指经营同类商品、使用统一商号的若干门店,在同一总部的管理下,采取统一采购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实现规模效益的商业经营组织形式。它包括如下三种形式:(1)直营连锁,连锁店的门店均由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经营;(2)自愿连锁,连锁店的门店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的资产所有权关系不变,在总部的指导下共同经营;(3)特许连锁,又称加盟连锁,连锁店的门店同总部签订合同,取得使用总部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及销售总部开发的商品的特许权,经营权仍集中于总部。特许连锁是当前发展最快的一种连锁经营形式。连锁经营通过“联合化、统一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等手段,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优势、成本优势,有效解决了消费分布分散化和购物便利性要求与规模经济的关系。
  邮政连锁便利店就是由邮政企业通过投资、收购、控股和特许等方式建立的便利店连锁系统,它利用邮政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以邮政物流配送体系、综合计算机网和金融网为依托,把商业经营和传统邮政业务(如报刊零售,信函、包裹揽收,送货上门等)有机整合为一体。
  邮政作为一家传统的物流企业,已经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比较完善的实物传递网,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网络的整体——国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与之比拟,而在网络的局部和某些环节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处于劣势。如邮政的分检封发远较小型私营企业复杂,在城市范围的速递和投递市场时限和灵活性上处于相对劣势;城区投递网仍难以实现无缝覆盖,甚至特快专递邮件都不能投送到收件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配送的巨大发展前景,不少公司以城区配送为突破口,进入物流领域并蚕食邮政原有的市场。城市市场是利润最丰厚的市场,也是物流配送的主战场,如果失去城市就失去了作为物流企业的根基。因此占领城市投递市场并巩固市场地位关系到邮政的长远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立邮政连锁店是强化竞争优势的需要。目前邮政企业一般通过增加投递段道和投递频次来应付包裹投递到户和送奶、送水带来的业务量增加,一方面成本增加很大,另一方面投递员队伍不稳定带来服务质量的不稳定,且竞争对手很容易模仿。便利店靠近居民区,因此可以作为函件、包裹、特快的投递点,承担邮件最后一公里投递到户的任务;营业时间长,因此可以在晚间进行投递,改变目前居民在家我们下班的现状,且无需额外增加晚上投递人员;更重要的是依靠便利店的商品销售就能补偿人员和场地支出,从事邮政类业务几乎没有额外的投入。以遍布城区的(至少应该是主要居民区)的便利店为基点,把虚拟的投递网(投递段道)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投递市场的进入壁垒,邮政企业可以获得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
  建立邮政便利店除强化和完善城区投递网的作用外,还是邮政企业向多元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它通过与传统邮政业务的衔接,实现了传统邮政业务向商品销售领域的自然延伸,也为邮政寻找到新的利润源泉和业务增长点。
其他文献
摘要:SCOR模型是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它使企业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供应链问题,客观地评测其性能,确定性能改进的目标,并影响今后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开发。而SCOR模型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模型的实施中加入GIS技术,使供应链的部分信息图形化、直观化,并与企业ERP系统实现数据交互,可以大大扩展SCOR模型的功能。本文简介了SCOR模型,介绍了基于Map Info地理信息平台的SCOR模型支持系
期刊
摘要:传统电子制造型企业库存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困难,变革势在必行。介绍了SOI概念、特点及价值,在此基础上,详实阐述SOI在电子制造型企业中应用推广的导入、准备及实施等三个阶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关键词:库存管理;SOI;供应链;条码  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11-0107-03    Abstract: Conventional
期刊
在物资流经众多生产流通企业,并最终到达需求用户的过程中,由于供应链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以及供应链自身组成结构的脆弱性,使得供应链存在受损的可能和潜在的威胁。从供应链流程角度研究供应链风险及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    1供应链风险及风险管理内涵界定及分类    1.1供应链风险及风险管理内涵界定  关于供应链风险的定义,《Decision Makers' Direct》上的一篇
期刊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较新的管理理念,现在许多物流企业开始探讨利用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文章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传统的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目前较为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之一的VMI管理从实施办法及战略作用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VMI;库存  中图分类号:F253.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supply chain man
期刊
摘要:为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课本所学知识,文章在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物流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分析了“辩论赛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可行性,并阐述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效果。相信这一教学模式必将大大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辩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or making the student com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把RFID技术引进到第三方物流仓库管理系统中,使仓库内货品移动及相关的具体过程管理更容易,同时也对库存货品状态和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在引入RFID后,使得完整的信息流与物品流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同步流转,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关键词:RFID;仓库管理系统;实时库存  中图分类号:TP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11-00
期刊
摘要: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制约下,企业采用什么组织结构,是与它采取什么企业行为密切相关的。而决定企业行为的正是企业所制定的战略。企业的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企业所调整的战略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文章主要论述了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基本关系,以戴尔公司为例,对戴尔公司的战略的演进和根据战略如何调整其组织结构,使两者互相促进对方的
期刊
第七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于2008年11月8~9日在广西桂林召开。本次年会努力贯彻“产学研结合、国内外交流”的思路,取得显著成效,会议规模有所扩大,质量也明显得到提升。现将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年会概况    来自美国、英国、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斯里兰卡,我国内地及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国际采购联盟、东北亚物流学会等国际组织的近600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年会由中国物
期刊
摘要: 电子人力资源(e-HR)在组织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近一半组织在e-HR应用中遭遇失败。文章从论述e-HR系统设计是e-HR应用成败的关键,阐明e-HR设计通过员工满意度影响公司绩效,同时为e-HR应用对组织影响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e-HR;公司绩效;工作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TP27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electronic human r
期刊
摘要:医药物流系统相对于其他物流系统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医药配送中心的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用传统的数理工具往往无法预测其规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瓶颈。Flexsim作为针对离散物流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的软件平台,是配送中心仿真研究的理想选择。文中以一个医药配送中心规划为例,对其规划流程和各个详细步骤进行了研究,并通过Flexsim软件仿真,为配送中心系统的规划改进提供决策的依据。  关键词:F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