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语文教改如火如荼,语文教学似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却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究竟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目前农村地区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如何?怎样才能找到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带着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先后对全州县4所乡下高中和部分农村初中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听公开课、师生访谈等方式,掌握了一份具有针对性和参考价值的资料,现分析整理如下:
一、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课堂综合情况看,学习效率低下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
“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看见什么讲什么”,“想到什么讲什么”,内容无针对性,教师往往担心讲不全,以致老师忙于讲授,学生疲于应付。这样一来,师生均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什么都懂,一检查,结果什么也不会。这种课堂在农村中学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从听评课调研中可了解到,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考试知识覆盖面很广,若不全面地讲,学生就难以应对。
2 以教师为中心,“讲听”主宰课堂
从所走访的20余所学校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不太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
就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情况来看:教师45分钟“满堂灌”的占总调查课时的18%;教学时间在35—40分钟的占总调查课时的77%;教学时间在35分钟以下的仅占总调查课时的5%;学生发言在10人次以上的占20%;学生发言在5—8人次的占40%;学生发言在5人次以下的占38%,还有2%的课堂竟无一人发言。
就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机会来看:课堂教学存在“三多三少”。即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机会少;被动接受的机会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少;水平高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分析,就语文课而言:有15%左右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分析课文全过程,有50%左右的学生只能部分地参与分析全篇课文,还有35%左右的学生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课文的机会。在对学生问及:“你班语文课的上课状况是怎样的?”选答“教师讲,学生听或记笔记”状况的学生占75%;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够参与答问”状况的学生占22%;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状况的学生仅占3%。
3 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陈旧
从调研情况来看,83%的语文教师上课的主要教学步骤是:(1)生字、生词教学;(2)作者简介;(3)段落划分、分析、归纳;(4)概括中心思想;(5)归纳写作特点。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始终是一张老面孔,学生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感到厌烦。从教学手段来看,85%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一支粉笔走天下”,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仍然无法获得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所调查的4所乡下高中,各校均只有1个多媒体教室,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所调查的十余所农村初中目前均未设多媒体教室。在调研过程中还了解到,尚有20%的教师不能完全掌握多媒体教学方法。满堂灌的教学法在农村中学并不鲜见,课堂教学出现的情况往往是“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学得暗暗叫苦”。
4 课堂教学急功近利,实施应试教育
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作为应付中考或高考的训练课。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99%的毕业班语文教师授课只重视考试的内容,不重视非考试的内容;只重视基本篇目,不重视非基本篇目;只重视课内,不重视课外。原来以指导阅读、写作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做题、解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来使用的引导式、启发式的思维训练方法,代之以填鸭式、点划式的训练模式。为了使学生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出题的范围、内容、题型及应对策略,去翻阅资料、汇编试题、刻印试卷。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因此变得狭窄,直接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高分低能,不少学生还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解决当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1 降低学习要求,合理设置课堂教学目标
农村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低,语文教参上设置的教学目标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不切实际地照搬,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必将从根本上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每节课,教师能组织学生把一两个问题解决好即可,不必面面俱到,真正做到让学生在45分钟里学有所获,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重拾学习的信心。例如,《荷塘月色》教学目标的设置,《素质教育新教案》上一共有四大点、九小点。要完成如此多的教学目标,势必让老师教得慌张、学生学得紧张。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只选择两点:(1)了解作者不满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2)掌握“通感”这一修辞手法。这两个目标简单明了,学生学起来并不难。这样一来,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怎么会不喜欢语文、学不好语文呢?
