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两名国家队成员的牵手,旁人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也许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他们打算一起做点什么。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继中关村之后,2009年12月2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获批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晋身“国家队”。10个月之后,仅有的两个“国家队”成员终于牵手了。
对于两名“国家队”成员的牵手,旁人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也许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他们打算一起做点什么。
“国家队”成员的牵手
2010年10月14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当日,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湖北省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北京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出席签约仪式,凸显政府层面的重视。
据介绍,中关村与东湖将共同推进五大方面的合作内容:双方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双方共同推动两地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攻关;中关村支持光谷承接中关村企业到汉发展,而光谷通过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优先支持中关村企业落户,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双方将有多层次的人员定期交流,并将选派官员交叉挂职交流学习。
为吸引企业到光谷发展,东湖高新区有关负责人显得很有诚意:“对于到光谷发展的中关村企业,光谷最新推出的股权激励等14项优惠新政,以及以往政策都将适用,未来针对这些企业还将制定更细的政策。”
区域合作的大动作
东湖与中关村,号称中国的南北“硅谷”。从去年底开始,它们有了更深的“渊源”。2009年,北京中关村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全国仅此两家。此次“牵手”,使它们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事实上,早在正式签约前,双方高层已经进行了多次频密的互动与交流。正如东湖高新区有关负责人所说:“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使两大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互补,因此双方都有热情,从提议到签订协议仅约一个月。”
2010年3月9日,两会休息半天。武汉市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代表来到中关村,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进行了交流。
杨建华介绍,去年中关村企业实现总收入12602亿元,上市公司有121家,今年中关村将扩充至一区十八园。他认为,同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者需要相互交流,大力发展自主创新产业,共同为国家自主创新贡献力量。
半年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副主任杨建华一行考察东湖高新区,双方开展深度对话,交流扩容托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商讨合作协议事宜。
在此之前,区域之间的合作不乏先例,但基本上是各干各的,最后的成果很难集成到一起。
更深远的意义
“中关村与光谷的牵手,是目前唯一两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姻。”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李哲进一步认为:“两个创新示范区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基本上是原则性的,但这是一个信号,建立起了一个地方之间的合作机制。”
李哲认为: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如当年的经济特区深圳,除了研发成果等对于国家的重大贡献外,它们更重要的作用是在科技体制以及机制方面的先行先试。
“中关村是中国最富有创新资源的地方,但一直以来科研组织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实践证明目前需要团队作战,如何进行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在这方面,两个示范区应该先行先试。此外,从科技成果转化来看,从科研院所到企业,怎样从应用开发研究到产品化到市场化,这需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创新。在这方面,中关村以及东湖应该先行先试。”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而继中关村之后,2009年12月2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获批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晋身“国家队”。10个月之后,仅有的两个“国家队”成员终于牵手了。
对于两名“国家队”成员的牵手,旁人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也许人们更感兴趣的是他们打算一起做点什么。
“国家队”成员的牵手
2010年10月14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当日,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湖北省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北京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出席签约仪式,凸显政府层面的重视。
据介绍,中关村与东湖将共同推进五大方面的合作内容:双方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双方共同推动两地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攻关;中关村支持光谷承接中关村企业到汉发展,而光谷通过政府采购等优惠政策优先支持中关村企业落户,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双方将有多层次的人员定期交流,并将选派官员交叉挂职交流学习。
为吸引企业到光谷发展,东湖高新区有关负责人显得很有诚意:“对于到光谷发展的中关村企业,光谷最新推出的股权激励等14项优惠新政,以及以往政策都将适用,未来针对这些企业还将制定更细的政策。”
区域合作的大动作
东湖与中关村,号称中国的南北“硅谷”。从去年底开始,它们有了更深的“渊源”。2009年,北京中关村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先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全国仅此两家。此次“牵手”,使它们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事实上,早在正式签约前,双方高层已经进行了多次频密的互动与交流。正如东湖高新区有关负责人所说:“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使两大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互补,因此双方都有热情,从提议到签订协议仅约一个月。”
2010年3月9日,两会休息半天。武汉市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代表来到中关村,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进行了交流。
杨建华介绍,去年中关村企业实现总收入12602亿元,上市公司有121家,今年中关村将扩充至一区十八园。他认为,同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者需要相互交流,大力发展自主创新产业,共同为国家自主创新贡献力量。
半年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副主任杨建华一行考察东湖高新区,双方开展深度对话,交流扩容托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商讨合作协议事宜。
在此之前,区域之间的合作不乏先例,但基本上是各干各的,最后的成果很难集成到一起。
更深远的意义
“中关村与光谷的牵手,是目前唯一两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姻。”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李哲进一步认为:“两个创新示范区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基本上是原则性的,但这是一个信号,建立起了一个地方之间的合作机制。”
李哲认为: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如当年的经济特区深圳,除了研发成果等对于国家的重大贡献外,它们更重要的作用是在科技体制以及机制方面的先行先试。
“中关村是中国最富有创新资源的地方,但一直以来科研组织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实践证明目前需要团队作战,如何进行科研管理模式的创新?在这方面,两个示范区应该先行先试。此外,从科技成果转化来看,从科研院所到企业,怎样从应用开发研究到产品化到市场化,这需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创新。在这方面,中关村以及东湖应该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