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究的空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一个个主观能动的个体,“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独有的特点与魅力,引领学生从自主合作走向自主探究,从知识领域走向情感世界,通过巧妙的启发诱导,给学生营造积极主动探究的空间。
  一、创造情景——初步参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亦如此。如果上课一开始便重视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知的开始,我们要努力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入到情景中,使学生初步参与教学。
  如教学《雾凇》一课,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松花江畔,更没见过那些奇特壮美的雾凇,如果仅凭文字描写,学生很难想象,很难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上课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三九严寒时松花江畔那千姿百态的雾凇景象,伴随着动人的音乐与深情的朗诵,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形象化、立体化。学生瞪大眼睛,紧盯着屏幕,不时发出声声惊叹。看完影像资料,学生有的说:“这洁白晶莹的雾凇多美啊!”有的说:“东北的雾凇,真是太神奇了,真不愧为东北一绝啊!”可见,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此时,他们已进入情境,初步参与了对雾凇奥妙的探索,对东北雾凇奥秘的兴致也会随之倍增,他们将带着热烈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引导自学——独立参与
  认知的开始,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进入对课文的系统认知后,教师还应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引导自学,使其独立参与学习,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并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目的。这一阶段,是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学生结合自己的“已知”、“旧知”,来获得“未知”和 “新知”。因此,这一阶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确定合适的目标,然后让每个学生根据明确的目标自由读,自由说,边读边圈画,找出疑难,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学生避免自读的盲目性,注意个别指导,把握住因材施教的好机会。如教学《夹竹桃》时,在导入新课后,我直接进入文章重点段第四自然段的学习,确立了以下目标引导自学: 1.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夹竹桃又具有怎样的韧性呢? 3.画出你认为夹竹桃有韧性的词和句,写下自己的体会。4.既然夹竹桃是季先生心中认为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那他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自然段写那么多别的花呢?
  目标确立后,学生调动各种感官,通过读、画、说、想,独立参与学习,认知得到发展。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学生对夹竹桃的内在品质初步体会,分析、理解能力得以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适时、恰当地引导,还可通过小组讨论解决。
  三、组织交往——合作参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会有一定的差异,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但学习活动并不是孤立的,学校是个大集体,要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彼此合作交流的快乐,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闪耀出自己的智慧火花。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我们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合作交流的氛围与环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中4~8节是讲述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方面的内容,要点较多,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全面归纳出来,我于是先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4人小组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要点。
  有效的讨论变一问一答为全体学生自由参与,在语言交际中,理解由片面变成全面,使训练落实,学生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一阶段,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对重点问题进行集中突破,对疑难问题商讨解决;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发表思考意见,寻求共同认为的最佳答案;鼓励成员提出创造性的看法,展开争议;检查抽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小组互补效应,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四、精讲解疑——深入参与
  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在学生感到疑难处,在学生学习出现偏差之时,如能精讲解疑,会起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之中把学生引向课文深处,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透彻,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如教学《夹竹桃》一文,在分析了夹竹桃特征之后,教师发问:“夹竹桃这样有韧性,又是如此的能引起作者的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呈现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吗?看看他的经历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此时学生就会把夹竹桃的品质与季羡林在各个时期的艰难经历联系在一起:季羡林先生,他像夹竹桃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具有韧性,不管生活如何变化,认准了目标就始终如一,无一日不奋进。进而让学生知道,作者写物其实是在写自己的内心情怀,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一种借物咏怀、托物言志的写法,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设主体参与的氛围,构建主体参与的模式,从而使儿童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进行学习,学生在自学、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总结新一轮教改经验,交流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展示全国各地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同时也为发现、挖掘更多的教坛新秀,提携新人,扩大本刊的稿源,《小学教学参考》编
胆石症俗称胆结石,是指胆囊与胆道系统有泥沙样或固定形态硬石样物质的存在。病因与发病原理目前尚不清楚,但大都认为是由于胆汁淤积、胆道感染及胆固醇代谢失调等综合原因引起
入夏以后,有些小儿发热持续不断,且体温随气温的高低而变化。专家指出,这是体质较弱的幼儿常见的夏季热,家长不必过分紧张。
一、韭菜粥:新鲜韭菜60克或韭菜籽10克,粳米60克,盐适量。将韭菜切成细末,与洗净的粳米同入沙锅内,加水1000毫升共煮成粥,加精盐调味即可,早晚分服。此粥可补肾、健脾、暖胃,
小学语文课本编入了很多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有的作品突出语言美,有的作品蕴含意境美,有的作品体现人物形象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这些美,需要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如何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是一个关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通过自主阅读感受文字美  翻开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处处都有美。我们教师要领着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去体验美的
2017年11月,"佛系"流行语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代表着一种看破红尘、一切随缘、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人生态度。"佛系"词语引发"人人自称佛系青年"的网络传播现象,并最
1.持续性咳嗽提起咳嗽,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感冒、流感和过敏反应。但有些持续性的久咳(三到四周之久)很可能是一些癌症的信号(如肺癌)。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进行咽喉及肺功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