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一元主义窠臼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p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这颗星球上,好像还没有别一种学说,像中国的儒学这样,在自己出生的故土上,经自己滋养人之手,忽而被高捧入云,忽而又打翻在地,几起几落,时废时兴。
  这当中,儒学本身,虽也曾与时俱新,基本原则并无大变化;不断变化着的,是品评者及其环境。于是,我们可以根据变化的环境,来说明儒学的早晚市价不同;也可以分析人群的阶层,而理解他们的眼睛所以白青。近世以来,研究者们大体上便是这样做的,也已取得了不少成绩。
  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将会看到另外一种也许是有趣的情景。那就是,这些变化着的环境里,使用的竟是不变的原则;而不相同的评价中,流通的却是相同的货币,这个以不变生万变的原则或者货币,叫做一元主义。
  所谓一元主义,通常特指那些于本体论上倡世界一源者;其实放开来看,大凡认为任何领域中都是“自古华山一条道”者,尤其是认为登山钥匙尽在我手,别人若不退避三舍,只有率众来降者,都是一元主义。前者是世界观,后者是世界观的推广和运用,彼此没有原则差别。
  在学术领域里,只要是为学者明里暗里信奉一元主义,正方反方都在实践着一元主义,便会有推崇某一种学说为天经地义的言论和举措,也便会有打翻另一些学说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的喧嚣和行为。如果说这些学说本身又以绝对真理自居,情况更会加倍严重。至于时代如何变化,人物怎样更替,春去秋来天地转,你方唱罢我登场,不过是些外部条件和表现而已。学术队伍中的争鸣竞胜,儒学在中国的落地上天,其奥妙之一,便在这里。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曾指出过此中道理,他说:“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他是说,和大道相比,儒家墨家,乃至一切家,都不过是一些“小成”,所得不过道之一隅;如果把这些小成和一隅美化并夸大,犯下所谓“言隐于荣华”的毛病,那就要出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式的“儒墨之是非”。庄子认为,这是人类认识活动中最大的愚蠢和悲哀。
  其实,平心而论,“小成”并非愚蠢,亦不可悲;因为任何时候的任何个人和任何学派所得成就的,都只能是些小成。如果不愿落入宗教的圈圈,小成原是值得欣喜的。愚蠢而可悲的只是视小成为大道的一元主义心态,是这种学术上的偏执狂,尤其是那种“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的故作姿态或故意作对之态。它们是理性的非理性,非理性的理性,是引发许多无谓争辩乃至有益争鸣的认识论的原因。
  一般多相信,学术争论是一件好事;因为据说争论可以激发思维,而真理又是愈辩愈明的。事情确然如此;所以人们称道百家争鸣。但仔细想来,百家争鸣本来是一个大矛盾,或者说是个很滑稽的局面:其中的每一家,都是“思以其道易天下”的唯我独尊的一元主义者;却又恰恰以此闹得谁也独尊不了,从而打破了整体上的一元。我们今天称道百家争鸣,大概不是也不应该是赞扬其中的妄想,而是欣赏它那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也就是多元的场面。
  因为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一元主义是不可取的,不管那是什么样的一元。秦始皇以法为教,汉武帝罢黜百家,从认识论来说,都是一元主义在作怪。是一元的学术借助政治暴力而变成意识形态,也是政治暴力利用学术一元来营造天下一统。我们至今并无法充分证明,这种一统是必然的必要的,是历史在走自己的必由之路,舍此更无它途;我们却无法不去承认,正是这种一统,毁掉了人类精神文明中的许多宝贵东西。两千年前已然如此,两千年后更不待言:两千年前犹有可说,演出的还是悲壮的史剧,两千年后则情无可原,因为那将只是无聊的闹剧,只能毁掉人类自己。
  地球只有一个,它经不起现存暴力去摧毁;世界却是多元的,正有待于人类精心来建设。历史上有过的以一元主义形成多元局面的百家争鸣时代,不再可能重现了,今天的任何一元主义都会带来全面的暴力冲突。我们必须学会用多元眼光来认识五彩世界,抛弃那种只知黑白二色更企图清一其色的古怪观念,我们前进的道路,将会因而坦荡直接得多。当然不必担心也不要祈求,人类从此将无是无非,不争不辩;否,是非永远会有的,争辩也必常在,关键在如何对待。对待是非和争论的态度,应该像荀子曾经呼吁过的那样,“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这是一种多元主义的态度,是承认别人和自己具有同等存在权利的态度,它所希冀的结局是“和而不同”,或者叫做“大同”;观念上的争论如此,制度上的是非也是如此。
  类似的多元精神,在许多伟大思想家身上都有。儒家著作中保存得似乎更多一些。只是由于过去人们爱用一元主义态度去对待,以致隐而不彰了。今天,是彻底扔掉一元主义,大力弘扬多元精神的时候了。
  马勇、黄爱平、周桂钿诸先生有《中国儒学》之作,我很希望他们的著作的出版,希望能对此有所助益。因以为文,聊为鼓吹。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五日
  (《中国儒学》,马勇、黄爱平,周桂钿等编著,即将由上海知识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修订本《史记·货殖列传》(中华书局二○一六年版)“蜀卓氏之先”司马贞《索隐》:“淖亦音泥淖,亦是姓,故齐有淖齿,汉有淖盖,与卓氏同出,或以同音淖也。”淖齿、淖盖下都标有专名线,将“淖齿”“淖盖”作为两个人名。  淖齿是战国后期楚柱国,因援救齐湣王而被任用为齐相,最后杀死齐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淖齿之乱”。但“淖盖”一名,遍检两汉典籍,均无相关记载。不禁产生疑问:这里的“淖盖”真的是人名吗? 