2 做好课堂角色定位,变“讲堂”为“学堂”
农村中学学习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只有切实地抓住课堂这一教学的中心环节,才能真正地将语文教改落到实处。从总的方面来讲,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给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语文教师应当深悟其理。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摆正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讲堂”才能成为“学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大胆放手,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的内容到形式,从文章的字、词、句到布局谋篇,独立思考,自己质疑,然后经过教师的启发、点评,求得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采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几个学生为一组,进行互助性学习。这样,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得少,讲得精,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时间也多了。课堂上,学生的角色有了改变,不再被动地去听、去看,而是主动地思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 立足农村实际,打造精品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不能死守一个教学模式,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农村中学生学习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三个字:“新”、“巧”、“精”。
“新”,就是不能“炒旧饭”。“久闻兰芝不觉香”,再好的方法也不可过多重复使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同样要推陈出新,立异标新,常讲常新,使学生总有新鲜感,越听越爱听。
“巧”,包括设置悬念,引入佳境;步步递进,推向高潮;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跌宕起伏,张弛相间。让学生乐学、善学,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
“精”,即精导精结,精讲精评,精写精练。也就是说,导语片言只语、先声夺人,结语总揽全课、画龙点睛,讲评要言不烦、切中肯綮,板书简明扼要、醒目易记,练习以少胜多、举一反三。
一节45分钟的课,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安排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尤其是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农村中学,学生见识少、阅读面窄,更应该让学生走进大语文课堂,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语文的快乐。
责编 雷靖
一、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课堂综合情况看,学习效率低下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
“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看见什么讲什么”,“想到什么讲什么”,内容无针对性,教师往往担心讲不全,以致老师忙于讲授,学生疲于应付。这样一来,师生均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什么都懂,一检查,结果什么也不会。这种课堂在农村中学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从听评课调研中可了解到,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考试知识覆盖面很广,若不全面地讲,学生就难以应对。
2 以教师为中心,“讲听”主宰课堂
从所走访的20余所学校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不太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
就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情况来看:教师45分钟“满堂灌”的占总调查课时的18%;教学时间在35—40分钟的占总调查课时的77%;教学时间在35分钟以下的仅占总调查课时的5%;学生发言在10人次以上的占20%;学生发言在5—8人次的占40%;学生发言在5人次以下的占38%,还有2%的课堂竟无一人发言。
就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机会来看:课堂教学存在“三多三少”。即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机会少;被动接受的机会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少;水平高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主动参与机会少。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分析,就语文课而言:有15%左右的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分析课文全过程,有50%左右的学生只能部分地参与分析全篇课文,还有35%左右的学生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课文的机会。在对学生问及:“你班语文课的上课状况是怎样的?”选答“教师讲,学生听或记笔记”状况的学生占75%;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够参与答问”状况的学生占22%;选答“教师主讲,学生多数能参与课堂小组讨论”状况的学生仅占3%。
3 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陈旧
从调研情况来看,83%的语文教师上课的主要教学步骤是:(1)生字、生词教学;(2)作者简介;(3)段落划分、分析、归纳;(4)概括中心思想;(5)归纳写作特点。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始终是一张老面孔,学生对这种千篇一律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感到厌烦。从教学手段来看,85%的教师仍然是传统的“一支粉笔走天下”,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仍然无法获得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所调查的4所乡下高中,各校均只有1个多媒体教室,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所调查的十余所农村初中目前均未设多媒体教室。在调研过程中还了解到,尚有20%的教师不能完全掌握多媒体教学方法。满堂灌的教学法在农村中学并不鲜见,课堂教学出现的情况往往是“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学得暗暗叫苦”。
4 课堂教学急功近利,实施应试教育
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作为应付中考或高考的训练课。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99%的毕业班语文教师授课只重视考试的内容,不重视非考试的内容;只重视基本篇目,不重视非基本篇目;只重视课内,不重视课外。原来以指导阅读、写作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变成了以做题、解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来使用的引导式、启发式的思维训练方法,代之以填鸭式、点划式的训练模式。为了使学生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们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出题的范围、内容、题型及应对策略,去翻阅资料、汇编试题、刻印试卷。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因此变得狭窄,直接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高分低能,不少学生还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解决当前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1 降低学习要求,合理设置课堂教学目标
农村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低,语文教参上设置的教学目标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不切实际地照搬,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目标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必将从根本上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每节课,教师能组织学生把一两个问题解决好即可,不必面面俱到,真正做到让学生在45分钟里学有所获,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重拾学习的信心。例如,《荷塘月色》教学目标的设置,《素质教育新教案》上一共有四大点、九小点。要完成如此多的教学目标,势必让老师教得慌张、学生学得紧张。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只选择两点:(1)了解作者不满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2)掌握“通感”这一修辞手法。这两个目标简单明了,学生学起来并不难。这样一来,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怎么会不喜欢语文、学不好语文呢?
2 做好课堂角色定位,变“讲堂”为“学堂”
农村中学学习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只有切实地抓住课堂这一教学的中心环节,才能真正地将语文教改落到实处。从总的方面来讲,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观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给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语文教师应当深悟其理。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摆正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讲堂”才能成为“学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大胆放手,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的内容到形式,从文章的字、词、句到布局谋篇,独立思考,自己质疑,然后经过教师的启发、点评,求得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可以采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几个学生为一组,进行互助性学习。这样,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得少,讲得精,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时间也多了。课堂上,学生的角色有了改变,不再被动地去听、去看,而是主动地思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 立足农村实际,打造精品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不能死守一个教学模式,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农村中学生学习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三个字:“新”、“巧”、“精”。
“新”,就是不能“炒旧饭”。“久闻兰芝不觉香”,再好的方法也不可过多重复使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同样要推陈出新,立异标新,常讲常新,使学生总有新鲜感,越听越爱听。
“巧”,包括设置悬念,引入佳境;步步递进,推向高潮;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跌宕起伏,张弛相间。让学生乐学、善学,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
“精”,即精导精结,精讲精评,精写精练。也就是说,导语片言只语、先声夺人,结语总揽全课、画龙点睛,讲评要言不烦、切中肯綮,板书简明扼要、醒目易记,练习以少胜多、举一反三。
一节45分钟的课,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安排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应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尤其是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的农村中学,学生见识少、阅读面窄,更应该让学生走进大语文课堂,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语文的快乐。
责编 雷靖