在拼争异常激烈的NBA赛场上,遭遇对手犯规是难免的。但是,有这么一群球员,不仅有过人的球技、超强的得分能力,而且精于算计,在球场上总能博得裁判的同情,赢得很多罚球机会。他们被称为“碰瓷者”。哈登“碰瓷”王中王提起火箭核心球星詹姆斯·哈登,一个身材敦实、球技出众,持球突破能力特别强的“小钢炮”形象立即会映入人们眼帘。自离开雷霆加盟火箭后,他以出色的表现,迅速成为该队当家球星。本赛季,他场均得到29.
现在有不少中国人,如果听说在里斯本一七五五年的地震中死了上千人,一定觉得那算不了什么:“比起咱们唐山来……”且不说这种想法颇成问题,人不能因为见过大恶就安于小恶。这里只说那场地震当时实在大大地震动了欧洲。用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家贝格尔的话来说,那场地震使得一大批“最优秀的头脑”不能安宁,“其中有蒲伯、伏尔泰、歌德和康德。”(见其《神圣的帷幕》一书,下同。)这些思想家的不安,不仅包括通常听说这种事时的
一  参加欧语系博士开题,论文以上世纪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译制片为题。小时候,阿电影可是大事,片段的台词、支离的画面、散碎的桥段,仍偶尔闪现记忆,却说不清曲直原委,有人专门研究当然可喜。这几年,一碰到老译制片,便买碟回来看看,终不免俗,也怀旧了。观后却兴味索然,怅然若失。以今天的标准,阿尔巴尼亚电影质量不高,手法幼稚粗糙,滥调说教,实难消受。但心里仍想寻找点什么,儿时记忆的碎片?旧梦的残影?  七十
按:《公司的力量》,连续排在畅销书的排行榜前列,其十集纪录片也好评一片,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刊笔谈四则。    最近好友给我寄来一本书,名曰《公司的力量》,还附有光盘。听说曾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有不小的收视率。可惜我平时的爱好就是读书,对电视存有偏见。我觉得,看电视的人只不过是沙发里的“土豆”,“电视人”就是给“土豆”施点肥的农妇。所以,我对电视台的采访一概拒之门外,唯恐
新闻背景:    2007年10月21日,青海高原出炉的20岁小伙任龙云在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以2小时8分15秒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新的中国国家纪录,一步跨进世界水平(年度世界第18)。    新闻人物:    任龙云1987年10月12日出生,2003年4月由王德明执教,2006年8月拿下他个人生涯的第一个全国冠军,同年10月首次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以2小时15分13秒名列第八,国内排名第一;这次
回想起小时候春节期间在老家看社火,在表演场域中最为吸引人的还是耳熟能详的“小曲”,那一声声唱腔,使人觉得非常爽快和过瘾。一到春节,几乎所有剧种和歌曲要为地方小曲“让位”。  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化”、“都市化”的浪潮不时地冲刷传统的“堤岸”,推动乡村社会发生着急剧变迁。人们享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新奇、时髦、便捷、舒适的同时,却根本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正在衰退和大量民俗事象的悄然消失。春节期
二○○三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奸淫幼女犯罪”司法解释的学术论争,说它不大,是因为在二○○三年度的中国,在官方的典籍或者非官方的民间视野中,似乎无法与官民共同关注的废除收容审查制度和轰动一时的刘涌死刑之争相提并论,甚至,在一般民众所能知晓的范围内,它连与“宝马车”撞人案都无法一比“知名度”。说它不小, 是因为仅就一件司法解释掀起的轩然大波,以及学术论争的激烈程度,都是空前的。但
一转眼,妹妹就到了爱花的年纪。和村子里的大多数女孩一样,妹妹将田埂上的野花摘下来,插在盛有清水的瓶子里,摆放在窗台上。瓶子以前盛过酱油之类的调味品,颜色暗淡;斑驳的窗台则是民国十几年的遗留物,出自早已作古的太祖父之手。  然而,一把乱蓬蓬的野花,就让死气沉沉的两者骤然恢复了生机,俨然一副春光烂漫的模样。   或许是摘来的野花容易枯萎吧,妹妹开始自己种花。在村人眼里,种花是不务正业的勾当,无异于种杂
在10月,中国女排与男足都让国人难得舒坦了一回。郎平率领女排闯进世锦赛决赛,中国青年足球队在亚青赛对阵日韩时表现出色,但舆论对于这两支队伍仍不乏批评之声,首当其冲的还是教练问题。是郎平水平不行,国青土帅太次,还是球迷要求太高,吃着碗里还老惦记着锅里?  @深海十三郎:郎平无论做女排的队员还是教练都有很大的贡献,国人应该感谢这样的奉献者。如果足球、篮球能有几个郎平,那将是中国的大幸。兢兢业业,奋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